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明末之鐵血遼東->章節

第一百五十五章皇太極之亡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皇太極共有后妃八人(不含庶妃),其中5人系蒙古人,佔了多一半,這就是皇太極“撫綏蒙古,進攻明朝”國策的政治需要。但皇太極最寵愛的三位后妃(皇后、莊妃和宸妃)又都是蒙古人中的一家人,這已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而皇太極對宸妃海蘭珠的寵愛更可以說是達到了痴心痴情的地步。

的確,海蘭珠是一位知書識禮、賢惠端莊而又十分秀美的姑娘,

雖然她要比莊妃大幾歲,可論模樣還是搔首弄姿都要超過任何女人,這才是吸引皇太極的最終原因。

松錦鏖戰期間皇太極在前敵指揮戰鬥,而在盛京(瀋陽)宸妃已經病入膏肓,由於自己兒子早年夭折,對宸妃打擊頗大,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能不心疼嗎!這才每日以淚洗面,最後患上嚴重的抑鬱症,飯量大減,形同骷髏,臥倒在床上奄奄一息。

對於她來說現在最想看的人就是皇太極,飄零的憂傷依舊揮不去昨日的哀愁,纏繞心底的思緒。希望皇上能夠馬上趕回來照顧自己,哪怕是一刻能見上最後0一面。

有人就快馬加鞭去錦州告知皇太極,皇太極這時已經正踏上回家的路上。當聽說自己最心愛的人就要死去能不著急嗎!自己一個人換上‘飛馬’僅用一天便回到盛京。

可皇太極尚未入城即傳來宸妃殯天的噩耗,年僅歲。皇太極聞聽報喪,如同天打五雷轟,腳底下踩著棉花十步一跌倒,五步一下腰,跌跌撞撞步入後宮。

進入後宮他一眼就看到宸妃躺在冰涼的床上,一個飛撲來在愛妃的遺體前聲淚俱下,悲痛欲絕。

皇太極痛苦的言道:“”如果,在身邊的最後真的不是你。如果經歷了那麼多坎坷輾轉後,最終還是要分開。如果故事到最後,是我們的身邊都有了別的人。如果回憶,諾言和曾經相愛的決心都在現實面前變得渺小,不堪一擊。不管以後如何,不管結局如何。現在的我還是願意執著的去愛。------我們一起等我們的最後,最後的最後。”

可是是到現在說什麼都白扯白了,人死了,活人還得好好活著。

可是皇太極就是個大情種,為了祭奠對愛人的追思,他為了宸妃之死日夜哭泣,六天六夜不吃不喝,幾次哭暈過去。

皇太極與宸妃情深意篤,宸妃之死,對皇太極精神打擊極大,於是“飲食頓減,聖躬違和”甚至“言語無緒”,以致害了一場大病,自此後再沒有重返松錦戰場,從而也結束了他40餘年的戎馬生涯。

引用一句趙本山大叔的話,我這輩子就指著這個笑話活著。是啊,皇太極就指著宸妃活著呢。

此後,皇太極親自主持舉行宸妃的葬禮,在太宗的堅持下,喪殮儀式從厚舉行。宸妃的殯所設在盛京城地載門外五里,皇太極頻繁地率眾王及後宮女眷至此祭祀,每次祭祀太宗都親自在靈前奠酒,回到宮中,皇太極堅持不入宮,而在臨時的御幄中居住,以表示對宸妃的哀悼和懷念。在頻繁舉行的祭祀中,皇太極長時間沉浸在痛失愛妃的悲痛之中,每次祭祀必“慟哭莫酒”,很長的時間裡茶飯不思,甚至幾次昏迷過去。

後來皇太極將宸妃葬於盛京城北十里的蒲河邊上,皇太極每次巡獵途中都要到墓地祭祀。追封宸妃為“敏惠恭和元妃”,舉行了隆重的追封禮。這是清代妃子諡號中字數最多的。宸妃之喪被視為國喪,皇太極特下詔。

在此後的歲月裡,月祭、大祭、冬至祭、去世週年祭……,次次儀典隆重肅穆的祭禮,都飽含著無限的悲思;篇篇文詞典雅莊重的祭文,都表達著無盡的哀意。甚至在當年歲暮大祭列祖列宗之時,皇太極也與皇后率百官及其夫人們前去祭奠海蘭珠,讓愛妃去世後還盡享哀榮;當次年正月元旦大賀之際,他竟傳諭“以敏惠恭和元妃喪,免朝賀,停止筵宴樂舞”,因愛妃之逝而停辦了朝中重大典禮。群臣們見皇帝平日在宮中時常睹物思人,每當想起海蘭珠即傷心落淚,就多次陪他出京射獵消遣。但海蘭珠就安葬在盛京地載門外五里之處,皇太極幾乎每次射獵時,都要有意無意地經過她的墓地。眼見心中的愛妃已撒手人寰、屍埋墳冢、不能復生,皇太極每次都要悲痛欲絕、淚如雨下地哭祭一番。

由於宸妃的離世,皇太極飲食頓減。一次,他從中午一直昏迷到晚上,嚇得滿朝文武全都亂了手腳。此後的兩個多月中,他一直沉湎於悲痛中不能自拔,後經諸大臣力勸似有悔悟:“天之生朕,原為撫世安民,今乃過於悲悼,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知朕太過,以此示警。朕從今當善自排遣也。”因此,接受了大臣們請求,出去狩獵散心。

沒想到在返回途中,路過宸妃墓,皇太極下馬再次痛哭不已。宸妃的去世,極大地摧殘了皇太極的身心,從此,他一病再病,身體狀況急劇走上了下坡路。皇太極似乎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所預感,在諸王及妻子兒女們奏請祭祀宸妃時,他感傷地說:“山峻則崩,木高則折,年富則衰,此乃天特貽朕以憂也。”

長期以往,過度沉思於悲傷與自責當中,公元164年9月1日夜間九點至十一點,即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崇禎十六年)亥刻,大清帝國的開國皇帝、5歲的皇太極端坐在瀋陽故宮清寧宮的南炕上,停止了呼吸。對此,《清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上是這樣記載的:是夜,亥刻,上無疾,端坐而崩。

關於皇太極的死因有好幾種說法,咱們指借鑑其中一種說法,疾病而亡,我們中醫講;無病不死人。

那麼年紀五十出頭的皇太極為何會得病呢?那就是胖。

《清史稿·太宗本紀一》記載:“上儀表奇偉,聰睿絕倫,顏若渥丹寒而不慓。”根據這段文字,我們可以判斷皇太極身體一定很胖,瘦人肯定不會寒而不憟的。皇太極到了中年,身體越發胖起來(不光是皇上,就是普通人你看一到40歲開外真就發福,這是一種生理現象),更何況皇上吃的多好,一日三餐有魚蝦,美酒佳餚無有節制。

人一發胖各種疾病都上來了,胖人易患的大多是心血管病,還有三高症等。估計皇太極這些病一個也沒的跑,已有可能是血壓高以至腦內出血或心肌梗塞突然死亡,只有這兩種疾病也是現代社會人們最常患的病,死亡率致殘率極高。所有皇太極肯定是患有上述兩種疾病是一種而亡,而不是先前說的無疾而終。

皇太極死後,被埋葬於昭陵。昭陵地處瀋陽市北郊,又稱北陵,是清朝第二代皇帝皇太極與其孝端文皇后的陵,是清初關外帝王陵寢中獨具特色的一座。昭陵保護區佔地面積近48萬平方米,現存古建築8座(組),所有的建築以神道為中心軸線對稱分佈,形成平面佈局規整、禮制設施齊備的皇陵規制。自南向北依次有下馬碑、華表、神橋、石牌坊、正紅門、石像生、神功聖德碑亭、方城、隆恩門及門樓、角樓、隆恩殿、東西配殿、二柱門與石臺,明樓、月牙城、寶城、寶頂等建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至於現在被沒盜咱不好說。

“瑞親王大事不好,皇上駕崩了。”一位內侍臣偷偷跑到多爾袞的府上把皇上突然病故的訊息告訴他。

多爾袞萬萬沒有想到皇太極能死的這麼快,這令他既興奮又擔心。興奮的是自己有機會可以坐大清國的皇上,擔心的是窺視王座不是自己一個人,而是好多人。這頭一個的就是大貝勒豪格。怎麼瞅這個豪格怎麼不地道,就是自己的絆腳石,更是自己的心腹大患。

很快有人通知他到皇宮聽宣,至於有什麼安排他也不知道。

來乾寧宮的人還真不少,有濟爾哈朗、豪格、代善等人。

其實這是代善主持召開的立新君議政大會,因為這裡他的資格最老也最高。

代善召集議政王會議,共同議立嗣君。在會議過程中,多鐸提出:“不立我,論年紀,應當立禮親王代善。”

代善說:“睿親王如果應允,當然是國家之福;否則,豪格是皇帝的長子,當承大統。至於我,年老體衰,難得勝任。”

多爾袞一看自己和豪格都不會得到一致擁護,於是,他提出一個折衷方案,即立皇太極第九子6歲的福臨為帝,由濟爾哈朗和他自己輔政。當諸王貝勒會議透過折衷方案後,代善立即召集所有文武大臣、王公貴族共立誓書,昭告天地。164年(崇德八年)農曆八月二十五日,6歲的福臨正式舉行登基典禮,繼承了皇位,年號順治。(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丹師劍宗丹武聖主邪修丹皇丹皇丹皇風起遼東1613我只想享受人生天龍八部之阮星竹天龍八部之奇劍天龍八部之葵花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