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明末之鐵血遼東->章節

第一百二十六章御駕親征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盛京(瀋陽)距離錦州七百多裡地,快馬急行也得四五天,皇太極心裡早就飛到錦州,恨不得掐訣唸咒肋生雙翅一下酒到。

他害怕在行進幾天之內前線發生變化,一旦發生變化即便很快到錦州也是無濟於事。

皇太極心裡暗自禱告,在禱告上得勝了,戰事也得勝;在禱告中思想混亂,打仗也必是失敗的,望老天保佑愛新覺羅氏的江山社稷。

人得病就怕著急上火,皇太極也是人不是神,在馬上顛簸不止,外帶病情沒好利索,順著鼻孔流血,血流的嘩嘩地,根本止不住。

有人就給出主意,拿碗接著,皇太極一邊騎馬行陸,一面用手託碗接鼻血。

皇太極一邊騎馬一邊用碗接,悠閒著看著血一滴滴掉在碗裡,邊走邊端碗,好不自在。

不一會,一碗接滿了,又拿一個碗。過了一會這個又接滿了,再拿一個碗...只怨我大清碗多,流出的血沒有誰可以之比較。

實在捨不得倒,皇太極看著那一碗又一碗的血,心裡好不暢快。終於到了,皇太極數了數,一共接了幾十碗。仔細清點,寫入了大清國史書,從此流芳百世。

寫到這,我一直對這位老兄表示佩服,換個誰都得休息止血,可人家不管那麼多,估計皇太極血厚,要麼他身後跟個治療職業,一直給他加血。

史載:“上行急,鼻衄不止,承以椀(碗)”,意思是鼻子流血不止,只好用椀(碗)接著。

史書裡面講到皇太極出征時候流鼻血不止,平常人就那個毛巾塞著了,他偏要自己一路用碗接住,還接了好幾十碗……那麼他拿接起來的血幹什麼,雖然說不要為了不動搖軍心,但是你拿個毛巾塞著總比你用碗接著合邏輯,人病倒一定程度肯定是蒙圈了,皇太極也不例外。

一路無話,這一日到了錦州東北處大齊屯,距離錦州城大約十五裡地,把大營安扎好,臨時開了個碰頭會,討論一下應當如何對付明軍。

大家一致認為馬上出兵救援多爾袞他們,就在此時,濟爾哈朗來見。

皇太極一聽的濟爾哈朗求見,樂的非常高興,好久沒見甚是有些想念。

濟爾哈朗等人已經得知皇太極御駕親征,現駐紮大齊村。馬上前來拜見。

二人一見面高興得不得了,別看皇太極現在的萬歲陛下,可面對愛臣濟爾哈朗就愛開玩笑,一拳頭擊打在濟爾哈朗的肩頭,拉住他的手坐下。

“御弟,怎麼樣,前方戰事吃緊可還頂得住?”

“不行啊,現在洪承疇率大軍十三萬來襲,後面又有錦州城裡的三萬明軍,我們才四萬兵力豈能應對?陛下若來遲一步,恐怕咱們哥們就見不了。”

不過濟爾哈朗看到皇太極都沒人模樣了,黃焦焦的辮子散發出一股怪味,深陷的眼眶顯示他已有幾天沒睡好,發乾的嘴唇擠出一個悽慘的微笑,原本的紅光滿面早已被面如死灰所取代,皮膚黯淡無光,彷彿蒙上了一層灰。

以前何等威風的他,低下高昂的頭顱,指甲深深的先進皮膚裡,彷彿要摳出血來,連日的虧損流血已經徹底打敗了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男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濟爾哈朗心疼啊!心疼這位一國之君,沒辦法,如果皇上不來,恐怕圍困錦州的計劃會徹底失敗。

濟爾哈朗接著又問:“陛下,據我現在瞭解,洪承疇已經把軍隊部署在松山一帶,連營挨著連營,帳篷挨著帳篷,我們即便是十萬大軍也很難推翻明軍在松山的大營。”

皇太極默不作聲,心裡一個勁兒的在想,這麼多明軍一天得消耗多少擔糧草。要是我與明軍長期耗下去,我軍豈不不戰自亂嗎!後果會很可怕的呢!

突然,皇太極想起一個歷史典故《官渡之戰》。

提到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中的一場恐怕讀者們全都知道。

故事情節大概是這樣的;

這場戰役是中原北方兩大巨頭的發生的戰爭。

建安四年,袁紹挑選精兵10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袁紹初戰失利,銳氣受挫,改分兵進擊為結營緊逼,兩軍對壘於官渡,相持數月。

其間曹操因兵疲糧缺,一度欲回守許昌(今河南許昌東)。謀士荀彧認為,曹軍以弱敵強,此時退兵必為所乘;反之,袁軍輕敵,內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將有變,正可出奇制勝。

曹操納其言,派兵襲燒袁軍糧車;又親率精銳5000奔襲袁軍烏巢(今河南境)糧屯,全殲袁軍,燒燬全部囤糧。

訊息傳來,袁紹所部軍心動搖,紛紛潰散投降。曹操乘機全線出擊,殲敵7萬餘,袁紹父子僅率800餘騎北逃。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袁紹則從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有名戰例。

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這個戰例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皇太極想起這場戰役又聯想現在,倒有一車之轍的含義。

我軍人少,敵軍人多並且糧草充足。我可以效仿古人斷其糧道,一戰可勝矣。

皇太極想心事可眼睛發直,濟爾哈朗看罷多時就用手在皇太極眼前晃了晃,皇太極嚇裡一跳。

“陛下在想什麼呢?怎麼眼睛發直啊!”

“啊哈,我想到一樁心事。我來問你,你可知曉明軍的糧草屯於何處。”

濟爾哈朗一聽有些遲愣,說實話他還真就不知道。

“回陛下,臣真就不知道,不過我可以派出密探查他一下。”

皇太極點點頭說道:“此計甚好,就這麼辦。”

清軍間諜分兩路出發,一路從東面出發,繞過大凌河城奔海邊迂迴筆架山。另一路繞虹螺山走塔山一線。

這幾日明軍雖說佔領南山,可多爾袞也不是吃幹飯的,皇太極給他又撥了一萬人馬,共四萬多人馬對南山發起反撲。

雙方在南山發起反覆拉鋸戰,互有傷亡,誰也沒佔到便宜,不過卻給皇太極贏得了寶貴時間。

沒過兩天,派出兩路打探訊息的探子回報,他們打探到了明軍屯糧之所。

主糧庫在寧遠,還有一處是分屯糧草之所,正是那筆架山。

據我們瞭解,筆架山裡面有屯糧幾萬擔,夠明軍吃上個把星期的。

皇太極聽罷大喜,自己要的就是這個,看來洪承疇太過大意,或是太過自信,居然把糧臺寄託在筆架山。我要是切斷糧草,把明軍糧道截斷,明軍不戰自亂,我軍大勝不是問題。

皇太極對濟爾哈朗言道:“你可知三國的曹孟德麼?”

“當然知曉,那乃是前朝的大軍事家、政治家。”

“那你可知曹孟德慣用什麼招數制敵嗎?”

“憑藉手下大將和他睿智過人的軍事才能,方才統一北方。”

“不錯,你只說對一半,最關鍵的一點沒說到點子上。”

“臣本愚鈍,望陛下指教。”

“哈哈!何來指教二字,曹孟德領人馬慣劫糧道,戰事前必埋伏將士英豪。無論大大小小的戰事,他都會先把對方糧道給斷了,你可知道截烏巢大敗袁紹。”

濟爾哈朗豈不知曉,只不過得把戲做圓,這樣顯得皇太極博學多才,比別人高一等。

皇太極來了精神勁兒了,開啟話匣子,開始給濟爾哈朗講起歷史。

皇太極言道;“官渡一戰,袁紹率精兵南下攻曹。曹操以聲東擊西之計,先斬顏良。兩軍對壘於官渡,相持數月。曹操兵疲糧缺,欲回許都。荀彧認為退兵必敗;而袁軍輕敵,內部不和,久必有變。曹操納其言,率精銳燒燬烏巢糧屯。曹操全線出擊,袁紹軍隊潰敗,袁紹北逃。我軍可比曹軍,而明軍可比袁紹軍隊。我的意思你明白嗎?”

兩人越聊越精神,越聊越投機,到了晚上掌燈夜聊。

最後說道正題上,那就是要斷明軍的糧道。可說著容易,做起難啊!

濟爾哈朗就問:“按陛下的意思我們要出奇兵斷明營糧道,可是如何去做,有點懸。”

皇太極擺敗手說道:“你說洪承疇把軍隊全部駐防松山,其後面只是擺設,並無主力部分。那麼勢必松山與筆架山尚有一段距離,我們就是利用空間存在優勢,可以穿插迂迴,鑽明軍一個漏子,怎麼樣?”

濟爾哈朗不得不佩服皇太極,真是臺有才了,為啥我保你當大清國皇帝呢,不就是看上你這個人了嗎!

“此計妙哉!此計美哉,此計美妙哉……”濟爾哈朗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不過皇太極還是有些顧慮,想自己親眼看到屯於筆架山糧草久經有多少。

可是身體不行了,自己太胖,?據《清史稿》記載:大清國第一帝皇太極中年發福,長得很胖,身體笨重,行動遲緩。朝鮮史書《李朝實錄》說,皇太極過於肥胖導致中風、高血壓等病症。(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丹師劍宗丹武聖主邪修丹皇丹皇丹皇風起遼東1613我只想享受人生天龍八部之阮星竹天龍八部之奇劍天龍八部之葵花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