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扶貧路上->章節

第一百零五章 後山茶嶺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馬師傅的小吃攤門口,這天仍舊是高朋滿座,陸為民和高俊達一大早跑完步,洗了把臉,就帶著新來的蘭坤和許良,還有他們的博士團隊,一大號子人呼啦啦坐滿了。

馬師傅看到這麼多人過來,趕緊就端上剛炸好的油條,還有前幾天泡好的榨菜,眾人圍坐一桌,大家也沒有過分挑剔,筷子夾起油條就著鹹菜就開始吃。

“呦,老馬換電視了啊!還是大屏幕,看來去年著實是賺錢了!”有心的人發現了這個小細節,平日裡大家來到這裡只管著吃飯,卻沒有過多的注意管子裡的具體設施。

起初,老馬的攤位增添了門面房,添置了新的桌椅板凳,可他仍舊喜歡在外面做飯,用的原料還是原來的老一套,只是客戶們越來越多,味道還是原來那個味道,現在老馬自學了一些新的花樣,陸為民已經提前知會過了老馬,接下來青石村就要打造成為一個生態旅遊基地,希望他能夠有一個心理準備。

老馬聽後非常高興,下一步他的目標也就是往農家樂的方向發展,擴大規模,招收一些新的人手。

電視轉播央視網的最新新聞,新聞的主題仍舊是脫貧攻堅,主要針對的就是城鄉二元結構化:

“鄉村振興這四個字,總書記一直都在反復強調,不久前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各級鄉村扶貧第一書記、扶貧幹部們,一定要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要制定穩定的幫扶政策,分類調整最佳化,同時做好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在會議活動中提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是我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交匯的特殊時期,接續推進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要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以上是總書記在經濟工作會議中做出的最新指示。”

陸為民用筷子挑起米線,吹了一口熱氣,吸溜進了嘴裡,只覺得味道還不夠,又添了一點辣椒油和醋,“說的真好,諸位,脫貧摘帽並非我們的重點,對於青石村的貧困戶而言,新的生活、新的奮鬥只是起點,我們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當前主次矛盾的變化,理清工作思路,剛剛新聞中說了,要建立一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有效機制。”

旁邊的高俊達接過陸為民手中的醋壺,“為民說的對,咱們要繼續完善本地移民的搬遷和安居扶持政策,這個是不能變的,現在幸福工程第二期已經接近尾聲,第三期一定要接上,籌備起來。”

高俊達看向扶貧志願工作小組的一眾成員,有不少是剛剛加入三支一扶的大學生隊伍,他們都由陳林領導,之前由於參加醫療下鄉扶貧工作的原因,陳林作為青石村返鄉扶貧大學生志願者,已經得到了不錯的歷練。

去年的時候,陸為民讓陳林做醫療保險宣傳的事,不僅經受住了陸為民和高俊達的考驗,他還主動請纓,幫忙搞了一批二手智能手機,帶領那些大學生志願者們在村裡面為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們逐一進行講解,後來又對貧困戶的年齡進行了劃分,年紀大的又重新進購了一批二手老人機,現在整個青石村智能手機已經全部普及,並且村委會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資料已經全部實現了電子化資料庫,還有微信群,時刻可以加強聯絡。

前段時間,陸為民又交給陳林一個任務,讓他幫忙宣傳辣椒產業合作社的事,在四個村子之前進行週轉,盡最大的可能讓那些散戶加入進來,聯合產業合作社作為四村聯合的專案,目的還是要把整個村子的資源集中起來進行最佳化配置,需要不斷擴大規模,陸為民的底線是到明年至少要有三百五十畝!

剛開始很多辣椒種植散戶對於四村聯合的合作社存疑,經過陳林和扶貧志願組成員的一番耐心解釋和宣傳,從12戶到87戶,從種植畝數不到100畝,到如今已近200畝,近乎是翻了一番,這些主要還是靠他們的宣傳工作,陳林有信心,等到明年的時候,自己絕對可以完成陸為民交待的任務。

“交通設施、就醫上學、醫療和養老保險,這幾個都是日常生活中與村民們緊密相關的,至少在這幾個方面我們一定要在明年實現全覆蓋,在鞏固脫貧方面下更大的力氣,不管如何,每年都要從村集體中拿出一部分錢來投入教育和醫療中。

對了,醫療下鄉那個活動還得繼續辦下去,紅英已經在聯絡張建強書記,他已經從青海西部那邊醫療扶貧回來了,估計下個月就能夠組織一下,來咱們這裡了……”

陸為民輕聲笑了笑:“高大哥,人家剛回來,咱們就別趕鴨子上架了,他們醫療隊也挺不容易的,咱們就多給人家留點時間吧,讓他們多休息休息,什麼時候閒了再過來也不遲。”

高俊達一拍腦門,“哈哈,也是,看我,咱們這光考慮自己了,沒想人家剛剛從那邊大老遠回來,是的休息一陣子。咱們這常年鐵打的身體,勞累慣了,可不能對人家要求也這麼嚴苛。”

談完這邊,陸為民看向蘭坤和許良二人,準備向他們請教一下土著魚的相關事宜。

“蘭教授、許老,你們現在已經入住合作社那邊了吧,對於現階段土著魚人工養殖馴化的困境,二位有沒有什麼寶貴意見,煩請賜教,為民洗耳恭聽哈哈。”

許良擺了擺手道:“賜教愧不敢當。”

“我和老蘭商量了一下,我們為養殖土著魚目前規劃了一個方案,你想不想聽聽?”

許良故意賣了一個關子,陸為民倒是沒有想到許良和蘭坤還搞了一個方案,他更提起了興趣,“二位請說。”

“目前,在整個昌西省來說,也是缺少能夠推動全省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青石村的土著弓魚品種的確很少有,起碼在整個昌西省來說也是獨一份的,合作社目前所遇到的困境並不難,只是缺少相應的技術人員,沒有進行技術性攻關,所以在關於齊口裂腹魚品種的繁育問題上始終無法做到突破,這個嚴重制約養殖社的規模化發展,也許現在還看不出來它的問題,但是未來如果到了一定階段,它的問題肯定會暴露出來……”

蘭坤接過話頭:“所以我們當前的任務就是帶領我的博士團隊進行技術性難題攻關,並且一邊對優秀的養殖社社員進行培訓,並且最後進行技術性的普及,目前我們隨行的博士們已經開始在對養殖繁育的土著魚資料進行檢測並且記錄,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夠制定出新的技術方案,屆時再進行技術攻關,就可以幫助解決養殖社的發展瓶頸問題。”

“但是解決發展瓶頸之後呢,養殖社該何去何從?為民、俊達,你二人是否想過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連高俊達也問住了,他似乎也從來沒有想到這個問題,合作社發展下去還能變成什麼樣子?

陸為民對這一塊也不是很清楚,許良則解釋道:“等到土著魚的產量至少再翻四五翻,合作社的社員們也增多之後,場房就可以再次擴建,甚至可以去縣城乃至西州市開辦公合作公司,就叫土著魚開發有限公司,對口的就是本地的冷水漁業發展,這樣一來,公司開到西州,品牌打了出去,不僅會帶動更多的土著魚養殖老手、散戶們進行加入,而且另外一方面可以形成自己獨有的優勢,市裡基礎設施完善,資源集中,後期,青石村的養殖場就可以成為一個後方大本營,而公司則成為前方的陣地堡壘。”

“當然了,我們的目標是要成為全市特色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打破甚至突破之前你向蘭老提出的,與定山湖一帶的朱家角、周莊村形成三足鼎立態勢的水上古村落!我們最終要突破這個格局,他們是強,是做的好,但是我們要做的更好,要讓這兩個望其項背,當然這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

“我們當前第一步的目標當然還是要打造自己的水上古村落,向它們看齊,我相信這個用不了多久,估計時間用在一年半左右,兩到三年內可以實現公司成立和品牌效應的推廣,可以齊頭並進……”

許良提醒道:“當然這裡面還套著之前你說過的那個方案,所以這個方案是一個局中局,只有把另外一個方案做好,才是這個的基礎,你要明白為民!”

高俊達在旁邊聽的一愣一愣的,前面許良和蘭坤二人為土著魚養殖社規劃的未來幾年的藍圖,他的確是聽明白了,但是關於如何去施行,還是存在不少方面的詳細問題,可是接下來說的話他就有些迷糊了,“你們在這打什麼啞謎呢許老。”

陸為民是明白人,經過這麼一提點,他立即就懂了,“也就是在土著魚養殖這個方案之前,咱們必須要出色地完成咱們接下來的十里畫廊專案,只要這個能夠做好,接下裡的事也都是水到渠成了!”

陸為民一解釋,高俊達立刻就明白了這其中環節的重要性,跟著陸為民這麼長時間工作,他的思想也逐漸轉變了。

目下,青石村扶貧工作可謂之千頭萬緒,不僅僅要做好四村聯合的辣椒產業合作社,還要搞山雞放養站,還有後山茶嶺尚待整合的茶產業,這三匹馬都不能放鬆,需要一個好的持轡者駕馭,它們都是拉動青石村脫貧致富的三大支柱產業,接下來的大招就是“十里畫廊”這個旅遊專案,當然這都是一環套一環了。

十月,一場大雨過後,後山茶嶺上的空氣都瀰漫著一股濃濃的茶香,雖然已經步入深秋,但是青石村的環境仍舊有些乾燥悶熱,幸虧下過一場大雨,才使得後山上的環境溼潤了些許。

不少茶農頭戴斗笠,揹著竹條編成的竹簍穿行在茶田之間,這是在為下個月的秋茶採摘進行修剪定型工作。

陸為民和史玉信二人邁步走在後山河壩上,圍繞著田壟看著勞作的茶農們,不少村民遠遠地就認出了陸為民,開始親切地打招呼問好。

“你們忙你們的,我就是過來轉轉。”

史玉信指著眼前的這片茶田道:“咱們青石村的茶葉主要還是青葉茶,這是整個山陽縣都獨有的,甚至賣到西州去,我也敢說不亞於其他品種的好茶,咱們的青葉茶以夏秋茶為主,主產還是綠茶,紅茶目前來說數量比較稀少……”

在某種程度上,自從青石村通車後,從縣城至鄉鎮乃至周邊村落,已經實現了村村通,不少以前路過青石村的那些茶商們開始陸陸續續進入到村子裡,開始向這些種植青葉茶的茶農們打探價格,大有朝著這方面發展的趨勢,陸為民正是看準了這一點,他也頗為焦慮,如果任由這些外來的茶商吸納青石村的散戶茶農,這樣下去很可能青石村的茶葉種植優勢瞬間就會蕩然無存,所以陸為民這才要急不可耐地來茶嶺一帶視察。

要搞也可以,只能青石村自己搞,將優勢資源集中起來,“需要儘快成立茶葉種植合作社,然後像辣椒產業合作社一樣,拓展到四村聯合的範圍,將青石山周邊整個的散戶茶農全部一網打盡!”陸為民攤開手掌,迅速握成一個拳頭。

“目前來說,紅茶的種植還是不大適宜,畢竟非常消耗電力,而且種植期限和收益來說都不比青葉綠茶,但是我的建議還是不能輕易放棄,可以嘗試種一小部分紅茶,看看購買的人群佔比,如果收益上去了,我們還可以一點點擴大種植面積。

這當中,要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依靠市場的帶動和發展壯大貧困地區的茶葉種植,最終從市場上取得收益,實現茶農的收入增長。”

二人沿著河壩朝著茶嶺的深處走去,望見一片碧綠的茶園。目前的採茶工都是茶農本人,而且他們的年紀大都在五十歲以上。

陸為民走下河壩,進了茶園,朝著正在進行修剪定型茶苗的劉老漢身邊走去,在他的記憶裡,劉老漢是青石村有名的老茶農,從小就接過父輩手裡的三畝茶園開始種植青葉茶,是一把好手,現在劉老漢一家五口都在種茶,每年生活的來源也都是倚靠這三畝茶田過活,加上劉老漢現在剛剛又有了一個孫子,原本掙扎在溫飽線上的家庭,日子更加雪上加霜了,幸虧條石場重新開工後,劉老漢的兒子被調入了趙大鵬的條石場工作,現在才能好轉一點。

“劉大爺,今年這茶收成如何,種的都怎麼樣啊?”陸為民走過來,笑呵呵地與劉老漢開始攀談起來。

“陸書記啊,你好啊。”劉老漢停下手裡的活,轉身與陸為民和史玉信二人交談起來。

十多年前,九十年代的時候,其實後山茶嶺一帶幾乎家家種植青葉茶,那個時候,省裡對種茶的茶農有補貼,青葉茶在鎮上也賣的不錯,全靠著白河水往外運,只要每年的收成還行,日子就還算過的不錯,每到春夏秋的採茶季節,整個後山茶嶺就會飄出一陣青葉茶獨有的芳香,不過現如今,茶嶺好多茶園後已經荒廢。

沒有別的原因,主要是種茶成本太高了,根本養不起,而且收成不好的話,這一年就會餓死,普通茶農自己種植家裡幾畝薄田就已經十分辛苦,再加上種茶葉,根本就管不過來,好多外地的茶農前後全都是依靠僱傭外人進行。

可是如今,時過境遷,隨著交通建設發展迅速,盤山公路的修建和公路的光速拓展,白河水的水位也開始降低,原本乘船就可通向縣城的這條河道被逐漸荒廢。

“陸書記唉,你看看現在,每到採茶季節,上山採茶的人的確是蠻多的,可是真正平時種茶的就是我們這些老人,沒有多少。”劉老漢說前年,村子裡一塊四十多畝大的茶園,從承包商那邊退回來後,就一直荒廢著。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現在自從搞了種植園之後,好多茶農看著種獼猴桃和果樹有前途,一個個都放棄了原有的茶田,任其荒廢著,開始改種其他經濟作物了。”

陸為民和史玉信面面相覷,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他們沒有想到事態這麼嚴重,看來整合茶農散戶,重建種植青葉茶的自信心已經是刻不容緩了!

“其實說實話,種青葉茶的效益還是不錯的,只是這些年從縣城到農村,人工費就像斷線的風箏似的,上漲的太厲害了,茶葉的利潤被大大壓縮了,現如今市場上的人消費也開始趨於理性化,現在利潤比較大的那些茶葉都賣不出去,只能壓在自個手裡……”

陸為民點點頭,劉老漢說的還是有些道理的,畢竟對方在青葉茶種植這些已經摸爬滾打半輩子了,對於山陽縣這邊的茶葉市場還是非常瞭解的,能夠有自己的一些心得。

從劉老漢這邊瞭解到一些情況後,陸為民又接著朝其他的茶園走去,果然看到了接連拋荒的不少茶園,裡面一個人也沒有,資源被白白浪費。

相關推薦:法海穿越唐三藏基建:我在亂世求生存末世崛起:從靈氣復甦開始我在東京當神仙田園山水間開局繼承遺產,但我只想扶貧成神從地縛靈開始畫滿田園貞觀我做主初唐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