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漢末三國志->章節

第078章 南伐之始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黃初三年()秋九月,曹丕正式派兵南伐,魏國大軍分三路南下,孫權求和不成,放棄了和魏國的聯合,轉而重新與劉備結盟。

【大戰拉開序幕】

黃初三年()秋九月,魏文帝曹丕從許昌出發率兵南征,分兵幾路並進,當時朝廷下令曹休、張遼、臧霸出兵洞浦口(此地吳國方面多稱為洞口,魏國多稱為洞浦,亦被稱為洞浦口),曹仁出兵濡須塢,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率軍圍攻南郡。同年十一月十一日,曹丕駕臨宛地。

孫權則依託長江拒守,他派遣呂範等率領五個軍,從水路抵禦曹休等,諸葛瑾、潘璋、楊粲前往救援南郡,朱桓以濡須督的身份抵拒曹仁。

其時揚、越蠻夷少數民族大多尚未平定,內患並未消除,故此孫權恭敬謙卑地上書魏文帝,請求允許自己改正罪過:“如果我的罪行難以除去,必不見置,理當奉還您賞賜的土地與人民,請求讓我寄身交州,了卻餘生。”

魏文帝回信:“您生在天下大亂之世,本就有縱橫天下的大志,卻降低身份奉待魏國,享有現在的封賞。自您被策封為吳王以來,奉獻的貢品不絕於路。討伐劉備的功業,國家仰仗您取得成功。如果做人反覆無常,古人視之為可恥之事。朕與您之間,君臣的名分已經確定,難道樂意勞苦軍隊遠征江、漢嗎?朝廷的議論,做君主的也不得獨斷專行,三公上奏您的過失,都是有根有據。朕以不賢明之識,雖有曾母投杼的疑惑,但還是希望他們所言不可信,並以此為國家幸事。故此先派使者來犒勞您,再遣尚書、侍中來與您重修前盟發誓,與您商定送太子為人質一事。您卻藉口推辭,不打算讓太子前來,眾議頗為奇怪。又讓前都尉浩周勸您送太子來,那實際是朝臣們共同商定的計劃,以此來試探您的誠意,您果然藉口推辭,對外援引隗囂送子入質而最終背叛為例,對內則自喻竇融,雖不送子入質卻做到堅忠不渝。時勢不同,人心各異。浩周返朝後,口手指地為您情,越發讓議事的大臣們明確對您的諸多嫌疑(注1),您所謂始終奉侍朝廷的保證,沒有任何依據,故此我勉強同意了大臣們的建議。現在看了您的上表,誠懇深刻,令人內心感慨,傷感動容。我即日下詔,命令各路軍隊深挖戰壕高築壁壘,不可輕舉妄進。如果您一定要表示自己的忠節,解除大家對您的嫌疑,孫登早上來朝為人質,晚上我就下令所有軍隊撤返。我所的話,其中誠意如長江一樣不可改流!”

而孫權不願意質子,遂不再和曹丕和談,決意一戰,這年孫權改元黃武,這也標誌著曹魏和江東自建安二十二年(17)以來的短暫和平開始結束。

【複合劉備】

孫權再和曹丕鬧翻之後,很快就派出使者重新聯合劉備,孫劉於是再次達成同盟。

黃初三年()十二月,孫權派太中大夫鄭泉前往白帝城拜謁劉備,蜀、吳兩國自此重新通好。但孫權與魏文帝之間仍有使節往來,到第二年才正式斷絕關系。這年,孫權改夷陵為西陵。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孫權聽劉備駐屯在白帝城,頗為恐懼,派遣使者求和。劉備許和,派太中大夫宗瑋前去議和完成使命。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據《吳錄》記載,劉備聽魏大舉攻吳,寫信給陸遜:“曹軍現抵達長江、漢水一帶,我將再度率軍東下,將軍認為我能否這樣做?”陸遜回信:“只恐怕貴軍新敗,元氣還未恢復,所以才和我國恢復關係。當務之急是養好創傷,修補元氣,還沒有閒暇對外用兵。如果閣下不慎重考慮,欲圖再次率殘兵敗將遠途送來,仍然難逃覆滅的下場。”

歷史上孫權之所以重新和劉備複合,當然並不是因為對於駐屯在白帝城的劉備感到恐懼,而是希望自己能集中力量對抗曹丕,所以孫權雖然企圖恢復同盟,但並沒有第一時間掐斷和曹魏的聯絡,也沒有承認劉備的帝位,只是認同了其漢中王的王位,表示兩者地位對等,而孫權可能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才故意將夷陵改為西陵。

據《江表傳》記載,權雲:“近得玄德書,已深引咎,求復舊好。前所以名西為蜀者,以漢帝尚存故耳,今漢已廢,自可名為漢中王也。”、

《吳書》亦記載,使蜀,劉備問曰:“吳王何以不答吾書,得無以吾正名不宜乎?”泉曰:“曹操父子陵轢漢室,終奪其位。殿下既為宗室,有維城之責,不荷戈執殳為海內率先,而於是自名,未合天下之議,是以寡君未復書耳。”備甚慚恧。泉臨卒,謂同類曰:“必葬我陶家之側,庶百歲之後化而成土,幸見取為酒壺,實獲我心矣。”

而對於劉備而言,當時他已經因為夷陵之戰的慘敗而導致蜀漢國力大損,劉備雖然衝動但並不傻,他在同意恢復聯盟後還寫信威脅陸遜其實只是一個試探而已,最多想要一些好處,只不過陸遜並不吃這一套。在當時蜀漢先後因為襄樊之戰、上庸之變、夷陵慘敗的影響已經國力大為衰落,曹魏和東吳之間的大戰給了劉備乘火打劫的機會,可惜的是劉備卻心有餘而力不足,他已經沒有能力做漁翁了。如果曹丕和孫權早鬧翻的話,劉備甚至有機會重新來一個湘水劃界,當然,現在對於劉備已經只是一個妄想了。

實力受損的劉備最終只能被迫接受了孫權的聯盟,當時劉備未必想答應,但他已經沒有選擇了,畢竟蜀漢國力在三國之間最為弱,他們比孫權更需要盟友的幫助。

歷史上因為曹魏的強大所以孫劉聯盟抗曹一直是一個主流,這只在劉備迅速發展壯大時產生過波折,當時劉備、關羽等人過於忽視了盟友孫權的感受,雙方漸行漸遠,最終導致孫權偏向了曹魏一方,偷襲荊州,襲殺關羽使得二者反目成仇。

然而孫權雖然討伐關羽獲得了荊州,勢力得以加強,但並沒有因此削弱曹魏的實力,曹魏坐山觀虎鬥,反而獲得了孟達、黃權等人的投靠,魏國的國力並沒有降低,而吳蜀對於其的威脅反而大為減少,所以曹魏獨大的局面並沒有因為吳蜀內槓而改變,孫權在曹丕來襲之後順從大勢,雙方再次恢復了同盟。

注1:魏略載魏三公奏曰:“臣聞枝大者披心,尾大者不掉,有國有家之所慎也。昔漢承秦弊,天下新定,大國之王,臣節未盡,以蕭、張之謀不備錄之,至使六王前後反叛,已而伐之,戎車不輟。又文、景守成,忘戰戢役,驕縱吳、楚,養虺成蛇,既為社稷大憂,蓋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吳王孫權,幼豎子,無尺寸之功,遭遇兵亂,因父兄之緒,少蒙翼卵昫伏之恩,長含鴟梟反逆之性,背棄天施,罪惡積大。復與關羽更相覘伺,逐利見便,挾為卑辭。先帝知權奸以求用,時以於禁敗於水災,等當討羽,因以委權。先帝委裘下席,權不盡心,誠在惻怛,欲因大喪,寡弱王室,希託董桃傳先帝令,乘未得報許,擅取襄陽,及見驅逐,乃更折節。邪辟之態,巧言如流,雖重驛累使,發遣禁等,內包隗囂顧望之奸,外欲緩誅,支仰蜀賊。聖朝含弘,既加不忍,優而赦之,與之更始,猥乃割地王之,使南面稱孤,兼官累位,禮備九命,名馬百駟,以成其勢,光寵顯赫,古今無二。權為犬羊之姿,橫被虎豹之文,不思靖力致死之節,以報無量不世之恩。臣每見所下權前後章表,又以愚意採察權旨,自以阻帶江湖,負固不服,狃忄犬累世,詐偽成功,上有尉佗、英布之計,下誦伍被屈強之辭,終非不侵不叛之臣。以為晁錯不發削弱王侯之謀,則七國同衡,禍久而大;蒯通不決襲歷下之策,則田橫自慮,罪深變重。臣謹考之周禮九伐之法,平權兇惡,逆節萌生,見罪十五。昔九黎亂德,黃帝加誅;項羽罪十,漢祖不捨。權所犯罪釁明白,非仁恩所養,宇宙所容。臣請免權官,鴻臚削爵土,捕治罪。敢有不從,移兵進討,以明國典好惡之常,以靜三州元元之苦。”其十五條,文多不載。

相關推薦:病弱陰沉大反派被我親懵了都市無敵大反派山海三國志三國志之大白天下魔幻三國志遊戲之三國志神秘復甦之白色領域NBA之我的隊友是納什我在大宋販賣焦慮帝道獨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