頂點小說網->言情->雜燴飯攤->章節

第五十四章 寒食節的小點心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天氣一天比一天暖和起來,偶爾在起的很早的上午我會帶著大胖和公主去博簡的學校溜達一圈。博簡的同事看到我的時候會帶著欣慰的眼神開兩句無傷大雅的玩笑,每次博簡都會紅著臉好一陣解釋。聽他用低沉的聲音拼命解釋我並不是他的女朋友的時候,我倒是有些想笑。

“那個,你不要介意,他們說話口無遮攔的。”走在學校的小道上,博簡還在試圖做著解釋。

我並不是很介意地搖了搖頭:“沒有關係,我知道那是玩笑。還有今天大叔讓我帶著大胖過來給你送好東西吃。”

我走到花園中的一處長石凳旁,把白貓放到博簡肩膀上,坐在石凳上把裝在雙肩包裡的飯盒拿了出來:“,好吃的青糰子。”飯盒裡是幾個綠油油的青糰子,軟綿綿的緊緊挨在一起的樣子非常可愛。

博簡顯然沒想到我會給他送青糰子過來,愣在了原地,呆呆地望著我手裡的飯盒,我拉著他一起坐在了石凳子上,把飯盒推向了他又從他肩膀上摘下了白貓:“大叔說點心店裡面上了綠糰子,說是只有這段時間才會特別推出的點心,讓我買來給你吃,說是裡面有艾草汁,吃了可以去火除溼,對身體大有好處,最關鍵是非常好吃。”

我抱著白貓看他拿起一個包著保鮮膜的青團看了看,開啟咬了一口,臉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看的旁邊的大胖一直歪著頭,發出意義不明的哼唧聲。

“豆沙的味道很好吃,清甜不膩,外皮裡面漿麥草的味道很香,讓青團的味道更加清淡可口。”說完博簡便又咬了一口,豆沙餡溢位了一些粘在了青綠色的麵皮上,引得大胖想要湊上前去也嘗一嘗這綠糰子的味道。

“這個你不能吃,對你們的身體不好。”我把博簡微微拉的離大胖遠了一些,從書包裡掏出常備著的小小的狗餅乾丟給了大胖。大胖有了吃的便不再執著於鼻尖手裡的食物,而覺得收到了冷落的白貓則衝我喵喵加了幾聲。

“你早上吃過罐頭了。”我摸了摸白貓的腦袋,白貓卻似乎並不太滿意我的'敷衍',悻悻地用沒有露指甲的爪子碰了碰我的手,眯著眼睛讓我幫它撓下巴。

博簡在我招貓遞狗的時候已經開始一口接一口地吃手上的青糰子。

“你吃的好快啊。”我轉過頭的時候,博簡手裡只剩下小半個糰子了。

博簡正好最後一口放進嘴裡,想要和我說話卻滿嘴的食物,最終只能加快咀嚼的速度,等到嘴裡沒有食物的時候才用他那有特色的低音和我說了青團很好吃。

相對無言地看了一會兒還在吃狗餅乾的大胖,博簡突然開口說道:“以前在一本書裡讀到過清明節,江浙一帶的人的習俗就是吃青團,這邊的食堂以前也做過,不過今年的師傅沒有來,今年也就沒有青糰子可以吃了,沒想到你能特地送過來,真是謝謝了。”

“這沒什麼的”聽到博簡這麼客氣,有一瞬間我心裡有些不是滋味。“大叔說這一家在咱們這裡做的最好吃,所以讓我買了很多,你要喜歡吃,我過兩天再送一些過來,多吃點艾草做的食物對身體好。”

本來想要在推脫的人博簡聽到我這樣說的時候突然間表情變得有些微妙,糾結了一會兒他才一本正經地說道:“很多人都認為青團是用艾蒿榨成汁和上糯米做的,但是更多的時候,艾草之戰最小的一部分,甚至有些青團都沒有用到艾草,大部分的綠色來自於漿麥草,每到春天m人們會用割下大量的漿麥草榨成汁,放到小鍋裡加上鹽巴煮沸,去除裡面的澀味之後和上糯米粉擀成一個又一個麵皮裹上豆沙在籠屜上蒸熟。一來這樣比較省錢,二來也可以讓不愛吃艾蒿味道的朋友嚐嚐青團的味道。以前我在食堂幫忙的時候,一位後廚大姐教我做過這樣的青糰子。她說在他的故鄉,青團也是為了祭祖用的,一部分用來使用,一部分則要用來在寒食節上祭祀。”

“寒食節啊?不是清明節的另一個說法麼?”我把溼紙巾遞給了博簡。

博簡用溼巾擦乾淨了手指,就糾正了我關於寒食節的誤解:“嚴格意義上來講寒食節並不是完全指清明節,只是因為和清明節捱得很近,所以才會被誤認為就是清明節的代指。事實上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一到兩天,在冬至往後數一百零五天,雖然經歷了湯若望立法改革,與古代有了一些變化,但是仍有一些地方保留了寒食節最初的傳統,比如寒食節的發源地山西,大部分地區依舊還是按照老黃歷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甚至在在山西省南端的垣曲縣會過兩個寒食節,一個是在清明節的前兩天,叫小寒食,另一個則是在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只是因為現在大多數地區是把寒食節和清明節一起過的,所以才會讓你產生這樣的誤解。”雖然博簡的聲音平常低沉的可怕,但是這個時候用這樣的聲音給我講解這些我不明白的事情,倒是有種致命的吸引力,像是在講述某個流傳千年的蒼涼的故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那有什麼區別麼?”因為想聽博簡將這種略帶冷清味道的故事,我故意問了很多問題。

博簡將飯盒蓋重新蓋好,長吸了一口氣,指了指自己的嗓子和我確認這樣的嗓音會不會嚇到我。

“不會哦,反倒是將這種故事非常適合博簡的嗓音呢。”

博簡被我說的有些不好意思,眼神都不敢往我這邊瞄,不過還是在我的催促下繼續開口講了寒食節的故事:寒食節的來歷應該是從一首唐代詩人盧象寫的《寒食》說起,在詩作裡盧象寫道‘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這個子推說的就是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曾經在幫助晉文公重耳逃離驪姬的追殺中,割了自己的大腿肉給晉文公果腹。後來晉文公復國,介子推認為自己忠實事發呼於自然,並沒有什麼可接受獎賞的,再加上鄙視那些為在晉文公趨炎附勢的大臣,於是帶著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覺得對不起他,再加上珍惜介子推這個賢臣,就去綿山找他,但是介子推並不想因此受賞。所以在知道晉文公去找他的時候,揹著母親進了山。晉文公求臣心切,就聽了大臣給他出的主意—焚山,以逼迫介子推出山,但是焚山的時候正好趕上了春天,正是天干物燥的季節,山火一點上就無法熄滅,介子推就這樣與母親抱樹而亡。山火撲滅後,晉文公葬其屍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於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就是不能用明火做飯。一種說法是晉文公以寄哀思,讓文武百官也學著介子推那樣清廉賢明,但實際上還有一種說法是晉文公更多的是因為自責自己聽信二百五的話燒死賢臣而心有愧疚所以下令介子推幾日不得有明火。不過這也只是我的推測,只不過無論是哪種用意,寒食節不用明火燒食物吃的習俗保留了下來。所以在寒食節這一天,古老的傳統是不能動火燒飯的,只能吃涼著也能吃的食物,就是我們所說的‘寒食’。”

“可是青團的話也是需要用明火放在籠屜裡去蒸的啊,應該不屬於寒食了吧?”我側著頭想了想,還是有些不明白寒食的意義。

博簡似乎被我的問題問得有些尷尬,先是有些犯懵地看著我,但是很快反應過來什麼一樣嗤笑出來:“字面理解的話倒是沒有錯,但是寒食並不想字面意義理解的那樣簡單,而是放涼了也可以吃的食物,類似糕餅一類的。因為古代比較苛刻的規矩是寒食節當天不可以燃火,不就是不能生火做飯,有一首知道韓翃的詩就寫到了這個習俗。沒記錯的話,詩的名字就叫作《寒食》的詩,裡面就有一句詩是'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說的就是雖然老百姓在寒食節這一天不能明火,但是到清明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皇恩。這儀式用意有二:一是標誌著寒食節已結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給臣子官吏們提個醒,讓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祿的介子推學習,勤政為民。所以真正的寒食不是指寒冷的食物,而是指現成的不用加熱的食物,如果用現在的生活方式來說就是類似於麵包,火腿腸一類不用特別加熱也能放心吃到肚子裡的食物。因為寒食節不能用明火,所以一些放得住,吃了又不會鬧肚子的食物尤為受到歡迎。而事實上,最早最受歡迎的寒食並非是你特意買給我吃的這種青團。”

“誒?”我有些詫異地看著博簡,“但是現在每到清明前後大家都會買青團吃啊,難道古代人不吃青團麼?”

博簡點了點頭:“青團不是最先出現在寒食節的食物,青團最早應該是在清末出現,不過我並沒有看過正經歷史上的記載,所以我說的也只是聽來的民間傳說,是太平天國時期的故事。”博簡站起身招呼著吃完餅乾的大胖繼續在校園裡溜圈,一邊側著身一種不太確定的語氣說著他從當年幫廚的食堂攤位上聽來的故事,“這個是我當時幫廚的地方的阿姨給我講的。她說青團是清末太平天國時期以為聰明善良的農民為了救太平天國的一位將領而臨時想出來的食物。太平天國時期,傳說有一年清明節,李秀成的部下陳太平被清軍追捕,眼看就要被追上的時候。千鈞一髮之際,一位農民將逃亡的陳太平陳太平按到了泥地裡,讓他身上沾滿汙泥,就這樣,一身髒兮兮的陳太平便騙過了清兵的眼線,藉此逃過一劫。只是清兵發現村外是一片湖泊,認為陳太平不可能成功脫險,便懷疑他會躲進村子裡,於是在村內外設了很多關卡,又在村子裡大肆搜查。機智的村民害怕陳太平進村露餡,便提醒陳太平先不要進村,他想辦法從村裡帶出些乾糧給陳太平吃。因為進村出村都有清兵檢查,他根本不可能帶著竹籃子裝上糕餅白飯,正著急的時候,他腳下拌了一跤,摔倒在艾草叢中,站起來發現自己身上染了一身艾草的綠色。善良的農民靈機一動覺得將食物做成綠色的話,就可以放在草料裡瞞過清軍的檢查。於是他就當場採了一些艾蒿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隨時都可以吃的米糰子。清兵檢查的時候,看到擔子裡面除了一些雜草意外並沒有什麼特別值得注意的吃的東西,也就順利放行。最後,這位老鄉把這綠糰子拿給陳太平吃,幫他度過了難關。很快,陳太平想到了辦法,繞過了清兵的崗哨,回到了太平軍的大本營,把自己的經歷說給了太平軍的首領李秀成聽。李秀成知道後,歡喜得不得了啊,為了紀念這位農民的救命之恩,於是下了硬性規定,說太平軍內部最好做到人手必會,青團也自此成了他們的“團食”,再後來,在草長鶯飛之時,吃青團就成了寒食節的習俗了。”

說完這個故事博簡倒是停了一會兒,他猶豫了一又補充了一句:“但是我覺得這個故事只是不可考證的野史,可信度並不高,因為大媽在講這個故事前明明說過這本來是用來祭祖的食物,可是故事本身卻只和太平軍有關。所以我並不真的認為這就是青團出現的淵源。”

“但也許祭祖本身的意義就是紀念那位有著一面之緣的救命恩人也說不定呢。用救命之物來紀念好心又聰明的恩人也是合情合理。不過無論是什麼樣的解釋,青團很好吃,並且製作手法被儲存和流傳下來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野史最為重要的。至於為什麼會流傳下來,這些已經很難再找到的答案相比於好吃似乎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我笑著追上了博簡,給他介紹飯盒裡的其它青團,“我每樣都給你買了一些,除了豆沙的,還有蛋黃肉鬆和黑芝麻的,你都嚐嚐,哪種好吃以後我還給你買。”

博簡像是在掩飾什麼一樣微微咳嗽了一聲,接著肉眼可見的他的臉慢慢紅了起來,見我一直盯著他看,他便不好意思地別過頭去,不再和我有眼神上的交流:“那個,謝謝你們,你和大叔真的對我太好了。”

我嘿嘿笑了兩聲:“因為我和大叔都非常喜歡博簡呢,而且因為博簡的幫忙,飯攤能提供的麵食多了。我和大叔都不擅長做麵食的,所以有的時候失去就是有點單調。不過因為博簡的出現,來販攤吃飯又喜歡麵食的朋友顯然高興了不少,所以我和大叔總想對博簡更好一點。對了,博簡,雖然你剛才說到青團屬於寒食的一種,但是你剛才說的故事裡,青團的出現也已經是在清朝了。在清朝之前寒食節大家又吃的是些什麼呢?”為了避免博簡再害羞下去,我立刻轉移了話題,問起了心中另一個疑惑。

博簡聽到我的問題,頓時松了一口氣,臉上因為害羞而染上的紅色也漸漸退了些去,他想了想才說道:“我雖然沒有吃過,但是我聽說最早的寒食是一種叫作子推饃的點心。也是寒食節發源地山西的一款麵點,名字用的就是賢臣介子推的名字來命名。是山西擅長做的麵點,先要做一個夾著紅棗和雞蛋的足有半斤到一斤的麵糰,之後在麵糰的頂部捏出一個像是古代將領頭盔的頂子,然後要在這個麵糰的周圍貼上形狀各異的用面捏成的面花。子推饃周圍貼的面花通常由燕兔蛇蟲—這種春天裡常見或者從冬眠中醒來開始活躍起來的小動物組成,或者用面捏出來的文房四寶組成。這種麵點在製作好之後在通風處可以放很長時間,據說那些鑲嵌著紅豆黑豆和花椒子的面花用麻繩串起來的放在通風的地方,可以放上一年之久,這樣想來用包著營養的雞蛋大棗的能長久儲藏的子推饃是非常適合拿來度過寒食節的飢餓的。而且因為樣子很好看,又有寓意,所以作為祭祖用的食物也是不二之選。”博簡在介紹完這些的時候臉上的紅色已經消的差不多了,他轉過頭衝我笑了笑,“我雖然沒有特別做過這種介子推。但是以前在食堂的時候,倒是和一位山西來的師傅學過做面花,雖然不能做出栩栩如生的小動物的形狀,但是造型簡單的面花倒是難不倒我。過兩天我去店裡做給你和大叔嚐嚐,算是今天你買給我青團的回報吧。”

相關推薦:養只黑無常盜墓手記盜墓派算卦我靠玩微信奉旨休夫家有蛇妖寶寶我和末世有個交易我和美女總裁老婆我和鏡醬的那些事兒和女房東同居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