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漢末三國志->章節

第077章 被愚弄的曹丕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在孫權臣服之後,曹魏雖然給其封王,但並不代表曹丕就對孫權安心了,實際上曹魏一直要求孫權質子,不過孫權是能拖就拖,好話了很多,藉口找了好多,就是沒有實際行動。

而後,曹丕也終於明白孫權是在耍他了,吳國太子孫登是不可能到洛陽的,於是曹丕在大怒之下最終做出了南伐的決定。

【要求質子】

曹丕在孫權臣服之後,進一步要求其質子,孫權雖然迫於無奈答應了,實際上卻連連拖延,遲遲沒有動作。

以前,吳王派於禁的護軍浩周、軍司馬東裡袞晉見魏文帝,表達忠誠,言辭非常恭敬。文帝問浩周等人:“孫權要信嗎?”浩周認為孫權一定會臣服,而東裡袞則認為孫權不一定會臣服。文帝很喜歡浩周的話,認為浩周真正瞭解孫權,因而決定封孫權為吳王,並派浩周返回吳國。浩周對吳王:“文帝陛下不相信大王會送公子去作人質,我以全族百人的性命擔保公子一定會去。”吳王為此感動得熱淚沾衣,對天發誓。浩周回到曹魏,而孫權卻沒把兒子送去,只是以漂亮話來推託,以兒子年幼等藉口為由不送孫登,此事在《魏略》中有明確記載。文帝要派侍中辛毗、尚書桓階前往吳盟誓,並催促吳王送兒子上路,吳王孫權也禮貌地予以回絕。

質子的要求在被孫權多次拒絕後,曹丕大怒,不僅浩周因此被其棄用,甚至曹丕也因此決心出兵南伐,給不聽話的孫權一個教訓。

【吳太子孫登】

孫登是孫權的長子,並且明確是孫吳的繼承人,所以曹丕才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其進京。孫權在拒絕曹魏為孫登所封的萬戶侯之後,不久就立起為吳太子,並且為他精心選擇了師、友。當時孫權任命南郡太守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綏遠將軍張昭的兒子張休、大理吳郡人顧雍的兒子顧譚、偏將軍廬江人陳武的兒子陳表四人都為中庶子,進宮為孫登講解詩書,出外則教導騎射,這四個人亦被稱為四友。

孫登的生母地位低賤,徐夫人於是以養母身份撫養他,對他有恩。後來徐夫人因為嫉妒被廢,流放到吳郡之地。當時孫權寵愛步夫人,她所賞賜給孫登的,孫登雖不敢推辭,但只是簡單地拜謝接受而已。而徐夫人所送的衣服,他都要先特地沐浴之後才穿上。孫登被立王太子時曾表示希望孫權立徐夫人為王后,群臣也建議應立徐夫人,但孫權本意卻想立步夫人為王后,因此而猶豫不決,最終孫權還是沒有正式確立王后。

在三國歷史上,這也是曹魏第三次要求江東質子了,第一次是曹操要求孫策派自己的弟弟孫權等人入朝,第二次是曹操要求孫權質子,但最終都沒有成功。

【決意南伐】

早先孫權求和,曹操任命其為荊州牧,曹丕加封其為吳王,之後曹丕以孫權所佔據的荊州、揚州等江表八郡為荊州,而將曹魏所佔據的荊州北部改為郢州,以示區別,在曹丕決定南伐後,重新改郢州為荊州。

歷史上曹魏內部對於曹丕南伐之事反對的聲音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賈詡和劉曄。

早先曹丕問賈詡:“我想要討伐不服從我的人,以統一天下,吳、蜀兩國,先打哪一個呢?”

賈詡回答:“致力於攻取敵國的人以軍事實力為先,致力於建設根本的人則崇尚道德教化。陛下合乎時機地即位,佔有、統治著全國,如果用文教道德來安撫他們,等待他們的演變,那麼平定他們是不難的。吳、蜀兩國雖然是不兒國家,但有山作依傍,有水作阻隔,劉備有雄才大略,諸葛亮善於治理國家,孫權明白虛實大勢,陸議(即陸遜)懂得軍事形勢,他們佔據險地,把守要塞,我們要攻就得在水中擺弄船隻,這是難以很快謀取的原因。用兵的規律,是不打無把握之仗,估量敵人的實力再議論調兵遣將,所以每有舉動都不會失算。臣下私自估量我們這群大臣,無人是劉備、孫權的對手,即使以天子的威勢臨敵,也不會萬無一失。過去舜舞盾與斧而使有苗臣服,臣下以為現在應先文後武。”文帝沒有採納。

除了賈詡之外,就連以前反對和孫權聯合的劉曄對於此事也是一萬個不贊同。當時東吳在夷陵之戰戰勝後果然漸見不臣之心,曹丕於是打算討伐,但劉曄認為吳國剛剛大勝蜀漢,上下一心,而且有長江天險,不能這麼倉卒進攻。曹丕依然不聽。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為何曹丕會攻打孫權而不是劉備】

在夷陵之戰後,劉備大敗虧輸,損失慘重,但曹丕不但沒有趁機入侵蜀漢,反而在此時和孫權鬧翻,並且數度南下討伐孫吳,給了蜀漢喘息之機。

實際上這一和劉備稱帝後選擇討伐江東而不是北伐曹魏一樣,主要都不是出於利益上的選擇,而是因為孫權的仇恨度太高了。對於曹丕來,敵人雖然勢弱,但背叛的附庸更為可惡。

早先劉曄就曾經勸過曹丕,孫權不懷好心,但曹丕沒聽,還給孫權封王,對孫權是千好萬好,甚至劉曄在夷陵之戰時勸其曾經南下,曹丕都義正言辭的拒絕了,結果陸遜擊敗劉備後,孫權就開始有不臣之意了,遲遲不質子,曹丕等於被其直接扇了一個耳光,白白幫助孫權封王。而曹丕是一個什麼性格的人,早先襄樊被孫權撿便宜之後,他可是直接派兵將領地奪回的。

而且在此事之前,曹丕上臺之後是一路順風順水,先奪回了上庸等地,又輕易稱帝,還得到了孫權的臣服,黃權的歸降,可謂是春風得意。所以曹丕在被孫權耍了之後,一向自我感覺良好的曹丕就被打擊了,完全受不了心理上的落差,曹丕就此可以恨死了孫權,以至於直接忽視了蜀漢。

注1:據《魏略》記載,浩周字孔異,上黨人。建安中仕為蕭令,至徐州刺史。後領護於禁軍,軍沒,為關羽所得。權襲羽,並得周,甚禮之。及文帝即王位,權乃遣周,為箋魏王曰:“昔討關羽,獲於將軍,即白先王,當發遣之。此乃奉款之心,不言而發。先王未深留意,而謂權中間復有異圖,愚情慺慺,用未果決。遂值先王委離國祚,殿下承統,下情始通。公私契闊,未獲備舉,是令本誓未即昭顯。梁寓傳命,委曲周至,深知殿下以為意望。權之赤心,不敢有他,原垂明恕,保權所執。謹遣浩周、東裡袞,至情至實,皆周等所具。”又曰:“權本性空薄,文武不昭,昔承父兄成軍之緒,得為先王所見獎飾,遂因國恩,撫綏東土。而中間寡慮,庶事不明,畏威忘德,以取重戾。先王恩仁,不忍遐棄,既釋其宿罪,且開明信。雖致命虜廷,梟獲關羽,功效淺薄,未報萬一。事業未究,先王即世。殿下踐阼,威仁流邁,私懼情原未蒙昭察。梁寓來到,具知殿下不遂疏遠,必欲撫錄,追本先緒。權之得此,欣然踴躍,心開目明,不勝其慶。權世受寵遇,分義深篤,今日之事,永執一心,惟察慺慺,重垂含覆。”又曰:“先王以權推誠已驗,軍當引還,故除合肥之守,著南北之信,令權長驅不復後顧。近得守將周泰、全琮等白事,過月六日,有馬步七百,徑到橫江,又督將馬和復將四百人進到居巢,琮等聞有兵馬渡江,視之,為兵馬所擊,臨時交鋒,大相殺傷。卒得此問,情用恐懼。權實在遠,不豫聞知,約敕無素,敢謝其罪。又聞張徵東、朱橫海今復還合肥,先王盟要,由來未久,且權自度未獲罪釁,不審今者何以發起,牽軍遠次?事業未訖,甫當為國討除賊備,重聞斯問,深使失圖。凡遠人所恃,在於明信,原殿下克卒前分,開示坦然,使權誓命,得卒本規。凡所原言,周等所當傳也。”初東裡袞為於禁軍司馬,前與周俱沒,又俱還到,有詔皆見之。帝問周等,周以為權必臣服,而東裡袞謂其不可必服。帝悅周言,以為有以知之。是歲冬,魏王受漢禪,遣使以權為吳王,詔使周與使者俱往。周既致詔命,時與權私宴,謂權曰:“陛下未信王遣子入侍也,周以闔門百口明之。”權因字謂周曰:“浩孔異,卿乃以舉家百口保我,我當何言邪?”遂流涕沾襟。及與周別,又指天為誓。周還之後,權不遣子而設辭,帝乃久留其使。到八月,權上書謝,又與周書曰:“自道路開通,不忘脩意。既新奉國命,加知起居,假歸河北,故使情問不獲果至。望想之勞,曷雲其已。孤以空闇,分信不昭,中間招罪,以取棄絕,幸蒙國恩,復見赦宥,喜乎與君克卒本圖。傳不雲乎,雖不能始,善終可也。”又曰:“昔君之來,欲令遣子入侍,於時傾心歡以承命,徒以登年幼,欲假年歲之間耳。而赤情未蒙昭信,遂見討責,常用慚怖。自頃國恩,復加開導,忘其前愆,取其後效,喜得因此尋竟本誓。前已有表具遣子之意,想君假還,已知之也。”又曰:“今子當入侍,而未有妃耦,昔君念之,以為可上連綴宗室若夏侯氏,雖中間自棄,常奉戢在心。當垂宿念,為之先後,使獲攀龍附驥,永自固定。其為分惠,豈有量哉!如是欲遣孫長緒與兒俱入,奉行禮聘,成之在君。”又曰:“兒年弱,加教訓不足,念當與別,為之緬然,父子恩情,豈有已邪!又欲遣張子布追輔護之。孤性無餘,凡所欲為,今盡宣露。惟恐赤心不先暢達,是以具為君之,宜明所以。”於是詔曰:“權前對浩周,自陳不敢自遠,樂委質長為外臣,又前後辭旨,頭尾擊地,此鼠子自知不能保爾許地也。又今與周書,請以十二月遣子,復欲遣孫長緒、張子布隨子俱來,彼二人皆權股肱心腹也。又欲為子於京師求婦,此權無異心之明效也。”帝既信權甘言,且謂周為得其真,而權但華偽,竟無遣子意。自是之後,帝既彰權罪,周亦見疏遠,終身不用。

相關推薦:病弱陰沉大反派被我親懵了都市無敵大反派山海三國志三國志之大白天下魔幻三國志遊戲之三國志神秘復甦之白色領域NBA之我的隊友是納什我在大宋販賣焦慮帝道獨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