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扶貧路上->章節

第一百零六章 老熟人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要說比較好的採茶區域還要屬秦嶺南山一帶,風景優美,得天獨厚,常年雨水充沛,雲霧籠罩那裡,當地的茶農更是放出狠話:我們的茶葉絲毫不亞於西湖龍井差勁!

當然,是不是吹牛逼還得喝茶人品鑑。

不過單論秦嶺南山採茶區的高階茶葉,每年的產量也是十分稀有,比如品牌最為響亮的“方山雲霧”和“秦嶺盤山古道”這兩種茶,對茶葉稍微有點瞭解的陸為民都知道,他們的品質屬實絲毫不輸於西湖龍井,二者的售價基本都能達到每公斤三千五到四千元左右,但是比起特優級別的西湖龍井,在品牌和市場的認同方面,確實還是不能比的。

“在西州市、西秦市和天台等地,一般情況下茶農們種植茶葉一畝能夠得到兩百元的補貼,但是買一些茶葉相關的機械設備,政府目前還沒有出臺相關的政策,或者說明有什麼獎勵,加上昌西省本地的茶博會比較少,還有喝茶的氛圍本身沒有那麼濃郁,如果僅僅靠著茶農自身來探索發展茶葉產業的話,阻力還是十分大的,資金、技術這些方面都是制約本地茶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一邊走著,史玉信一邊對陸為民解釋,對於昌西省本地的茶葉市場,他也只能望洋興嘆,要說好茶還是有的,從高檔到低檔,品種也不在少數,但是在其他方面來說,做的還不是非常到位。

陸為民聽到這些話,他也是非常有感觸。

要說茶博會,由於專門品鑑茶葉和欣賞茶葉的人比較鬆散,沒有聯結在一起,即便有一些民間聯盟,也難以做成功。

“我記得每年一次的楊凌農高會也會請一些茶農和鑑茶的專業人士過去?”

“不錯,現在真正來說,昌西省的茶博會已經完全放入楊凌農高會了,只不過這個會的主題是農產品了,而茶葉……則成為了附庸風雅的產品。”講到這裡,史玉信尷尬一笑。

要說茶葉是附庸風雅的產品,倒也不完全對,在嶺南一帶的武夷山脈專門出產武夷巖茶和大紅袍,他們的茶葉為何能在全國做的有聲有色,品牌也響噹噹的,不僅為當地茶農帶來了豐厚的收入,而且他們的茶葉還成為了嶺南武夷山的一個知名品牌!

進入了後山另外一個茶園,這裡的茶葉長勢還算良好,看的出來種茶的人也維持的不錯,應該是一個老茶農,這邊的茶園廣闊無比,放眼望去有近百畝之多,不少茶農都在這裡來回穿梭,忙著修剪定型,為秋後即將到來的採茶做準備,看的出來,這邊應該是一個聯合組建的茶莊,打理的也算是井井有條。

一個穿著灰色老舊毛衣,頭戴斗笠,拿著把大剪刀的老漢剛剛忙活完,坐在石桌子上,端起自己的搪瓷茶缸就開始往嘴裡灌,他著實口渴了,卸下斗笠,陸為民這才看清楚這老漢的真面目,他有些啞然一笑,“呵,竟然是老熟人!”

“陸書記!您怎麼來了!”

這老漢不是別人,正是當初陸為民來青石村的時候,開拖拉機的老司機範喜,當初,村門口那條路還沒有修通,非常難走,陸為民到遠處來堡村的時候,提著一大堆行李,要不是熱心的老範及時讓陸為民上車,並送他回到青石村,還真是有些麻煩。

“哈哈哈,原來是範大哥,原來你還是種茶的好手啊,我就說誰把這個茶園打理的這麼好,真是真人不露相。”陸為民豎起一個大拇指。

範喜也是非常高興,自從陸為民來到青石村,到現在村子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都是看在眼裡,就連身邊不少茶農的生活也發生了改變,雖然因為種植園的事情,不少茶農改種果樹和其他農產品了,有的自發去了條石場打工,導致茶園這邊的茶田都拋荒了,但是這點小事也絲毫不影響範喜對於陸為民的敬佩之情。

範喜連忙請陸為民和史玉信兩人落座,一邊急急忙忙從茶園小房子裡面的冰箱,拿出一些冷藏保鮮的水果,又拿出一套紫砂茶具,開始仔細地清洗起來,看的出來,只有這裡來了比較尊敬的客人,範喜才會拿出自己這套珍藏的茶具,平時喝茶,他都是直接用搪瓷茶缸喝。

洗好茶具,範喜又拿出一罐新的青葉綠茶開啟,開始沖泡起來。

“不用這麼麻煩的範大哥,你給我們倒杯白開水其實也可以。”

“那哪行啊,陸書記來我的茶園,肯定要拿出最好的茶葉才行,這可是今年上一季新採摘的青葉綠茶,兩位嚐嚐。”範喜一邊沖茶,一邊對兩人說道。

“其實種茶葉才是我的老本行咧,當初開拖拉機也只是去鎮子裡面趕集,採購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平日裡也能賣一些山貨,不過呢,現在村裡的路全部都修通了,到鎮子上也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就買了一輛電摩的,拖拉機現在基本很少開了,家裡孩子們有事都會坐村裡的大巴車去縣城……年輕人嘛,可以理解!”

嶺南那邊人人都喜歡種茶葉,還能在茶田裡面看到採茶姑娘的婀娜身影,早年後山茶嶺也有不少年輕女子的身影,但是現在茶園裡面早已看不到了。

“好茶!”

陸為民和史玉信先是輕輕呡了一口,然後一口嚥下剩餘的茶水,眼神皆露出驚訝之色,這新採摘的青葉綠茶喝起來沒有衝勁,反而喝完之後口中還停留著一股悠長綿軟的感覺,令人回味無窮。

透過瞭解,陸為民這才知道,今年已經五十多歲的老漢範喜,已經在西秦市至山陽縣的茶葉市場摸爬滾打了半輩子了,早年他就在自己家門口擺攤賣青葉茶,自從青石村改造之後,道路修通,門口的路面也拓寬了,他就在村文化廣場那邊盤下了一間門面房,也是賣青葉茶,由於老範賣了三十多年,信譽和茶葉的質量,外人都是信得過的,一邊外面的人都是直接到他這裡訂貨和拿貨的,現在茶園裡其他的茶田主也都紛紛開始盤下門面房賣茶葉,有的開到了鎮子裡,有的開到了縣城裡面,有的是透過物聯網開到了網上,在全國各地賣……

也就老範的銷量能夠好一些,但也僅僅夠養活自己,要說靠賣茶賺大錢還是差的很遠!

範喜跟青葉茶打了半輩子的交道,他告訴兩人,自己十七歲就進入了苗圃場子,再後來就是繼承了家裡茶嶺的這片祖地,開始從一個青澀少年,成長為一個種茶老手,因為對青葉茶的行情比較瞭解,不少願意種茶葉的散戶也都開始慢慢跟著自己幹,“這片茶莊其實也是我們十幾戶一起承包的。”

範喜搖了搖頭,有些無奈地笑道:“但是這些年的茶葉成本實在是太高了,咱們這邊也沒有出臺相應的政策補貼,現如今青葉茶的利潤已經壓縮到了市面上最低價了。”

史玉信在一旁點頭道:“陸書記,人工費的不斷高漲屬實給咱們這邊的茶農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綠茶畢竟不像紅茶或者武夷巖茶那些大品牌的茶葉那樣葉片比較大,芽頭小,一個人現在一天僅僅只能採摘兩公斤左右,更別說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新手了,教也需要時間成本吧。”

陸為民心裡稍微一核算:“這樣下來人工費用著實是太高了!”

“現在像這種新的青葉綠茶,在咱們這邊的價格大抵能夠賣到多少錢一斤?”

範喜答道:“目前採茶的成本漲了,茶葉的價格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了,目前來說,青葉茶最高一檔的售價幾乎維持不變,一斤我們的定價在六百元,普通的低檔茶葉我們定價為每斤三百元,一般的消費人群大多都是西州市和山陽縣附近等幾個大縣的工廠企業老闆,或者說是一些白領人群,當然也有一些打工上班的人,偶爾喜歡喝一喝,嚐嚐鮮。”

史玉信對這一塊也是有些瞭解的,他幫助陸為民算了一筆賬,一般兩到三公斤的新鮮青葉茶就可以做成半公斤的幹茶,但是這裡面的採摘費用就需要一百五十元,這還不包括哪些炒茶和茶葉包裝等其他的費用,“半公斤的幹茶進行普通包裝的話,這裡面的成本費用就要三百元左右!”

史玉信直接一針見血,向陸為民指出了這個尖銳問題!

“除此之外,青葉茶採摘的人工費用這兩年上漲飛快,一七年開採的時候,每斤還是三十元的價,現在每斤又漲了三元……”

陸為民心底飛速盤算,如果照這樣的人工費用,自己就是搞茶產業合作社,也可能虧得血本無歸!

假設一個茶園兩百畝茶田的話,一年四季進行採摘,如果人工費用過高,“最為節儉的辦法只能是僅採摘利潤最高的春茶就行,等春茶採摘結束,再將茶樹進行修剪,等到來年再進行採摘,那麼這樣一來,每年應該採摘春秋兩季茶,就變成了僅採春茶,秋茶只能放棄,常年累月下來,茶田慢慢拋荒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茶田一旦拋荒,茶農就沒有了收入來源,舊茶賣不出去,新茶也砸在了手裡,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長此以往,種青葉茶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少了。

範喜續道:“所以,每當行情不好的時候,我們賣茶葉所得的利潤都不夠每年支付的人工費用,所以秋茶有時候寧可不採摘,以前我們茶莊最好的時候,每天要招的採茶工人都要一兩百人,單單這採茶工的人工費每天就需要支付好幾萬,現在種茶的人少了,根本就撐不住!

如果不是今年稍微能賣點好價錢,這季的秋茶我們或許也會選擇放棄了……”

陸為民和史玉信都能夠從範喜的話裡,聽出他一絲無奈之色。

陸為民喃喃道:“這麼好的茶葉,真是可惜了,難道就真沒有補救之計了嗎?”

“青葉茶絕不能放棄!”史玉信堅定地道,他看向陸為民,陸為民雙手攥緊了拳頭。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考慮,採茶也著實是一個辛苦活,試想每天在外面風吹雨淋的,一天就是給一百五,又有多少人願意來呢?

年輕人學習能力強,去縣城學習一門手藝、一門技術,一個月怎麼也能拿個大幾千,不比採茶葉強麼?

範喜告訴陸為民和史玉信,現在這幾年的採茶工也越來越不好招了,年紀逐漸呈現上升的趨勢,往年還能看見二三十歲冒頭的小夥子採茶,現在呢,大多數都是像他們這個年紀,五十歲左右的老人,年輕一些的也都四十多了,畢竟採茶也是一個季節性的活計,時間是比較短,前後也就一個多月的時間,如果因為人手不夠錯過了這個時間,新茶就會變老,茶田照舊只能拋荒了。

“去年開始我們這邊本地的年輕人都去外地打工、學習了,根本就找不到工人,所以我們經常回去旁邊的樂青縣和周邊的一些偏遠縣城進行招人,那裡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因為同樣是深度貧困地區的原因,所以勞動力還是比較廉價的,就是距離能夠遠一些,我們會承包一些大巴車,每年專門去那裡拉人,採茶這一個月的時間,吃住都會在青石村,每個人工費就是一天八十元,包吃住每天,完了之後我們再派大巴車把他們送回去……”

每年都會在山陽縣公交公司僱傭一些專門接送的大巴車,早上五點多就出發,每天下午六點將茶葉過秤,結清每個工人的工資,然後安排他們住宿。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個也是一個辦法!”陸為民點點頭道。

對於採茶工招收難的原因,陸為民自己還是總結了兩大原因。一個是因為採茶工多是農村的婦女,沒有其他的工作,所以現在基本都是在當地幹一些家裡的農活,長期靠著補貼生活,但是採茶卻是季節性的工作,很少有人願意為了一個月的採茶薪水,而去犧牲自己的工作,其二,從另外一個方面採茶還是非常辛苦的,露天作業,年輕人不願意過來,以前的採茶工年紀越來越大了,沒有新鮮的血液,人手自然越來越少。

範喜這邊也有不少老客戶,有山陽縣在工地辦公的包工頭,還有一些公司的總經理,他們每年基本都會在範喜這裡購買定量的茶葉,青葉綠茶的口感著實不錯,而且也算是中檔茶葉,送禮的時候也不會顯得太丟面子,“畢竟給客戶送一些本地的茶葉特產,有利於拉近彼此的關係,生意場上談起來也比較輕鬆自在。”

一般茶葉的價格談好之後,禮品盒的價格還需要另外在加錢,因為這裡面也有成本費,但是因為總的計算起來利潤也太薄,所以一般範喜他們都不會跟客戶計較價錢,比較高檔的青葉茶會選用木質的包裝盒,比如一斤茶葉要兩個包裝盒的話,就會多加一百元,陶瓷的或者鐵盒子會要八十塊錢不等。

“如今線下的茶葉生意越來越難做,還是幾年前的行情,畢竟政府部門禁止往來送禮,飯店的高檔茶葉很難進入,,早些年的那些飯店裡面還會買一些低檔的茶葉,但是現在飯店的生意也不大景氣了,有的索性換成了酸梅湯或者紅糖水……”

“去年開始青葉茶的價格還比較穩定,但是再想搞好,就必須往外拓展新市場了。”範喜告訴陸為民,現在他們茶莊的青葉茶都基本上賣給自己的老客戶,今年他剛好打算也在網上開始出售茶葉,但是能不能開啟銷路,這裡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範喜坦言,說自己心裡也沒有底氣。

“秦嶺南山一帶的茶樹算是咱們這裡最好的,生長的土壤、水源後非常好,自然種出來的茶葉口感也好。”

範喜還告訴陸為民和史玉信一則訊息,“前些年有一個西州的大老闆就曾經來山陽縣裡談生意,偶然間在我們這裡買了一些青葉茶,嘗了一些後感覺還不錯,立馬就帶回去了幾斤,去年又開始給我們打電話,說是要再訂購幾斤茶葉,前陣子又給我打了電話,說是要一口氣提前訂購二十斤秋茶寄過去,還囑託要最高檔的青葉茶,我就挑了最上品的每斤六百元的價錢賣給他。”

“這很好嘛!像這樣的客戶繼續發展就能變成老客戶了。”陸為民感嘆道。

將本地的茶農散戶聯合起來容易,為他們再次樹立種茶葉的自信心也容易,但是如何將本地的茶葉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很難!

“我們青葉茶在本地的競爭優勢,說實話並不是很明顯。不過,茶葉屬實是好茶葉,就是沒有一個好的銷售路子。”範喜苦笑著說,他曾經也折騰過一陣子,曾經帶著客戶去茶園採茶、炒茶,剛剛推出的時候,確實還可行,很多外地客戶都感覺有些新意,但是時間一長,大家就厭倦了,畢竟採茶是個辛苦活,很多人對青葉茶都不是特別瞭解,白白地糟蹋了這些好茶葉,都是圖個新鮮,而且現在的群眾消費都比較理性化了。

一方面,山陽縣本地的茶葉供養量大體來說,還是太少了,另外一方面,懂茶的客戶來喝茶都是衝著青葉茶的名氣,本地的茶葉客戶相對來說圈子還是比較小,加上理性化的消費,茶葉銷售開始逐漸地迴歸到中低檔次,畢竟高一檔的對普通人來說,還是難以承受的。

相關推薦:法海穿越唐三藏基建:我在亂世求生存末世崛起:從靈氣復甦開始我在東京當神仙田園山水間開局繼承遺產,但我只想扶貧成神從地縛靈開始畫滿田園貞觀我做主初唐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