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南宋英豪傳->章節

第九十五章 內政、紙幣、水泥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縱觀中國歷史,在封建政治下,戰爭最頻繁;宮廷政變最多,最激烈,手段最殘酷;統治階級的生活最腐化;官逼民反的農民起義數量最多,規模最大,對經濟文化的破壞最劇烈。

歸根究底一句話,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萬千民眾想要安樂的生活,哪怕是苦一些,只要太平,卻何其難實現也?

自己能在這亂世之中長盛不衰,繼續維持著蓬勃向上的勢頭,不僅能安一方百姓,更能扭轉歷史,挽華夏民眾的苦難嗎?

看得越遠,想得越多,想得越多,壓力越大。

民眾可以為今年或以後的賦稅減輕而歡呼,可以為美好的希望而喜悅,處於高位的孟九成卻時時凜然,難得鬆懈。

因為吃飽穿暖,因為能多吃幾頓肉,這樣簡單的幸福啊,真是令人羨慕,可自己卻再也享受不到了。帶著感慨,孟九成率軍抵達了穆陵關。

雖然孟九成制定的長期發展策略類似於朱重八所採取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但卻不是象縮頭烏龜似的緊守著一畝三分地,並不向外擴張。

其實這個策略,在實質上就是儘量不爭著出風頭,耐住性子發展力量,尤其是軍事實力。

而實力又與地盤大小、人口多少、經營手段等,有著密切的關係。

比如說西進,便是要把防線推進至沂蒙山地,彌補劉二祖失敗後形成的空當。同時,使根據地得到更有利、更安全的防衛,以利於更好地發展。

…………

齊長城建築在起伏連綿的泰沂山脈的山嶺、平谷之中,西起平陰,經肥城、濟南、萊蕪、博山、臨朐、沂水、安丘、莒縣、五蓮至膠州入海,全長達一千二百餘裡。

由穆陵關向西,即是沂源縣,是齊長城東西兩段的交接處。佔據沂源,西可逼萊蕪,北可攻淄州。

而萊蕪以東,沂源以西,更有號稱“齊魯第一關”的青石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不僅是齊長城著名的關隘,還是聞名遐邇的齊魯故道,也是淄州的南大門。

對孟九成來說,西進的第一階段目標便是佔據青石關,既作為軍事要塞,還控制了交通樞紐。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佔領青石關是比較容易的。因為金軍正與劉二祖在泰安一帶激戰,萊蕪和淄州兵力不多,淄州更是要面對李全的威脅。

當然,在紅巾軍內部想大舉進攻的將領也有,但他們只看到了金國的衰弱,便認為應該趁熱打鐵,繼續把軍事排在首位,以後再創造一個和平的恢復發展環境。

這種想法也不能說是錯誤,但卻考慮得不夠全面,也不是孟九成所認為的最佳選擇。

戰亂在山東已經持續了數年,民間凋弊,現在的根據地政府運作得相當艱難,孟九成和朱明等文官對此是心知肚明的。

當然,官府可以增加賦稅,可以借貸,來保持壓倒性的軍事優勢,進行持續的軍事進攻。

但這勢必要加重民眾的負擔,降低恢復重建的速度。

雖然這樣做得不太過分的話,在人心思定的情況下不會引起大的動亂。但卻在毀壞官府的公信,削弱民眾的支援熱情,還要漠視部分災民的生死。

孟九成會下圍棋,他用圍棋中的術語來形容激進和穩妥的政策,一個是“先中後”,一個是“後中先”。

所謂的“先中後”便是在表面上看是先手,能迫使對方不得不應,但是已方不但缺乏後續手段,反而出現一定缺陷需要補棋,卻變成了後手。

而“後中先”的意思和“先中後”恰巧相反,是下了一著棋,看似後手,但留有後續手段,最終將反後為先。

用更通俗的話來講呢,也可以把穩妥的辦法稱為“磨刀不誤砍柴功”。暫時減緩攻城掠地的速度,暫時避免與金軍的連續作戰,把主要精力放在“修煉內功”上。

練兵、囤糧、積聚物資、安民復墾、恢復地方……所有這些其實都是在增強實力,綜合實力。

這也就是在磨刀,緩過一段時間,兵強馬壯,物資充裕,錢糧無憂,民眾安居,政令通暢,向敵人殺去的刀也就鋒利無比,其力不可抵擋

所以,當戰略佈署已經基本確定的情況下,內政和制度的改革和建設便愈發重要,戰後的重建恢復則越來越成為主題。

為此,孟九成雖身在穆陵關,卻不斷接到朱明派人送來的書信彙報,並為此投注了大量的精力和智慧。

紙幣取代銅錢在根據地內流通,是孟九成早就實施的重要政策。

發行紙幣可是近代國家的重要財源之一,孟九成當初強制推行,雖然有掠奪民間財富之嫌,可因為有後續手段跟進,並沒有帶來太大的阻力。

到現在,紙幣在民間已經有了信用,發行量也開始逐漸增加。

但政府會因此破產嗎?在孟九成看來是不會的。起碼在官員的反復計算後,得出的結論是能夠維持。

中國是紙幣的故鄉,產生於北宋時期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然而,在明朝中葉,中國的紙幣就已經消亡了。為什麼一度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國紙幣卻逐步走向了沒落呢?

道理很簡單,紙幣是一種信用符號,只有當它代表了貨幣信用的時候,它才具有價值。能夠流通,能夠極大的便利和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

而一旦紙幣失去信用,它就變成了一張廢紙。交子的興起,正是中國市場經濟和商業信用大發展的成果。

但到了南宋,同樣是紙幣——會子,卻成了政府對貨幣信用的破壞性掠奪。

在封建社會中高度集權、缺乏監督制約機制的政府,不僅有著強大的國家機器,更有著能夠強迫社會接受的實力。

正是這一力量使其可以不受市場的約束,不必那麼珍視自身的信用。

在這種沒有外部制約力量的情況下,如果再沒有自我約束。政府就很容易走上恣意妄為的濫用權力之路,從而毀掉自身的信用、毀掉紙幣制度、也毀掉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萌芽。

歷史的發展在宋、元、明三個朝代都證明了這一點。

朝廷發現紙幣是個好東西,不用什麼本錢,只要在一張紙上印上幾個字,就可以當真金白銀使用,換來實實在在的財富,還不用背加賦的罵名,實在是無本萬利的好買賣!

所以,印鈔機全速運轉,為皇帝們提供了無數可以任意揮霍的紙幣,隨之而來的,自然就是惡性通貨膨脹和喪失信用的紙幣的消亡。

就現在的根據地來言,政府的公信力是否達到了使民眾信服的程度了呢?

對此,孟九成是持謹慎態度的,並在紙幣發行後,又頒佈了到期後(一年一期),足額用金銀兌換的法令。

當時發行的紙幣都以界稱呼,有三年或一年的期限,隨界造新換舊,主要是防止偽鈔。

孟九成之所以先選擇一年為一界,也是存著試水,建立政府信用,並防止偽造的考慮。

起碼在官府能如期如數兌付了全部紙幣,他才能有更大的自信,發行第二界紙鈔。

到了現在,兌付紙幣已經基本能夠實現。所以,儘管有人反對,孟九成還是固執己見,下令免了莒、密、海三州的人頭稅,並開始做償付第一界紙幣的準備。

這是之前的承諾,也是維持並保證政府信用的辦法。看似少了收入,但因此卻有了長遠的利益。日後若是需要借貸,政府便開得了口,民眾也會樂於解囊相助。

寅吃卯糧,嗯,現在就是這樣的狀態,用孟九成的話說,那叫滾動式的“負債經營”,也是有一些好處的。

比如在政府花銷和投資方面,便要謹慎,以提高使用效果,避免了鋪張浪費。

至於其他地方的人頭稅的取消,則是按照光復年限,也就是這個地區歸於孟九成治下的時候算起,逐年遞減,滿四年就不再徵收。

這看起來可能有些奇怪,比如莒州,是光復最早的,是出力最多的,但也是恢復重建最快最好的,民眾的富裕程度也是相當高的。

這樣的地方取消了人頭稅,而新佔領地區卻只是延遲徵收,當然令人感到費解。

其實,如果深入分析徵收人頭稅所起到的各種作用,或許便能對這樣的政策有所理解。

不可否認人頭稅是古代限制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若一家一戶承擔不起大量生育的代價,只好選擇少生,或者即便生下來,也無力撫養而餓死、病死。

換句話說,有能力就多生、多養,沒能力就少生或不養,古代普遍存在的溺女嬰現象也得不說與人頭稅有很大的關係。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以,在莒、密、海州取消人頭稅是考慮到該地的經濟狀況。新佔領地區比較凋弊,但民眾可以延期交付,卻不給予免除。

同時,對官府來說,利用人頭稅來限制一部分的人口流動,對於恢復重建也是相當必要的。

現在的中國社會,遠沒有達到需要大量流動人口,需要動搖“定居”根基的地步。

而除了紙幣,孟九成還發行了另一種代貨幣——糧票,隱蔽地承擔了部分財政的壓力。

借糧還糧,很正常,但此時與將來,糧食的價格卻完全不同。

只要形勢越來越好,開拓的地域越來越多,糧食的價格只能跌,不能漲。這無形中便使政府穩賺了一筆。

而一石糧食的糧票總是價值一石糧食,不會變成廢紙,百姓也就不會有什麼抵觸情緒。

況且,糧票可以在兩年後抵賦稅,無形中又使擁有糧票的百姓更加希望紅巾軍長勝不敗,以保障自己的利益。

糧票可以不斷發到百姓手中,等到時機成熟,將糧票與金銀貨幣掛鉤,並且以一種新的形式出現,又一種紙幣便會應運而生了。

當然,這還比較遙遠。不過在目前卻緩解了財政壓力,使官府能正常運作,使軍隊能對外征戰。

在穆陵關積聚物資、集結人馬的時間裡,孟九成除了不斷與朱明等官員溝通聯絡外,還用書信指導著軍工生產。

到目前為止,軍工生產在傾斜政策的扶持下,製造生產的數量的質量又有所提高。

但從孟九成來看,現在的軍工生產已經進入了瓶頸,要想突破,卻不是很容易。

鋼鐵不過關,火槍便難以製造;銅料缺乏,火炮的數量增加緩慢;熟鐵卷制製造虎蹲炮,費時費力,還不能承受太大膛壓……

可沒有辦法,科技的積累是需要時間的。一些短平快的專案確實很見效果,但涉及到更深、更複雜的裝置和工藝,就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

但也有一個例外,那便是水泥,並不需要太過複雜的裝置,原料也很好找。

把石灰石和粘土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後,在類似於燒石灰的立窯內煅燒成熟料,再經磨細便製成水泥。

之前,孟九成覺得軍工作坊生產武器裝備還不能滿足需求,實驗製造並不迫切的水泥,顯然是分不清輕重緩急。

而讓他重拾水泥的原因,其實有兩個。

其一,佔領大片地盤後,軍工作坊又招募了一批工匠,人手緊張問題,得以緩解。

其次,孟九成在攻城拔寨中,也意識到夯土築城已經跟不上戰爭的需求。

不說真正的火炮,便是日後蒙軍所用的大型拋石機(又名回回炮、襄陽炮),也曾陷城無數,絕不是現在紅巾軍地盤內那些城池能夠抵擋的。

而比夯土築城更進步的,當然是青、紅磚城牆。哪怕是夯土包磚,城池的防護力也會大大提高。

而用磚築城,粘合劑便必不可少。古代用糯米等材料,儘管效果不錯,但成本之高令孟九成難以接受。

所以,孟九成在對軍工生產影響不大的前提下,一封書信過去,又把水泥的研究製造交給了別人。

如果是非常緊迫,孟九成也會充當一次兩次科技工作者。但現在,他還有更重要的工作。而且,他也有些懶了。(未完待續)

本书作者其他书: 逆天換明 我真是大昏君 一個人的抗日Ⅱ 一個人的抗日
相關推薦:半島:最終還是要愛你畫風清奇[快穿]至尊蠱醫我在異界提取萬物我在萬界當反派陰山詭棺你這魔卡認真的嗎被各路明星圈養的日子妖生不周山異界之無上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