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明末之鐵血遼東->章節

第一百八十二章大戰一片石(一)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面對幾十萬的農民軍即將撲來,吳三桂並不示弱,決定以卵擊石大膽一試。帶領三萬精銳鐵騎在山海關與唐通的幾萬農民軍展開幾場有規模的衝突。

唐通還是瞭解吳三桂的,知道這小子不白給,那關寧鐵騎也是以一頂十,別看我手下有五六萬軍隊,可要想幾下把吳三桂幹趴下那是困難一些。他也是嘗試了一下,派出自己的精銳與吳三桂開戰,結果都以失敗告終。損兵折將多大近千人,嚇的唐通不敢開關門,在城內一個勁的哼哼,這可咋辦、這可乍辦。大順皇帝非得責怪於我不可。

正當他一籌莫展之際,北京來了援兵,原來是先鋒官劉宗敏大將及時趕到。

他怎麼來的呢?

原來李自成幾番招降吳三桂未果,又得到山海關急報,吳三桂猛攻山海關得手。李自成真就坐不住了。四月五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召集軍事會議,問問大家有何良策可以打破關寧鐵騎。

軍事牛金星說道:“陛下,現在必須派一員大將去鎮場子,鎮住那不可一世的吳三桂,我保舉劉宗敏前去即可。”

李自成應允,擬派大將劉宗敏出兵山海關。

劉宗敏一聽這話有些不樂意,他在京師享受還沒夠呢!不想這麼快就投入戰場,便竟頂撞說,大家都是做賊的,憑什麼你在京城享受,讓我去前線賣命?李自成好言相勸:“劉大將軍不可發孩子脾氣哦!你先去,待我把京城之事料理完在馳援你如何?”

劉宗敏無奈,只好率隊親征。劉宗敏不好再推託帶兵去討吳三桂。

吳三桂與劉宗敏打了交手,結果打敗紅瓦店。沒辦法只得退回中前所安頓。

吳三桂已經很是疲倦,真的人手不夠,但有不甘心自己的家仇大恨,那麼我怎麼辦,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向清朝乞師,但是我與滿清打的都激惱的,人家會為我出兵嗎?憑藉我的人脈,我孃舅在那邊當大官,我前上司洪承疇也在那邊吃的開,他們二人曾經都給我發過密信叫我降清,不過都被我拒絕了。媽了個巴子的,看到滿洲人就噁心,梳個豬尾巴辮子,腦門剃的哇亮哇亮的,多難看。叫我留著頭型以後咋還泡妞哇!

投降是不可能的,不過可以緩和一下我們雙方的氣氛,我像他們借點兵,把這一難關度過去,到時候我多多給他們好處也就罷了。實在不行,我若打進北京做得天下,與你們滿清平分天下,把中國黃河以北給你們,我去開封或是南京當皇帝者總可以了吧!想到這裡吳三桂還寫了首詩,

人生自古一場夢,

夢到天涯睡獅醒。

踏平世間坎坷路,

一路走來太從容。

下筆千言皆武略,

字裡行間有雷霆。

天兵天將千百萬,

個個為我顯神勇。

吳三桂越琢磨越有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我要抓住機會,在大變革的浪潮中勇往直前。是在形勢日益緊張,深感危機的情況下作出的。清朝能否同意出兵,在吳三桂看來,確有相當把握。首先,清朝與農民軍各有著根本不同的利益,清朝不會願意看到一個農民政權成為他的新對手;同樣,農民軍也不會容忍關外的清朝覬覦它的利益。三桂利用清兵打農民軍,就成為可能。

其次,三桂的親屬如哥哥和姨夫、他的舅父祖大壽一家及他的好友張存仁、洪承疇等都已降清,他們肯定會勸說清朝君臣同意出兵。

再次,清朝已屢次向他發出過招降的資訊,對他抱有好感,他自信自己在危難之時,清朝也會積極考慮給予幫助。退一步說,即使這些情況都不存在,三桂也只有冒險一試了。

三桂命書吏起草了一封自清朝攝政王多爾袞請兵的信,全文如下:

三桂初蒙我先帝拔擢,以蚊負之身荷遼東總兵重任。王之威望,素所深慕,但春秋之義,交不越境,是以未敢通名,人臣之誼,諒王亦知之。

今我國以寧遠右偏孤立之故,令三桂棄寧遠而鎮山海,思欲堅守東陲而鞏固京師也。不意流寇逆天犯闕,以彼狗偷烏合之眾,何能成事!但京城人心不固,奸黨開門納款,先帝不幸,九廟灰燼。今賊首僭稱尊號,擄掠婦女財帛,罪惡已極,誠赤眉、綠林、黃巢、(安)祿山之流,天人共憤,眾志已離,其敗可立而待也。我國積德累仁,謳思未泯,各省宗室,如晉文公、漢光武之中興者,容或有之;遠近已起義兵,羽檄交馳,山左江北,密如星布。

三桂受國厚恩,憫斯民之罹難,拒守邊門,欲興師問罪,以慰人心。奈京東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我國與北朝通好二百餘年,今無故而遭國難,北朝應惻然念之,而亂臣賊子亦非北朝所宜容也。夫鋤暴剪惡,大順也;拯順扶顛,大義也;出民水火,大仁也;興滅繼絕,大名也;取威定霸,大功也。況流寇所聚金帛子女,不可勝數,義兵一至,皆為王有,此又大利也。王以蓋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會,誠難再得之時也。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協、西協,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則我朝之報北朝者,豈惟財帛?將裂地以酬,不敢食言。本宜上疏於北朝皇帝,但未悉北朝之禮,不敢輕瀆聖聰,乞王轉奏。

書畢,三桂特遣副將楊珅、遊擊郭雲龍為使臣,大約在四月十一二日,離開山海關,星夜疾馳瀋陽請兵。

這封信頗形諸於繪聲繪色,把三桂對農民軍的仇恨和請兵急切而誠懇的心情都寫得淋漓盡致。

這是一封請兵或“借兵”的信,不是請降的信。何以見得?

第一,三桂以“亡國孤臣”的名義,懇請清朝出兵,幫助他報君父之仇,以圖明朝“中興”,恢復其統治。此無意降清甚明。

第二,三桂稱清為“北朝”,與“我國”——明朝對稱,南北兩政權“通好”二百餘年,但涇渭分明,即使明朝已亡國,他仍屬明朝,與清無涉,這又明確自己的立場不容混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第三,三桂給清兵規定了進兵路線,一從“中協”即喜峰口、龍井口等處,一從“西協”即牆子嶺、密雲等處入口。這兩條路線是清兵經年屢次入口徵明的舊路,三桂卻牢牢地控制著“東協”即山海關與界嶺口等重要關隘。從山海關至京師便捷,獨當正面進兵。從西協、中協走,已屬側翼,要繞路,誤時日。顯然,三桂自為主,而把清兵置於“客兵”的地位。從三桂的這個安排,也看不出他與清為一家之意。

第四,最後,三桂鄭重聲明,“我朝”報答清兵“興亡繼絕”的扶助之功,不只給財物,還將“裂地”即割讓領土酬謝。三桂儼然以明朝的代言人許以優厚的條件,此與降清毫無共同之處。

通覽全信,絲毫也看不出三桂欲降清的蛛絲馬跡,迄今,有的把三桂的請兵說成是降清,未免言之過早。

且說李自成在北京為三桂降而復叛已深感不安。及至他的使臣被殺、三桂斥父的信傳來,知道事已無法挽回。這時,每天都有一次、多至四次快馬飛報三桂募兵聲言“規復京師”的訊息,他更是心煩意亂。百官多次“勸進”,他也無心即位,一再展期,他最擔心的是,如果三桂投向清朝,造成吳軍與清軍的合勢,直入北京,後果不堪設想。招降的路已堵死,他沒有別的選擇,只能以軍事手段解決吳三桂問題。於是,他調集部分騎兵先行。

李自成決策出師山海關,遭到他的幾位重要謀臣將領的反對。

李巖提出四項主張,其中一項主張是:“吳三桂興兵復仇,邊報甚急,國不可一日無君。擇吉已定,官民仰望登極。主上不必興師,招撫三桂,許以父子封侯,仍以大國封明太子,奉明祭祀,世世朝貢,與國鹹休,則一統之基可成,干戈之亂可息矣。”力主政治解決,不宜派兵攻打。自成看了他的奏疏,很生氣,拒絕了他的勸告。。牛金星也勸自成:“我新得京師,人心震疊,彼必不敢輕動,亟即真而頒爵賞,示激勸,編師往擊,未晚也。”《諛聞續筆》,卷1。宋獻策一言挑明:“皇爺(指自成)去,皇爺不利;三桂來,三桂不利。”《東明聞見錄》。這些意見,自成都不聽。開始,自成並沒有想到與吳三桂打仗,更沒想到與清軍打仗,乃至決定出師,也沒有做認真準備,對打大仗缺乏足夠的估計。他以為佔領北京,大局已定,“天命”歸己,只需再派一支部隊去山海關,便可馬到成功,三桂束手就擒。因此,他打算派李過出征。不料“諸偽將耽樂,殊無鬥志”。在討論出師時,“倉皇無定”。(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丹師劍宗丹武聖主邪修丹皇丹皇丹皇風起遼東1613我只想享受人生天龍八部之阮星竹天龍八部之奇劍天龍八部之葵花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