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武俠->江湖方圓->章節

第三章 神秘隱者 傳授逍遙劍術(四)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施濤聲此後流落到過很多地方,他起初是到寺廟裡打雜,為了怕暴露身份,也是怕連累將他救出的那位肝膽兄弟,他在一個寺廟打雜了一陣子,就離開了,到了另一個寺廟,或另一個道觀,他經常改換棲身地點,改變做事方式,他當過掃地僧,做過道觀的廚子,當過守塔墓的僧人,做過寺廟山門護衛;他進入過少林寺,到過武當山;他跟著一些武功高強的高僧或道長學過武功,他所到之處,一直以低微的身份出現,不願意升遷,不要任何職務,保持非常低調的生活狀態,最後,他到了懸空寺,一直在這座古寺裡當敲鍾人,他一年又一年默默無聞地敲著那一口銅鐘,沒有人真正瞭解他的經歷,也幾乎沒有人知道他會高超的武功。

在施濤聲看來,懸空寺是最適合他長期呆下去的好地方,這座古寺非常特別,曾經是佛教的寺廟,又曾經是一座道院,有些時候,這座古寺既是寺廟又是道院,古寺裡建有“三教殿”,佛、道、儒教主和平共處,是一座兼容性非常強的古寺,他喜歡在這座古寺裡長期呆著,因為他做過僧人,也當過道士,他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僧人還是道士,他對佛學、道家、道教,甚至儒學等都有興趣,都花了很多精力深入研究過。

施濤聲深入研究過佛學,精心鑽研過道家和道教,還涉獵過不少儒家的經典,在學識、學問上,他可以說是佛、道、儒皆通,但他從不張揚,也很少與人交流切磋,他精通各家學說,只是在腦海裡玩味,他一直在自我“修養”著學問。

在武功方面,他在少林寺學過棍法,在武當山學過劍術,在懸空寺,他把有關佛、道、儒的學識運用於武學中,他把在少林、武當所學到的功夫融合起來,創立了“北冥逍遙劍”,這是一套融化少林棍法和武當劍法於一體的新劍術,他把道家無為而無所不為的哲理奧秘融化於劍術之中,把莊周的逍遙遊思想化入武功中,著力探索武學的新境界。

在懸空寺三十多年,施濤聲對他所創立的新劍術不斷演練、琢磨、改進、完善,並將他的新劍術與他所知道的各種武功套路進行比較研究,對於別人的武功套路,他從中吸其所長,取長補短,努力讓“北冥逍遙劍”不斷完善,他的新劍法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施濤聲也非常重視透過實戰來檢驗和提高劍術,有過幾次,他蒙上臉,穿上黑衣服,潛入幾座名山、險寨,神秘地出現在一些武林高手面前,與他們較量,結果,對手皆敗在他的劍下。

被他打敗的人皆是江湖中很有名望的人物,他們被施濤聲打敗了,但卻不敢在江湖上聲張,因為他們怕名譽受損,他們對這個神秘人物的懼怕只能藏在心裡,從來都不敢說出去;施濤聲則把比武取勝當成是一場練劍的方式,從來都不對外說,所以,至今江湖上還沒有人知道有“北冥逍遙劍”這一套奇妙的劍法。

兩年前,施濤聲突然感到,他已經過了古稀之年,他相信人壽雖由天定,但畢竟人已老矣,不可能活到一百歲,他怕哪一****突然歸西了,他的“北冥逍遙劍”就失傳了,所以,兩年來,他一直在精心物色可以培養的年輕人,這一次,他巧遇蕭北遊,經過細心的觀察和嚴格考驗,他覺得,這個年輕俠士就是他要找的人,他非常高興,可以好好地教他學識與劍術了,施濤聲對自己能在有生之年收了個好徒弟感到很滿意,他收徒弟授劍術的願望可以實現了,他感到心有所願,便能如願以償,這是最高興的事。

施濤聲認真而仔細地對蕭北遊講述了他的複雜經歷以及他創立劍術的經過,蕭北遊聽得聚精會神,施濤聲曲折複雜和艱辛危險的經歷讓蕭北遊感到他是一位非同尋常的人物;施濤聲執著地追求武學創新,積極探索新劍術的精神讓蕭北遊十分敬佩。

聽了施濤聲講他親歷的故事,蕭北遊深深地感到,這位“老伯”對自己太信任了,他把從來沒有對任何人講過的事全都對蕭北遊講了,蕭北遊非常感激、非常激動,他尋思著:“‘老伯’把我當成最親、最疼愛的唯一徒弟來看待,他想把他一生所學傳授給我,現在,對我的培養和教導成為他頭等重要的事,以此看來,我更應該敬重他,他比我原來的師父對我的培養更專心,方六合師父現在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擴大荊山派的勢力上,而‘老伯’卻把最主要的精力用在教導我方面,我心裡應當把施濤聲先生當成是我的大恩師。”

蕭北遊說:“想不到您有如此複雜的經歷,對於學問和武功又是修養那麼高,‘小侄’太敬佩您了,以後,小侄在心裡一定會把您當成我的恩師的,在小侄的心裡,你是‘陸師父’,當然,現在,恕小侄無禮,平時只能稱您為‘施伯伯’,小侄很明白,‘施伯伯’對小侄這麼如此重視,是對小侄有很大的期望,期望小侄能學有大成,能為維護武林正義辦些大事,小侄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一定竭盡全力跟您學,無論是學問還是劍術,只要是您教的,小侄一定努力、刻苦、認真地學好,小侄保證,不會讓您失望!”

施濤聲教蕭北遊的第二項內容是儒、道、佛各家的學說。

施濤聲對蕭北遊說:“小侄,你跟了你師父方六合練了多年的武功,老伯問你:什麼是‘武功’?什麼是‘武學’,二者是有什麼區別嗎?對這幾個問題,你是怎麼理解的?”

蕭北遊練過武功,聽說過武學,但他從來沒有對武功和武學有過仔細的思考,他想了想,還是不知道該如何說,只好如實說不懂了,他說:“老伯,小侄還真的不明白,小侄只知道跟著師父學武功,他指導,而我按他所指導的方式去練,對於武功和武學,沒有認真想過。”

“其實,武林中很多人和你一樣的,都是只知道練武,沒有注意到關於‘武學’的事,其實,如果只知道練武功,沒有在武學修養上下功夫,一般來說,所練的武功也很難達到高的境界,老朽與現在的一些門派的掌門人交過手,雖然他們都認為自己有很高的武功,其實,他們中的多數人,只是練武練到了較高的層次,是對武功套路熟悉了,自然,耍起他們所學的武功比較熟練,但是,他們還沒有達到武功的高境界,武功要進入高境界,必須有武學修養。”施濤聲說。

“小侄還沒有聽懂,到底什麼是‘武學修養’呢?”蕭北遊問。

“武學修養簡單地說就是對武功要有學問方面的素養;之所以講‘武學’,是因為武功中有很深的學問,是有‘學’可問的,所以,如果僅僅是練武,沒有在練武過程中悟出學理,沒有將武學的道理結合到練武中,那麼,所練的武功一般只是停留在武功的技藝上,是拳腿功夫,很難達到武功的高境界,相反,如果能以武學的道理來指導練武,武功就可能到達很高的境界,因而,高超的武功,往往與武學修養有關。”施濤聲說。

“施伯伯是說,有武功方面的學問,更有助於練成高超的武功,懂武學更能練好武功,對嗎”蕭北遊問。

對,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在教你練武功之前,要先教你一些學識、學問,這對於你提高武功境界是完全必要的。”

“施伯伯要教的什麼學問呢?小侄也不知道以前是否有聽說過,如果有所瞭解,學起來就會快些。”蕭北遊說。

施濤聲說:“在古時,在先秦時,有很多學派,各派的思想不一樣,他們各自有自己的思想主張,並經常交流和爭論,當時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陰陽家、縱橫家、名家等等,後來,在魏晉以後,影響最大的學派是三家:儒家、道家和佛家,這三家的主張各不相同,但又互相補充,研究他們的思想主張,成了大學問。”施濤聲說。

“這儒家、道家和佛家,有些什麼主張呢?他們的主張與武學有關嗎?”蕭北遊問。

“儒家比較重視倫常規範,重點講的是‘仁義’,也就是主張人人心中要有仁的觀念,在儒家看來,如果人人都能把倫常規範學透了,變成了自己心中的自覺規範,那麼,就能達到一種至善的境界,達到了那樣的境界,怎麼行事都不會違反規範,所以,儒家把倫理修養看得非常重要,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倫理政治主張,首先是個人的倫理修養要好, 只有個人修養好,才能使家庭和睦,才能治理國家和平定天下;儒家強調責任心,為了推行善的主張,必須盡力去做,所以,儒家的創始人孔子說‘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表現出很強的責任心,人活著必須盡責任去做,做不到也要去做,這是一種執著精神,當然,也有一種悲愴感。”施濤聲說。(未完待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相關推薦:重生世界首富是怎樣煉成的重生之我是一成尚書大人易折腰女配是重生的婚姻生活的微分定理生滅輪轉我的空島世界我真的活夠了我活了十萬年我老婆活了一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