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明末之鐵血遼東->章節

第一百五十六章議和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上一回說道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四位親王,還有三位郡王,就是英郡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和穎郡王阿達禮,這七人有實力競爭皇位(有點像歐洲大選哈!)。

就是皇位決定的時候,要滿洲貴族來討論。七個人裡面多爾袞兄弟佔了三個,他再拉一票就過半數了。

當時這七個人爭奪皇位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兩個人,第一個豪格,第二是多爾袞,豪格的有利條件是皇太極的長子,年5歲,屢立軍功,有兩黃旗支援。多爾袞的有利條件,他父親努爾哈赤的時候,喜歡他,年齡,戰功卓著,有兩白旗支援。

會前多爾袞找索尼探口風,索尼說,說先帝有諸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多爾袞不是皇子,八月十四,開會討論皇位問題的時候,兩黃旗的清兵持槍,帶著弓箭,環衛宮殿,會上索尼先發言,他建議立皇子,多爾袞說,說你這個資格不夠,你出去,索尼就退席了。完了代善說,帝之長子,當承大統,很明確,就是豪格繼位。豪格這時候自己覺得有兩黃旗,兩紅旗支援他,覺得比較有把握,他就又故意謙辭了一下。他說福少德薄,非堪當任。他的意思是我客氣一下,大家再一推我不就行了嘛。這時候多爾袞弟弟就說了,說既然你推辭,那就請睿親王多爾袞做皇帝。多爾袞趕緊就說,說這個事情還得再討論。於是多鐸又提出來了,既然多爾袞謙辭的話,那就請代善來繼位,代善說我年紀老了,身體也不好,我不堪大任,代善也推辭,這樣繼位的事情變成一個僵局了。濟爾哈朗因為是屬於侄子輩,皇太極的堂兄弟,他沒有繼承皇位這種可能,就在中間協調。多爾袞考慮了,他如果強行登極的話,勢必遭到兩黃旗,兩紅旗和一個藍旗的反對,就是五個旗的反對,那讓豪格繼位他又不甘心,怕豪格反過來報復,最後就折衷了。多爾袞說我贊成黃旗的意見,由皇子繼位,皇子當中豪格他提出,他不做了,那就請福臨繼位,福臨年紀又小,我和鄭親王濟爾哈朗我們倆輔政。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就達成了一致的意見。就是順治繼位,順治繼位之後,多爾袞就做攝政王,濟爾哈朗為輔政王。

那麼多爾袞有沒有篡位之心,這個問題我估計他有賊心沒賊膽。

他的對手也都虎視眈眈盯著皇位,不敢有太大的舉動。那麼野史記在為了保住福臨的皇位,孝莊皇太後下嫁多爾袞,到底有沒有這事,正史沒有承認過,我認為不肯吧。

滿蒙聯姻不是一個偶然現象。蒙古族曾經是個戰無不勝的民族,大蒙古帝國的版圖橫跨歐亞。但這個帝國不到百年就衰亡了。蒙古分化成為漠南、漠北和漠西三大塊。孝莊所在的科爾沁部落是在漠南東邊的一個分支。

有的電影電視劇說他們倆是一見鍾情,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等等吧。

所以,多爾袞與孝莊之間並沒有什麼一見鍾情、生死相許。當然首先是沒有機會,在集體聚會上見過三次的兩個人,就要愛得死去活來是不太現實的(現代劇看多了的人總以為是)。

其次是沒有合理性,對科爾沁部落的女人而言,婚姻是一種使命的達成。愛情,從來沒想過。就是族長叫你嫁給誰是對族人的一種使命和利益的交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野史記在說是孝莊皇太後為了鞏固自己兒子福臨的皇位而出於無奈而下嫁的。但凡長點腦子的人都回想,自己兒子是皇上,那麼此時的孝莊就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想擺平一兩個權臣還是很輕鬆的,也不至於用女色來拉攏多爾袞。

況且與多爾袞實力不相上下的還有濟爾哈朗、代善、豪格等人在均衡朝中各派勢力,我估計多爾袞也得會考慮一下。

野史說莊妃嫁給了多爾袞,有三條證據。

第一個論據是明末清初抗清將領張煌言的《建夷宮詞》中寫道,“上壽稱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上壽”就是祝壽的意思,所以應該在說一個壽宴。

“合巹”是古代少數民族結婚時候的一種習俗,有點像現代的交杯酒的意思。“慈寧宮裡爛盈門”,就是說太后宮裡的人都非常高興。“大禮恭逢太后婚”,這個就說得特別清楚了。就是皇太后的壽辰與婚宴在一起辦的意思。

第二個證據是多爾袞稱謂的變化,從“輔政王”到“攝政王”,到最後的“皇父攝政王”,稱謂的變化是大有講究的。最後稱“皇父攝政王”是孝莊和多爾袞結婚的一個重要證據。這恰恰證明了多爾袞與孝莊皇太後兩個人的關係從隱秘到公開的過程。

第三條理論依據是,清朝的三大皇家陵園分別為清北陵、清東陵和清西陵。皇太極的墓地位於遼寧沈陽的清北陵,而孝莊被葬在了河北遵化的清東陵,兩地相距400多公裡。按照清朝早期喪葬制度,皇后無論是死在皇帝之前,還是死在皇帝之後,那都是要和皇帝進行合葬。孝莊沒有和皇太極合葬,上怕死後無有臉面去見死鬼怕皇太極說自己不傑不烈。

其實這都是閒人閒聊,任要想埋汰一個人總能找出各種說詞和理由。咱們老百姓茶餘飯後都樂意聊天,聊一下自己身邊的事,什麼張家長李家短,三個蛤蟆四隻眼。沒事也得給你編出點事來,要不哪來的編劇這一行啊!更何況張煌言是有名的抗清人士,為了恢復大明江山而奮鬥一生,自然而然的得編出一套侮辱滿人的語錄,不稀奇。

多爾袞順利的做上攝政王以後,把心思全部投入到了入主中原的大事上。現在中原大亂,亂得像一鍋糊粥。不過遼東十之八九已是自己地盤,惟有寧遠與山海關還是大明的領地,吳三桂依舊手持四五萬遼東精銳在把守,曾經派出人馬與之較量,可都已失敗告終。寧遠城是個難碰的釘子,強攻不可,智取我還沒想好,這倒是煩了難。

沒過多久有密信傳來,據臥底在中原的細作來信,李自成建立了大順國在西安稱帝,年號永昌。聲勢浩大,已經把農民軍的規模擴大到了三十萬,已經把洛陽打下並活活煮了福王,真是令人威懾。

多爾袞眼前就是一亮沒想到李自成如此厲害,看來將來他就是大明王朝的終結者了,可我等蓋如何。我可聽說了,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不像明軍那麼腐敗廢物,老能打了,打仗之前都吃符唸咒往肚子裡打雞血,是不是真的不太清楚,反正傳的很厲害。

如果自己在不出手坐以待斃,恐怕中原涿鹿就沒自己的份了。他馬上聯絡濟爾哈朗商量一下下一步的戰略。

濟爾哈朗年事已高不想過多操心,只想靜下心來要尊處優,但是多爾袞找到自己不得不來。二人仔細一談,大致意思一致,都同意進軍中原。那麼怎麼進軍中原這是個頭等大事,是打破山海關直至北京,還是繞過長城進軍北京,這兩條路對於目前來說滿清還是可行的。

不過多爾袞另有打算,他對濟爾哈朗說道:“哥哥所言是咱們的一貫做法也是傳統做法。不過呢,小弟卻有新的主意。”

“哦!什麼主意,兄弟不妨講來。”

“現在中原農民義軍大起,各路義軍已經形成氣候兒,明政府已經是秋後的螞蚱沒幾天蹦頭了。咱們的實力要想直接打下北京恐怕會傷病損將,畢竟瘦死的駱駝比瘦死的馬大。咱們可以聯合義軍趁火打劫一舉滅掉明朝,而後在和他們平分疆土。,等我們在北中國建立了良好的人脈再下黃河一統華夏,怎麼樣哥哥?”

“縱橫天下論英雄未有賢弟你呀!小兄我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就依你的想法去辦,哥哥我願意效犬馬之勞。”

二人商量妥當擬了一份摺子遞交皇上,福臨才幾歲懂滴個六哇!一切由二位親王多多操勞就是。

多爾袞大喜,回到府上自己給李自成寫了封親筆信,信商上大致如下;

尊敬的大順國皇帝李自成陛下,你猜我是誰,我不說不肯定不知道,我一說你一準兒知道,我就是大清帝國睿親王多爾袞。哈哈!猜到了嗎?

咱們哥們兒是鐵拐李把眼擠——你也別糊弄我、我更甭糊弄你。豁子嘴吃肥肉——肥也別說肥。目前的形式是禿子上的蝨子——明擺著。大明江山不固,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那麼你大順國想獨霸中原,可我大清更想獨得天下。那麼二虎相爭必有一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那樣一來恐怕明朝的遺老遺少會在次復活,趁我們限於鏖戰之時會絕地反擊,反倒令你我兩家各自受損。依我看來倒不如咱們兩家聯合會有一番大——的——作——為。(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丹師劍宗丹武聖主邪修丹皇丹皇丹皇風起遼東1613我只想享受人生天龍八部之阮星竹天龍八部之奇劍天龍八部之葵花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