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漢末三國志->章節

第015章 劃分天下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孫權稱帝之後,諸葛亮派遣衛尉陳震前來慶賀孫權登基,並且和吳國達成了進一步的合作,雙方協議共分天下。

孫權在建安封王之後,開始以孫邵為丞相,後以顧雍接替,就是沒有容呼聲最高的張昭,在孫權稱帝後不久,張昭就開始退下來了。

【劃分天下】

孫權稱帝後,蜀漢內部很多人因此不滿,認為孫權是僭逆,應該斷絕和其的關係,然而諸葛亮卻立排眾議,決心承認孫權的地位,並且和其劃分天下。

據《漢晉春秋》記載,這一年吳王派使者到蜀國通告他已即皇帝位,提議兩國並尊二帝。蜀漢認為與吳國結交沒有益處而且名號體制不順,應該顯明正義,斷絕友好盟約。

丞相諸葛亮卻:“孫權有僭號篡逆之心已經很久了,我們國家所以不追究他的薄義寡情,是有求於他的犄角之援。現在如果公開斷絕關系,吳國對我們仇恨必定加深,我們勢必轉移力加強東方防衛。與吳國對抗,必須先兼併吳國國土,才能談論進取中原。可是,吳國賢能人才還很多,文武將相,團結和睦,不可能一朝平定。要是兵防守,師老兵疲,使得北敵得逞,這不是謀略之上策。以前孝文帝對匈奴出以謙卑之辭,先帝寬容大度與吳國結盟,都是權衡形勢,隨時變通,深思長遠的利益,絕非如匹無一時忿恨用事。而今議論的人都以為孫權的利益在於鼎足之勢,不能與我們合力,而且已經躊躇滿志,沒有北伐的願望,這樣推斷,都是似是而非。為什麼?是他的智謀和實力不夠,所以以長江為界保全自己;孫權不能越江北上,猶如魏賊不能渡過漢水南下,不是力量有餘,並且有利也不去奪取。若我們大軍伐魏,孫權的上策應當先是分佔魏的土地再作打算,不策當是劫掠民眾開拓疆境,在國內顯示武力,絕不會端坐不動的。即使他不動而與我們和睦相處,我們從北伐,沒有東顧之憂,魏黃河以南的部隊為了防備吳國,也不能全部向西調動,就是這一利益,也已經夠深遠的了。孫權僭號篡逆之罪,不宜公開表明。”

於是派遣衛尉陳震前來慶賀孫權登基。孫權於是與蜀使商議平分天下,雙方簽訂盟約(注1),魏國的豫、青、徐、幽四州屬吳;兗、冀、並、涼四州屬蜀。司州的土地,以函谷關為界分屬兩國。

這次會談之後蜀漢和孫吳之間的聯合進一步加強,兩大勢力之間的基本再無內鬥,孫權和諸葛亮之間也開始聯合作戰,而曹魏勢力則被逼入守勢。

【吳國丞相】

丞相一職雖然位高權重,但吳國的第一位丞相孫邵卻基本默默無名,後來的顧雍一開始也名聲有限,二者都近似為孫權的傀儡,並沒有多大的實際權力。這一和蜀漢諸葛亮一家獨大,是天差地別。

孫邵早年作北海太守孔融的功曹,孔融稱他是“廊廟才(指才能可任朝廷要職的人)”。後來孫邵跟隨劉繇到達江東,可能在劉繇被擊敗後,歸附於孫策,後又輔佐於孫權,據孫邵數次向孫權陳述建議,認為應該向朝廷上貢、通書信,孫權採納了他的建議。孫邵被任命為廬江太守,後來升為車騎長史。

孫權稱吳王后,孫邵為首任丞相,並被加封為威遠將軍,封陽羨侯。張溫、暨豔曾上奏彈劾他,孫邵請求辭職來謝罪,孫權釋免了他,仍讓他作丞相。

孫邵之後則是顧雍,顧雍的聲望一開始也不高,甚至可能還不如原來的孫邵。顧雍雖然出生於江東大族顧家,並且曾經求學於蔡邕,但他的資歷較淺,被州郡表薦後,弱冠時就出任合肥長,相繼擔任婁、曲阿、上虞的縣長,所在之處都有治績。孫權繼承兄位領會稽太守後,不到郡,以顧雍為郡丞,代理太守,顧雍討除寇賊,使得郡界寧靜,官吏百姓歸服。數年後,進入孫權幕府擔任左司馬。

直到孫權成為吳王后,顧雍才一鳴驚人,擔任大理、奉常,又領尚書令,封陽遂鄉侯。據顧雍受封之後,家人根本不知道,直到後來聽才大吃一驚。

黃武四年(5),顧雍在吳縣迎接其母至武昌。抵達武昌後,孫權親自祝賀,在庭上拜其母,公卿大臣都參加宴會,後太子孫登又前來慶祝。

顧雍不飲酒,沉默寡言,舉動得當。孫權曾經感嘆:“顧君不話,只要了言必有中。”在眾臣飲宴歡樂之際,大家都唯恐自己酒後失態被顧雍看見,所以不敢盡情。孫權也:“顧公在坐上,讓我們無法開心。”他讓人敬畏到如此。同年,改任太常,進封醴陵侯,不久代孫邵為丞相、平尚書事。

孫邵、顧雍在孫吳內部功績和聲望實際上都無法令人信服,在早先,當孫權設立丞相時,很多人都提名張昭來擔任,可孫權推託:“現在事多,丞相責任很重,這不是優崇他的舉措。”

於是任命孫邵任丞相。孫邵去世後,大家又提出讓張昭擔任丞相,孫權這才出一部分的真實原因:“孤怎麼是對子布吝嗇呢,只是考慮到丞相的事務繁雜,而他性情剛烈,他的話要是沒有被聽從採納,就會產生怨忿詰難,這對他並無益處。”於是任命顧雍為丞相。

然而孫權的其實也只是一部分原因,實際原因是孫權不想分權,所以他才選擇了聲望不足,較為弱勢的孫邵、顧雍,而不是聲望高,很強勢的張昭。畢竟孫權本身能力就很強,不像劉禪那樣需要依靠丞相諸葛亮。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畢竟丞相作為百官之首,其實就是臣權的代表,和君主之間是有對抗的,所以孫權剛剛封王上位,很多事情也需要慢慢來,他作為皇帝也需要壓制臣權,後來就算陸遜成為了丞相,也沒有逃過孫權的打壓。

注1:“天降喪亂,皇綱失敘,逆臣乘釁,劫奪國柄,始於董卓,終於曹操,窮兇極惡,以覆四海,至令九州幅裂,普天無統,民神痛怨,靡所戾止。及操子丕,桀逆遺醜,薦作奸回,偷取天位,而叡麼麼,尋丕兇跡,阻兵盜土,未伏厥誅。昔共工亂象而高辛行師,三苗幹度而虞舜徵焉。今日滅叡,禽其徒黨,非漢與吳,將復誰任?夫討惡翦暴,必聲其罪,宜先分制,奪其土地,使士民之心,各知所歸。是以春秋晉侯伐衛,先分其田以畀宋人,斯其義也。且古建大事,必先盟誓,故周禮有司盟之官,尚書有告誓之文,漢之與吳,雖信由中,然分土裂境,宜有盟約。諸葛丞相德威遠著,翼戴本國,典戎在外,信感陰陽,誠動天地,重複結盟,廣誠約誓,使東西士民鹹共聞知。故立壇殺牲,昭告神明,再歃加書,副之天府。天高聽下,靈威棐諶,司慎司盟,群神群祀,莫不臨之。自今日漢、吳既盟之後,戮力一心,同討魏賊,救危恤患,分災共慶,好惡齊之,無或攜貳。若有害漢,則吳伐之;若有害吳,則漢伐之。各守分土,無相侵犯。傳之後葉,克終若始。凡百之約。皆如載書。信言不豔,實居於好。有渝此盟,創禍先亂,違貳不協,慆慢天命,明神上帝是討是督,山川百神是糾是殛,俾墜其師,無克祚國。於爾大神,其明鑑之!”

相關推薦:病弱陰沉大反派被我親懵了都市無敵大反派山海三國志三國志之大白天下魔幻三國志遊戲之三國志神秘復甦之白色領域NBA之我的隊友是納什我在大宋販賣焦慮帝道獨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