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漢末三國志->章節

第030章 屯田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在董卓之亂以來,兗州一帶先後上演了關東聯軍和西涼軍的亂戰,黃巾亂黨、南匈奴、黑山軍的不斷作亂,曹操和袁術之間的戰爭以及艱苦的曹呂大戰,而在**不斷的同時,更是禍不單行,天災大旱、蝗災肆虐,就連曾經的兗州刺史皇室宗親劉岱本人都沒有倖免遇難。

到了建安元年(196)曾經豐饒的兗州已經是滿目蒼夷,面對著土地荒蕪,人口銳減,糧食短缺等諸多問題,曹操果斷採納了棗祗、韓浩的建議,實行屯田。

棗祗、韓浩均在呂布入侵兗州時為曹操抵抗呂布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前文已經提過,這裡就不談了。

屯田的起源是因為在中國古代一些戰爭的持續時間可能會很長,長達幾年甚至於十幾年,再和一些外族的戰爭中更是動輒幾十年上百年,這個時候建立一個長期而穩定的糧食生產供應基地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了,而為了減少糧食在路上的損耗,這種基地往往最好就建立在前線的附近。

早在秦始皇與匈奴交戰的時候,就有“始皇帝使蒙恬將十萬之眾,北擊胡,悉此河南地,因河為塞,築四十四縣城,臨河,徒適戍以充之。”的記載。這也是中國古代屯田的最早記載,至於秦漢以前,由於每次戰爭持續的時間都不長,所以也沒有屯田的必要。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到了東漢建安時期,毛玠在勸曹操奉天子的同時也提出了“脩耕植,畜軍資”的策略,可惜毛玠並沒有整理出具體的措施。

曹操在歷史上為了解決生產力不足的問題最先採取的並不是屯田,而是“牛輸谷法”。

牛輸谷法規定官府把耕牛租給佃農使用,佃農便以租的耕牛多少,交納谷糧(或賦役)。這種做法雖然可行,但見效太慢。當時的東阿縣令棗祗看出了牛輸谷法的缺,於是向曹操提出了屯田之法。

但棗祗的屯田制方案一提出,便遭到許多人的反對,最起勁的一個要數軍祭酒候聲了。他認為屯田制不足取,於官於民都無利。實行屯田是和朝廷唱對臺戲,是異想天開。這使得曹操在屯田問題上猶豫不決。

棗祗沒有被朝中多數官僚的非議所嚇倒,到處遊,宣傳屯田制的主張。他不止一次地對曹操,實行牛輸谷法是廣種薄收,漫天撒網,效果不大。若是遇到水旱之災,更是收不成東西。唯有實行屯田,集中大批人力與物力,集體耕種和收穫,當年就能得到較好的收成,能較快改變軍隊糧食不足的現狀。

俗話,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當時河內人韓浩也支援屯田,曹操權其利弊,終於採納了棗祗的建議,並把棗祗由東阿縣令提拔為屯田都尉,還任命懂作農業生產的韓浩做他的助手,後來又派其堂妹夫任峻為典農中郎將具體做這項工作。為了避免臣僚再發議論,曹操下了一道命令。令中:“安定國家的根本大計,在於強兵足食。過去秦國的執政者由於重視了農業生產而統一了全國,漢武帝因實行了屯田政策而鞏固了西域的邊防,這是前人留下的好經驗。”

曹操是在許昌一帶最先開始屯田的,那時經過曹呂之戰、蝗災以及黃巾餘黨作亂後有大量的無主和荒蕪的土地,這些土地都被朝廷收回作為屯田的土地。耕牛、農具也主要是在同年曹操鎮壓黃巾起義中擄獲的,至於勞動力,有一部分是招募的,另一部分是被迫擄來的。

曹魏屯田有民屯和軍屯兩種。民屯每五十人人為一屯,屯置司馬,其上置典農都尉、典農校尉、典農中郎將,不隸郡縣。收成與國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民對分。屯田農民不得隨便離開屯田。軍屯以士兵屯日,六十人為一營,一邊戍守,一邊屯田。

從曹操對於屯田的稅收就可以看出來,屯田完完全全是暴利啊,要知道當年劉邦定下的地租是十五分之一,到了漢景帝時期甚至收過了三十分之一,而曹操收多少,最少是一半!劉邦的八倍左右,劉啟的十五倍以上。

在任峻、棗祗和韓浩的精心管理下,屯田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收穫糧食百萬斛,這一下連那些反對者都無話可,反而都給棗祗叫好。在這種形勢之下,曹操下令兗州所屬郡縣,都要配備一些值農業生產的官員,將屯田全面推廣了出去。

屯田的大規模實施,給曹操帶來了眾多的糧食,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民無所依的問題。

在為魏蜀吳三國對立時期,吳、蜀也都實行過屯田,以軍屯為主,只是規模和成就均遠不及曹魏。

令人惋惜的是,從曹操反董起義軍時就跟隨他的棗祗在推行屯田制之後,並沒有活多久,英年早逝。

但屯田的缺陷也很大,候聲反對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1.屯田的稅收太重了,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壓榨了,一半還僅僅是官府要收的,再加上可能的潛規則,老百姓到手裡的基本剩不下多少;

.屯田的農民不得隨便離開屯田,他們不得已被限制在了屯田所在,根本沒有什麼自由而言,這樣和農奴實際區別不大。

.屯田的勞動力不少都是從各個地方強迫來開墾這些無主荒蕪的土地的,他們並不是心甘情願的,基本都是被迫的。

曹魏集團屯田的本質就是高度剝削老百姓的勞動成果為己所用,這個政策必然是不得人心的。

所以曹操在大規模實行屯田之後,發生了多次大量的農民逃亡事件,一都沒有曹操想象中的順利。

時間到了建安三年(198),那時曹操已經收復徐州,打敗了呂布,得到了陳珪、陳登父子、陳群和袁渙等人。這時袁渙針對屯田制出現的問題又提出了一條珍貴的建議。

袁渙對曹操到:“百姓安於鄉土,不願輕易遷移,千萬不能突然讓他們離開故土,順著他們的意願容易,違背他們的意願困難,應該順著他們的心意,願意去墾荒的就讓他們去,不願意去的不應勉強。”

袁渙的提議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屯田所帶來的問題。

後來屯田剝削量日益加重,分配比例竟達官八民二的程度,引起了大規模屯田民的逃亡和反抗。屯田土地又不斷被門閥豪族所侵佔,於是屯田制逐漸破壞了。鹹熙元年(64)朝廷宣佈廢除民屯。兵屯雖然繼續存在,但作用已經不大了。

而且,歷史上曹操屯田取得的成果雖然根據一些資料表示很成功,但從官渡之戰的過程來看,這一是存疑的。

屯田的確在短期內就可以有巨大的收穫,但並不適合作為一個長期國策,相反在特定時間特定的地屯田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相關推薦:病弱陰沉大反派被我親懵了都市無敵大反派山海三國志三國志之大白天下魔幻三國志遊戲之三國志神秘復甦之白色領域NBA之我的隊友是納什我在大宋販賣焦慮帝道獨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