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武俠->江湖方圓->章節

第三章 神秘隱者 傳授逍遙劍術(五)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蕭北遊略有所悟地說:“施伯伯,您說的這種執著精神很像是武林豪傑勇往直前的精神,武林中真正的豪傑,為維護正義總是能面對艱難險阻而百折不回地往前衝,他們心裡有正義追求,從不輕易放棄;他們不畏懼強敵,所以敢奮不顧身地往前衝殺;他們豪氣沖天,有時甚至明知往前衝必敗無疑,但依然勇敢地出拳、拔刀、亮劍,敢於奮勇向前,雖敗猶榮,這是一種令敵膽寒的英雄氣概。

“你說得很對,儒家所倡導的積極進取精神,很像武林俠士的勇猛精神,儒家有‘仁者無敵’‘君子以自強不息’等說法,說的是倫理修養很高的人,心中有很高的追求,從不會輕易放棄,遇到任何危險都能百折不回,能執著地去實現自己所追求的目標,同理,武學修養高的人也有強大的內在力量,內力更剛強,這有利於將武功能量發揮到最佳狀態,顯然,仔細研究儒家的理論主張,學武之人能從中得到很多重要啟示,比如,學武之人從中能體悟到,武學修養對於提高武功意義重大,練武之人的內在修養有利於提高擊打的功力。”施濤聲對蕭北遊細心講道。

“看來,儒家雖然強調的是倫理方面的修養,但是,他們對修養的看法對於練武之人如何修煉內功,還是有重要的啟示的。”蕭北遊說。

“練武之人確實能從儒家理論中得到啟示,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曾說過:‘我善要吾浩然之氣’,他強調的雖然是內在倫理素質的提高,但是,對於學武的人來說,也可以看成是強調練武之人要修煉內在之氣,不要停留在僅僅是練武功招式之上,內氣強才能更有功力。”施濤聲結合武學細心地對蕭北遊講儒學。

“儒家理論真的很有意思,以前,小侄對什麼門派啊學說啊並沒有重視,根本沒有想到深奧的理論學說會與武功有什麼關聯,現在聽您一說,小侄才知道,古人的學說竟然與武學有那麼密切的關係。”蕭北遊說著,停下想了一想,接著說:“施伯伯,儒家之外,您不是說還有道家和佛家的學說嗎?那麼,其他的這些學說,是不是也與武學,與練武之人有密切的關係呢?”蕭北遊問。

施濤聲說:“就學說的特點來看,老朽本人對道家的學說更喜歡,道家所堅持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順應自然,也就是說,他們強調順著自然規律去做,不要進行過多的人為干預,道家的代表人物圍繞著順其自然這一核心觀點,說出了各種精彩的話語,比如‘返璞歸真’‘法天貴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等,所有這些話語,所強調的主要的都是迴歸本真狀態,歸於自然,柔弱勝剛強,主張尊重自然本性,不要扭曲事物的本來面目,在道家看來,人與自然原本是統一的,人要與萬物平等相待,讓各種事物自然而然地自由發展。”

蕭北遊說:“對這種順其自然的觀點,小侄也非常喜歡,依小侄看,所謂的‘順其自然’,指的是做任何事都必須儘量讓它自然而然發展,不要去強行改變它,自然發展就是一種順勢,從武功來看,就是要順勢而行,不要逆勢而動,順勢,可以四兩撥千斤,借勢發揮,便能勢如破竹,您說,小侄這麼理解,是不是有道理?”

“不錯,道家堅持的第一個原則就是順應自然,在此原則下,道家還提出了一系列很妙的處事方法,比如‘以柔克剛’,柔如水,剛如石,水滴石穿,柔弱有它的靈活性、延綿性,它自有妙法來攻克剛強的事物;再如,‘以退為進’,適當時機,退才能留有餘地,才能重新積蓄力量,如果一味進攻,一旦力竭,將沒有退路,必受大挫折;再如‘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就是說,深知什麼是雄強,卻甘願安守著雌柔地位,那麼,它將成為天下所歸依的溪澗,這強調的是要低調、謙虛,不要好強,不要鋒芒畢露,只有虛懷若谷,才能相容天下萬物。”施濤聲繼續說著。

“聽起來很有道理,很像是在講武功的應招方式,以退求進,以守為攻,這很值得注意。”蕭北遊說。

“道家這些處事哲理,既是‘順應自然’這一觀點的具體展開,也是道家所說的‘無為而無所不為’觀點的具體表述,這些方法,實際上也可以看成是如何‘順勢’而行,不是‘逆勢’而動,這些觀點,其實與武學道理是相通的,對於學武的來說,道家的這些哲理,大大有助於練武的人悟到更深的武功奧秘。”施濤聲說。

蕭北遊說:“施伯伯剛才所講的道家哲理,聽起來確實是很神妙,也很有道理,小侄知道,在江湖上,武林高手過招,如果採用以硬碰硬的方式,經常是要吃虧的;明智的高手,常能出奇制勝,或以退為進,或借力反擊,或乘勢反攻,或突然襲擊,這就是‘順勢’而行;古代兵法講‘兵形象水’,水勢居高而臨下,順山形高低而奔流,這非常形象地對軍隊乘‘勢’出擊進行釋解,據小侄的理解,水是最善於順勢而流動的,它是順其自然最典型的表現方式之一,道家講‘上善若水’可能也是這個原因,所以,小侄猜想,施伯伯您反覆講道家的這些哲理,一定是想告訴小侄,武功執行也是要順勢而行,在練武、比武過程中,要知道該如何順勢而行,該如何無為而為,也才能克敵制勝,立於不敗之地,對嗎?”蕭北遊對施濤聲談了他的心得體會。

“你很有悟性,說得很對,人生在世,學會順勢而行非常重要,這不僅是武學的道理,也是人的生存原則,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道理,所以,道家關於順應自然的基本原則,實際上也是人生哲理,是人在世上要生存和發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施濤聲說。

“小侄對這麼深奧的人生哲理還是不太懂,只能從武功方面去理解,小侄知道,練習武功,順其自然非常重要,武功為什麼要經常演練呢?因為武功招式演練到一定程度,便熟能生巧,便能對招式得心應手,使起招式來,其動作便能如行雲流水一般,如果面對敵方的進攻,便能應對自如,能根據對壘中情勢的變化,進退有度,虛實結合,攻守並用,順勢而行,這自然更有取勝的把握。”蕭北遊說。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施濤聲感到,蕭北遊確實悟性很好,對於道家的思想觀點,蕭北遊能從武學和武功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從中悟出具體的道理,這善於觸類旁通的思維方式,對於學武是非常重要的,施濤聲覺得,他應該對蕭北遊細細講講道家理論的具體例子。

施濤聲說:“蕭小侄,道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論述你必須知道,老子在《道德經》中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強調追求‘虛’的境界要徹底,守住‘靜’的心境要明確,面對萬物蓬勃生長,要能看其出歸之於本然的道理。老子對於修養的看法,是與他所主張的順應自然的觀點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他強調修養過程中的虛靜合一,‘虛’了就能有‘空’,而有‘空’才能‘明’,能明了事理;‘靜’了才能‘清’,而‘清’了才不會有偏見,才能‘觀’得更明白,事物的變化發展,歸根到底是迴歸本然狀態,是歸於本真,所以,修養的目的是徹底地追求虛與靜,是修養成一種能悟到自然之道的覺悟方式。”

蕭北遊問:“施伯伯,您連續說了什麼‘虛’啊‘靜’啊,什麼‘空’啊‘明’啊,什麼‘清’啊‘觀’啊,又是什麼‘本然’‘本真’等等,小侄聽得糊里糊塗的,沒能弄明白,您講得太玄妙了,把我搞懵了,請您講得具體、淺顯一些嗎?”

“簡而言之,人修養時要養成一種虛懷若谷的心境,心境寬廣才能把事理看得更清楚;同時,也要養成一種平和清靜的心態,只有保持清靜心態,才能靜觀事物,悟出真正的道理,這‘虛’與‘靜’也是一種體悟自然而然之道的認知方式;其實,這種追求‘虛’‘靜’的修養方式對於武學修養是很有啟發的,練武之人特別需要有這種‘虛’的心境和‘靜’的心態,只有保持虛與靜,才能擯除雜念,專心致志地運氣出招;只有用心專一,內氣才能凝聚,而氣聚才會有更強的內力,內力強,武功自然也就更高強,所以,虛靜之心是練武功最根本的心境和心態。”施濤聲解釋說。

蕭北遊說:“小侄明白,有虛靜心境,才不會胡思亂想,才能聚精會神,把全部心思放在練武功上,這樣,沒有亂七八糟的想法的干擾,練武時,使出任何招式都是用心的,專心的,心力一致,使出的招式自然能量也更大了,簡單地說,心情要放寬,心態要平靜,這樣練功時才能用心專一,武功的提高才會更快!”(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重生世界首富是怎樣煉成的重生之我是一成尚書大人易折腰女配是重生的婚姻生活的微分定理生滅輪轉我的空島世界我真的活夠了我活了十萬年我老婆活了一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