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漢末三國志->章節

第034章 自作孽(下)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戰否?】

曹操拒絕了袁紹的遷都提議之後,袁紹麾下的謀士田豐為此感到憂心忡忡,並且認為這將會成為袁紹的心頭大患。

建安三年(198)春天,田豐就直接對袁紹到:“我們遷都的計策,既然不被採納,那最好早兒謀取許縣,接來天子,然後假託天子的詔令,向全國發號施令,這才是最好的辦法。不這樣做,我們則最終將受制於他人,那時即使後悔也不起作用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那時曹操已經出兵第二次討伐張繡,許昌正是空虛之際。而田豐的話被曹操知道後,曹操立刻放棄了當前的戰果,不顧張繡和劉表大軍的圍追阻攔強行回到了許昌,生怕出一意外。但袁紹卻最終沒有聽從田豐的建議。

袁紹在這關鍵時刻猶豫了,因為袁紹這時還沒準備好和曹操決戰。

曹操在得到天子獲得大義之後,一度人得意,開始不把袁紹放在眼裡,先是下詔書批評袁紹,又讓自己做大將軍,而讓袁紹做太尉,低自己一等,但在把袁紹真正惹怒之後,曹操又發現了自己還不能把袁紹得罪死,於是又趕緊和袁紹修復關係,讓出了大將軍的位置,並且還讓袁紹監管幽州、冀州、幷州和青州四個州。

曹操的這些措施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袁紹這次的確接受了朝廷的任命,他和曹操之間的關係表面上也因此開始緩和。

在這種情況下,袁紹並不想為了奪取獻帝而和曹操徹底的鬧翻,當時的確是出兵奪取天子的一個好機會,但就算在那種情況下也並不能保證袁紹就一定能成功,但只要袁紹出兵了,和曹操之間的關係百分百就沒戲了。

而且袁紹如果出兵了沒成功,更會在道義上陷入巨大的劣勢,被認為是亂臣賊子,還可能會失去朝廷的一切支援,袁紹大將軍、冀州牧的職位都可能會被朝廷剝奪,對於袁紹集團以後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尤其實在北方還沒一統的情況下。

當時袁紹雖然已經壓制了公孫瓚和張燕,但他後方的威脅依然沒有解除,北方四州並沒有完全平定,尤其當時公孫瓚還拒絕了與袁紹緩和關係,袁紹的後方並不是穩固如山。袁紹還需要大將軍的稱號,也需要監管四州的名義,所以袁紹在這時避免和曹操的衝突不是沒有理由的。

而田豐錯了嗎?也沒錯!

來看看那個時候曹操面臨什麼情況,袁術稱帝了,呂布還活著,而曹操自己則深陷和張繡、劉表的戰爭之中,雖然張燕和公孫瓚沒有被消滅,但至少已經得到了壓制,也就是袁紹的情況要比曹操好很多,袁紹是不想和曹操為敵,但當時曹操則是不敢再和袁紹結仇。

否則曹操又不傻,會白白的把大將軍讓給袁紹,還搭上北方四個州?

在這種情況下,兩個選擇可能都是對的,也可能都是錯的,但歷史上只會有一種結果。

【內亂的起因】

歷史上袁紹集團內部是遠不如曹操集團內部團結的,其原因歸根到底也是袁紹自己的鍋。

袁紹歷史上有好幾個兒子,其中比較重要的有三位,分別是長子袁譚、次子袁熙、三子袁尚,袁譚字顯思(也有字顯恩或者顯忠),袁熙字顯奕(一作顯雍),袁尚字顯甫。其中袁譚年長而且聰慧,袁尚年少但漂亮。

當時袁紹的妻子是劉夫人,是袁尚的生母(袁譚、袁熙的母親可能是別人),非常喜歡袁尚,多次在袁紹的面前稱讚他,而袁紹也驚異於袁尚的容貌,畢竟袁紹自己也是一個大帥哥,所以他也就有了讓袁尚繼承自己大業的心思。

當時據《後漢書》記載袁紹準備把袁譚過繼給自己的兄弟,應該就是已經被董卓所殺的袁基。而後來從郭圖等人的話中可以得知是審配建議袁紹這麼幹的。

但毫無疑問的袁紹把袁譚派去了青州,讓他遠離了冀州,無法再和袁尚相爭。而當時青州是個什麼情況呢?袁紹軍控制下的就只有平原一地,還直面公孫瓚大軍的兵鋒。

沮授看到袁紹準備這麼幹,就勸他到:“歷來人們一萬個人追逐兔子,但只要有一個人得到了兔子,其他想得到的人全部作罷,這是因為名分已經確定了的緣故。再,年齡相仿就看誰有才德,德行相仿就看卜筮結果,這是古代的制度。希望您大則考慮前代人之所以成敗的告誡,則考慮追逐兔子而名分確定的道理。”

沮授既沒有站到袁譚一邊,也沒有站到袁尚一邊,但明確希望袁紹早確定繼承人,以避免內耗。

結果袁紹怎麼,他回答到:“我還想讓孩子們各自治理一個州,以便看出他們的才能,再選擇出繼承人呢。”

沮授做了最後的努力,告誡袁紹到:“將軍如果不能改變這個決定,禍亂就要從這件事上發生了。”

可惜袁紹完全聽不下去,還是把袁譚派了出去,最終袁譚擔任青州刺史,袁熙擔任幽州刺史,袁紹的侄子高幹擔任幷州刺史,而袁尚則留在袁紹的身邊,每個人都自成一派,擁有各自的勢力,袁紹集團也因為繼承人的問題開始從內部分裂。

沮授作為袁紹的主要謀士,為袁紹監管全軍的二號人物,可以是文武雙全,大局觀好,也善於變通,他在提出“冀州對”後並不是不知變通的死板執行,而是因時而變,結合實際採取行動。

尤其在看待天子的問題上,沮授更是權威性的人物。在三國時代裡就是沮授第一個提出“挾天子而令諸侯”這種思想的,甚至這句話都是他的。所以沮授在看到天子離開長安後,勢力薄弱,立刻認識到了這是一個提前奪取天子的大好時機。

但他提出來了袁紹就是沒聽。

而後來袁紹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沒有明確的表示,反而準備把長子派出去,沮授當時就明白了這種行動的隱憂,並且立刻向袁紹勸諫,但袁紹反而像孩子慪氣似把其他兒子和後輩也派了出去,讓他們都管理一方。

沮授能有什麼辦法?

人們常“自作孽不可活”,所以袁紹最後會輸給曹操,而他死後北方也隨即四分五裂,這些都不是沒有原因的。

相關推薦:病弱陰沉大反派被我親懵了都市無敵大反派山海三國志三國志之大白天下魔幻三國志遊戲之三國志神秘復甦之白色領域NBA之我的隊友是納什我在大宋販賣焦慮帝道獨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