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明末之鐵血遼東->章節

第一百五十四章戰後總結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松錦之戰後,逃回去的那些軍兵將領有的開小差跑了,有的躲在寧遠不敢回北京。像王樸則被崇禎給斬了,像這樣的人留他何用。可是逃回去的人都說洪承疇被困松山恐怕早已餓死在城裡為國捐軀了。崇禎皇帝得到這個噩耗,知道洪承疇殉難經過,崇禎皇帝聽到訊息後非常痛苦,親自給洪承疇寫祭文一篇,大致如下;

維大明崇禎十五年五月,皇帝遣官致祭於故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薊遼總督洪承疇之靈前而告以文日:

嗚呼!劫際紅羊,禍深黃龍。安內攘外,端賴重臣。吳天不吊,折我股肱。朕以薄德,罹此蹇剝,臨軒灑涕,痛何如之!

而洪承疇的家人尤其時他發老母也聽說兒子戰死在遼東,心情無比的難過啊!親自寫下文表來祭奠自己的兒子‘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承疇兒為國家松山喪命,週年日備祭品悼念忠魂。

見靈牌不由人珠淚滾滾,舉祭酒,酹前廳,悲切切,念親人,哀思不盡憑弔忠魂。憶嬌兒戎馬一生把邊關威鎮,報國情櫛風沐雨二十餘春。鬥霜雪飽盡滄桑丹心耿耿,踏煙塵功施社稷屢建奇功。保疆土抗入侵碧血灑盡,生亦烈死亦忠肝膽照人。願嬌兒英靈長在威名遠震,威名遠震,我的兒啊!哭嬌兒泣聲聲更勾起失子痛,悲悲切切叫承疇娘的親生!兒為國御敵寇松山殞命,身雖死顯氣節留得芳名。想嬌兒自幼奮志力圖上進,滿腹英才一心為國竭盡忠誠。正英年殺身成仁,舍身取義報朝廷。願嬌兒英靈在天並日月;願嬌兒忠魂縈迴雲路中。兒雖死英靈在我們要緊緊相映,滅清兵烽火熄且看指日復中興,在那靈前謳歌同慶昇平!

這是在大明朝尚在之時發生的事情,可是到看後來洪承疇帶領清軍大舉南下,回到自己的家鄉之時,他的母親這才知道兒子投靠了滿韃子,這老太可是不答應,大罵洪承疇是個逆賊。好你個洪承疇啊!說什麼前朝天數已盡,你也曾熟讀古史經文。講什麼賢臣擇主情理順,說什麼大清起明朝應盡,鄭成功在廈門操將練兵。聚人馬興義師人心振奮,誰似你降清兵屈膝彎身。無恥狂言天地憤,顛倒忠奸狼子心。說什麼奉天承運前朝數盡;說什麼擇枝而棲你奉了新君;說什麼天理難違理應順,分明是你怕死貪生是個叛逆人。千年來青史名標精譜,有多少中華英烈不二臣:漢蘇武持節匈奴十七載;唐李靖抗擊突厥胡汗親;宋岳飛精忠報國留英名;我大明忠良臣世代不盡,開國公常玉春;保京都的於兵部;御倭寇的戚繼光;李如松、鄧子龍;你的爹爹洪宗岱,抗敵碧血灑征程,英烈忠魂震乾坤。到如今鄭成功興師廈門,驅胡臣操兵將虎躍龍吞。天道無情且休論,人心不死浩氣存。誰似你屈膝投降天良喪盡,不忠不孝、無情無義、無國無家、無父無母、無妻無子、無眾無親、賣國求榮、利慾薰心、認賊作父的無恥人!

看來洪承疇當時時怎麼熬過去的這些辱罵喝唾棄,我作為筆者不好去評論洪承疇是好是壞,是忠臣還是逆賊,只不過混到他這份上理當以死報效國家才對,無論是否順應天時還是輔佐明主,都不是活下去的理由。

松錦之戰,使大明帝國的有生力量消耗殆盡,是大清帝國與大明帝國之間的最後一次殊死會戰。這場大會戰,是皇太極生前親臨前線指揮的最後一場戰役,其判斷和指揮稱得上出神入化,是他軍事生涯的巔峰之作。從此,明王朝再也沒有力量對付自己的內外敵人了。以至於兩年後,大明帝國轟然垮臺。

兩年後,清軍大舉入關。在平定中原、江南和西南地區的程序中,洪承疇發揮了極為巨大的作用,證明皇太極的心胸與眼光深邃遠大,的確不同凡響。而洪承疇也為此受到了漢族知識分子長久的鄙視。至今,對於此人仍然人言言殊,無法蓋棺論定。

那麼這場大戰雙方都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那麼明軍掌握著1萬大軍,糧食軍餉可以支撐大半年之久,可為什麼偏偏打不過軍隊人數少於自己三分之一的清軍呢?而清軍卻能以少勝多,取得一場漂亮大捷,到底雙方差在哪?我查了百度還有一些網上的其他資料佐證,總結了幾點;

一,盲目催戰。當時崇禎皇帝、兵部尚書陳新甲等人,偏信原屬刑曹,本不知兵的遼東監軍張若麒輕敵冒進之言,一味催戰。因此,洪承疇“輕進頓師,進不能突圍,退不能善後,形見勢絀,遂使重臣宿將選率驍騎,十萬之眾,覆沒殆盡”。

二,督監不和。薊遼總督洪承疇根據關外兵力和錦州守將祖大壽“逼以車營,毋輕戰”的意見,主張且戰且守,步步為營,逐步向前推進以解錦州之圍。而監軍張若麒卻反對,“振臂奮袂,扶兵之勢,收督臣之權,縱心指揮”,於是明軍“但知有張兵部,不知有洪都督,而督臣始無可為矣”。總督和監軍兩者互相掣肘,明軍不知所從。

三,指揮失誤。洪承疇雖然精通兵家權謀,由於考慮到個人的得失安危,所以屈從於陳新甲、張若麒等人的權勢。當“陳新甲趣之,未免輕進以頓師”時,他就孤軍深入;當“張若麒惑之,倏焉退師以就餉”時,他就率軍南逃。因此,洪承疇在指揮作戰上,表現出猶豫和動搖,這就必然導致明軍失敗。

四,將官畏死。明軍在松山與清軍對陣時,兵員和火器都勝於清軍,本應決一死戰以解錦州之圍,但是一些明軍將領畏死,卻棄戰南逃,如總兵王樸為了自己活命,不顧全軍安危,違約先遁,造成明軍松山大敗。又如明廷為了解救洪承疇,命順天巡撫楊繩武、兵部侍郎範志完率軍赴松山解圍,可是“皆斂兵不敢出”。

五,前緊後松。前四條是別人總結的明軍失敗的原因,而我根據際情況總結了第五條,為什麼明軍會前緊後松。洪承疇一開始多麼小心謹慎,一天直走幾里路,想耗走清軍。可突然中央下令必須快快搞定戰鬥,洪承疇立馬改變戰略,以求速戰。你要打‘短平快’玩快攻那也行,攻佔南山之後你就應當支取清軍老營。可不知道明軍磨蹭什麼,給了皇太極充裕的準備時間,以至於抄襲明軍糧道。要你別猶豫別寂寞,嘁哩喀喳,未等皇太極趕到之前就消滅多爾袞與濟爾哈朗部隊,他們才幾萬人,不足五萬。你明軍十三萬大軍,三個打一個還打不贏嗎?

當然最後的結局是1萬人的性命葬送在一個無知的指揮官手頭,洪承疇衝其量也就和李自成一個水平,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什麼戰略戰術不知道.皇太極稍微有點軍事頭腦,其實並不比洪承疇高明多少,敢在狹窄的地方,對騎兵非常不利的地形下斷敵人的後路,說明他運氣太好,對手實在太弱.

松錦大戰之後,明朝除了山海關之外,也只剩下一座城池了,那就是寧遠,而其他的防線已經全部都被徹徹底底地摧毀了。這一場戰鬥雖然是因為明朝的指揮失誤才會失敗的,但是那時候,大部分的明朝士兵都非常地具有民族的氣節,決不投降血戰到底,而這也讓後人看到了一個民族的魄力,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從古至今不曾被磨滅的寧死不屈的精神。

而松錦大戰對於清朝的影響,便是奠定了清朝的統治趨勢吧。除了山海關之外,清朝已經把原本明朝的土地和城池盡數地收歸統治之下了。而對於清朝來說,甚至還得到了許多有用的將領,比如洪承疇和祖大壽,而這對於後面清朝的發展也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

松錦大戰的失敗,也使得許多將領的生命走向了終結。王樸被斬首,吳三桂也受到了處分,並且被派到唯一的城池寧遠鎮守。明朝在整個遼東的防禦體系可以說已經完完全全地瓦解了,而最後在遼東的防線,也就只剩下了吳三桂鎮守的山海關了。可以說,松錦大戰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導致了一個王朝滅亡和另一個王朝新生。

一戰下來雙方損失多少人馬;

根據遼海志略的記載,1640年松錦大戰明軍出動二十萬而清軍為二十四萬(兩方兵力都有明顯的誇大),比例為5:6

這樣根據明朝兵力普遍認可的十三萬之說,能推算出清朝傾國出動兵力在15、6萬上下。

再看兩年後蒙滿旗丁抽調三分之二,與漢軍一併入關時,會同吳三桂的五萬人總共十四萬(《小腆紀年》),經粗略推算八旗松錦之戰損失應該在三到四萬之間,還是那句話,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你清軍再厲害明軍再飯桶

,也不能一個也不死啊!瞎貓咋滴都能碰到一個死耗子。

接下來就是第四部《會戰一片石》請明日觀看。(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丹師劍宗丹武聖主邪修丹皇丹皇丹皇風起遼東1613我只想享受人生天龍八部之阮星竹天龍八部之奇劍天龍八部之葵花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