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晉烽火->章節

077章 譙國桓宣(下)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劉丹知道後來桓宣歷任武昌太守,監沔中軍事、南中郎將、江夏相。東晉咸和五年(330),後趙荊州監軍郭敬奉命攻打東晉的襄陽。襄陽守軍驍勇,加上後趙已無援軍。為此郭敬森嚴高壘,閉戶苦想,終得一計。次日,但見趙軍晝夜洗馬,川流不息。襄陽守將周撫得報,以為後趙援軍已到,心驚肉跳,連夜率部逃離襄陽奔武昌。原來郭敬密令將士策馬揚鞭,將不多的馬匹,循環往復地牽到河邊洗澡,假裝馬多,以嚇走晉軍。如此郭敬不損一兵一卒,就佔領了襄陽城,趙主石勒得訊,大賞郭軍,同時升任郭敬為荊州刺吏,獨守一方。郭敬將襄陽城廢棄,在沔水之北另建樊城戍守。

332年三月,晉收復襄陽;四月又被後趙攻拔。四年秋,郭敬南掠江西,晉太尉陶侃派陶證及桓宣乘機攻陷樊城,大破郭敬之軍。陶侃另一子陶臻與竟陵太守李陽又攻拔新野,郭敬敗退,襄陽再次為東晉所有。侃隨即以桓宣鎮守襄陽。宣招懷初附,簡刑罰,略威儀,勸課農桑,據守十餘年,趙人攻之終不能勝。

桓宣性情謙善篤厚,能文能武,有膽有識,為世人所稱讚,這次到襄陽來,可謂來者不善啊!

為了成立資政院,劉正親自出馬請習嘏出山,擔任資政院院長。開始習嘏不願意出來,劉正說你代表咱們襄陽本地的宗族,你要不出來,那只有請一些僑民作院長了。東晉南朝時期,襄陽地區的武力豪強勢力主要由兩類人群構成:一為外來之流民,一為當地之土豪。就其社會勢力和影響之強弱而言,由外來移民而形成的襄陽地方豪強顯然有過於土豪勢力。好不容易劉家佔領了襄陽,有了朝廷的名分,而且抵擋住了王敦的進攻,如果再讓那些僑居襄陽的豪門把持了資政院,大家都沒有了出頭之日。最後習嘏同意出山,同時也會聯絡各大家族。

現在的資政院相當於後世的政協,具有參政、議政、監督的權利,至於立法的權利暫時還不具備。而且資政院是由民主人士、各人民團體、各界愛國人士共同組成,也就是說除了像習嘏這樣的社會名流,劉丹把工商聯,婦聯、工會等一些組織都塞進去了。

如何應對桓宣,襄陽的劉正、習嘏等幾個大佬聚集在一起商量對策,大家愁眉苦臉,不知如何是好。畢竟桓宣是朝廷命官,劉家現在是打著擁護朝廷,討伐叛賊的旗號。劉丹笑道:“桓宣只帶了幾個人過來,有再大的能耐也施展不開。他是朝廷命官,主持政務,剛好我們要丈量土地,實行攤丁入畝之法,進行政治經濟改革,都可以打著他的旗號來實行。將來那些宗族有什麼意見都推到他和朝廷的身上,與我們無關。

我們要修訂婚姻法,男子女子18歲之後才能結婚,都以他的名義進行。成立資政院,都可以用他的名義。還有丁憂制度,也要改革,27個月守制,時間太長了。我們不如根據佛經的開示,改為49日。這個改革肯定會招致物議沸騰,我們都可以安到他的頭上。”

聽劉丹這樣說,眾人大笑,這劉丹是個促狹鬼,鬼點子太多,桓宣還沒到襄陽,劉丹就給他挖了一個大坑,

到時候他可真是百口莫辯。

根據儒家傳統的孝道觀念,朝廷官員在位期間,如若父母去世,則無論此人任何官何職,從得知喪事的那一天起,必須辭官回到祖籍,為父母守制27個月,這叫丁憂。這麼長的時間呆在家裡不幹活,當然很耽誤事,所以劉丹要改革。但是古代帝王以孝治天下,對於丁憂守制是很看重的,誰要想動這個,肯定會被罵得狗血淋頭,這下桓宣的麻煩大了。

佛教超度人做法事一般是49天,這個也是有講究的。佛教中對於死亡之後的描述很多,彼岸花、三生石等等,有詩為證:

彼岸花開離彼岸,忘川河畔難忘川。

奈何橋頭說奈何,三生石前嘆三生。

藏地還流傳了一部《中有成就秘笈》,就是人死了以後如何救度出離苦海,很了不起。其中是這樣描述的:

人死後,自亡者斷氣,第八意識(靈魂)脫離軀殼,至轉世投胎前之歷程稱之為“中陰身”。所謂“前陰已謝,後陰未至,中陰現前。”前陰已謝指此期壽命已盡,後陰未至意謂尚未投胎。就一般而言,人死後皆有中陰身。然大善大惡者則無。一人生前積極行善,認真修行,對三寶及淨土深具信心,斷氣後毋需歷經中陰階段,剎那間往生極樂。昇天及下地獄者亦等同此速。

此時善惡尚在對判,業力未形成,故極其自由。因其極輕靈、敏銳,故覺知力為生前七倍,且具他心通,可閱讀他人之心識。此段時間長短不等,或七日、十四日,乃至四十九日。

中陰身具足神足通,速度猶勝光速,於一念頃即可投生他方世界。在業力尚未形成前,可神通自在,隨心所欲至嚮往之處,可穿牆走壁,縱山河大地亦不為所障。唯佛之金剛座,及母體之子宮無法穿過。前者為佛證悟之處,後者表再度輪迴之入口,一旦投生,中陰身階段即告結束。

人死過之後,有三天半到四天的“悶絕”狀態,然後“中陰身”生起,如三歲童子,四十九天內七度生死,起現種種境象。所謂“悶絕”,就是大昏迷,昏迷時妄念不動,因為他的身體——地水火風四大分散了,眼耳鼻舌身諸根失去了攝取外境的功能。妄念不動,自性光明就要顯現。不過這種光明叫死光,死後發出的光,三到四天內兩度現起。這死光每次起現的時間不長,不過一頓飯的功夫,“倏——”就消滅了。死光也是自性光,若能在死光起現時“一把擒來”,及時體認它,立即就成道解脫了。

死光,就是母光;能覺察到它,就是子光。及時體認,就是母子相會,及時合上去就能頓證報身佛。這是“中陰救度”的第一階段——死位中有。若不能及時體認,就錯過了這個機會。然後中陰身生起,並顯現種種業相,生前做好事就現好相,做壞事就現惡相,美好的相、恐怖的相都要顯現。

同時,前十四天每日都有佛菩薩放各色強光、現雙身相接引。此時若不懼強光、不生狂妄分別之心,及時地合上去,也能得生佛國淨土。在中陰身生起的第四日,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光佛放紅色強光,並且現出與白衣佛

母面合交抱的雙身相,這時你若能不起分別、驚異、恐懼之心,毅然地合上去,就能立即得生西方極樂淨土。有佛菩薩接引前十四天,是“中陰救度”的第二階段——法性中有。

緊接著是“中陰救度”的第三階段——輪迴中有。大家都各奔前程,隨業力所轉,該去哪裡就去哪裡輪迴。一般的情況是49日之內全部都會投胎轉世,留下不走的非常罕見。所以佛家做經懺最多是49天之內,超過時間效果就不好了。

在襄陽和隨州這兩場戰役死了不少人,為了擴大佛教影響,法和帶著眾師兄為犧牲的戰士作了幾場水陸道場,效果很不錯。

在古印度,婆羅門教流行火葬,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印度以火葬為正儀,佛涅槃後,舉行荼毗火葬,信徒皆效法之,而僧眾更是跟進。傳至漢地,隋唐開始,佛家居士亦多火葬;日本佛教在道昭和尚提倡下,亦以火葬為主。

佛教提倡火葬,乃不重皮囊,若埋土中,唯恐死者執著於其形骸肌膚,以致不能解脫,故以火焚之,則不眷戀而知四大皆空。釋迦佛和很多佛門高僧火化之後燒出很多舍利子,有些人不相信,也有人說是結石之類的,亂解一通。

俗人火化,法師多半在死者遺體、牌位之前開示,類此:“某某居士(女居士)!今日火化,且聽我言。金剛經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享壽之時,以虛色身,且償因果,且修福田;舍報之後,無用軀殼,當作灰燼,還歸蒼天。某某居士(女居士)!色身皮囊,俱燒以毀,真靈佛性,僅存無壞,遍滿虛空,充塞法界,無去無來,不生不滅!”

襄陽新政也提倡火葬之法,這與傳統儒家思想相違,當然不受世俗歡迎,這些都統統推在桓宣的頭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時劉丹的母親孫如貞提出一個問題:“現在紡織廠、針織廠和繅絲廠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在我們廠裡女工的家屬要求廠裡她們把工資全部上繳,大多數女工都不肯答應,有些住進宿舍乾脆不回家,有的開始鬧離婚了,那些親屬都跑到廠裡來堵門。針對這個問題咱們這裡要拿出一個章程來。”

這個問題現在就出現了?劉丹有點驚奇。

前世大家批判封建禮教對女人不公平,婦女地位低下,這是事實。東漢蔡邕作《女訓》,西漢·劉向作《列女傳》。《列女傳》記載了某些婦女的嘉言懿行,對通才卓識、奇節異行的女子進行歌頌,展示從古至漢女性風采,儒家以之作為衡量女性*行為的準則。劉向最初寫此書的原意是對上古紅顏禍水如妲己、褒姒等穢亂宮廷種種惡行而借題發揮諷喻上聽的。《列女傳》也寫很多美德婦女,但都是為了襯托惡婦而作。

後人多有仿製《列女傳》的作品,但多數內容偏重於節烈的表彰,宋明以後益變本加厲,新增很多新的內容,僅母儀傳就記載了30餘人,讚揚婦女美德大多數都把注意力放在貞烈上面。民間諷刺女子行為之不梗,常說“不讀烈女傳,不曉婦經”,把“列”解為“烈”,於是後人只知“烈女傳”,而不知“列女傳”,實為大謬。

相關推薦: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亮劍從準備狙擊山本特工隊開始詭異劇本神霄之上晉策東晉大土豪我到仙界建仙山原始大廚王工業心臟從四合院開始的天道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