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女戶->章節

81交鋒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春已老,池畔柳依依。[1]

石渠書院春日景緻委實不壞,諸學子來此不過區區兩月餘,有些個還是將將投入門下的,卻閒時好動個手兒,譬如將幾塊怪石挪挪地方兒,意境便與匠人堆砌全然不同了。有些這個人在,哪用多久,書院還是那間書院,格局還是那個格局,周圍細微之處已改了不少,於讀書人而言,確是順眼許多。

洪謙便是在這裡與梁宿漫步閒談的,兩個於今都是忙人兒,似今日這般看似愜意的時候兒委實不多,這散步的功夫,都是硬擠了來的。梁宿宰相,自是忙的,洪謙之忙在於新貴。幾多人羨其好運來?未顯之時便結姻宗室之家,及第後女婿又去做了太子。過繼之事,於九哥而言是拋別親生父母,於洪家而言,閨女還是自家閨女。又,因女為太子妃,賜爵北鄉侯,妻為郡夫人,官家賜宅居住。

這裡頭,又有講究。賜宅分兩等,一等乃是永為家業,除非犯下大罪籍沒家產,否則便可傳與子孫,這等賜宅到如今已是極少了,唯有國戚、有大功之臣不可得。另一等卻是“賜與暫住”之意,是要收回的,譬如賜與蘇先生的宅子,又或梁宿現下居住的宅子。蓋因京中地貴,人又多,總不好叫新晉的宰相住到城外頭去罷?!官家手中便備些個宅子,專為不收房租好借與大臣們住的,能得這等賜宅,也是一份榮耀了。

爵也分兩等,一是傳與後人的,一是止於自身的。若梁宿等職官,也可得賜爵,爵位或頗高,卻是無法傳與子孫,子孫之受益不過在於蔭封而已。至如宗室、開國勳貴、外戚等所得之爵,卻是可傳與後人的,只是本朝家法,卻是降等而襲。中間或有功勞,或有內情,方由官家施恩,政事堂議定,頒旨許他家此次不須降等——也僅限此一次,下一回若無旁情,也是要降等的。

洪謙這門親事,也算是賺了。何況他夫婦品級既升,名下限田額數便多,可有更多不須繳稅的家業了。

梁宿卻不這般想,他心裡,洪謙隱隱也是與自己親近的,觀洪謙行事,既不拘泥又有手段,看似狠辣,卻又留些餘地,心中自有一桿秤。固非世人所謂高潔君子,卻也不是人,又有乾材,這等人,才最適合持國秉政。照梁宿看,好生栽培他,一是為國儲材,二也是為自家結個善緣,何樂而不為?

哪料晴天來了個霹靂!九哥此人,也是梁宿默許了的,官家要立他時,梁宿也未曾攔著,是以深覺對洪謙不起。然則木已成舟,東宮總比洪謙重要,九哥看似個堅毅之人,也只好對不起洪謙了。梁宿思之再三,還是覷了個空來,與洪謙談上一談。

梁宿眼裡,洪謙怕是已想明此節,否則斷不會無故多往書院裡跑,想洪謙是打著儲材的主意。退居書院教書之事,洪謙固不及蘇正與一干老儒,好歹也是進士傳臚,此事他也做得。然梁宿卻不覺此是洪謙現下該做之事,是以要提他一二一。

洪謙是個知情識趣的人,梁宿面前,他既是晚輩又是下屬,便先開口話:“相公難得有一日閒,卻愁眉不展,公有何憂?”

梁宿道:“特為君憂。”

洪謙與他目光一碰,一老一少兩個都是心思通透這人,洪謙也不與他打機鋒,笑道:“天下戶口幾千萬,每歲進學者無算,每試進士數以百計,又有幾人可為相?”梁宿道:“你不同。”洪謙正色道:“謙本北地孤魂,江州贅婿,得有今日,有何可怨?昔日北地流亡,江州入贅,從未思踏入京城。只因機緣巧合遇著蘇師,方有今日,可見有些個事,實是天註定。違命不祥。”

梁宿嘆道:“卻是可惜。觀你之意,是要歸老山林,教書育人,也好留個清名,為子孫長遠計了?”洪謙頷首,算是預設。梁宿道:“還不是時候兒,我將進言官家,調你往國子監去做個司業。”

這司業乃是國子監副職,僅次於祭酒,位從四品,洪謙資歷,做祭酒有些兒不足,因其進士出身,做個司業,有梁宿舉薦,又有目下形勢,卻是行得。彼時國子監,收的乃是七品官以上家中弟子,位高者多是掛名,許多人不往這處聽課,卻是掌天下學校,凡太學、國子學、武學、律學、學、州縣學等訓導學生、薦送學生應舉、修建校舍、畫三禮圖、繪聖賢像、建閣藏書、皇帝視察學校,皆屬其主持籌辦。監內設三案,各管錢糧籍冊、考試、雜務。

真正讀書育人的地方兒,卻是太學。是以太學生數以千計,國子監生僅寥寥二、三百人。

梁宿笑了:“朝中誰人無個親朋故舊?若皆冠以結黨之名,是親也不敢結、學生也不敢收,世間無人矣!你越畏縮,倒越顯得像那個樣子了。切記張弛有度。”

洪謙肅容受教。

梁宿道:“你還年輕。識進退便好。你目光長遠,非是那等鼠目寸光、倚仗後宮之輩可比,願有始有終、持之以恆。外戚之家,名聲最是要緊。不沾政事也是不礙的,只要名聲好,子孫自可進身。”

次後,梁宿果表請以洪謙為國子監司業,官家因問何故。梁宿道:“洪謙之女既為東宮妃,許多事情他便不好去做,不如及早與他尋個去處。”官家方憶起這外戚為官限制的舊例來,惋惜一回,便依了梁宿。

————————————————————————————————

這訊息傳入玉姐耳中時,玉姐正與九哥兩個看著宮正[]喚了宦官來打人,打的卻是皇后先時賜下的妙齡宮女。

事情卻須從頭起。

玉姐九哥新婚夫婦,入宮之前與酈氏夫婦拜別,酈玉堂囑以:“孝奉官家,善事兩宮。”申氏叮囑的便要多得多,恨不得常住在九哥院裡,想起甚來便叮囑兩句。因玉姐平日做為,申氏甚是護著她,她的心裡,總要夫妻一心,其事方偕,平日裡教導幾個兒子,也是:“人家一個娘子,孤身到這家裡來,所倚者唯有你一個,不好沒了良心叫人過得不好。”

她對玉姐尤好,又玉姐自過門來,事她益親近愛敬,她自要為玉姐張目。有這樣一個親近自己的“兒媳婦”,申氏方能放心九哥往那宮裡周旋。不得不多叮囑九哥,叫他“善待九娘”。

九哥恭敬應了,此事不消申氏,他也是曉得的。滿宮都是生人,連那自幼用慣了的書童兒也因是外男,想貼身帶著,也須得淨了身,九哥又不忍,且書童兒年紀不了,淨身也不知能不能熬過來。算來算去,便只有玉姐是他親近之人了。申氏與了玉姐青柳、碧桃兩個,也是思量過了的,二女容貌尋常,她為的就是不叫玉姐心裡不痛快。玉姐做了初一,她便要做十五。哪家個傻婆婆嫌兒子家裡太順遂呢?

又因入宮,申氏不免將先前教導頭幾個兒子的話之外又額外添了些兒:“你幾個哥哥,我都叫他們少與婢子廝混,又傷身、又傷名,又不利家(費錢)。你這裡,到了那處去,我便不好管了,卻還是一般的囑咐。外頭民宅有個庶子或去子留母,或不入族譜,主母縱心裡一時不快,只要主人家把持得住,也不算太麻煩。宮裡頭看那齊王與孝愍太子,縱齊王不爭,還有人推他哩。世間最不缺人,為求個擁立之功,無所不用其極。你想齊哀王寧可與王妃先生三女,也不肯要一個庶出,忍到世子降世,又是為了個甚?我想你去那處,慈宮還有手段要對你,便如當初將淑妃與官家一般,你要把持得住。否則叫人算計了去,我就是死了,也難閉眼。”

九哥心中大慟,忍淚道:“兒記下了。”他本就無此心,是以不驚,卻感於申氏一片愛護之意,思此慈母日後不得親近,不禁淚如雨下。

申氏又九哥:“九娘極好,人又聰慧,又識大體知進退,她嫁與你,便依附於你,最是能與你一心的人。她入了門,便將自身交與你了,人做初一,你做十五,日子是人過出來的,不能單指哪一個出力。對她好些兒,兩人交心,於你也有益。”

九哥道:“娘,我醒得。”

申氏道:“你知道個甚來?去了那處,你好倚著誰來?東宮不設常官,官家要早有用,就不至兒子死絕了要過繼你,兩宮眼看要吃人,我怎能放心?你們相依為命,休叫人離間了,我還好少夜間驚醒幾回!”

九哥方慎重應命。申氏道:“休多心。不是娘偏疼她,我雖疼她,難道能漫過你去?實是為你好來。從來要家業安寧,做婆婆的便不可生事。想你岳母與九娘話,也要向著你。”

這頭玉姐也不曾閒著,密央了申氏來裁些個月白、蔥白、藏青色的衣衫,做些布衣布鞋。非特她與九哥兩個做,連同預備要帶進宮的使女們,皆做了些沉色衣裳。申氏因問何故。玉姐道:“九哥現於孝愍太子、趙隱王等為族兄弟,服期早過。過繼入宮,則為兄弟,尚在齊衰期,為禮故也。無論有沒有人提醒著,咱自備了,是咱不失禮。”

申氏愈發覺著這個兒媳婦娶得可意。九哥是去做太子的,一舉一動,無數雙眼睛盯著,尤其是慈宮裡那一雙,但有疏忽,便能做成大罪過。有玉姐這等周到人兒在身側,申氏放心不少。玉姐又:“只恐這也是一關,且休聲張,也好看看眾人心意。這本是人盡皆知的道理,與不,卻是各人心意了。曉得各人心意,咱才好有應對。否則一入宮門深似海,兩眼一抹黑的,也不好辨個好歹。”申氏深以為然。

玉姐又將此言與九哥:“你那處,連書童兒這些個人都不好帶哩,也好看看哪些個真心、哪些個假意,哪些個用心、哪些個胡混。”九哥道:“還是大姐想得周到。”玉姐道:“卻是我拖累你哩,慈宮原與你無隙,是我……”一語未畢,卻叫九哥皺眉掩了口兒:“我不知可與那等亂國婦人有甚親近之處。”玉姐臉上一紅,兩片唇輕輕顫著,拂著九哥自掌心一路癢到了心裡。

宮中服喪與宮外稍稍有異,也是如今守喪已不如早年嚴謹。齊衰也不須真個穿一年麻衣、孝服,是以只備些素色衣衫而已。

及入宮,禮拜長輩,卻只有官家、慈宮與中宮而已,淑妃處九哥則言:“當避諱。”竟不與淑妃行禮。將慈宮與淑妃氣個倒仰,皇后心中未免快意。官家妃嬪並不多,除開皇后淑妃,餘下不過二、三才人,自也當不得太子夫婦之拜。拜見之事,便如此草草收尾。非因慈宮與中宮便要就此忍氣吞聲,蓋因太子夫婦初入宮,不好鬧大,只好冷著,再想辦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東宮僚屬不常備,然梁宿等實忍不下陳氏,因言九哥未及冠,一口氣為九哥配了三位狀元講經[],並添護衛人等。又奏陳簡選東宮服侍人等,竟是攛掇著官家不經兩宮之手,安排了些個家世清白的宮女與老實宦官。狠扇了兩宮一記耳光,讀書人發起狠來,真是旁人所不及。

外臣將能做的便都做的,餘下便要瞧這年輕夫婦如何行事了。內外都捏著一把汗。太子以初入宮禁,有諸多事務須學為由,除開五日一請安,餘時皆刻苦讀書,又禮賢下士。三位狀元喜不迭,回便言九哥這好。三人皆是禮法大家,頭回相見,乃是太子見師。九哥禮服未至,因得著官家賜的舊衣。禮畢,便由牽頭兒的戴銘提醒九哥:“太子今過繼,於官家為子,與先薨諸王為弟。為兄弟當服齊衰。”

九哥肅容道:“因禮服未成,衣裳正趕製間。太子妃倒好與我在外間收拾了幾件素服帶來。”戴銘三人眼中均有欣慰之意,暗道畢竟是士人之女,行動有方。

————————————————————————————————

這位行動有方的士人之女卻在次日在慈宮處吃了個閉門羹——慈宮稱病。

太子可五日一問安,太子妃卻好日日往陪伴慈宮、中宮。玉姐與這兩位恰是冤家,皇后孃家能拿得出手的兄弟叫洪謙給參成了白身,慈宮叫她坑了五千餘兩金子,將慈宮私庫存金搬了一大半走修了書院好邀名,慈宮終明白甚叫“借寇兵而賚盜糧”。又,九哥做太子,打破了慈宮算盤,太子不在眼前,正好有個太子妃。正可為難一下。

慈宮稱病,大門緊閉,太子妃等是不等?侍疾是不侍?

皇后心中快意,她與慈宮不同,縱七哥做了太子,娶的也是原侯女兒,與她有何干係?孝愍薨後,兩宮間隙也生,待二王齊逝,兩宮是彌合,實則差異仍在。慈宮與九哥是死敵,天下皆知慈宮中意七哥,皇后止與玉姐不合,九哥終要喚她一聲“娘娘”。縱九哥在位,扳倒了玉姐,與慈宮摘開了,再擇個可意的姐兒嫁與九哥,皇后較慈宮更有退路。

皇后只管坐山觀虎鬥。

不想玉姐不叫她如願,急請:“我年幼,尚不知宮中事務,娘娘可宣了御醫了?否則慈宮有恙,我等皆不安心。”皇后叫她推出缸,卻不得不出頭兒去問:“可宣了御醫?”慈宮執事人等不好拂了皇后面子,只得宣了,御醫只鬱結於心。慈宮甚人都不想見。

皇后故意要等,好叫玉姐不得不陪,她站著,玉姐總不好坐。不消片刻,又作搖搖欲墜狀,慈宮執事便設了座兒請她坐:“休叫慈宮曉得了掛心。”卻不與玉姐設座。

哪料玉姐上來一把握著她手臂,言辭懇切:“娘娘,娘娘一片孝心,豈不聞‘受大走’?若因長立而有個不湊巧兒累著病著了,慈宮醒來豈不傷心?又是陷慈宮於不慈也。此是聖人教誨,慈宮醒來也只有娘娘懂事的。請娘娘回宮歇息。”

皇后看她這樣子便咬牙,一個字也不出,臉都叫憋紅了,眼睛直瞪著。玉姐伸掌往她面前一晃,急切道:“阿也!將入夏,天熱,娘娘身子嬌貴,立著長時候,熱得臉兒都紅了,快快叫步輦來抬了走。”氣得皇后好險沒當場使起潑來叫嚷她不走。

內裡慈宮聽了稟報再叫開啟宮門時,玉姐早挾了皇后走了。又做張做勢宣了御醫,縱皇后回過味兒來自家無事,玉姐依舊急切叫御醫診一回脈,且:“慈宮染疾,緊閉宮門不出,娘娘必要立著大太陽底下等著。雖是一片誠心,卻也累不迭,我於一旁侍奉著,見著不好,急護送了來。”

御醫等聽了,一搭脈,見皇后不似熱著了,倒似氣著了,還有甚不明了。肚裡忍笑,胡亂開一劑溫補方子,只消在宮中靜養,便告辭了去。宮闈陰私不好宣揚,這等趣事卻禁不住人,不多時,內外都曉得慈宮將皇后與太子妃趕到門外了。官家與九哥急往探病,弄得慈宮不得不多裝幾日病。九哥又聽玉姐如此這般一,心下也是快意。

玉姐見他口角含笑,心中也是得意。她早看出九哥不喜陳氏,這等事,自有九哥為她扛著。又看官家,官家還要誇她:“知書達理,既護皇后之體,又全慈宮之名。”這個官家,只好躲在後頭看人衝鋒陷陣,不必怕得罪人,只要你夠剛強,肯得罪他不喜之人,他便要在後頭隱隱為你撐個腰。自蘇先生而至她爹至九哥,如今又是她,無不如是。

經此一事,兩宮不免重新審視東宮,倒安靜幾日。玉姐趁此機會,下令東宮內外人等,不許著綵衣,諸宮人個個素面朝天,又只許著些個藏藍、月白布衣,頭上不許簪花、身上不許佩飾、無時無刻不許笑,笑便要掌嘴,不許往九哥書房服侍,去便要打腿。

也是合該有事,滿宮上下都是長輩,無論孝愍、三王之逝諸人如何悲慟,喪禮一過,縱有期年之喪,誰個還去服來?縱有晚輩或平輩如九哥夫婦,也不須鎮日素白。各處侍奉人等,因是侍奉的死者長輩,也不須素淨著裝——除非官家崩了,那也尚有“心喪”[4]一。其餘只是服期禁個婚娶、縱酒高歌,也便是了。

縱是實誠當差之人,也難想著此節。便是孝愍太子薨逝,除開太子妃王氏並其所遺之女,誰個又認真守孝來?喪禮一過,宮中便除了服,因慣例如是,是以都忘了。宮中女子節慶、朝賀時各依品級著裝,除此之外,宮中卻是喜著大袖衫,且喜色澤豔麗,多以紅色為服,繡繁複文理,又插帶諸貴重首飾,眾人習以為常。

玉姐這般不許宮女打扮的舉動,便好叫人誤會她是善妒一般。皇后便喚她來訓斥,見玉姐著月白衫子,也不多修飾。她青春少女,真個怎生穿都好看。又生得白皙苗條,叫素色衣裳一襯,人皆看她人物,反忘了衣著。看了真個……叫人愛,也叫人惱!

玉姐也只由著她:“婦人當寬容不擅妒。”玉姐心中冷笑,她便不信,皇后忘了旁人,難道還能忘了魯王?魯王現於九哥也算是兄長了,從來沒有哥哥死了不到一年,做娘的嫌棄兒媳婦兒不叫侍女打扮好了往另個兒子前晃悠的!這是要害九哥不成?!

她真個是誤會皇后了,皇后雖哭訴時兒子死未經年,官家已不理會她,實未將九哥夫婦真個當做自家人來看。禮法之上,過繼之子同於親子,人心之中,實是差著一層的。縱是記著了,也不礙著皇后藉機壓一壓玉姐威風,送幾個美貌宮人礙一礙她的眼,好出一口惡氣,使人知玉姐善妒不賢良,為日後落個口實。且趁玉姐初至,立足未穩之時安插人手入東宮,遲了恐其立住了,再要行事便不方便。

見玉姐不言聲兒,皇后自以得計,想新婚婦人,妒忌乃是常事。便要彰顯其惡,又予八名美貌宮人,叫玉姐領回:“好灑掃服侍。”

玉姐真個領了回去,卻第一句便是將幾人綵衣剝了、首飾除了,與了粗布藍衣,一人一把掃帚,叫掃地去。這八人春蘭秋菊各擅勝場,顏色上或有不如玉姐都,卻勝在口味齊全。既是容貌的不同,心智也有不同,那一等聰明的,便老實掃地,以逃了皇后之手,正可安穩度日,免教這上比不得慈宮、下吃東宮暗虧的主子給坑了。那自以為聰明的,卻想著如何出頭,便不是為皇后,也是為自己——九哥年輕,玉姐未有所出,能先有孕,宮中不比民間,龍裔不可輕拋,卻不是出頭的時候到了?

乃極力巧裝飾,東宮許戴花兒,便趁浣衣局送衣裳之時,與了好處叫帶脂粉花朵兒進來。

玉姐只管冷眼旁觀,等她們打扮好了,一體擒了來。她與九哥夫婦兩個還恐這是皇后之計,要壞他們名聲,忙不迭催命般宣了宮正來,又故意叫嚷得滿宮都曉得此事。一人杖了幹十,被打的好有六個,另兩個驚得咬著指頭不敢話。

兩宮聞了,皇太后遣宮中宦官直訓到玉姐面上,道:“那是皇后賜與你的人,你因妒成性,百般虐待也便罷了,如何要杖殺?行事如此刻毒,如何堪配東宮?”

九哥陪著玉姐一道肅立聽了,待要話,玉姐一拉他袖兒,道:“慈宮有訓有問,不敢不回,宮使少待,我有章回奏。”

皇太后便收著玉姐請命表章,其詞曰:“伏聽中宮之訓,為婦之道在德言功容……新婚婦人,當聽慈訓,然九哥現於孝愍太子、趙隱王等為族兄弟,服期早過。過繼入宮,則為兄弟,尚在齊衰之期。弟在兄喪期,理應潔身自好。吾為人婦,與夫一體,是故命一宮皆服喪,又不敢使長輩聞而傷心,固自為而不敢宣揚。曏者見賜侍女,既如東宮,便須一例。此輩心中竟無先王等,妖嬈妝飾,臣實不忍看!亦不知此輩心存何念!實不知命之守法,竟是妒忌之舉,此罪固不敢領!宮人,太子亦不敢幸。敢請毋命太子為此不悌不義之事,而陷太子於好色無道之名,則國家幸甚、東宮幸甚。再拜頓首。”

!

本书作者其他书: 寶玉奮鬥記 一蓑煙雨任平生 非主流清穿 皇后難為 鳳還巢 詩酒趁年華
相關推薦:全球降臨:這個領主超會苟從美食俘虜開始吞噬掠奪烽火十國庶女要奮鬥詩酒趁年華鳳還巢鈔煩入盛爹地認個錯吧,媽咪她是個富婆!文娛之頂流藝術家從集結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