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明末之鐵血遼東->章節

第一百八十七章大戰一片石(六)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長城以條石為基礎,外包磚牆,寬5米,高10米,頂外側有垛口,裡側有女牆,每50米至500米建有敵臺,每500米至1,000米築有敵樓,每遇山口、峽谷設關口。綏中境內有九門口關、三道關、黃土嶺、夕陽口、無名口、小河口、大毛山口、董家口、城子峪等關口。西溝長城是目前儲存最為完好的一段明長城,是明萬里長城的主幹線,位於綏中永安鄉西溝村、金家溝村一帶。這段長城地勢險峻,建築佈局雄偉壯觀,有“第三八達嶺”之稱。主要景觀有:大毛山口、錐子山、蔓枝草、石匣口、金牛洞等。

九門口關位於綏中縣李家鄉,東距綏中城6.5公里,南距山海關15公里,是明長城的重要關隘,被譽為“京東首關”。九門口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81年),建築獨具特色。在百餘米的九江河上,鋪就7,000平方米的過水條石,俱為縱行鋪砌,邊緣與橋墩周圍,均用鐵水澆注成銀錠扣。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一片石"。在一片石之上,築有九座洩水的城門,關口因此而得名。

城門之上架起了一條橫跨九江河的巨大水上城橋,兩端築有圍城,恰似橋頭堡。九座水門各寬5米,從地面至券旌石高7米,連垛口高達10米。兩座圍城是天啟六年(166年)增築的,各有七個券洞,裡磚外石,高大雄偉,是長城中少見的結構。關城由萬里長城牆體和內城及關前九江河上護城洩水城門構成。內城周長1公里,牆高約8米。城牆高大堅固。牆身為磚石結構,頂寬5米,底寬6米,牆高8米,外側有垛口,裡邊有女牆,巍峨壯觀。

據文獻記載,九門口長城始建於北齊(公元479-50年),現存的九門口長城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81年),其後又進行多次修復。近年來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了鐵炮、石炮、青花瓷碗、大缸等大批文物,反映了明代軍事防禦情況和軍士駐守長城的生活。

九門口,古稱一片石,明代以前就是京奉之間的交通要道。到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181年),由大將徐達主持修建薊鎮長城。修築長城後,一片石關被九門口關代替,成為關內外交通的重要門戶。1644年,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與吳三桂所引清兵曾在這裡展開著名的“一片石之戰”。19—194年,直奉兩系軍閥在此進行拼殺。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也曾浴血激戰九門河谷。古今戰場軼事使九門口長城更加著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00年11月中國唯一的水上長城遼寧九門口長城透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驗收,作為長城的一部分正式掛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九門口一帶軍事防禦設施密集、完備。兩敵樓之間相距僅七八十米,在公里範圍內,有敵樓1座,哨樓4座,戰臺1座,烽火臺1座,城堡1座,佈局嚴密,異常堅固。九門口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近年來由於環境問題,九江河已接近乾涸,人們在下游建起了一座橡膠壩,截流少量河水,剛好漫過城門下的一片石,不過河水還算清澈,燕尾形銀錠扣還依稀可見,水中還遊蕩著小魚兒呢。

九孔城門橫跨河上構成一座橋城,橋的兩端各突出一座百姓俗稱“水牢”的圍城,向橋頭堡一樣與橋上形成交叉的軍事力量。圍城的設定據說也是長城關隘中獨一無二的。它看起來更像個豎井,內側用磚砌成,有圈門和向外的射擊孔,外側用石砌成,與橋城渾然一體。“京東首關”的匾額刻在最北側的城門之上。

九門口長城還有一奇特之處,那就是城牆下的山體內的一條明代修建的長城隧道。長城隧道溝通長城內外,裡面可以駐軍,貯存武器糧食,連水井、伙房、廁所也都一應俱全,甚至還有供奉關公的祠堂,猶如一座地下宮殿。

當地人也意識到這條隧道的價值,經過整修,鋪設了照明裝置,連同隧道口外面的所謂的“禽鳥觀光園”一同搭售,搞了一個遊覽通票,不經過禽鳥觀光園也就無法進入隧道,可謂生財有方啊。

九門口關城兩側長城蜿蜒交錯,向南一側上風陡峭,敵樓林立,向北山一側勢舒緩,敵樓遙相呼應。登臨城牆,兩側田園風光秋色正濃,果園裡的果樹正結滿果實,果農們則各自提了籃子守在路旁向遊人兜售,叫賣聲倒也簡單,那時的物價也很便宜,畢竟我提到的是還是十多年前的事情。剛摘的噢,5塊錢一筐隨便撿,都是當地特產水果。

九門口長城是在鄧小平提出“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號召後,最早修復的長城地段之一,但是知名度卻遠不如十數公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關”,雖是“黃金週”期間,遊客依然不多。從高速公路出口到九門口長城的十餘公裡鄉村公路修得很好,但車輛稀少,要不是遠處隱約的山峰和路邊的乾涸的河床,還真有點不敢相信前面就是曾經聞名的九門口關呢。雖然距離縱貫遼西走廊的高速公路僅十公里之遙,驅車過來只需十幾分鍾,但是登臨敵樓四下眺望,只見霧靄中遠山如黛,山巒間長城似線,古時的號角聲早已飄渺無蹤,來時的車輪呼嘯也充耳不聞,昔日溝通關內關外的重要通道,如今已成阡陌,偶爾還有記得它的人們,匆匆而來,草草一瞥,又揚長而去,只留下無言的大牆和固守著家園的人們。

書歸原文。當晚,清軍進至山海關外15裡處一線集結,多爾袞還是頭一次來到這麼近的觀看這裡的地勢。他率領親兵衛隊來到一處制高點觀看山海關四周的地體地貌。就發現山海關北依角山,南傍渤海,城高牆堅,外築羅城、翼城互為犄角,易守難攻。守軍除吳三桂部外,還有山海關總兵高第部一萬、鄉勇約三萬人。

多爾袞回到大營仔細安排下一步的作戰計劃,要坐山觀虎鬥,隔岸觀火瞧。不可焦急出兵,待他們二虎相爭道一定程度,農民軍把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消耗殆盡之時再出手相助。一來可以大大消耗農民軍的體力,二來可以削弱吳三桂的各人實力。

再表農民軍。李自成抵關當日,向吳三桂發出逼降通牒,遭拒絕後,一面令唐通、白廣恩部近二萬人從一片石出邊立營,斷吳三桂退路,一面以主力六萬分別對西羅、北翼和東羅城猛攻。

吳三桂著急的跟孫子似的,大罵滿清說話不算數。說是要馬上派援兵可就是遲遲不跟相助。哦!我明白了,這是看我的哈哈笑啊!真想不求他們,可人在矮簷怎敢不低頭啊!不行的話還是靠自己。

吳三桂馬上分兵派將,以主力列陣於西羅城石河以西一線,阻止大順軍攻關。雙方激戰於西羅城附近,守軍為擺脫困境,詐降誘大順軍數千人抵近城垣,在城上突發火炮。大順軍死傷甚眾,被迫後撤。在北翼城,大順軍利用居高臨下地形,猛攻城垣,激戰至翌日黎明,迫守軍一部投降。但因其他各城未下,大順軍未能進據羅城。

二十一日夜,唐通部在一片石被清軍擊敗,餘眾退入關內。經一日激戰,多爾袞已知大順軍虛實,遂採用以逸待勞、後發制人的慎戰之策,欲待大順軍與吳三桂部連戰疲憊時,突出奇兵,一舉取勝。

公園一六四六年,陰曆四月二十二日清晨,清軍進至離山海關城僅二里,吳三桂見情勢危急,率輕騎寥寥數員衝出重圍、飛奔至關城東二里的威遠堡清軍營壘,跪降於多爾袞。

多爾袞一見是吳三桂親自求見自己,心裡有種滿足感,比起當年的皇太極,他也沒能做到我這一步。當即賜坐賜茶好生款待,二人客氣了幾句。

吳三桂臉色不好看心裡火急火燎的,對多爾袞言:“王爺,倘若清軍不願助山海關明軍,我也不願返回山海關督戰,李自成大軍必在攻陷山海關後,一鼓作氣攻向清軍!”

多爾袞見吳三桂歸順非詐,接受吳三桂的請求,不過有話在先:“三桂啊,你既然真心投靠我等,那麼就必須入鄉隨俗嘍!請你把頭髮剃了,服裝換了。”

這時的吳三桂已經真的是六神無主,你多爾袞說什麼我就聽什麼,只要你肯出兵擊退農民軍就行。這也反應出吳三桂也是個貪生拍死之輩。

多爾袞見吳三桂按滿洲習俗剃頭換了衣服,馬上許諾將皇太極之女建寧公主嫁給吳子吳應熊。

其實建寧公主是金庸瞎編的一個人物,她的原型是和碩建寧公主,清太宗皇太極的第十四個女兒,其母為庶妃奇壘氏。她是康熙皇帝的姑姑。建寧公主初號和碩公主,又稱和碩恪純公主、金福格格。公主於順治十年(165)1歲時下嫁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順治十四年晉封為和碩長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為和碩建寧長公主,後改為和碩恪純長公主。吳應熊與公主婚後,順治十年(1654)授三等子,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七年(1668)晉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四年吳應熊因其父吳三桂反叛清廷,同其子吳世霖皆被清廷處死。吳應熊死後,康熙皇帝經常下詔慰藉公主,謂其“為叛寇所累”。康熙四十三年(170)公主去世。(未完待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相關推薦:丹師劍宗丹武聖主邪修丹皇丹皇丹皇風起遼東1613我只想享受人生天龍八部之阮星竹天龍八部之奇劍天龍八部之葵花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