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明朝小官員->章節

第179章 明朝如何出海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張超有些好奇,“您覺得我應該如何?是該嚎啕不哭?還是應該咬牙切齒?還是該慶幸不已?”

黃大夫也有些無語,“老夫就是覺得你的神態很輕鬆,有些出乎意料。”

張超笑了起來,“我又不是什麼迂腐之人,我母親也是受害者,我應該憐惜她,痛惜她的遭遇才對,難道還會嫌棄她的出身嗎?那樣才不為人子。

再說吾母歸於吾父,應該非她所願,後來改嫁,也是理所當然,總算有了一個好結果,我更應該為她高興才是。”

“世人多愚昧,要都如你這般想得開就好了。”

“所以自從知道我的生世之後,我就仔細的想過了,是該認還是不該認?思索再三,我還是不認的好。

現在母親不是過的挺好的嗎?我冒然過去認親,只會讓她尷尬,讓她在親人面前難以做人,這又何必呢,彼此知道心裡有對方就好了。

更何況,有了此事,於少保的身後名會有一個汙點,要不然此事兩家也不會保守這麼多年。”

黃大夫默然不語,顯然他也知道張超所說的都是實情,他的想法也是對的。

張超繼續說道,“只是我一直好奇,於家要聯絡我,為什麼要透過那麼隱晦的方式?原來還真是怕我想不開,所以要有個過程,讓我慢慢接受。”

原來張超的繼父徐九萬這次來信,一是說明了他的身世,二來解釋他的外祖父,母親為什麼沒有與他相認,這是當初兩家說好的事情,一致同意保密此事,也會對他保密。

那為什麼現在又聯絡他呢?一是于冕老了,人老就思念子孫,所以想著能不能見見他,還有他的母親也很想念他。

但是因為當初的約定,另外也怕張超難以接受此事,所以只能旁敲側擊,讓他自己去找,顯然張超不知道或者裝作不知道,一直沒有聯絡上。

現在又為什麼主動聯絡他呢?一是于冕的七十壽辰到了,想邀請他去杭州一聚,二來于冕想著給於謙申請一個諡號,但是他唯恐自己的力量不夠,希望張超也盡一份力。

“既然你不欲與於家相認,那信中所求你準備如何處理?”

張超毫不猶豫的說道,“杭州這行,我當然會前往,這也是我的心願,等鄉試過後,我一家自會前往,親還是不認的好,知道有我們這一家就好了。

至於申請諡號一事,就算我不是於公後人,都應該盡一份力,何況現在,當然是義不容辭,全力以赴,在所不惜。”

黃大夫怕拍張超的肩膀,“好孩子,相信於公在天之靈,也會為有你這樣一個出色的後輩而欣慰的。”

張超沉默,沒有說話。他心中默唸,我絕不會成為于謙那樣的人,絕不會,看看于謙的遭遇就知道,這個朝廷也不配我為他如此賣力。

諡號是什麼,就是蓋棺定論,比如某某偉人過世,被評價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者,其中蘊含的意義就完全不同。

于謙為了大明王朝的生死存亡奮不顧身,嘔心瀝血,功勞之大是天下公認的,即使皇帝自己也承認,結果卻慘遭不幸,要知道他被定的是謀反罪,行刑過程又十分殘忍,還連累了子孫。

好不容易平反了,到現在兩代皇帝過去了,連個諡號都沒有,這是極大的不公平,張超是沒有選擇,只能為他們服務,但是就憑明王朝的統治者,他們不配!

張超思考完畢後,開始起草回信,然後交由黃大夫帶回去交給平安大哥,他繼續慘兮兮的讀書。

平安聽黃大夫訴說了張超的反應並看過回信後,也是十分欣慰,世上哪有子女不想認自己的母親的,超哥能如此剋制自己,說到底是為了母親一家考慮,他確實成熟了不少。

對於張超拿著印書局的銀子去湖廣買米,他一直是有些擔心,生怕一個不小心這一年多的努力就化為了泡影,還會身敗名裂。現在南都糧價高漲,他也就放心了,那就趕緊賣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張超這麼一大批糧食投放市場,很快南都的糧價就下降了一些,也不需要潘尚書動用常平倉了,潘榮當然十分開心。

所以潘榮特意治了一桌酒菜,爺倆好好聊一聊,對於張超如此漂亮的一筆,潘榮很是讚賞,真是名利雙收呀。

席中潘榮就問,“你有錢老夫知道,但是你是如何想到從湖廣運糧的,而且一下子買來這麼多的糧食?”

張超就解釋了他對於江南退田種棉植桑這一經濟行為的分析,他還毫無保留的告訴潘尚書,他現在正在江北大量收購田地,準備種植棉花,這是大勢所趨,他也是順勢而為。

對於這次他為什麼囤積如此多的糧食,張超就笑著說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去年冬天太過寒冷,今年的天氣很可能反常。再說就算猜的不對,青黃不接的時候,我也不會虧錢。”

潘尚書用一種好吧,你厲害的表情看著他,張超很是得意。潘尚書見張超如此得意,笑著說道,“子卓,你如此會賺錢,老夫這戶部尚書乾脆給你當好了。你賺了如此多的銀子,除了買地,還有什麼打算嗎?”

張超等著就是這句話,“湖廣購糧需要大量的船隻,所以晚輩就買了一家造船廠,聽說您老當日出使,造過一條封船,載了四百多人去往琉球。

晚輩就想問問您老能不能給我找一些工匠,我也想試試造一造海船。”

潘榮嘆了一口氣,“老夫就知道你還是不死心,一心惦記著出海,也罷,我就給你說說當日老夫如何出海的。”

官場上的人對於出海那是聞風色變,膽小,怕死,甚至千方百計的拖延時間,史書記載還有人去一趟佔城花了七八年時間還在國內遊蕩。

除了大海波濤險惡,氣候變化無常以外,明朝出海還有幾個大麻煩,首先是海盜倭寇特別多,第二就是航海容易遇到颱風,第三就比較奇葩了,怕遇到鯨魚,把船給拱翻了。

所以明王朝對於使臣出海有很多規定,一是在福建建立造船廠,選派優秀的工匠造船;二是出海的時候讓水師護送;三是拜神;

四是準備好種地的用具,防止海難流浪到孤島上時好自己種地;五是使臣準備好棺材;六是為了鼓勵出海,朝廷允許使臣一行帶一些貨物牟利。

潘榮說完了這些,用餘光撇了撇張超,小樣,你現在還敢喊著出海嗎?(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夢境一錘砸到乾清宮,朱元璋愣了我,朱由檢:大明第一敗家子鑑寶王巔峰製作人地獄領主:我兵種無限升級[綜]BE拯救世界大明敗家子重生:玻色子生命體我那中二的正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