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漢末三國志->章節

第014章 孫權稱帝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黃龍元年(9)孫權正式登基為帝,建國號為吳,孫吳王朝正式建立。不過其實早在黃武二年()孫權就已經有機會稱帝了,然而最終他拒絕了。

【能帝未帝】

黃武二年()四月,江東群臣勸諫孫權,孫權沒有答應。

據《江表傳》記載,權辭讓曰:“漢家堙替,不能存救,亦何心而競乎?”群臣稱天命符瑞,固重以請。權未之許,而謂將相曰:“往年孤以玄德方向西鄙,故先命陸遜選眾以待之。聞北部分,欲以助孤,孤內嫌其有挾,若不受其拜,是相折辱而趣其速發,便當與西俱至,二處受敵,於孤為劇,故自抑按,就其封王。低屈之趣,諸君似未之盡,今故以此相解耳。”

從《江表傳》的記載可以看出來,當時孫權之所以不願意稱帝,主要還是害怕進一步刺激到曹魏和蜀漢,畢竟當時江東雖然連續擊退了劉備和曹丕的大舉進攻,但自身也是有不少損失的,而孫權稱帝極可能給兩方藉口,如果兩面開戰的話對於孫權就很不利了。

不過實際上蜀漢經過襄樊之戰、上庸之變以及夷陵之戰等一系列的打擊,短期內以及無法在對孫權造成威脅了,而且那個時候劉備也已經快去世了,蜀漢內憂外患很多,諸葛亮等人不可能選擇在此時和孫權開戰的。至於曹丕,孫權不管稱帝與否,他都會大舉來襲,畢竟孫權背叛了他,這個仇沒有那麼好消的。

在黃武二年()時,孫吳集團已經連續擊敗了劉備和曹丕的大舉入侵,並且還奪取了荊州,可以聲勢正旺,孫權趁機稱帝實際上亦無不可的,當然了他選擇謹慎一也更好。

【正式稱帝】

黃龍元年(9)春,東吳公卿百官都進勸孫權正式稱帝。夏四月,夏口、武昌都傳言有黃龍、鳳凰等祥瑞出現。十三日,孫權在南郊正式登基為帝,當日大赦,改年號為黃龍,並且追諡父親破虜將軍孫堅為武烈皇帝,母親吳氏為武烈皇后,哥哥討逆將軍孫策為長沙桓王。立吳王太子孫登為皇太子。將軍官吏都晉爵加賞。

孫權稱帝後,大會百官,歸功於周瑜。據《江表傳》記載:權既即尊位,請會百官,歸功周瑜。昭舉笏欲褒讚功德,未及言,權曰:“如張公之計,今已乞食矣。”昭大慚,伏地流汗。昭忠謇亮直,有大臣節,權敬重之,然所以不相昭者,蓋以昔駁周瑜、魯肅等議為非也。

就這樣孫權於武昌正式登基為帝,建國號為吳,孫吳王朝正式建立。當初,漢獻帝興平年間,吳中就童謠曰:“黃金車,班蘭耳,闓昌門,出天子。”

同年秋九月,孫權遷都建業,就住在原來的府第中,不再另建新宮殿,徵召上大將軍陸遜輔佐太子孫登,掌管遷都後武昌的事宜。

當時孫權任用諸葛恪為太子左輔,張休為右弼,顧譚為輔正,陳表為翼正都尉,而謝景、範慎、羊等都作為賓客,於是東宮號稱人才濟濟。

太子孫登讓侍中胡綜作《賓友目》:“英才卓越,出類拔萃,是諸葛恪;精識時勢,見解深刻,是顧譚;雄辯明達,言能釋疑,是謝景;學問深邃,可與子游、子夏等同,是範慎。”羊衜私下反駁胡綜:“諸葛恪才大然而粗疏,顧譚精明然而殘忍,謝景善辯然而浮淺,範慎精深然而狹窄。”羊衜終於因此言被諸葛恪等厭惡,以後這四人全都敗倒,正中羊衜所言。

《吳錄》記載權告天文曰:“皇帝臣權敢用玄牡昭告於皇皇后帝:漢享國二十有四世,歷年四百三十有四,行氣數終,祿祚運盡,普天弛絕,率土分崩。孽臣曹丕遂奪神器,丕子叡繼世作慝,淫名亂制。權生於東南,遭值期運,承乾秉戎,志在平世,奉辭行罰,舉足為民。群臣將相,州郡百城,執事之人,鹹以為天意已去於漢,漢氏已絕祀於天,皇帝位虛,郊祀無主。休徵嘉瑞,前後雜沓,歷數在躬,不得不受。權畏天命,不敢不從,謹擇元日,登壇燎祭,即皇帝位。惟爾有神饗之,左右有吳,永終天祿。”

【吳國建立時間的爭議】

現在比較主流的觀是吳國在黃龍元年(9)正式建立的,不過有部分人認為吳國實際上上建立的時間可以向前推,黃武元年()孫權被封吳王之後,吳國實際上就已經成立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過後一種看法我個人並不認可,因為按照這種法,魏國和蜀漢的成立的時間也會大大推前了。

畢竟在當時封王建國,的確能建立諸侯國,但也就這樣了,諸侯國在名義上還是不能自主的,如果諸侯國都算國的話,那漢朝封王建國的要有多少啊,別忘了,漢朝長期都有諸侯王存在的,其中異姓王也不在少數的。

或許有些人要了,當時的孫權實質上已經長期割據一方了,再加上名義上封王,有名有實,怎麼就不算建國了。然而曹氏和劉備都是先王再帝了,如果孫權算在黃武元年()就建國了,魏國就可以直接追溯到建安十八年(1)或者建安二十一年(16),蜀漢的成立也可以向前推到建安二十四年(19)了。

畢竟魏蜀吳三國都是先經歷封王在稱帝的,而曹操在封王時,曹丕在繼承魏王后都還是承認漢朝統治的,劉備自封漢中王(漢王)也不例外,而孫權也是被曹魏封王,也是承認了曹魏的正統地位,雖然實際上割據一方,但在名義上並沒有脫離曹魏的。

封王建國和稱帝建國實際上是兩個概念,在三國時期,中國處於封建社會,天下的主人是皇帝,是天子,並不是諸侯王,所以封王只表示對一方有割據之權,但上面依然要承認天子的存在。而稱帝就表示自己就是老大了,或許有敵人,或許有盟友,但只有部屬沒有上司了。

而且在黃武元年()的時候,孫權並不是不想稱帝,曹丕和劉備先後稱帝了,孫權怎麼可能不動心思,而是當時他根本就不敢稱帝,他一沒有曹魏的實力,二沒有劉備的血統,一旦稱帝就要被曹丕和劉備聯合討伐,所以孫權最後只撈一個吳王,還得依附於曹丕這個後輩之下。

直到黃龍元年(9),東吳和蜀漢之間的關係已經穩定,曹魏暫時無力威脅之後,孫權才敢稱帝的。

相關推薦:病弱陰沉大反派被我親懵了都市無敵大反派山海三國志三國志之大白天下魔幻三國志遊戲之三國志神秘復甦之白色領域NBA之我的隊友是納什我在大宋販賣焦慮帝道獨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