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女戶->章節

112煩惱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西南夷亂已平,北地虛驚一場,宮廷內外、朝廷上下,心內都頗喜歡。最歡喜的卻還是兩個人,頭一個是玉姐,她爹自那西南潮溼煙瘴之地回來了,非但不曾折損,反有功勞立。第二個是慈宮,她大好一個侄孫,如狼似虎的胡人手裡掙出命來更立新功,也是開懷。

這慈宮平生也囂張過,卻也會忍,也糊塗過,卻也有腦筋清楚的時候兒。自陳熙勸她之後,她更是平順不少,因見玉姐也與她客客氣氣,也不針鋒相對了,也不綿裡藏針了,更著緊的是她也沒個骨肉相連必要扶上御座的人,將鬥氣的心收了,反覺日子舒暢了些兒。還要淑妃:“你也休與她爭執了,爭且爭不過,何如不爭?你還有三娘,三娘總要看她臉面行事的。”將淑妃一不服氣的心也太壓了下去。

這淑妃一兒一女,兒子已死了,只剩個女兒,看得如同眼珠子一般。本朝公主過得原就不比前朝,若再不得聖心上意,更是要受搓磨了。久在高位,淑妃深明此中關節,玉姐真個想弄三娘,且不消自家動手,一個眼色,自有人去辦來討好她。淑妃心頭一緊,道:“只恐先前結怨太深。”

慈宮深嘆一口氣,取一箋表往桌兒上一丟,道:“你看看罷。”

淑妃狐疑接過來看,卻是皇后寫與慈宮的。後宮裡頭用得著這些個奏疏箋表的地方原就少,非大事也無須這般鄭重。開啟一看,皇后寫著,因連年有兵事,且官家御極數十年,不如做一善事,將宮中大齡宮人釋放出宮。

淑妃疑惑道:“崇慶殿這是要做甚?改邪歸正了?要個賢良名聲了?娘娘前番不是還擔心她要生事麼?”慈宮道:“她正在生事哩。”淑妃凝眉沉思,道:“她這是要將好事做盡?好叫太子妃將來無恩可加於下?”

慈宮嘆道:“這還算好的哩。咱們孃兒私下,官家如今這副有力無力的樣子,還有多少日子好活?”淑妃一驚,竟失了聲音。慈宮睨她一眼道:“是啊,自家丈夫,你是要驚。官家又是求神問道,又是放手政事,想是自家精力不濟之故。我觀他氣色,也不似是個好人模樣兒——到底是虧著了。又時常病痛宣御醫。不定何時便要賓天。”

淑妃只覺嗓子眼兒發乾,廝聲道:“那崇慶殿是要做甚?”

慈宮道:“她這是瘋魔了!一個蘿卜一個坑兒,撥了一個便要再添一個,走了老的來了嫩的。且這嫩的來了,總有三五年時間習禮儀、學妝扮,三、五年後,東宮那個都過了二十了,算不得新鮮啦。”

淑妃焦急道:“大哥臨走前來過,她也姓個陳,咱這頭襄著東宮,她那頭拆臺,她一個人作死,還想連累大家麼?”慈宮一笑,咬牙道:“既是我的她不肯聽,便由她去。真個是老天有眼,我不興事,便有臺階兒與我下。”

次日玉姐來請安,慈宮便留下玉姐與淑妃兩個,卻將這皇后放宮人的主意與玉姐,卻又不皇后的後手兒。淑妃眼睜睜看著玉姐一臉頓悟,又波瀾不驚,起身而拜,與慈宮道:“娘娘今番如此待我,我必不忘。”暗道,慈宮人老經的事多,看人確是更勝一籌的。當下也順著道:“崇慶殿畢竟是您長輩,太子妃行事間,這個心……”

玉姐笑道:“承您提,我自有數兒。”淑妃看她那笑臉兒,不由脊樑骨裡往外冒著寒氣兒,訕訕頭,僵笑道:“那便好,那便好。有個甚,過來一聲兒,我是不用了,娘娘輩份更高哩。”玉姐笑道:“承您照顧。”淑妃竟覺著膽寒,不敢再問了。

慈宮笑得極慈祥,連連頭。人便是這樣,都是認輸,寧願輸與個英雄也不要輸與個狗熊。譬如後宮爭寵,寧願輸與皇后,不輸與宮女。又譬如兩軍對陣,寧叫名將砍死,也不肯中流矢而亡。前者好歹有個法兒,後者簡直死不瞑目!

太子妃愈勝券在握,慈宮愈覺欣慰,便也識趣不問玉姐有何策,只:“這卻是皇后職責所在,我駁不得,官家多半也是要讚許的。你若真個心裡有數兒,早做準備。”玉姐一禮,道:“娘娘的是。”

玉姐情知九哥不是那般人,卻也不由心頭打起了算盤。她與慈宮想到一處了,皇后先遣宮人出宮,次後必是要再選人入內的,這些事都是皇后主持。過個三、五年兒,人也養成了,鮮靈水嫩又曉得宮中忌諱了,後頭的事便不用多言了。玉姐回東宮路上,愈笑愈甜。

這朵兒也是伴著玉姐往慈壽殿裡請安的,心中原是忿忿,此時也覺心頭發毛。輕聲道:“娘娘?”玉姐甜笑看她:“我好得很。”朵兒原覺皇后壞,現更覺皇后要不好。

自慈宮至玉姐,卻不知皇后真個有些兒瘋魔了,因有孝愍太子橫亙在前,若與孝愍太子立嗣,則其子便是正宗。只消九哥在,孝愍太子百八十年裡是休想有嗣子的,百八十年後,也無須有嗣子了。孝愍太子無嗣子,齊、魯二王便不好立嗣子。殺千刀的趙王反留下一個兒子來。皇后孃家比原侯家更不受待見,陳奇一房至今還未見復職。慈壽殿自開頭起便不是一心。皇后已無指望,人一旦沒了個指望,便不知她能做出甚樣事情來了。

皇后想法便是:我不好過,你們也休想好過了。既是太子妃總好拿禮法事兒,又好要個好名聲兒,皇后便要在這上頭叫她吃個啞巴虧兒!皇后此局做得也算是高明,淑妃尚且看她不透,不想慈宮老辣,玉姐更多智,皆猜著了。皇后尚在崇慶殿裡看宮才人留下的女兒十一娘,越看越開心。

————————————————————————————————

話這玉姐回到東宮,身上猶帶寒氣,除去外頭大毛衣裳,更換一雙便鞋,將頭上沉墜金釵除下兩枝來,這才抱著手爐子去看章哥。因與胡人開榷場互市,這二年皮毛一類皮多,玉姐這新置冬衣內卻有兩件狐皮吊裡的,端的是貴重,沒個幾十張,做不出一件衣裳來。玉姐固不看重這衣裳,也不欲糟蹋了它,入室便脫下,免得離得爐子近了,濺出火星兒來燎了衣裳。

章哥已醒了,正與胡媽媽一人拽著繩子一頭兒角力,茶兒站他身後張雙手護止,防他不慎後仰跤著頭。

玉姐跟前的一個宦官頭兒李長福一旁也笑看著,章哥卻不甚喜歡叫他抱。雖章哥尚不出句子來,玉姐也知道是為了甚——宦官身上的氣味並不好聞。越往上的宦官,換衣愈勤,有些個還弄些香料來遮掩。玉姐長於宮外,於宦官有些許好奇,用人時,卻不大好用宦官,更放心自宮外帶來的心腹人。只因曉得在宮中宦官也有大用,待他們也加以籠絡。

見玉姐來了,眾人皆起身見禮,章哥也叫胡媽媽抱著,兩隻手兒朝玉姐伸來。玉姐笑將他抱起,問茶兒與胡媽媽:“他可曾淘氣?”茶兒道:“兒郎,不怕淘氣,只怕不淘氣。大哥今日一早比比劃劃,發號施令許久,我們只看出他要吃奶、要走步兒。”

玉姐聽得大笑,親了章哥臉上一記,章哥開心,也往她往上親了一口,將口手塗了半張臉。玉姐頰上一片溼潤,將章哥抖了數抖,抖得他笑得極歡,便將他放於榻上。碧桃對著玉姐一指命頰,作著口型兒,叫她去補妝。

待玉姐理妝出來,胡向安帶著的一個徒弟急奔了來稟報:“娘娘,北鄉侯回來了!”

洪謙回來且不能歸家,須得先來覆旨,且將所攜夷人土司子弟安置於四夷館內。又要與政事堂回覆南下諸事,雖有奏摺先已送達,面復之事卻也不能省。他是日夜兼程而來,只消隊中無人重病,便要加緊趕路:秀英這一胎將要生了。

到得京中,驗看符節信件,向宮中請見,攜林逸、朱璋等並土司子弟等候召見。官家近來極閒,聽著有事,便也見上一見。回來一見洪謙等,自是“清減”,又看土司子弟等衣著與中原極不同,又特問了幾句。這些個年輕人卻是會些兒官話的,只是咬字極不準,官家費老大勁兒與頭兩個答了幾句,後頭的便不敢一一與他們問好了,只籠統:“爾等既慕風化,有心向學,善莫大焉。”允其就學。

洪謙見官家眼下青黑,面色黑中帶青,話有氣無力,揮揮手兒也是懶洋洋,心便不由提了起來——官家這面相看著便透著股死氣哩。官家卻已有些懨懨,他法事做了無數,卻總要夢著故去妻兒,今見旁人生機勃勃,越發索然無味,命洪謙等人退下。

洪謙又領諸人往政事堂覆命。政事堂前接洪謙安撫之策,內裡有安撫土司,誘其子弟赴京讀書,學成之後歸去,是添一親朝廷之土司,而減一作亂之蠻夷。這便合了“教化”、“開化”之意,政事堂稱其善。今見其果然誘了許多人來,宰相們也是笑容滿面。這些個宰相裡頭,北人居多,南人只有靳敏一個,聽著那偏了三千裡的“官話”心頭大感親切,絮絮了不少話兒。其餘宰相樂得不與這些人傷神,也笑吟吟看著。

土司子弟離家數千裡,沿途見聞已覺天寬地廣,及入京,更有望洋興嘆之感。原在家裡,覺寨外城池也算熱鬧,入京方知何謂繁華。不由更生敬畏之意。

因有土司子弟在,許多話兒便不好多,諸相又以洪謙離家日久,不好多做耽擱,命他往左近交還印信符節,攜土司子弟交往四夷館,便可歸家。到了四夷館,各安置下,頗有些兒依依不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洪謙道:“好生讀書,都在京中,但有不便,可與師生,若有人阻撓,也可來尋我。”土司子弟一路來也知洪謙身份,不好一直陪伴,只得與他辭別。這些個土司子弟,頭一課不是讀書,而是習官話禮儀——這卻是後話了。

————————————————————————————————

卻洪謙一路心中便擔心著秀英,秀英孕期算來早該生產,卻不知為何未有訊息傳於他耳中。北鄉侯府離禁宮並不甚遙遠,傾刻便至。未到門首,那程實早於街口道旁迎迓。洪謙跳下馬來,手裡拎著馬鞭問他:“你如何得知的訊息?”

程實道:“官人一到京郊驛站,兩侯府便有人得了消息報了來,是以娘子打發的來迎官人。”

洪謙道:“娘子如何?”

程實道:“掛心官人,卻也能吃能睡。東宮裡娘娘還打發出兩個公公出來,但有事,宮裡也能曉得。卻不知為何,到了日子哥兒不肯下來。兩侯府並親家處都僱了穩婆送來,皆是積年老手,勾來咱家住下了。”

洪謙道:“回去話。”

匆匆間進了家門兒,金哥、林辰並張家兄弟皆上學去了,洪謙徑往後頭來看秀英。素姐正與秀英一處話裡,許是養了幾個孩子秀英心底軟和了,又許是素姐近來總不生事兩鬢已白卻只管唸佛委實可憐,抑或是洪謙遠行秀英心中沒著沒落想有個人話兒,母女兩個近來相處倒好。看素姐滿眼擔憂,秀英心中倒不好意思起來,覺著自己以前往母親未免苛刻了。

素姐正:“這許是你心緒不佳之故,待姑爺回來了,你這也就好了,”著,將手兒平放於秀英腹上,唸叨道,“休再難為你娘哩,出來罷。”

洪謙回來時,便見著這副情景,素姐頗有些兒侷促,一聲:“你們話兒。”便自去房兒裡與菩薩上香。

洪謙回來了,且甚事沒做,闔家上下心便安了下來。秀英見著他,淚珠兒不由落了下來,一手扶腰一手撫腹,道:“沒良心的賊,你可回來了,這孽障不照你面兒不肯下來哩。”洪謙道:“他是心疼親孃哩,怕你倉促生產,沒人照應,方不肯來。這是數落我哩。”兩人一遞一遞話兒,秀英心漸安,洪謙卻想,後半晌該見見大夫、穩婆。

所謂“道法自然”,“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乃是常態,孩子不下來,絕非好事。果不其然,婦科聖手與穩婆們眾口一詞:“須得催產。”婦科聖手更:“更拖下去,恐母子皆不得安。君侯休信那月份多的便能生出聖賢來,那些個皆無實據。”

順產且要耗神費力,何況催產?洪謙素果斷,此時心中也不免焦灼起來,書房內踱了數個圈兒,終拿定了主意:“便催產罷。”他心裡,兒子也有兩個了,秀英安危要緊,再叫她懷下去,恐秀英身子要受不住。這孩子順利產下更好,有個三長兩短,也只當與自己夫婦無緣,抑或是去與他先頭的哥團聚去了。

催產前先辨胎位,胎兒已入盆,胎位正與不正,隔肚皮甚也看不著,穩婆只好打起十二分精神,手摸著、耳聽著,也只有七分把握。洪謙聽了便:“便是一分把握也沒有,也當催產了。頭一樣是保住大人。”

那兒科大夫道:“如此,先用些藥,不行時,再施針。”他難得遇著保大人的男子,卻曾遇著許多保孩子的人家,無論產房內生產的、產房外等候的,都想保孩子。還遇有一家婦人,生產時外頭婆婆要保孩子、丈夫一言不發,末了大均安,她自家不曉得,數年後始知真相,婆媳不合直至婆婆去世。

洪謙親與秀英了:“這子不急,我卻急了,怕他憋悶壞了……問過大夫,好催產。”秀英臉有些兒腫,此時滿面煞白,似個發麵饅頭一般,道:“你拿主意罷,我……聽你的……若我有個不好,你須看顧好金哥、珍哥兩個,要叫他兩個臥冰求魯、蘆花順母,我做鬼也不放過你,不放過那賤人!”

洪謙哭笑不得:“娘子,我不是那樣人!”

大夫自秀英到產期而不發動時,便暗中預備下了催產事宜,此事端的是萬事俱備,只等能做主的人發個話兒。催產時,洪謙於旁看著,待秀英發動,他便叫兩個五大三粗的穩婆“請”將出去,只能於房門外踱步。秀英這一胎生得比頭胎生玉姐時還要艱難,直到子夜時分,方產下一男,頗肥壯,臉兒雖皺著,份量一絲兒也不輕,哭聲亦頗宏亮。

洪謙大喜,命人請素姐來伴秀英,自封了五十兩一個大紅封兒與大夫,又穩婆一人各二十兩,且命廚下置酒燉肉,款待諸人。天亮時分,又遣人往各處交好人家送信,自家冷水擦一把臉兒,換身衣裳便去朝上站班了。

————————————————————————————————

這日早朝,周圍的人都覺著北鄉侯心緒大好,他人尚未入京時本章先上,朝上早議了他的功勞、定下與他的賞賜。洪謙已因女兒入主東宮封為北鄉侯,且此番功勞稱不上太大,故不升爵位,他又做國子監司業,官位亦是不低,政事堂便議定,賜他帛五百匹,金五百兩,錄其一子。

然朝上並不宣讀,眾人便不由想,難不成他已知道了?洪謙實不知道這內情,他開心,實是為著老婆與他添了個兒子。梁宿看他這樣子,暗道畢竟還年輕,又頭回立這等大功勞。卻又存了提他“寵辱不驚”的心思。

一散朝,便往洪謙處行來,洪謙面上猶帶笑意,看著梁宿往他面前行來,忙一揖禮:“梁相公。”梁宿道:“一道兒走罷。”想著當行至個人少偏僻處,才好將話出,否則大庭廣眾之下,未免有些兒掃了洪謙的臉面——他與洪謙兩個又不須做戲,叫人記上一筆。

洪謙笑道:“容我追上太子請他遞個話兒與太子妃,內子昨夜產下一子,恐太子妃擔心。”梁宿頓悟:“你今日早朝咧開了嘴兒,便是為著這個?”洪謙道:“正是。”卻不好催產一類的話兒,畢竟有些兒不好。梁宿便將勸誡都收了,道:“你速去,我這裡無礙要緊事,不過是問你越凌之事。”

這卻是洪謙歸來前寫信與梁宿,請代為周旋與梁宿生母一軸誥命,好接往西南去隨子赴任。政事堂也須議之再三方能定下,卻不急在此一時了。洪謙一拱手兒:“這幾日我必親與相公分。”

卻追上九哥,如此這般一。因玉姐時常算一算日子,九哥也曉得秀英晚產之事,今聽又多了個舅子,也是歡喜:“岳父真個是雙喜臨門。”洪謙笑道:“借殿下吉言。”九哥心內原有親近之意,話便多些兒,將政事堂先時所議之賞格出。洪謙一低頭,拱手道:“臣子尚幼。”

九哥以他話中有推辭之意,便道這岳父真個高風亮節,也是洪謙先時功夫做到,九哥道他是個好人,是以有此一想。不意洪謙抬起頭兒來道:“臣愁且來不及哩,且想不著這風骨一事。殿下知道的,金哥姓個程,是程家人,卻又是我長子。珍哥雖是次子,卻是姓洪的頭個兒子……臣須得趁他們都還,想個兩全其美的法子,否則日後便是禍根。”

九哥一怔,才想起來,他這岳父做過贅婿,硬將歸宗後生的兒子與了程家。程家戶主現還是素姐,依舊是個女戶。那素姐年紀也大了,不知能否看著金哥成年,屆時金哥是分出去立戶還是留於家中?分出,年幼,不分出,北鄉侯府內便有些混亂了。待金哥錦繡鄉里長到十六歲成丁,曉得這家不是他的,不知又當如何了。

九哥略一尋思,便有了些兒循私的意思:【此事眼下卻不好叫大姐知曉,免教她憂慮太多,總我還是太子,也還看顧得金哥。能與金哥爭個侯爵也好,爭不得,但他入仕,更好看顧哩。】心內打定主意,卻不與洪謙先,是恐日後事情不諧,免生芥蒂,只:“大姐多個兄弟總是好事,她聽了必是歡喜的。原在家時,娘……嬸子也,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大姐是好女,金哥弟兄幾個與她一母同胞,想也不會差了。”

洪謙額角一跳,深覺這女婿油滑,也確是安慰自己,卻又著玉姐如今過得極好,果然不著嫁時衣。恨恨想,女婿油滑了,玉姐未知察覺不曾?卻要設法提醒一二的。

本书作者其他书: 寶玉奮鬥記 一蓑煙雨任平生 非主流清穿 皇后難為 鳳還巢 詩酒趁年華
相關推薦:全球降臨:這個領主超會苟從美食俘虜開始吞噬掠奪烽火十國庶女要奮鬥詩酒趁年華鳳還巢鈔煩入盛爹地認個錯吧,媽咪她是個富婆!文娛之頂流藝術家從集結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