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南宋英豪傳->章節

第九十四章 西進序幕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府衙內卻是燈火通明,李全擺了慶功宴,大小將領坐了七八桌,舉杯換盞,正喝得熱鬧。

“韓將軍請,王將軍請。”李全酒量甚宏,再次舉杯相敬。

韓守仲和王仙舉杯回敬,心中已明白李全所想。

只說慶功,只說感謝,卻絕口不提以後聯合作戰之事,很明顯是要自己單幹了。

這樣也好,孟九成還真不希望被李全拖著炮兵和工兵亂跑,這可是他精心培養出來的骨幹,還指著他們在講武堂培養更多的人才呢!

韓守仲和王仙也知道孟九成的大計劃,覺得這才是幹大事的樣子。年紀輕輕,就知道培養、籠絡文武人才,兩人也暗自佩服。

王仙知道不用再打仗了,明天就可以帶著繳獲物資回去,心情也就放鬆下來,開始品評所喝的酒,“這酒真不錯。”

韓守仲深以為然,笑道:“好久沒喝到這種酒了,就怕今天喝完,以後還想。”

李全愣了一下,停箸問道:“怎麼,貴軍的軍紀如此之嚴,連閒暇時也不許飲酒嗎?”

王仙搖了搖頭,說道:“李帥誤會了。不是不讓飲酒,是孟帥下過禁酒令,不準用糧食釀酒。”

不準用糧食釀酒?!李全馬上就想明白了,那是糧食緊缺。可這種情況哪裡都有,也沒見誰下禁酒令。

再者,軍中將士本就粗豪,你不讓他們喝酒,豈不是要鬧事?

“這個,沒有人反對嗎?”李全試探著問道。

韓守仲笑了笑,說道:“孟帥起事之初,便在所佔地方實施此令。那時人馬較少,又確實糧食緊張,吃飽肚子比喝酒更重要。等到地盤大了,吃飯的人也多了,糧食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大的緩解,禁酒令也就繼續執行。”

停頓了一下,韓守仲繼續說道:“時間長了,大家也就習以為常。市面上也不是無酒可賣,果酒還是有的。現在想喝,也是能買到好酒,都是從宋地販來,價格比較貴罷了。”

“原來如此,孟帥高明啊!”李全點了點頭,雖然覺得此令能節省不少糧食,但在自家地盤卻是難以施行。

關鍵是在這個習以為常,能在起事之初便施行,也看出孟九成的思慮周詳。

“我等能暢飲一番,也要感謝李帥。”韓守仲舉杯敬酒,說道:“明日我軍便啟程返回,就不勞李帥相送了。”

“何必如此著急。”李全作勢挽留道:“難道是孟帥行前有交代?”

韓守仲眨了眨眼睛,說道:“孟帥倒沒特別說,但我軍要在西線加強防禦,卻是不用說的。劉二祖那邊,孟帥還是不太放心啊!”

李全點了點頭,順著話說道:“既然如此,那某就不強留了,省得孟帥不放心。但送行還是一定要的,明日我便到貴軍營寨,為兩位將軍餞行。”

韓守仲拱手道:“那就有勞李帥,多謝李帥了。”

李全哈哈一笑,再舉杯,一飲而盡。

………….

第二天吃罷早飯,李全便帶著眾將出城前來送行。

這一是禮貌,二是感激,三呢,便是李全想從紅巾軍這裡買些武器彈藥,還有幾架望遠鏡。

李全也知道武器彈藥,乃至望遠鏡,應該都是紅巾軍賴以制勝的秘器,未必會賣給他。

而且,即便是賣,也絕不是韓守仲和王仙能夠做主的事情。

所以,李全只是向韓守仲、王仙透露了一下意向,給孟九成的書信,才是商討的具體內容。

寒喧告別,韓守仲、王仙率隊啟程出發,近萬俘虜、大量的繳獲,青州一戰,紅巾軍可謂是收穫頗豐。

而俘虜中少了張林等數名官員,李全改了主意,認為把張林等官員的親信送給紅巾軍就夠了。張林等官員對他攻掠周圍縣鎮,可能會有些作用。

韓守仲和王仙當然不知道這件事情,知道了也不會在意。反正這些俘虜是當作苦力使用的,幹上兩三年重活兒,可能會磨去野性,成為根據地內的子民。

“孟帥是不是有投宋的意思?”王仙稍微加快了馬速,落後韓守仲半個馬頭,開口問道。

韓守仲略微轉頭,放慢了馬速,緩緩說道:“將來的局勢啊,極可能是宋、金、蒙三國爭雄。無論是哪國,都比咱們要強大。金國就不用說了,但有一條路走,咱們也不會投靠。剩下宋、蒙兩國,比較之下,你會傾向於哪個?”

王仙想了想,說道:“投靠別人,不如自立為王。”

韓守仲搖了搖頭,說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若是自立為王,可就與宋金蒙三國都是對頭,很是被動啊!孟帥考慮得很長遠,是絕不會這麼做的。”

停頓了一下,韓守仲又說道:“其實投宋也沒什麼,既能得到錢糧的援助,還與自立沒有太大的區別。”

“若是宋廷要調孟帥及我等前往他處,或是大量派來官員奪權呢?”王仙考慮得倒多,顯是心中並不太同意韓守仲的說辭。

“呵呵,若是那樣,咱們也是有辦法對付的。”韓守仲不以為意,在他看來,孟九成就不是個能長久受制於人的性子,也就絕不會出現王仙考慮得那種情形。

王仙張了張嘴,終於是沒再繼續喋喋不休。

其實,包括楊妙真在內,那些後來合軍的將領官員,都是差不多的想法。希望孟九成能稱王建制,就象楊安兒那樣。

但孟九成這邊的人卻多數都不贊同這樣,儘管他們沒有說。而且,孟九成也在不斷地把自己不想稱王建制的意思,傳達給眾人。

韓守仲和王仙率領著人馬,浩浩蕩蕩,三天之後才抵達濰州。

孟九成、楊妙真親自出迎,早得到飛馬快報的孟九成,已經看過物資清單,高興異常。

有了這批繳獲物資,不僅紅巾軍的戰力有所提升,孟九成還可以加快自己對海軍的設想,騰出資金再買船******勞、獎勵、慶祝自是不必細說,孟九成又濰州呆了數天,才啟程前往穆陵關。

紅巾軍接防穆陵關後,便面臨著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重兵固守,確保西翼安全;另一個選擇則是以穆陵關為後盾,西進沂源,迫近萊蕪。

李全所部下臨朐、佔青州之後,解除了北面的威脅,穆陵關重兵固守的意義便大幅下降,西進便似乎成了當然的選擇。

只不過,孟九成不想過早行動,也不想從其他地方再調動兵力。這樣一來,進駐穆陵關的四千多人馬,就顯得有些單薄,防守有餘,進攻不足。

所以,孟九成從濰州調出了五千部隊,並讓韓守仲、王仙從俘虜中挑選精壯,補充缺額。

這樣的話,就最小限度地避免了調動其他地方分散的部隊,減少了錢糧的損耗。

同時,孟九成調來了王敏、閻通擔任軍師和主將,準備先佔領沂蒙山地,再以滲透蠶食的方式不斷西進拓展。

“孟郎,李全想買武器的事情,你還未最後作決定?”楊妙真拂開額前被風吹亂的一縷頭髮,說道:“不若還以劉二祖為例,供應火藥彈即可。最多再加上松樹炮,也就足夠了。”

孟九成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娘子所思,我豈能不知?我已經想好了,便按娘子所說,給李全送去書信,有限度地賣給他武器彈藥。另外,我還要派些人,去教他們如何使用。”

“是啊,有了厲害武器,卻不會用,李全可能並沒想到這個吧?”楊妙真見夫君同意了自己的建議,心情一暢,笑得也愉快起來。

“他們還真不明白這個道理。”孟九成說道:“以為有了武器,拿來就能用,誰都能發揮其最大威力。”

楊妙真微微頜首,說道:“現在那些炮兵、工兵骨幹,可都是孟郎手把手教出來的,費了多少工夫,吃了多少辛苦?這些,可不是外人所能知道的。”

孟九成苦笑了一下,說道:“這識字且會算數的人員太少了,想教,你也找不出太多的合格學生。”

“孟郎不是正在推行那個什麼,普及教育嘛!”楊妙真寬慰道:“還有軍隊中的夜校,假以時日,咱們紅巾軍必然是識字人數最多的軍隊。”

孟九成笑著點頭,卻不象楊妙真所想的那樣樂觀。

人馬行進,穿鎮過村,卻是紀律嚴明,沒有敢私自離隊,敢亂行擾民的。

每過村鎮,孟九成都細心觀察,特別是村頭鎮中,看沒有告示牌。有時候他還叫來村長鎮長,詢問一番。

雖然百姓識字的少,雖然政府的財力還不足以全面推行免費教育,但不妨礙孟九成採取一種變通的辦法。

以村鎮為單位,在村鎮設立告示牌,並由村民公推識文斷字的先生,既是向村民講解告示的宣講員,又是免費教孩子讀書識字的村辦教師。

這樣,百姓的訊息不致太過閉塞,知道軍隊還在打仗,戰爭與自己是有關的,軍隊還在保衛著這難得的安定生活。

同時,官府透過給予補貼或免除賦稅的待遇,能夠儘快地招齊教師。

孟九成還準備賜予教書先生同秀才、同舉人的稱號和特定的頭巾,給予他們見官不拜的待遇。

要知道,在宋朝,秀才不算是正式的功名,通常只是讀書人的尊稱;而舉人呢,也不是終身制,州試取中,三年之內是舉子資格。過了三年期限的話,還要重考。

也就是說,在宋朝只有中了進士,也就是透過禮部舉行的省試,那才是出人頭地,可以做官了。

而孟九成直接把秀才、舉人的功名固定下來,按照教書的時間賜予先生。以後,在選擇官吏的時候,有了功名的教書先生還會有直接參考的機會。

在那個時代,科舉是唯一獲取功名的途徑,但寒窗苦讀又有多少人能榜上有名?考到頭髮變白,依然不第的大有人在。而孟九成的辦法卻使很多人得闢蹊徑。

經濟上的優惠且不必說,便是那官府所頒的匾額,以及那朝思暮想而不得的功名,以及與功名相配的待遇,便足以使讀書人為之心動了。

當然,對孟九成的這個措施,應該是有人要反對的。

什麼是功名,那可是朝廷名*器!多少士人寒窗苦讀,歷經艱辛也拿不到一個,一些只配教私塾的傢伙怎配得到?

但孟九成下一步就準備頂著壓力推行下去。

這樣做的好處不僅僅是使教育普及到底層百姓,更因為那些得到功名的只配教私塾的傢伙的感恩戴德和賣力宣傳,使孟九成在底層百姓中也得到了好名聲。

讀書識字、會寫會算,這似乎與戰爭和軍隊的素質沒有什麼關係。但那通常是指冷兵器的戰爭,可有了火炮,有了拋石機,軍隊中的技術兵種便必不可少。

可一個識字會計算的士兵,在命令的理解和執行上,也要比文盲準確迅速;在學習戰鬥技能的時候,也要領悟得更快。

邊走邊看,孟九成有滿意的地方,也有不盡人意的村鎮。

別人或許不理解孟九成為什麼要這樣做,但孟九成卻認為這是自己統治區軟實力的一種體現。

如果告示牌能夠及時將頒佈的政令、敵我的動向、最近的戰事等訊息廣而告之,便等於變相地提高了動員能力。

政令通達,從上至下順暢無比,這本身就是官府是否有效率,是否反應迅速的一個考察點。

其實,孟九成並不只是這次留心考察。每次出行,他都會盡其所能,細心觀察各地方的情況。

只是看各地的報告,孟九成覺得並不是全部可信,欺上瞞小的伎倆在中國可是源遠流長。

別的不說,便是那皇帝,金口玉言,手操生死大權,不還是經常被矇在鼓裡,被臣下所騙嗎?

以後,地盤大了,自己也走不過來,恐怕會和那些高高在上、天天聽頌歌的傢伙們一樣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孟九成之所以如此用心,如此細緻的觀察各地情況,便是不想象歷史上很多崛起的勢力和人物一樣,弄得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未完待續)

本书作者其他书: 逆天換明 我真是大昏君 一個人的抗日Ⅱ 一個人的抗日
相關推薦:半島:最終還是要愛你畫風清奇[快穿]至尊蠱醫我在異界提取萬物我在萬界當反派陰山詭棺你這魔卡認真的嗎被各路明星圈養的日子妖生不周山異界之無上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