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科幻->黑科技就該這麼用->章節

第274章 未來遊樂園空間站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如果是觀眾們只是看了渲染圖,覺得新空間站巨大無比而驚訝的話,那麼等楊總師介紹完畢,他們就驚的說不出話了。

如果說增加停泊模組還算正常,那麼後邊的兩個“大輪子”就開始在一條岔路口上狂奔了。

有的觀眾猜出了“大輪子”的用途,但經過楊總師的親自證實,那又是另外一件事。

模擬重力啊, 這就真是科幻領域的東西了。

不管是“遠未來”的反重力模擬重力還是“近未來”的旋轉模擬重力,都是在科幻作品裡才能看到的東西。

雖然航天歷史上有類似的研究計劃,但因為從來沒有實施過,又被科幻作品搬運了過去當素材設定,那它就是科幻!

而今天,科幻就要成真了!

哪怕不是100%的地球重力,只有差不多火星重力的程度,但也差不多了。

這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了,不是嗎?

而後邊的“工業區”,那給觀眾們的驚喜就更大了。

人類的製造業發展很快,但因為地球的天然物理環境,很多材料和製造方法都遇到了瓶頸。

但是太空環境,有很多材料的製取和製造方法帶了新突破。

人類利用零重力、高真空的空間環境,生產地球上急需的優質大型單晶體、火箭和航天用器的高強度複合材料、光學儀器用高階玻璃、原子反應堆用的耐高溫金屬材料及高純度藥品等。

如干擾素。

二十多年前自由聯邦是利用遺傳工程技術由生物細胞製取,純度很低,因為要把它從100多種其他生物細胞產生物的混合體中分離出來,操作要非常小心,速度很慢。

否則溶液中的混合物容易上升或下沉。

太空中由於沒有重力,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科學家相信,在太空中製造的干擾素純度是地球上製造的100~400倍。

還用空間實驗表明,在軌道上生產的單晶體可比地面上的大10倍!

在零重力條件下,晶體的晶格排列整齊,晶體生長均勻,大大提高晶體的完善性,採用無容器的懸浮生長還能避免容器汙染, 可獲得高純度晶體。

用這種大型、高質量的單晶體,可在單片晶體上實現一個子系統,比如存儲系統。

或者製作成單片晶體的計算機,有利於提高計算機的可靠性、存儲容量和運算速度。

而且大型高質量單晶體用於固體激光器中,還能大大提高功率。

另外還有一種名為“超純氟化物”的特殊光纖,這種材料具有比矽更高的紅外透射性,主要用於高階激光器、光纖電纜、醫療產品等領域。

在地球重力環境下,生產這種材料的傳統方法透過高溫融化後,讓其從高處滴落過程中拉伸成型。

但問題在於這種材料中包含的不同成分密度是不同的,因此材料在冷卻過程中會形成微晶體,這會影響材料在通訊等領域中的應用。

而且材質較“脆弱”,效果還不盡人意,價格還非常昂貴,目前還未能被投入商業市場。

但在太空中製造就不一樣了,在太空廣袤的空間裡,可以使用更大的玻璃塊,輕易就能拉扯出幾千米長的光纖。

另一方面,沒有了重力的影響,光纖中就不再輕易出現沉澱或結晶。

從成品上看,太空製造的光纖更長,內部也更清澈,通訊質量以及效果會大幅度提升。

這還僅僅是材料方面的優勢, 等把各種材料製造優勢結合一下,人類就可以直接在太空裡生產航天器了。

就拿衛星來說吧。

目前所有的航天器都是在地球上完成製造,然後安裝在火箭頭部的整流罩內,最終發射進入太空軌道。

這樣從製造到發射流程,使得衛星的體積和結構極大地受限於火箭頭部這個狹小的空間。

為了把衛星塞進火箭頭部直徑大概2~5米的圓柱體空間內,大部分現存的衛星都被做成了“胖盒子+摺疊翅膀”的結構設計。

但這種“胖盒子+摺疊翅膀”的單一結構,很多情況下並不是衛星執行任務的最佳幾何結構。

比如,一些遙感、通信衛星所用到的天線往往需要巨大的空間延展範圍。

而這種巨大的機械結構一定要摺疊在狹小的火箭頭部,技術上會帶來極大不便。

其實,太空工程師曾經設計出很多富有想象力、功能更強大的幾何結構的衛星,都因為無法被摺疊到火箭裡而“胎死腹中”。

在“太空工廠”生產衛星,便可以把衛星的幾何結構從發射的桎梏中解脫出來。

由於太空軌道空曠的微重力環境,衛星的結構在理論上可以是任意的。

甚至“太空工廠”可以像螞蟻築巢一樣,慢慢在太空中建築出一個比自身大得多、複雜得多的航天器,這將極大地解放太空工程師的設計想象力。

然後就是讓更低的衛星結構可靠性要求成為可能。

衛星在太空中的工作環境是真空+微重力,意味著不同零件之間並不會因為重力造成相互擠壓。

僅在這個意義上,衛星的力學結構不用再造得多麼“結實”。

由於衛星在火箭發射過程中要承受10~20倍的重力加速度衝擊,為了扛住這種強力衝擊,衛星從整體到零件都必須特別“結實”。

因此直到今天,不管是衛星的整體結構還是上面的零部件,發射升空前都必須要經過最苛刻的力學衝擊和振動測試,以確保整體結構能夠在“車禍”一樣嚴酷的衝擊+振動環境中完好無損。

這種對可靠性的超高要求,使得衛星所使用的零部件往往要經過千挑萬選,非常昂貴,提高了整體造價。

同時,很多效能優勢明顯卻唯獨不太結實的結構方桉,無法被最終採用。

而在太空中直接製造衛星,則可以避免這些麻煩。

比如,可以把聚合物粉末打包發射到太空,再用太空中的3d列印裝置列印出衛星的機械結構框架。

還可以模塊化衛星設計,提供敏捷的衛星修復能力。

所謂模塊化的設計理念,就是把衛星拆分成幾個標準化的功能模塊,就如同手機中的攝像模組、電池模組、天線模組等等。

每一個模組都可以獨立生產,並且可以隨時像搭積木一樣拼裝成完整的衛星。

這樣做的一個非常巨大的好處,是可以快速、低成本地對太空中的衛星進行維修。

現如今的很多衛星,經常由於動力模組耗損或者天線損壞等區域性小毛病導致整體報廢。

如果在太空中能夠快速獨立生產出替換的功能模塊,再由太空維修機器人將全新的模組進行更換,就可以大大提高衛星在太空中的使用壽命,提高維修速度,並且降低整個衛星系統的維護成本。

而且連製造資源都不用擔心,不說那些已經報廢的太空垃圾可以回收利用,太空本身蘊藏的資源的就極其豐富。

根據目前科國際科學團發現情況來看,經過地球周邊的就有幾顆很有價值的小行星,堪稱“飛行的財寶箱”。

有一顆被稱為m型小行星,這個星體的大部分組成物質都是金屬,其主要成分是鐵和鎳等,這都是地球上用途廣泛的金屬。

然後是一顆名為uw-158的小行星,它的基本組成物質是黃金,價值數萬億聯邦幣。

還有一顆名為BPM-37093的巨大宇宙鑽石,這是一顆白矮星的結晶,它基本上就是一顆四千米長的鑽石。

最牛批的是一顆被科學家稱之為16-Psyche的行星,含有大量的黃金和鉑金,現在的市面價值為10萬萬億聯邦幣。

當然,這些東西都太大了,還不是二期空間站能啃的動的,但至少二期空間站讓不少人都看到了未來。

“好傢伙,這空間站也太牛批了!”

“這空間站也太大了吧,一期的單獨艙室都比國際空間站的單獨艙室要大,現在更是有了直徑18米的單獨艙室,這也太勐了!”

“旋轉模擬重力艙才厲害,人類終於發展出模擬重力的科技了。”

“驚了,原來空間站能幹這麼多事!”

“那這還是空間站嗎,感覺都像是太空城市了?”

“說太空城市還早了點,哪有300米規模的太空城市?”

“但是從配置上來說,跟之前的空間站差距太大了。”

“其實也差不多,二期空間站還是以科研實驗為主,哪怕‘工業區’也不是放開了幹的,大多還是測試性質。”

“城市不城市的先不說,你就說長度300米,太陽能板‘翼展’400米,加上粗壯的艙室,質量超過了1500噸,內部加壓空間更是達到了驚人的5萬立方米的二期工程大不大吧?”

“大!太大了!”

“國際空間站的加壓空間還不到1千立方米,你告訴我這個5萬立方米?”

“是啊,別看它才300米,但架不住國際空間站的110米水分太大了,其實把太陽能陣列和大桁架去了,國際空間站的加壓艙主體也不算太大。”

“嗯,繁星空間站二期就不一樣了,人家有那麼多十幾米直徑的巨大艙室,還有旋轉艙室,空間大是應該的。”

“如果它建成了,它絕對是世界上最大的空間站!”

“這哪是空間站啊,這就是太空奇觀!”

“人類果然喜歡建奇觀!”

人們震驚的討論著這些東西,然後就看到楊總師下臺換了李未來上來。

一老一少的轉換,連帶著網友們被震驚傻了的腦子也轉了一下。

前邊楊總師已經說了,繁星空間站二期工程是航天局和實用科技集團合作的,空間站倒是做過“太空製造”的前期實驗,比如3D列印之類的,太空維修和組裝更是經常讓航天員幹,現在的“工業區”只是擴大化了,裡邊估計有不少航天局的技術和經驗。

但是旋轉模擬艙什麼的,還真沒聽說航天局有研究,看來全部是實用科技的技術。

還有超級火箭,也是實用科技的。

不過前邊楊總師已經講了,李未來不會上來講這些吧?

應該不會。

因為按照李未來以前開過的那些發佈會來判斷,他都是長話短說,且不會講什麼重複內容,這次……應該也不會。

果然,李未來上來啥也沒說,甚至都沒走到展臺中央,而是站在大屏幕旁邊先來了一段CG影片。

影片中,巨大的超級火箭從垂直組裝大樓裡推了出來。

那種特殊的“短胖”造型,眾人一看就是實用科技正在研發的超級火箭,因為它還沒有正式的名稱,所以有愛好者給它取名叫“大胖”。

等它被推到發射平臺上,伴隨著倒計時的聲音和導流槽裡衝起的巨大蒸汽雲被送上天空。

飛到某個高度時候,助推器跟超級飛船分離。

“大胖”的助推器能降落複用,它也不降落在海上的回收船裡,而是原路返回。

別說什麼浪費燃料,因為液態金屬氫的能力太強了,無所畏懼。

超級飛船輕鬆進入軌道,然後先開啟了長達20米的巨大貨艙門,再開啟頂端的三角門,釋放了長達25米的巨大空間站艙室。

這是影片裡標註的資料。

這個艙室看起來像是放大的天河核心艙,分為大柱段和小柱段,直徑最寬處僅僅比直徑20米的飛船縮小了一圈,所以人們想起來楊總師說了好幾次的“經典18米”。

果然,資料很快就標上了,就是它。

艙室的太陽翼跟天和核心艙一樣裝在小柱段兩邊,展開之後翼展能達到70米。

而這一個艙室的加壓空間就超過4000立方米,是國際空間站加壓空間的四倍,可謂是“一艙成站”!

這下人們知道了,這就是實用科技航天公司設計的商業空間站。

畫面轉到空間站內部。

作為商業空間站,它內部沒有科研型空間站的各種科研裝置和雜亂電線,充分利用了實用科技的無線傳輸技術,不僅讓星空客棧裡的空間顯得很寬敞,還很有檔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它中間是走廊,兩邊是客房。

說是走廊,其實位於中心部位的“大操場”,太空遊客們可以在這裡來一場太空排球。

客房裡有代表遊客的模型,能讓觀眾們清晰的對比出客房的大小。

相對於常規空間站裡的睡袋和“睡艙”,這裡的標準客房層高都有2.5米,面積差不多6平米,還有單獨的衛生間、衣櫃、網路電視和舷窗等。

豪華客房更大,不會小於10平米。

除了私人的客房,裡邊還有公共區域,包括健身遊戲房、餐廳和擁有巨大觀景舷窗的觀景室等等。

最後鏡頭從艙室裡出來,越拉越遠,定格在了空間站與地球的合影上。

空間站的名字從地球後邊轉過來,就是——未來遊樂園空間站!

本书作者其他书: 怪物戰場 超級科技領航者 從NPC到超人 大腦異常 我的飛船炸了 電弧中的高階玩家
相關推薦:最佳幸運,教授大人怎麼了?女教授古代青雲路HP同人——我是教授霍格沃茨的冒牌教授巫師能採集無間風雲無間之旅鬥羅:開局錯把比比東當親姐鬥羅之從被比比東收徒開始鬥羅之我被比比東聽到了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