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我真是萬億大佬->章節

第359章 無處不在的廝殺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胡方看著辦公室外埋頭苦幹的編劇們,不由感嘆道:“注意力經濟支配下,相比新人如何衝出重圍,那些已經活躍在綜藝市場上的老面孔的未來之路,似乎更加牽動人心。”

“他們讓觀眾又愛又恨——幾乎沒有人不會被沈騰、賈玲的包袱收服,在大張偉、郭麒麟的碎嘴中哭笑不得,但又很難忍受其霸屏各大綜藝帶來的審美疲勞。”

沈鋒點點頭,畢竟還年輕,閒著沒事也看看流行的綜藝節目,也算側面瞭解一下年輕人的喜好。

都說綜藝創新不易,穿梭於大量雷同節目中,抖包袱、說段子、插科打諢算得上是一個職業嗎?

藝人立身之本又是什麼?

頻繁透過綜藝與觀眾對話,被透支的熒幕形象和人設該如何修復?

當選秀機制大舉入侵,綜藝咖是否也要面臨選秀藝人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的窘境?

所謂綜藝咖未來何去何從?

在自己看來這個詞並非貶義,而是指那些綜藝節目在個人通告中所佔比重較大,且擁有一定綜藝感的藝人。

任何人的走紅不是巧合,必有過人之處,畢竟能把人逗笑更是一種天賦,而能在熱浪中保持冷思考,持續收穫觀眾緣,需要一種非凡的能力。

會抖包袱……能講段子……懂得插科打諢……擅長自損自黑……對新鮮事要了然於胸信手拈來……能主動挑起話題……也接得住其他人的梗……

這樣的佼佼者比起好演員好歌手更是鳳毛麟角!

因為綜藝的笑料就是一種碎片化的輸出,鋪墊、埋梗都不需要,高密度地刺激觀眾笑點就行。

高強度模式對藝人的損耗很大,由於“人”大於“作品”,個人標籤被不斷強化,比如沈騰的懶,賈玲的胖,沙溢的憨,大張偉的貧,郭麒麟的碎嘴,魏大勳的摳門……

比如很欣賞的沈騰,透過春晚《今天的幸福》《扶不扶》以及《歡樂喜劇人》中一系列小品,成功搭建起郝建宇宙。

郝建遠比沈騰出名,他沒有具體的身份、職業,可以是一切平凡小人物,賤賤的又總是不走運,穿梭於不同的時空中,遇到各種啼笑皆非的故事。

隨著搞笑潛能被大眾發覺,又逐漸成為真人秀節目的常客,連續三季擔任《王牌對王牌》常駐MC更是把“沈叔叔”叫出了圈。

之後進軍影視圈,雖然交出不錯的票房成績,但相比之前話劇、舞臺劇角色的豐富性,明顯戲路在持續收窄,角色與其自身的界限不斷模糊。

相比黃渤的劇拋臉,從《夏洛特煩惱》到《瘋狂的外星人》,沈騰似乎只能演喜劇,扮演的角色始終都是他自己。

這肯定也不是他自己想看到的結果!

想想鄧超為什麼退出如日中天的跑男?

“德雲少班主有點可惜了!”說起這個話題,胡方認真道:“如果說《慶餘年》讓很多人看到他表演的潛力,那電視劇《贅婿》官宣時的反對聲則讓業內人士對他的可塑性畫了個問號。”

“雖說現在下定論還為時過早,但綜藝咖拍戲只能本色出演的魔咒始終懸在他的頭上。”

“特別是影視寒冬下,讓藝人放棄工作周期短、來錢快、曝光率高的綜藝通告太過苛刻,但面臨轉型難的困局,綜藝咖,尤其是小品、相聲、脫口秀等喜劇背景的綜藝咖,簡直……”

沈鋒想起最新流行的一種型別,叫什麼作品類綜藝?

將喜劇與綜藝結合,藝人要在舞臺上進行作品創作或表演,比如什麼《笑傲江湖》,以及芒果剛推出的《你笑起來真好看》

“娛樂圈呆的越久發現越無力!”胡方吐槽道:“全民娛樂浪潮下,藝人只能透過綜藝來增加曝光,沒辦法的曲線救國。”

“比如國內缺乏成熟的打歌平臺,純音樂人的生存環境往往處於娛樂圈最底端,前幾年叱吒綜藝界的“南薛北張”都曾坦言靠上綜藝賺錢做音樂。”

“出道即巔峰的選秀宿命以及藝人快速迭代的重壓之下,不少偶像藝人也各種刷綜藝,期待透過性格魅力完成破圈圈粉。”

這就是人性,觀眾有窺探明星的慾望,尤其是對於迅速走紅的偶像明星,大到家庭背景、成長經歷,小至私服穿搭、一言一行,都會被視為時代樣本引爆話題。

他們走進綜藝現場的那一刻,觀眾就開始一場探險之旅,藝人綜藝表現與已有印象反差越大,新鮮感和刺激度就越強,藝人透過綜藝收割的人氣紅利就越可觀。

但維持反差並非易事,但老天賞飯吃的天然反差少之又少,人為打造則需要苦心經營,更重要的是還要避免綜藝與主業發展的此消彼長,把握不好分寸,往往會淪為“不務正業”“賺快錢”“浮躁”的反面代表。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沈鋒覺得對於想要透過綜藝反哺主業的藝人來說,過硬的作品永遠是立身之本。想靠綜藝一本萬利,無疑是飲鴆止渴。

在謀求綜藝曝光度時,也可以借鑑飢餓營銷的原則,選擇能鞏固或者挖掘個人特質的綜藝。畢竟完全暴露在鎂光燈下的人是毫無新鮮感的,過度展示的人設翻車風險大,也可能會成為阻礙個人發展的新刻板印象。

說白了還是選擇問題,人家要是願意賺快錢,何嘗不是一種選擇?

更何況綜藝咖從來不是單打獨鬥,好的搭檔才能實現1+1>2的效果。

曾經男人幫形成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生態系統引爆整個綜藝圈。六位嘉賓性格各異,缺一不可,任意兩人都能碰撞出化學反應,第一期創下豆瓣九點二的巔峰。

如今沒有黃渤主動拋梗,失去了機敏的黃磊和狡黠的孫紅雷的襯托,受氣包的設定又與新搭檔嶽雲鵬撞形……

國內綜藝創新力暫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多數製作團隊會選擇以人帶節目的緩兵之計。選擇嘉賓的方式也比較簡單粗暴,有梗+流量成為標配,藝人之間的和諧度卻常常被忽略。

隨著短影片、直播等新媒介形式的崛起,抖音、快手、B站也承接一大批搞笑藝人。什麼歡樂DOU包袱、沙發喜劇秀……

西瓜影片、今日頭條、抖音共同聯合德雲社、開心麻花、笑果脫口秀、嘻哈包袱鋪四家國內喜劇廠牌推出線上喜劇場。

巨頭廝殺的戰場無處不在!

本书作者其他书: 港綜從巡警開始 影帝從高考開始 神豪UP主 配音天王 肌肉影帝 舌尖上的神豪
相關推薦:蠻獸騎兵1255再鑄鼎畫皮風水師領主大人的異世界新娘BOSS來襲:甜妻一胎雙寶老一輩兒的愛情我家小屋會穿越星宇世界傳奇公會每秒都在升級山風微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