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女戶->章節

143聯姻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玉姐此生也曾遇著不甚喜歡她的人,卻沒一個似皇太后這般是她正經長輩的。玉姐此生雖只活了二十幾年,卻不曾遇過這等棘手的事情。她委實不明白皇太后心裡是怎生想的,旁人家裡婆婆擺譜兒拿捏兒媳,一是倚仗著輩份兒孝道,二是因著兒子必要順著母親。

凡婆媳之間有些個齟齬的,多半是有一個夾在中間兒不會做人的兒子。若一味順母,妻子又是晚輩,忍便忍了。若心疼妻子,從中緩頰,也是相安無事。九哥這裡,顯是個心疼妻子的。更有要命的一條兒——九哥是過繼來的,並非皇太后親子,本就不親近,皇太后又無親兒,朝臣們也不肯聽她的,晚年要過得順當些兒,總該有所收斂。玉姐先搬了梯子來,皇太后卻不順坡下驢,反而再三生事,無怪玉姐不曉得她的想法了。

玉姐不得不與九哥抱怨:“娘總我的不是,道是不該只奉承慈壽殿,反將慈明殿丟開手兒去。我想也是,總要禁宮裡一道住幾十年的,鎮日冷臉兒相對,彼此都不快活。卻不想我個甚,她都不接話兒,將我晾在那處,也是難堪。慈壽殿都沒她這般難纏——你與我出個主意唄?”

九哥冷笑道:“若要她開顏,除非你我去死!”

將玉姐唬了一跳,彼時她正坐妝臺前除耳墜子,今日戴的是付一大一兩顆明珠串作葫蘆形的墜子,一手捏著墜子、一手捏著耳垂,冷不防吃這一嚇,將耳朵也扯得疼了,護著耳朵看九哥:“這是什麼話的?怎就到那般地步了?”

玉姐心裡,皇太后頭一個瞧不順眼的便是她,於九哥卻並不曾如何挑剔。算來她也算與皇太后有仇,皇太后的臉是她打的,皇太后的孃家衰落之始卻是洪謙揭了陳奇有襲殺流民以充軍功之嫌。皇太后待九哥卻算不上壞,較之孝愍太子遭遇,已算得不錯。且玉姐看得分明,皇太后是有心討好九哥,往東宮送美貌宮人之事便是一證,乃是折玉姐顏面卻有安撫九哥之意——“贈美”向來是拉攏人的好手段。

九哥低聲道:“先帝時,孝愍太子去得忒冤枉!宮才人她養得恁般盡心!”

玉姐心中了悟,孝愍太子之事乃是舊怨,宮才人之事卻是新仇,這兩樁是大的,餘者尚有許多事,日積月累,心結難解。總是九哥心裡有一想頭:皇太后是要個能攥在手心兒裡的皇帝,不合她意的,她都要謀害。雖太皇太后亦有此嫌疑,卻比皇太后識時務又果斷,兩相對比,又有個陳熙行事頗端正,顯得好些兒的那個成了個好人,差些的那個委實成了惡人。

玉姐曉得九哥不至於無禮於皇太后,便也不想勸九他如何。她今日這般,不過是在九哥這裡報備一聲兒罷了。兩個宿怨已深,若九哥肯聽皇太后的話,玉姐也只有淚千行了。當下定了主意,要與慈壽殿更好些,待淑太妃也更敬重些兒。皇太后看在眼裡,怨毒之心更生。

淑太妃與孝愍太子妃皆看出了些個端倪,淑太妃亦心提醒著玉姐:“慈明殿似有些不喜哩。”玉姐將臉兒作個苦笑形狀,道:“您,那位娘娘喜歡甚哩?”

淑太妃啞口無言,皇太后怕是想帝後唯她之命是從,好叫皇后下堂去罷?

玉姐見她這般形容,倒先笑了出來:“太妃與娘娘為姐,娘娘總不至對您無禮的。聽原侯家姐兒也長成大姑娘了?都是親戚,何不宣來與太皇太后解解悶兒?也叫孩子散散心。”

————————————————————————————————

玉姐要見這姐兒並不是原侯的女兒,卻是陳熙的長女,也到議親的年紀了。淑太妃聽著她提這話,心便一陣兒狂跳,太子年幼,兩個並不般配,皇后孃家亦無年貌相當之少年,然她肯見,總是與陳熙有好處的。世人雖看著崇慶殿與慈壽殿近來交好,卻猶念著昔日有些齟齬,若皇后此時親近陳熙一系,於原侯家也是有好處的。

因太皇太后老邁,淑太妃倒能當這慈壽殿一半兒的家,新年前後,淑太妃便做主將陳熙長女,單名一個芬字的陳大姐兒喚至慈壽殿裡來。名為陪伴太皇太后,實卻是與玉姐來看上一看,結個眼緣兒。

陳芬看著十餘歲年紀,身量兒略長,一臉的溫和秀氣。水綠襖、桃紅裙子,外罩件白地繡紅梅的褙子,雖是冬衣,看著卻不顯雍腫。頸上掛只瓔珞圈兒,頭上只插幾隻簪子並不戴髻。玉姐看她與淑太妃之明快、太皇太后之沉穩大相徑庭,雖也寡言,卻帶些兒羞怯。便將她喚至跟前,拉著手來,細細問其年歲。

淑太妃與原侯夫人並陳芬之母亦在,婆媳兩個不明所以,拿眼睛看淑太妃,淑太妃與她們丟個眼色,令她們稍安毋躁。那陳芬與其弟陳芳,幼時因父親不在家,叫母親當眼珠子似地寶貝著,居然不曾養成跋扈性子,卻養就另一般模樣——極靦腆。待陳熙歸家,看著一雙兒女,來不及生氣,便下手要調-教,兒子他管得,女兒卻只好交與妻子,耳提面命,叫將女兒教得大氣些兒。數年下來,陳芬行止頗有改觀,行事也頗看得,自幼養成的樣子卻留了絲影子下來。

玉姐聽陳芬自述年歲,又:“也略看幾本書兒,閒時做些個女紅,不過胡亂學著罷了。”模樣兒雖羞怯,話兒卻也滴水不漏,一口官話得極正,聲音也不似那般蚊子哼哼,心裡忽生出個念頭來。卻命朵兒:“去取我那紅匣子來與姐兒玩。”

朵兒聽著紅匣子,便知這陳大姐頗得玉姐喜歡,於紅匣之外,又取兩匹貢緞來。玉姐笑道:“你倒好做人情哩,姐兒便如此得你眼緣兒?”淑太妃曉得朵兒在玉姐心裡是頭一個可意的人,使眼色與陳芬,令其謝過。

陳芬謝了賞,玉姐卻又問她:“如今京裡可有甚好玩的哩?我如今在宮裡,卻不知外頭情況了,”顧淑太妃等道,“每我娘過來,我卻不敢問她的,問了,必要叫我自幼淘氣,長而不改其志。”

得連太皇太后都笑將起來,太皇太后愈發行動緩慢,便好聽人話,現見玉姐與陳氏言談甚觀,心下大為快慰。

陳芬便京中男子好看個鬥雞,女子卻又好踢毬,玉姐道:“我時候兒倒也踢那個玩哩,後來長大了,便叫母親禁著不令玩耍了。”原侯夫人道:“那才是親孃哩,不肯叫玩得過了,心散了,叫人知道了,不好。她在家裡,我也少玩那個,湊個趣兒罷了。還是管理家務、認些字、做些女紅好。”玉姐頭道:“正是。”又笑看陳芬。

自此,陳芬似是投了玉姐的眼緣兒,不時便得入宮來見。玉姐卻又問九哥:“我看陳家姐兒頗好,她父親也是個曉得事理的,可否與她做個媒人?”

九哥於原侯只是平平,然陳熙規行矩步,頗合他心中大臣模樣,聽了便一頭:“陳熙為人好,想來他的女兒必是不差的。縱孩子有個差池,他也會明事理能處得好。凡夫妻間事,最怕有人於中挑唆,尤其怕父母不明,更是火上澆油——陳熙也年近四旬了,他女兒想也不了,可定了親?”

玉姐笑道:“我問過她母親、祖母了,始議婚,原相看了幾個皆不大中意。進士人家有些個不樂與外戚結姻,勳貴裡頭,也是良莠不齊。”

九哥道:“你卻想將她與誰?”

玉姐道:“你看——大哥家的二郎如何?”

九哥肚裡一輪轉,拍案道:“門當戶對!你且先請了、嬸子、來,問一問她的意思——可與陳家先了?”

玉姐嗔道:“我是那辦事不牢靠的人麼?”

————————————————————————————————

申氏蒙召入宮,且不知有何事。及至崇慶殿,玉姐親接了她來坐下。兩個於次間上首榻上對坐,玉姐笑道:“又生受了您跑這一趟兒。卻是有件事兒,必先與您了不可。我了,您聽著,覺著合適了便應,覺著不合適,只當我沒,您只來串串門兒,看看孩子,可好?”

申氏因問何事。

玉姐道:“我近日看著個好孩子,想著肥水不落外人田,想與她做個媒。”

申氏道:“不知是哪家的好孩子,能入你的眼來?”

玉姐道:“樞密副使家的姐兒,如何?”

申氏亦知玉姐近來與陳氏走得近些兒,今聽玉姐這般,又是樞密副便家的,便知是陳熙之女。略一尋思,便問:“與哪個好哩?”

玉姐道:“這卻要看您了,我想著,這孩子父親是樞密副使,行事又端正,也是個有力岳家。姐兒看著雖靦腆,看她話做事也是個明白人兒。”

申氏一聽便明,笑道:“大哥家長子已將放定,定的是華尚書的曾孫女兒,只好便宜二郎了。”玉姐拍手道:“我問九哥,九哥與我也是這般商議來。如此,我便做這媒人啦?”

申氏道:“極好!我回去便寫信與大哥,叫他休胡亂定了親事。”

以申氏之身份,差了人,一路行商路、住驛站,也沒個人管,日夜兼程,半月兒便將書信送到。兒女婚事向來愁人,這陳芬之父官爵既高人品又好,雖陳烈為人略次,也叫陳熙壓著老實了,且申氏話極有份量,既她好,二郎父母更無異議,修書入京言明“皆聽母親做主”。

喚過兒子便告訴他:“祖母與你定了門好親事,從今日起,你要上進起來,不可玩鬧。”當下便打起行裝,二郎母帶了二郎上京,與申氏一道,操持放定之事。

那頭申氏接了書信,便與玉姐來。因玉姐問過陳芬是否定親,淑太妃便多留了個心眼兒,拿言語試探。玉姐但笑不語,及接著書信,便與淑太妃先遞個話兒,淑太妃便也心裡有數兒。

這時候玉姐攜了申氏來慈壽殿,與淑太妃打一照面兒,且:“今日有一事要煩勞太妃了。”淑太妃便知有戲。

太皇太后面前,玉姐滿面笑意,將陳芬誇讚得天上有、地下無,且:“我一看便歡喜上了,回來與官家,官家也歡喜。一想這般好人物,怎好與了旁人家?便想著個孩子。”將二郎又誇讚一番。

淑太妃於側將申氏亦贊了一回:“誰個不曉得王妃賢良?王妃家的孩子,必是好的。”

太皇太后當即道:“叫原侯家的來。”

幾個女人將事定,申氏亦以一支鳳頭簪子交付陳芬。外頭卻是九哥將陳熙喚來,又宣酈玉堂來,叫這兩親家打個照面兒。

風聲傳出,總是側目看原侯府的人少了許多,帝后“南蠻子”的勳貴也少而又少。玉姐心裡得意,命開了內庫,賜下金壺、金盞、牙扇、鳳釵等物,半與陳芬、半與二郎。九哥卻託了不悟就近擇一吉日,好與這兩個放定。

三月裡,二郎母子抵京,恰巧這吉日便在三月二十六。因玉姐生日在三月十七,皇后千秋節宴上,使陳芬見了未來婆婆。這二郎母親原恐陳氏女跋扈,今見其靦腆,反而開心,暗道:靦腆些兒好,有官家與娘娘看護,也不須他兩口子如何爭強好勝,倒好安生過日子。亦以一簪與陳芬。

看的人都舒一口氣,此事便定。

至三月二十六,兩家放定,男家的媒人原是皇后,因是女子不好出面,便由著九哥指洪謙做媒人,孝愍太子妃之父為證。女家的媒人便是陳熙託了華老尚書,老尚書得了陳熙許多謝禮,口上猶言:“我原要休致哩,又想一老廢人如何好做媒?便遲幾月,總要與女公子將事辦妥才好。”又以義安侯董格為證,因其戰時曾督管糧草,與陳熙有些舊交。

————————————————————————————————

玉姐牽頭兒做成這樁婚事,心裡也美得緊,連章哥與珍哥兩個忍不住與王贇一道逮了蚱蜢胡鬧也不曾生氣。蚱蜢往竹篾編的籠兒裡一關,幾個逮上了癮,往御花園邊兒上草窠子裡逮了一籠兒。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章哥還問王贇:“蟋蟀能叫,它怎地不叫哩?”王贇細看道:“它不是蟋蟀,自然是不會叫的。”珍哥伸手來戳,道:“聽娘娘那裡朵兒大姐,它能吃哩!”

王贇登時來了精神,問道:“真的?怎生吃法?!是煎是炸是蒸是煮?”珍哥搖頭道:“我也不曉得。”王贇便邀著珍哥一道試著吃,又恐章哥不喜。不意章哥先與他們一處玩得瘋了,竟不曾板起臉兒來他們。三個人不敢往廚下去,悄了堆火,拿著蚱蜢去烤。

又不會燒火,弄得煙比火大,燻得一臉的灰,叫尋章哥快要發瘋了的於向平“到”到了崇慶殿。

玉姐看著他們三個,略責幾句,卻問朵兒:“要怎生吃?”

聞油炸了極香,便命做了來,滿炸了一盤子,一人吃了幾個。又取茶果來與他們配食,待三人吃飽了,笑得極和氣道:“都吃飽了?吃飽了才能住事兒,去讀書罷。”

三個心都僥倖,居然不曾挨罰,豈知一至東宮,卻叫丁瑋逮著了。丁瑋平日極和善,此時卻發起狠來,將珍哥與王贇左手各打二十戒尺,將章哥左手捉來打了五下。又罰三人抄書,三人始知甚叫“吃飽了才能住事兒”。

三人去後,玉姐將炸的蚱蜢拿來嚼了,道:“炸得香香酥酥的,灑上鹽,果然好吃。”

這極好吃的“蚱蜢”,卻與九哥添了個天大的麻煩——它實是蝗蟲!

連年乾旱暖冬,以致北方蝗災。

作者有話要:猜到蝗災的親,你知道得太多了!抽打!

本书作者其他书: 寶玉奮鬥記 一蓑煙雨任平生 非主流清穿 皇后難為 鳳還巢 詩酒趁年華
相關推薦:全球降臨:這個領主超會苟從美食俘虜開始吞噬掠奪烽火十國庶女要奮鬥詩酒趁年華鳳還巢鈔煩入盛爹地認個錯吧,媽咪她是個富婆!文娛之頂流藝術家從集結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