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女戶->章節

142稻種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九哥祈雨,宰相作陪,皆齋戒沐浴。雖都是讀書人,禱告之時卻是真心誠意。哪知老天爺偏不與他們這個面子。官家祈雨而未得,天上一絲雲朵也無,眾人心頭好似壓著厚重烏雲一般。

李長澤回來,耐著性子足候了七日,依舊不見落下一半兒雨來,便召了欽天監監正逼問:“我問你,你不是這數日便可下雨?如今雨從何來?”

原來這祈雨的吉日也不是胡亂選的,並非推算著哪一日真個吉利,乃是命這欽天監使出渾身解數,推算著監近數日究竟哪一天好下雨。縱不能算準了某日某時,算個大概也是好的。待看出日子,便在這日之前擺開了架式,請官家親往祈雨。屆時一祈而得雨,好顯得官家得上天厚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也是諸人預設了的法子,保不齊先賢也是這般幹的,否則何以有這般多祈雨得雨的好事?官家是開朝廷的,又不是開天庭的,收稅歸他管,下雨卻不由他作主,只得另闢蹊徑。

不想終日河邊走,沒有不溼腳的。這官家夫婦二人,因與僧道相熟,為著造勢,好人為弄些個“吉兆”,往日皆成,也積了好些個口碑。今日卻失了手,足足祈雨三日,未得滴一滴。先時玩熟了的手段,這一回不靈驗了,必不是官家有甚不妥,尋來尋去,定是這監正學藝不精。

監正無故叫首相訓了一通,也是憋了一肚怨氣。平日裡以他一五品清閒官,得蒙首相相召,當喜上眉梢。今日卻是叫召來罵,卻是怒在心頭。想他昔日也是個進士出身,只是朝廷以其才華有限、他又沒個門路、不大會做官兒,如今五十歲了才蹉跎成個五品官兒,且非要職。

既是進士出身,叫他推個曆法尚可,叫他算個天氣,卻非他所專精。手下這些個人,又因他好裝個相兒、自以進士出身,瞧不起人,也不與他盡心去算,叫他丟了個人。

自以“我是進士,理應立朝理政、為民請命,何以做此勾當”,聽著李長澤訓他,也憋著一肚子氣來。他平素便瞧僧道不起,以其“神棍近巫”,縱不悟未出家前乃是少年狀元,他如今也瞧不悟不起。如今李長澤以算雨不準責他,更觸其心事。

監正將脖兒一梗,也硬氣起來:“官家與政事堂諸公素喜僧道,如今天旱不雨何不請大師真人來求雨?”監正眼裡,這僧道便如騙子一般。偏這騙子竟頗有聖寵,自己這讀書人卻要叫宰相訓斥。

監正既非天帝又非龍王,便是將他罵死,他也變不出雨來。李長澤叫他噎得眼前一黑,恨聲道:“你荒唐!國事豈事多問僧道?”他敬不悟,因其是狀元;不逐清靜,蓋因其守法不逾界。叫監正這一,竟是要責他們不務正業、專一結交僧道了。

恨恨將監正揮了出去,李長澤扶額而嘆。時至今日依舊不雨,再拖延幾日,這旱相已成,須得備著北方有荒年了。李長澤心裡,對梁宿之好運,委實豔羨得緊。梁宿為相之日,國家雖有挫折,卻不似今年這般這許多地方乾旱。

————————————————————————————————

九哥已是幾日未曾得好睡了,見著李長澤來,抬眼道:“卿且坐。”李長澤看他雙眼之下皆有青痕,面色青中帶黃,不由勸道:“官家且保重身體,休要熬得太狠。年輕時仗著底子好便不在意,到老了便要吃苦頭哩。”

九哥苦笑著指著眼睛道:“看出來了?我也想好生安睡哩,卻又哪裡睡得著?”李長澤看他身前御案上擺著輿圖,這輿圖他最近常見著的,是籌劃移民屯田的輿圖。想來是九哥憂心旱情,早早做了壞打算。

北方兼併頗重,除開依附豪強之佃戶,許多農戶家中田地頗少,遇著年景不好,日子便要過不下去。除開賑濟,須得防著明年天時亦不好,早早與這些個失土之民尋個好吃飯的去處,免得他們自往著府庫糧倉裡尋吃食。

李長澤與九哥商議這幾個月,早將這輿圖爛熟於心,兩個鎮日裡翻來覆去地看,看這圖,何處水土好可開墾、何處當築路、何處可遷多少人,都一一列明了。李長澤故將頭兒一伸,看了一眼道:“官家看這做甚?”

九哥道:“我尋思,與其等到秋日裡顆粒無收,不若先招徠人手,令先往居住。趁著天氣並不寒冷,不須與他們發放許多御寒衣物,先往那處去造屋修路。到了秋日裡也是要撥與錢糧賑災,如今也是分撥錢糧,晚做不如早做,免得到時候兒人多,又手忙腳亂。”

李長澤道:“北人安土重遷,除非餓死,少有人肯如南人般往外行走。若要遷人,竟是災後容易些。”

九哥然之,道:“可與諸公商議了。”當即便召政事堂諸人,並戶、工兩部尚書、太府寺卿等,公議移民屯田之事。

朱震見這“凡開墾之田歸各人”一條,道:“如今,須選派公正廉明之官前往,以防生變。又,屯田本為緩和兼併之事,臣恐豪強之族借開墾之機行兼併之實。請定每丁墾田之上限。”

自李長澤以下,皆知兼併之烈,都以朱震的有理,便議,每丁,丁男限墾百六十畝,丁女限墾百二十畝,不許圈佔土地而拋荒。重申抑兼併之法。靳敏卻:“先時招人是許自募人實邊,貧民除開身上衣裳,連鋤頭都未必有一具,豪強之族卻是有人有牛有農具,卻是賴著豪強之族出錢、貧民出力。兼併管得太銕死不與豪強些甜頭,他們如何肯動?到時候兒,這許多貧民皆要朝廷養活,卻要往哪處尋這些錢糧來?”

李長澤頭痛欲裂,不得已,丁瑋向九哥請示:“何不請梁公等老臣來議?”

九哥復召梁宿、蘇正等人來議這移民之事,蘇正一力支援朱震,梁宿道:“靳敏之言不無道理,水至清則無魚。昔三國時屯田,有耕牛是一種屯法,無耕牛又是一種屯法,前史可鑑。又,將這限墾的畝數兒略放寬些兒,丁男至兩百畝,丁女至百五十畝——如何墾得了這許多田?總有些節餘,朝廷也便睜一眼閉一眼罷了。”

九哥只得依梁宿之議。

又議了許多條陳,到得七月末,自祈雨之後也止下了兩三場雨,旱相已成。條陳亦羅列出,當即宣諭,使北方願往西南屯墾者,自願前往,朝廷與路費、安置之費,來年種子、耕牛、農具,又與口糧。朝廷此舉,卻是較之以往“移民實邊”客氣許多,然民不喜遷徙,至九月末,移至新居者不過萬餘人。

戶部尚書眼睜睜看著一應錢糧撥出,日日往政事堂裡哭窮。一氣哭到九月裡秋收,災情核實了下來,北方好些的地方減產總有兩、三成,差些的雖不致顆粒無收,收成也只有兩、三成而已。九哥便命減租賦,李長澤生恐有地方官吏有中飽私囊者,乃選太學生隨御史往北方各地巡視,以監督地方官員並採風,且遊北人南遷屯墾。

————————————————————————————————

朝廷有事,後宮亦有所覺。玉姐因九哥近來時常不回來崇慶殿安歇,來便洗漱一回倒頭就睡。先時九哥憐佛奴年幼又不如兩兄健壯,常抱置膝上與他玩笑,此時來只看一眼佛奴,略幾句話兒,倒頭便睡。

能睡得著時已是燒了高香,多是躺著輾轉反側,令玉姐也跟著焦躁起來。她亦知九哥祈雨之事,心想之事不成,總歸不是件好事,自那以後,九哥便愈發不安,玉姐也不好深勸他了。卻只聽九哥自言自語漏出一兩句,乃是國庫又要花幹了,今年收成卻極不好。

玉姐也只有苦笑而已,她又沒個石成金的法術,自入東宮以來,做得最多的便是“儉省”,如今已是省而又省,還能省到何等地步?若論掙錢的勾當,李長福倒是押解來許多利潤,若悉拿來與九哥充實國庫,玉姐又恐中間有人貪瀆。

左思右想,卻命李長福於南方買米,悄悄自水路運往京城。凡新米下來,米價便要便宜許多,李長福竟有幾分做奸商的天份,囤了許多米,僱船一路北上。李長福的糧船將到京師時,竟比朝廷徵糧的船還要早上半月。

玉姐將這些米糧交付九哥時,九哥大為驚奇:“如何這般早來?這般收購,可會誤著南方百姓繳租賦?”

玉姐見他顏色少緩,便笑道:“漕糧的船要經了官府徵收入庫這一道手續,卻不是費時候兒?這卻不必掛心,這糧是買自南方,卻未必會與百姓有關礙。李長福一是收了許多陳米,凡有新米,陳米便要賤賣。遣他往南邊兒去,也是與胡商做買賣,他倒機靈,自更南些地方兒收了旁人家許多米來。連金銀也不用許多,那些個蠻邦可認咱的銅錢哩。”

九哥仔細一想,問道:“我記著南方是有些國,不過有咱數郡或一州大,那般的地方兒,除開自吃,哪還有這許多節餘來?”

玉姐道:“這我卻是不知了,你若想知曉,叫李長福報了來便是。他只報與我,這稻米與咱們的並不相同,我想,只要能吃,應一時急便是了。”

九哥卻又細心,命取一斗米來看,果與本朝常見的稻米不同。一面命李長福細稟了這稻米之事,一面又傳旨與他長兄東南道轉運使,命其偵知這稻米的來歷。自己卻袖了一捧米,宣了政事堂諸人來看。

丁瑋見識多些兒,看了便:“臣昔日在家時見過,這稻種與中土不同,卻更好些哩。既耐旱,又不擇地而生,且自種至收,僅五十餘日即得,端的是好物!南方一些地方兒也種,卻未及推廣。若要屯田,此物最是相宜。西南亦溼熱之地,只不知官家,從何處得來?”

九哥其來歷,丁瑋暗道:雖這娘娘性子硬了些兒、又有些個好妒之嫌,做事上頭卻並不含糊,倒也使得。九哥卻面容一整,道:“我卻又想,李長福拿錢買米,即便買來。他雖領著內廷的本錢做經紀,卻未必有歷代富商那般家業,他買得,旁人更買得。如今北方缺糧,須自南方調糧,要心有心從中作梗。”

李長澤稱是,且曰:“既有新稻種,臣請即刻命人採買了來,分佈南方諸地,不必拘泥於屯田之所。若真個五十餘日便得,嶺南等地,或可一年三熟!便是平白多出許多田地來一般。”越便越慷慨激昂。聽得諸人也覺振奮。

當下便命人再往南細勘稻種,若可,即可採買兩萬斛分與民人來年耕種。只可惜今年卻趕不及了。九哥頗為扼腕:“若春天裡便知有此物,早早命他們種了,如今倒好寬裕些兒。”

聽得政事堂一幹老臣不禁莞爾。

許是這人的運氣總有個起伏,壞運氣過了,便有些個好運。秋季欠收,北方果有些流民,因朝廷早先與了他們退路,思前想後,為著活命,也只得將包袱一打,往西南而去。竟不曾生出大亂,所為難者,不外有些個人家裡,年輕人肯走,老人不欲出行,家中紛擾乃至有些打鬥而已。

也是天幫忙,這年冬天亦是個暖冬,一幹遷徙之人並不曾著許多雪。靳敏舒了好大一口氣,朝九哥道:“好在雪少天暖,否則這一路,恐要凍死許多人。如今不過十停裡損了一、二停,實是僥天之幸!”

不想丁瑋卻冷聲道:“天暖少雪,我還擔心明年收成哩!”可憐丁瑋原也是個風度翩翩的探花郎,自入政事堂,生生叫逼成個煞風景的老農。

田晃見九哥又有愁容,便勸道:“雖如此,那新稻種卻是極佳,或可解憂。”

————————————————————————————————

卻玉姐因與九哥數船糧米,自以做了一件大好事。九哥面上也鬆快許多,且與她:“那是好稻種,比眼下各地種的都好,得種此稻,國家財賦也要多許多哩。”玉姐聽了也十分歡喜,便即張羅,與九哥一道過個好年。

御花園是修葺不成了,玉姐也不十分在意,只陪著太皇太后話兒。太皇太后臉上皺紋又添了幾條,話更是緩慢,精神卻好,人卻越發平和了。皇太后依舊沉悶,玉姐想秀英每她對這婆婆不夠盡心,便也盡力與皇太后搭話兒。

不想這皇太后天生與她犯衝,凡皇太后喜歡的飲食,皆是玉姐不喜的,凡玉姐喜歡的遊戲,亦是皇太后討厭的。

淑太妃看在眼裡,卻與孝愍太子妃道:“她兩個一南一北,如何能到一處去?”這兩個於先帝時交情倒是平平,如今卻各因孤獨,又都有女兒要操心,因處境相似,反而好了起來。

王氏戲言:“正因道不同,才須有人彌合。”

言畢,兩人相視而笑。

本书作者其他书: 寶玉奮鬥記 一蓑煙雨任平生 非主流清穿 皇后難為 鳳還巢 詩酒趁年華
相關推薦:全球降臨:這個領主超會苟從美食俘虜開始吞噬掠奪烽火十國庶女要奮鬥詩酒趁年華鳳還巢鈔煩入盛爹地認個錯吧,媽咪她是個富婆!文娛之頂流藝術家從集結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