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扶貧路上->章節

第一百零四章 土著魚養殖困境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在山陽縣舉行這次的土著魚增殖放流活動,不僅僅是展示昌西省秦嶺一帶的生態治理成果,更是助推生態環境改善的具體實踐。

青石村後山岸邊,戰備碼頭旁的沙地之上,人影綽綽,早就沾滿了養殖合作社的社員,還有頭戴黑色鴨舌帽的工作人員,參加這次放流活動儀式的成員多達一百餘人,加上前來的市縣級新聞媒體,還有第三方監測的人員都在全程錄影。

微風吹拂,背靠青石山的白河河面,十分廣闊,水流潺潺,岸邊停靠著不少漁船,有的是青石村本地村民家裡的,有的是以前村集體廢棄不用的,這次全都派上了用場山陽縣水利局局長李玉琴早就讓人將披紅掛綵的石碑矗立在碼頭岸邊,儀式開始,陸為民和高俊達兩人也被請上前去,開始奠基儀式,石雄作為這次土著魚養殖合作社的負責人,也有幸參與開場前的奠基儀式。

這塊鐫刻著“白河河段漁業增殖放流點”一行黑體大字,下面一行加上山陽縣政府和水利局的標誌和年月日,所有人站成一拍合影留念,西秦市的新聞媒體,西州晚報的記者紛紛上前打起了閃光燈進行拍照,陸為民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他和高俊達相視一笑,兩人均明白,這下青石村白河增殖放流站點算是正式建立了!

儀式上,山陽縣委副書記安傑致詞,對近三年來山陽縣增殖流放相關情況作了簡要的介紹,著重強調了這次青石村白河河段增設流放站點的重要意義,高俊達站在最前面,和陸為民一道望向後方,參與這次活動的從山陽縣政府,水利局、財政局、交通局加上文旅局、街道辦的相關主要負責人,還有西州市的相關組織人員,市縣聯動的第三方公證處,規模已經是青石村空前未有的。

遠處後山的盤山公路上,也站滿了前來觀看流放活動的村民,放眼望去黑壓壓一片,畢竟這麼聲勢浩大的活動,他們也是第一次見到。

基地揭牌過後,西州市水產推廣站站長姜強,還有安傑與陸為民、高俊達一行人一道,還有不少法院來的基層工作人員,全都開始端著放滿魚苗的藍色小臉盆,開始沿著白河岸邊,有的划船到了河面上進行放流。

“土著弓魚魚苗非常金貴,你們能夠拿出三千尾魚苗真是不容易,這個賬我們會記著的,不能讓你們吃了虧。”安傑在船上對陸為民和石雄開始道。

石雄立馬笑道:“安書記,我們養殖社現在總共有魚苗已經達到四十萬尾,拿出三千尾確實還不算什麼,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野生土著魚的馴化畢竟也是需要回到原始生活環境,能生長出這麼好的肉質也是非常有益的,而且對於山陽縣的生態水域環境恢復也很重要,這不是剛好契合了咱們這次放流活動的主題嘛!”

“哈哈哈。”眾人大笑。

“你看看,這個娃娃覺悟倒是很高的,不過更要注意,這個合作社是何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村民們一起合辦的,一定要萬事徵求他們的意見,畢竟對於他們來說,每一尾魚苗都非常金貴的!”

安傑側身坐在木舟邊上,親自放流土著魚魚苗,他小心翼翼地將臉盆傾倒,魚苗歡快地遊入河中,看著它們重歸自然,安傑恍然說道:“魚歸大海,養魚更要放魚,人與自然這樣才會和諧共生。”

在白河兩岸,越來越多的村民們也開始參與進來,他們大多拖家帶口,將家裡的臉盆、瓦罐都用上了,將五輛大罐車上面的魚苗一一卸下,開始放歸白河水中,這些魚苗會從白河水溯流而上,到清峪河和涇渭河中,成為整個秦嶺水域生態的一部分。

山陽縣公證機關工作人員全程現場核查放流活動,並同時檢測白河水的流放水質是否達標,檢疫流放的魚苗,專業的人員按照操作的規程,對石雄所帶來的土著魚放流魚苗進行全程監督,山陽縣電視臺和西秦市電視臺透過電視和網路直播的形式,對這次的活動進行推廣。

兩位電視臺主持人將話筒放在了山陽縣人民法院民庭庭長劉勇旁邊,開始進行採訪:“劉庭長您好,很高興這次能夠在活動中採訪到您,那麼我們想瞭解一下,這次在本縣白河水段境內新設放流站點的意義何在,此次的放流活動對於我們又有什麼樣的啟發呢?”

劉勇曾經參與過山陽縣上一次的流放活動,所以對電視臺記者的這些問題早已了然於胸,眼見鏡頭隨之移動,對準自己,他道:“此次在秦嶺一帶的白河河段的生態修復,其實也是我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此次對於青石村獨有的土著弓魚魚苗放流,既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落實保護開發的重要舉措,又在本縣建立起第二個生態保護的教育基地,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措施,藉此機會,相對電視機前的廣大群眾朋友們說,希望可以共同攜手,一起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

陸為民和高俊達就站在劉勇的旁邊,這段話在他們聽來的確就上了一個水平,鏡頭對準陸為民和石雄的時候,兩人就更加現實了許多,談了一些關於青石村以前和現在的不同,更多的是關於以後的旅遊相關發展,介紹了正在開展的種植果園建設和辣椒產業合作社,還有蒸蒸日上的條石場,“希望能夠更多的朋友來我們青石村參觀,我們非常歡迎!”

而水利局的李玉琴則是被前來的新聞媒體們困住了,只能帶頭親自在現場鏡頭面前講解有關漁業資源保護的相關宣傳,也算是為山陽縣和青石村打了一次廣告。

當天晚上,昌西省各大報刊頭版頭條都刊印了,陸為民當即就在西州晚報看到了對青石村這次增設放流站點,開展土著魚放流活動的介紹,西州市水產推廣站的站長姜強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此次放流活動搞得開展是對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詮釋和實踐,對於恢復整個白河流域和秦嶺一帶的水質以及生態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天一早吃完早飯,石雄就帶領著蘭坤和許良一起先去土著魚養殖基地進行全方位考察,對土著魚的人工繁殖進行現場指導。

目前土著魚養殖場已經從原始的四十六戶入股社員發展到了八十戶,等到今年在年底至開春的時候能實現第一批分紅,石雄推測整個養殖場的社員將有一個大的飛躍。

許良是來自楊凌農林科技區,研究水產養殖的專業人員,早就對秦嶺青石山地帶的土著魚有所涉及,他已然年過半百,但提起土著魚,仍舊興致勃勃道:“早就聽說青石山海拔高低落差大,氣候條件好,植被覆蓋率也高,風光優美,物產豐富,有數百種經濟作物,以前我來的時候,感覺唯一可惜的就是青石村,這個省級深度貧困村,完全被這座大山包圍,可以說青石村的命運,真的是敗也青石山,成也青石山啊哈哈!”

蘭坤點點頭:“萬事萬物皆有兩面性,以前青石山是阻礙青石村與外界溝通的最大障礙,如今交通已然不存在問題,青石村背靠大山,自然可以將山林中寶貝變為生產力,這也是最大的優勢所在,像在南陽鎮的自然保護區神農架地區,當初也是省級貧困村,緣何成就了如今的旅遊示範村,還不是靠著發展鄉村經濟,靠著神農架的區位優勢嘛!”

陸為民忙道:“所以按照我之前的構想,跟您說過的,我想下一步打造十里畫廊,將青石村也打造成一個山陽縣的旅遊示範基地,一方面依靠漁業資源搞‘漁家樂’,另一方面可以引導貧困戶們開發特色農產品,透過雙管齊下發展旅遊經濟,引導他們自主脫貧致富……”

許良回道:“你的想法很不錯為民,透過發展種植園產業、辣椒產業和土著魚產業,以後再加上茶葉,這樣就可以形成一種多元化的發展模式,透過新興旅遊業完全可以帶動青石村脫貧,這個想法我也是支援的,不過我還是要提醒你一點,要注意解決貧困戶產品的銷售問題,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在這方面一定要加大投入,之前很多貧困村在脫貧攻堅這方面都是只管前面不管後面,產品到了最後生產出來堆積如山,就是賣不出去!怎麼辦?

所以說,我們作為扶貧工作者,一定要有高瞻遠矚的目光,提前看到這一點,不能光盯著產品看,一定要為貧困戶找好退路!”

陸為民對此深以為然,他原先計劃的發展模式就是產業合作社加公司,到時候條件允許的話,他還會去請來一些網紅,透過網際網路向全國推廣青石村的農作物。

遠遠地,蘭坤和許良就聽見了嘩嘩的流水聲,看到了那廣闊的橢圓形階梯狀養殖池,社員們拿著工具,前後忙著,新的場地那邊仍舊在進行收尾階段。

“守著這麼好的水質,以前還真是白白浪費了呢,如果沒有建立這土著魚養殖場,估計青石村的脫貧攻堅任務可能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啊。”石雄看著如今拓寬了數倍的土著魚養殖基地,內心頗有一番感慨。

剛開始村民們大部分都不大相信石雄,畢竟土著魚魚苗金貴,養殖起來又耗費精力,而且馴養時間漫長,收益時間也並不快,初始資金的投入力度並不算小,一個貧困戶根本拿不出那麼多,還是陸為民透過雲文德的路子,報告了老領導茅修水,這才儘快拿到了扶貧款子,加上石雄自籌的三十萬元,才建起了這個養殖場。

到現在,場裡的社員們對陸為民和石雄無不感激。

當初要不是他們,可能誰也堅持不下來,陸為民去外地請了不少專家,如今又請來了帶隊的水產養殖的博士團隊,硬生生將一副爛牌打出了王炸的效果。

土著魚養殖產業第一批訂單的分紅,已經到了每個社員的手裡,為村裡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帶來了一份穩定的工資收入,每個社員養魚也更加仔細賣力起來,大家比當自己家裡的孩子養都金貴!

看到石雄這麼介紹,蘭坤和許良也忍不住誇讚他,“真是沒有想到,青石村也有你這樣的土著魚行家,憑藉一己之力能夠做到這個地步,真是非常不容易了!”

“多虧了這白河的水,要不然即使我有魚,也沒有地方養啊哈哈。”石雄告訴眾人,如今養殖場的土著魚魚苗已然超過四十萬尾,到明年的時候,他們還會爭取在此基礎上再翻一番。

“陸書記!石社長!”

“蘭教授、許教授,你們好!”

打招呼的正是剛剛喂完魚的李中躍,他的腿腳有些不大方便,之前靠著家裡種植核桃,拉到鎮上集市去賣來維持生計,但是家裡還有一家老小需要他養活,女兒也到了面臨上學的年紀,他愁的頭髮都快白了,之前,李中躍就在想,只要能讓他賺錢脫貧,讓女兒上學,受到教育,哪怕自己不吃不喝也行!

最後,土著裂腹魚養殖場剛剛成立,面臨第一批新社員的招納,看到沒有人敢前去嘗試,但是又看到有陸為民和高俊達幫忙,李中躍一咬牙一跺腳就借了一筆款子,加入了土著魚養殖的大軍之中,成為了社裡的一份子。

如今,李中躍已經成了養殖場的積極分子,不僅被安排到了場裡上班,還能夠就近工作,女兒也到了後山新建的青石村小學上學,完全不需要他操心,剛剛發了一筆錢,到了年底自己養的魚還能夠參加頭一批分紅,到時候就能拿到兩千多塊錢的分紅!

現在的李中躍越來越堅信,只要自己順著這條路走下去,就一定能夠脫貧致富,順利摘掉貧困戶的帽子!

“實際上,如果到了年底,算上我們這近八十戶的養殖場裡的社員,頭一批基本每戶都能夠拿到社裡的一千到三千元不等的養魚分紅!”石雄向一眾人解釋道。

“土著魚的肉質非常鮮嫩,有好多的外地客商過來看,他們嘗過之後都念念不忘,當即就表示一個月至少訂購一噸,但是目前我們的產能還是不夠,頭一批養殖的土著魚最快到明年才能見到成效。”

所以目前對於這些外地客商,石雄都是答應一半,保留一半,相互對比,尋找最好的賣家,他必須為自己的社員們考慮。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許良點頭:“目前看來,制約土著魚最大的就是產量了。”

石雄道:“所以才請您二位來幫忙,看能夠攻克這個難題,雖說現在我們養殖場的土著魚魚苗成活率已經達到百分之六十,但是親本的數量遠遠不夠,所以一年能產的魚苗也是有限的,如果到了明年,第一茬魚完全長成之後,第二茬不能夠跟上的話,這個銷量也是會出問題的……”

蘭坤和許良在昨天的增殖放流活動中,和他的學生們也參與了其中,瞭解了石雄養殖的土著魚魚苗。

在養殖基地的一角,他們帶領的水產養殖方向的博士團隊的學生們,已然分散開來,去融入裡面,拿著照相機拍攝著,一邊用紙和筆做著記錄,社員們也篩選出比較成熟的魚種,指給博士們看。

青石村的魚和別處的魚的確是不大一樣,別處產的魚都是越養分量越重,而青石村的青魚、草魚等都是越養越輕,別處產的魚一斤賣十多塊錢,而在青石村分量輕的魚反而能夠賣到二十到三十的價格!

這些都和養殖社的功勞,還有白河水的水質是分不開的!

陸為民跟著蘭坤和許良兩人,石雄在旁邊為他們介紹養殖場的環境和現在養魚採取的方法,陸為民道:“村裡之所以最終決定上馬對土著裂腹魚的養殖專案,其實考慮最多的正是現在的市場供需,就咱們昌西省本地的需求量來說,非常巨大,外省乃至全國的市場前景更是一片廣闊,可以說未來的銷量基本不愁,畢竟對土著裂腹魚的肉質我們本身是信得過的,最大的就是宣傳方面的問題了。

商業化的養殖技術,加上本身對於水質的要求比較高,而且是白河水野生馴化的人工裂腹魚,其他地方不好模仿,基本屬於這邊的獨一份。”

石雄也續道:“就是,現在村子裡面如果再搞一些別的對水質環境有汙染的東西,首先村委會都得評估一下,是否有很強的汙染,最終會不會影響白河水質,會不會影響土著裂腹魚的養殖。

就拿我們村的條石場來說,雖然作為最大的汙染源石場,但是陸書記剛開始在控制汙染源這塊也下了大力氣,現在對於環境的汙染基本為零,基本內部消化了。”

畢竟,現在陸為民和石雄的下一步計劃,就是等到土著魚養殖場再進一步發展後,每個社員都在場子裡面有了股份,這樣一來,自覺保護村子的環境就成了他們的共識,如果再有外來者汙染環境,大家肯定會共擊之!

相關推薦:法海穿越唐三藏基建:我在亂世求生存末世崛起:從靈氣復甦開始我在東京當神仙田園山水間開局繼承遺產,但我只想扶貧成神從地縛靈開始畫滿田園貞觀我做主初唐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