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三十六騎(全)->章節

十三將士歸玉門_139.廷辯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都市國術女神

十三將士歸玉門

少年天子下諭旨,快馬加鞭赴西域,班超千里馳援,三十六騎重聚。

139.廷辯

耿秉再也按捺不住,出列跪下:“皇上,現在撤不回來了!匈奴回犯西域日久,若不出兵,西域都護府三千兵士,都撤不回來了。”

“現在西域那邊的戰事如何?”皇上問。

“四個月前,敦煌郡就有求援軍報,說匈奴來犯!可是一直沒人在意!想必都護府一直陷入苦戰。”

尚書臺立刻有人出來辯解:“是有兩次求援軍報,但那時先帝有恙,不能親政,所以……就壓下了,只是要求涼州各郡閉關嚴守。”

眾人沉默,明白在那個微妙時期,沒人敢派動軍隊的。

有人問:“自那以後,都護府再沒軍報來?”

答沒有。

朝堂上又進入了尷尬的沉默……終於有人說:“四個月前的戰報,如果算上焉耆到敦煌,敦煌再到洛都的時間,實際戰事發生的時刻,當在五個月以前,或許更久……這之後再沒有戰報,是不是意味著……”

耿秉截口道:“我與匈奴交過手,最瞭解匈奴人的戰法。他們善搶掠,不善攻城,而我大漢將兵,最長於守城。匈奴來犯,都護府肯定會據城嚴守,遭遇圍困,所以再也傳不出戰報,也不奇怪。”

“這也是你的猜測,也許……有更壞的情況。”有人道。

“好,就算耿將軍猜對了,那……圍困了這麼久,一般會傷亡多少?”又有人問。

耿秉覺得其心可誅,怒目而視:“不知道!”

“我知道耿將軍愛兵如子的苦心,蒼天可鑑!但皇上剛立新政,以仁德示天下,不宜動兵殺……諸事用剛,不祥。”這人看似調和,其實給了更重的一擊。

耿秉一人在朝議中苦苦支撐,自己也知道,放棄西域大勢已成,但他總不能放棄那些可能還在孤守的士兵吧?那裡面還有自己的幼弟和姐夫。

“放棄西域,我是贊同的。”顯親侯竇固終於出了聲。竇固三朝之臣,又是西征的主帥,也是西域都護府的設立者,說出這樣的話來,別有分量。

“你……”耿秉氣得幾乎說不出話來。

“我也不知道,現在西域還有多少大漢將兵。”竇固緩緩低頭,“他們是我帶去的,也是我拋下的。”

竇固走到中間,環顧一番:“西域遠哪,荒涼,還冷……所以你們看不上。比起我們關中來,的確不算好地方。但是那三千人,留下來了,他們的家、他們的父母妻兒應該都在關內……他們為什麼要留下來?為了先帝的志向,為了大漢的威名。威名有沒有用?也許有用,因為你有威名,胡人安分點不敢擾你,你才能做你們說的休養生息。也許沒用,因為胡人的腦子跟我們不大一樣,有時候真不好捉摸……不討論這有用沒用的問題,但他們!是為大漢留下的!現在我們因為情勢有變,因為這樣那樣的什麼難處,就拋棄他們……”竇固說著說著忽然停了下來,聲音不再平靜,“我們拋棄了什麼?拋棄了子民為大漢赴湯蹈火的心!以後再有邊亂,再有夷變……誰來為陛下、為大漢肝腦塗地地戰鬥?”竇固頓著腳,已聲淚俱下,“什麼都可以變,但大漢不能

變!僅為了一點錢糧利益的算計,你們竟要放棄……好,西域可以放棄,但不能放棄他們!真要是放棄了……這就是大漢的風範嗎?”

朝上再無聲息,好些人低頭,再不敢仰起。

“竇將軍言重了。”有人道,“我認同將軍,放棄西域之前,我們也該去救回為大漢而戰的士兵。”

天子畢竟只有十八歲,被竇固說得勃發了血氣:“好!就是不惜代價,朕也要帶他們回家!”

年輕的天子並不知道這“不惜代價”四字,卻惹來了麻煩。文臣們開始再次搬出資料、細節、可行性來論證。他們已經不是在阻止營救,而是在阻止新天子的決策方式。

或許天子是好天子,文臣們也大多是心懷社稷的忠臣,但剛進入新帝親政模式,正是文臣們與帝王相互博弈和瞭解的狀態。本來被竇固拉過來的輿論局勢,因為天子的介入後,反而效果相反了。群臣相當默契而巧妙地在阻止天子,阻擊天子的“不惜代價”的言論。他們覺得,如果天子過早地應用自己專斷的威權,過於輕易地釋出“不惜代價”的豪言和詔令,可能對以後的國事決策帶來巨大的風險。所謂天子一跬步,皆關大事,不可忽也。

只是他們說得很委婉,不是說不去救,而是排列出詳細的操作過程——從今日開始調撥錢糧須多少時日,其中又要拆挪哪裡方可辦到……集結上騎的西征軍隊,也要時日,比如某軍不可動,某軍只可派出一千騎……如此這般,到出征要在二十日甚至一個月後。京師開拔,到達敦煌只怕又要多少天……大軍一旦出玉門關,就得不慮勝先慮敗……云云。

聽得天子頭都大了:“朕雖沒打過仗,但也知道軍情瞬息萬變,兵貴神速……待到你們準備穩妥了,前線還有人在嗎?”

“這才是我朝經營西域的難處,相隔萬裡,兩不相知。”輿論開始回到原點。

“不需要在京師集結大軍。”耿秉出聲了,“也不需要諸位大人籌措錢糧。如果我們只是去救人的話。”

群臣和天子都望向了耿秉。

“臣還算知曉西域的邊事。涼州各郡,本就屯有重兵,糧草充足,直接派涼州軍隊從敦煌出關,才是最迅速有效的。”耿秉道。

“涼州地卡西北要地,真要守軍傾巢而動,邊防空虛,恐被周邊的覬覦者侵入。”有人質疑。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涼州安置了許多歸降的異族,雖然那些羌騎胡騎為我們所用,一旦涼州軍力不足,對他們失去了牽制……還是不得不防。”有人擔憂。

“不需要牽動那麼許多,只要張掖、酒泉、敦煌三郡,各抽調兩千騎,匯在一起,就可即刻出兵焉耆。”

“才六千騎?”有人驚道,“我們面對的可不是焉耆人,而是匈奴!”

竇固忽然介面道:“前年,呼衍王據車師,有匈奴鐵騎過萬,就是被耿將軍五千輕騎所擊敗!”

耿秉感激地看著竇固,欠身道:“我只是前鋒,都是竇帥指揮有方。”

“那時耿將軍身後有竇將軍的西征大軍,自是不同。如今要是六千騎出關,可就是孤軍了。”有人謹慎質疑。

耿秉胸有成竹:“我瞭解匈奴。現在冬天了,匈奴人冬天一般幹什麼?什麼都不幹,縮在帳篷裡

抱著妻兒,享受天倫之樂。所以冬天,是他們最想家的時候。春天就進入西域的匈奴人,離家這麼久,早就是疲憊之師,加上思念家人,肯定軍心不穩,再無戰意。我們此去解圍救人,無須據守,也不追擊纏鬥,事成即返,應能全身而退。”

這是一條爭議兩端的中間道路,皇帝和群臣覺得都可接受,當下不少人開始附議。

皇帝也舒了口氣,當即下旨,任命耿秉為徵西將軍,節制涼州各郡軍權,制訂和指揮西域營救計劃。

“帶他們回家。”皇帝道。

耿秉一點時間都不願耽誤,八百裡加急,將皇帝的任命詔書和自己的軍令一起傳給酒泉太守段彭,任他為帥,見令即刻抽調三郡兵馬,以最快速度出征。自己隨後才從洛都動身上路,去酒泉上任。

酒泉太守段彭見到詔書哪敢耽誤,立即派快馬去張掖調兵,第二日夜,張掖兩千騎趕到酒泉,兩郡抽調兵馬合在一處,天明趕往敦煌。兩日後到達,敦煌太守來迎接,才知道朝堂營救都護府的決心和計劃。段彭想詢問有關都護府更多的情報,敦煌太守這才想起,在他的郡獄裡還關押著一名假傳軍令調動軍隊的校尉長史,當下把那長史放出來,給段彭說說西域都護府的情況。

長史被關押日久,帶上來已是蓬頭垢面,鬍子遮了半張臉。聽到段彭來意,伏地大哭:“你們怎麼才來呀!罪人玄英,願做馬前卒,帶太守大人去援救焉耆、車師!”

第二日,三郡兵馬合六千騎,以玄英為嚮導,直奔焉耆的都護府大營所在。

西域的冬天或比涼州早一個月。

六千騎越往西北走,積雪越厚,偏偏風雪從西北橫飛而來,整支隊伍無論人馬,都向前傾斜,偏不會撲倒……頂風而行。

進入焉耆境內時,他們劈頭碰到了一支疲憊而缺少戰意的匈奴軍隊——被神秘而恐怖的貴霜戰象擊潰的匈奴右賢王的軍隊。千里敗退之後,這支低落的隊伍想在此北上跨越天山,與單于會合,迴歸漠北草原深處的家鄉。

兩邊兵力差相彷彿,但狹路相逢勇者勝,涼州漢軍心氣正高,正面突擊對撞,一下就將匈奴人沖垮了。匈奴人一直向後潰逃,四竄的騎兵穿過焉耆城的城下。

匈奴人根本不敢叫城,怕被困住,一路號哭而去,留下遍地屍體。

城上的焉耆人驚呆了。

幾日前,右賢王率軍而來,被他們奉為上賓。一日前,眼見駐在城外的匈奴大軍拔營北去,怎麼突然就如此倉皇地跑回來了?緊接著就看見在後掩殺的軍隊,神威赫赫,旌旗如雲……待看清時,原來是漢旗!嚇得肝膽俱裂,急忙報於焉耆王庭。

焉耆王本是個暴烈的性子,要不也不會因為兒子被扣,就敢不計後果地與都護陳睦鬧翻。陳睦帶兩千漢軍圍了焉耆城兩個月,愣把三千焉耆兵打得剩下不到一千,眼看就要城破,結果身後有匈奴人過天山而來。陳睦被迫撤圍去阻擋匈奴,看見的卻是單于帶來的兩萬多騎的無邊大軍……

焉耆王帶領群臣上到城頭,看見漢軍的旗幟,再沒有一點點膽氣。群臣更是害怕,知道這分明是大漢來復仇了……眼見著匈奴人都被斬殺了大半……只怕整個焉耆要因為焉耆王以前的草率被屠城了。

相關推薦:無限之我們都是死神的玩具爆紅頂流從做國民學神開始我白井黑子不可能戀愛飄渺真仙開局覺醒千目邪瞳拐個傻王爺闖天下長公主天天想讓我去殺敵瘋了吧!系統天天逼我上崗當白蓮西遊:我有一座拍賣場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