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明末之鐵血遼東->章節

第一百五十九章龍爭虎鬥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崇禎九年(166年)高迎祥在戰鬥中被俘犧牲,隨著形勢的急轉直下,高迎祥殘部絕大多數都成了無頭蒼蠅不知去向。後來發現李自成夠個人物,不僅人品端正,還仗義果敢,所以義軍們紛紛敢來投奔自成,認為著李自成能夠給自己的前途鋪上光明的地毯。

李自成一見這麼多人來投奔自己,樂的北都找不著了。看來自己還是有點人脈的哈!

他利用對自己大大有利的形勢之時,便自推為“闖王”。這個稱號可不是誰都能隨便起的,李自成繼任闖王首先抓住了農民軍的心裡,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樹大了還招風呢,何況人呼!

‘闖王’一號是繼任高迎祥之後第二個有此稱呼的人,而別人也有自稱‘闖王’但都不被認可,之後李自成的勢力迅速發展壯大,完全把自己當成了廣大窮苦人們的大救星。

不過在這裡還得要重點說明一下;高迎祥被殺,李自成與張獻忠各奔一方。為啥他倆不兵合一處將打一家呢?還不是為了個權字嗎!李自成也想說了算,張獻忠更甭提總是想當老大,結果表面他們二人和和氣氣說是分兵進取北京城滅掉朱家天下,實則更有一山不容二虎之嫌。

李自成開始單打獨鬥,雖然幾次獲勝頗有斬獲,可還是對付不了強大的明軍。於是,崇禎八年公元165年一月,在李自成的威望感召下,起義軍1家7營大會於滎陽,就事論事來討論拒敵方針,這就是有名的滎陽大會。在達會上,李自成提出了“宜分兵定所向”的聯合作戰、分兵出擊的戰略方針,又提出戰爭中的戰利品各軍平均分配的建議,使起義軍以後的戰鬥有軍事目的,有計劃,同時大大增進了農民起義軍的內部團結,別各幹各的,有福大家一起享,現在不是將就分享二字麼。自從大會開完,各支起義軍的作戰目標明確,從而不斷取勝,大大提高了作戰受益和效率。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記得咱們抗戰時期有句老話;國民黨的稅多,共產黨的會多,這句話充分說明了開會的重要性,所以讀者們不管在那一行做事,領導經常開會還是大有益處的,不要不開心的抵制。

書歸正文,當時明朝廷對付邊事,財政赤字龐大,軍事力量脆弱,因而當政者對義軍採用剿撫並用的政策。

李自成等人可是不買賬,你想詔安我,想吞併我們的勝利果實啊?門兒都沒有。宋江如何,那麼大的梁山、那麼多的英雄好漢詔安之後怎麼了,還不是挨個掉腦袋嗎!少來這套,爺爺既然造反就有將牢底坐穿,不然還不跟你們玩呢!

李自成果斷的粉碎了明朝政府的剿撫政策,率領義軍先後佔據山西、河南、湖廣、四川,又攻陷風陽,崇禎末在西安稱王。

李自成別出心裁,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和發動全國農民跟著自己一同反對朝廷編了個口號。

口號在老百姓當中廣為流傳,口號說的是:“吃汝娘,著汝娘,吃著不盡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

現在乾點啥都必須有口號,也叫造輿論造聲勢,同時也為自己打個免費廣告。更可見李自成得以建立大順政權,是以廣大群眾的擁護為基礎的,深得民心,想群眾之所想,及民眾之所及。

那麼義軍這麼狂折騰朝廷不敢管嗎?不是滴,義軍也遇到了明朝政府的頑強清剿。崇禎帝還是不白給滴,先後派出多路人馬大將平叛農民軍,其中最為代表的是這麼幾個人物。

頭一個就是楊嗣昌。出任兵部尚書時,明王朝已陷入內憂外患的泥潭中,清軍多次入塞,威脅明朝京師安全;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幾十萬起義軍在中原流動作戰,更是明朝腹心之患。楊嗣昌蒞任前的崇禎九年(166年)七月,陝西巡撫孫傳庭在黑水峪大破起義軍,生擒高迎祥,局面有所好轉。楊嗣昌在守制時關心時局,因此在出任兵部尚書後就已對明朝的未來有了詳細的規劃,加上他熟悉典章故事,工於筆札,富有辯才,每次皇帝召見時,都能思如泉湧,侃侃而談,與前任兵部尚書的呆滯木訥之狀迥然不同,因此崇禎帝每次召見他的時間都遠遠超過規定時間,對他幾乎言聽計從,甚至驚歎:“用卿恨晚!”

楊嗣昌還是有些本事,腦子來的快,想的事多。他對明朝未來的規劃可歸納為三點:一、攘外必先安內;

二,足食然後足兵;

三、保民方能蕩寇。

其對策主要集中於前兩點。對於第一點,他認為天下大勢好比人的身體,京師是頭腦,宣、薊諸鎮是肩臂,黃河以南、大江以北的中原之地是腹心。如今形勢是烽火出現於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禍亂於腹心之內,中之甚深。外患固然不可圖緩,內憂更不能忽視,因為它流毒於腹心,如果聽任“腹心流毒,臟腑潰癰,精血日就枯乾”,徒有肩臂又有何用呢?所以他主張先與清朝和談,穩住京師附近的局勢,專心致志、一鼓作氣的剿滅農民軍。

對於第二點,他建議增兵1萬,其中步兵74000人,馬兵6000人,並增加餉銀80萬兩,採取均輸、溢地、寄監學生事例、驛遞四個途徑。於是崇禎帝在他的建議下先後向民眾加派剿餉和練餉。

楊嗣昌所提的三點綱領,都是為了實現他“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圍剿計劃來服務的。這一計劃的執行依靠的是五省總督洪承疇和五省總理王家楨的配合,洪承疇已在圍剿農民軍的過程中頗建功勳,但王家楨被楊嗣昌認為是個庸才,不堪此任,於是楊嗣昌經密友禮部侍郎姚明恭的介紹,向崇禎帝推薦了兩廣總督熊文燦接替五省總理。

各省督撫在楊嗣昌的指揮下,圍剿農民軍有了很大進展,到崇禎十一年(168年)二月,湖廣農民起義軍領袖劉國能、張獻忠先後受熊文燦招撫,楊嗣昌鑑於其父招撫失敗的教訓,提出反對意見,並主張劉、張等殺賊自效才可信任,崇禎帝和熊文燦急於招安,楊嗣昌只好順從皇帝意見,相信了農民軍的投降。[8]結果劉國能確實效忠明朝,但張獻忠卻是假招安,最終和李自成一起埋葬了大明江山。而此時的闖將李自成正在洪承疇、孫傳庭等的窮追不捨下勢力銳減,到崇禎十一年(168年)十一月率劉宗敏、田見秀等十八騎逃亡商洛山中。楊嗣昌所說的“十年不結之局”似乎就要走到盡頭,最後老先生累的一病不起送了性命。

第二個人物就是那孫傳庭,字伯雅,又字百穀,一字白谷,中國明朝代州振武衛(今屬山西)人。生於明神宗萬曆1年,卒於明思宗崇禎16年,年約51歲。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進士。明崇禎十五年(164)任兵部侍郎,總督陝西。次年升為兵部尚書。帶兵鎮壓李自成[

崇禎十年(167年)初,馬進忠等部再渡西折入陝,進襲商州、洛南、藍田等地。孫傳庭率部與各路明軍以優勢兵力接連打擊了起義軍聖世王、瓜背王、一翅飛、鎮天王等部,才使關中以南地區趨於平定。

崇禎十一年(168年)八月,多爾袞、嶽託率清兵分路從牆子嶺(今密雲東北)、青山口(今遷西東北)入長城,明京師戒嚴;督各路入京勤王之兵的總督盧象升在鉅鹿陣亡。

明廷遂召孫傳庭、洪承疇主持京師防守,升孫傳庭為兵部右待郎兼右僉都御史,指揮各路援軍。孫傳庭抵達京郊後,由於他和主和派的楊嗣昌及中官高起潛矛盾頗深,崇禎帝降旨不準他入京朝見,而洪承疇則在京郊受到慰勞,並奉旨進殿拜見崇禎帝。孫傳庭對此不平待遇自然大為不滿。楊嗣昌任洪承疇為薊遼總督,並主張將陝西軍全部留下,用於守衛薊遼。孫傳庭對此極力反對,認為“秦軍不可留也。留則賊勢張,無益於邊,是代賊撤兵也。”

楊嗣昌對孫傳庭的意見置之不理,孫傳庭對此不勝憂鬱重重,以致耳聾。第二年,明廷調孫傳庭總督保定、山東、河南軍務,孫傳庭立即上疏請見皇帝,但因楊嗣昌的百般阻撓而未成。孫傳庭心中慍怒,引病告休。但楊嗣昌仍不放過,言孫傳庭稱病乃推託之舉。崇禎帝大怒,將孫傳庭貶為平民後,又將其禁囚,以待判決。

崇禎十五年(164年)二月,李自成二圍開封之時,崇禎帝從監獄中提取孫傳庭,令他率勁旅往援開封。不久形勢發生了變化,李自成解圍開封,擒殺汪喬年,於是孫傳庭改赴陝西,接替汪喬年出任三邊總督,回到了他闊別三年的崗位上。

孫傳庭剛剛出來表示好激動啊,心裡暗自慶幸,怎麼樣,朝廷沒人了吧,還得找俺老孫,我又可以狂虐李自成與張獻忠這兩位小同學了。

於是得瑟的跟崇禎說,看我給你展示風騷的連招操作!然後孫大將軍發現怎麼一沒軍餉二沒糧食啊?怎麼啥也沒有啊!這叫俺老孫打個666啊……孫大將軍傻了。

孫傳庭發現,更可怕的是,不但雙方實力不對等,還發生了瘟疫,孫大將軍手下士兵中了某種瘟疫,可能是鼠疫之類的,打打影響士兵的戰鬥力。

最後的結局就是;孫傳庭帶兵鎮壓李自成、張獻忠。因瘟疫流行,糧草不足,兵員彈藥缺少,朝廷催戰,無奈草率出戰,後兵敗,於陝西潼關戰死。馬革裹屍,年約51歲。《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

第三個就是熊文燦,四川省瀘州市瀘縣雲錦鎮人,萬曆三十五年進士,授黃州推官,歷禮部主事、郎中,山東左參政、山西按察使、山東右布政使,兵部侍郎、尚書等職。崇禎元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崇禎十年四月,任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崇禎十一年五月,文燦仍行前策招撫張獻忠、劉國能投降,而張獻忠名義上是歸順明朝,實際是向熊文燦催索餉銀,屯兵數萬於谷城,伺機而動。崇禎十二年五月,張獻忠再起,勢如破竹,熊文燦因此次撫局失敗而被捕入獄,次年被斬。(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丹師劍宗丹武聖主邪修丹皇丹皇丹皇風起遼東1613我只想享受人生天龍八部之阮星竹天龍八部之奇劍天龍八部之葵花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