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晉烽火->章節

078章 三從四德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列女”的意思就是“諸女”之意,劉向當初是寫諸多女子,有美德有惡行,主旨並不在貞節烈女,相反,倒是拿貞節烈女作為陪襯。後世特別是宋明理學盛行,大肆提倡貞節烈女,“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改編劉向的《列女傳》就大行其道,“列女”遂成為“烈女”。

西漢時期人們對婦女的評價是多元化的,對婦女的態度是寬容的。但主要還是從女性的聰明才智、氣質能力、精神風貌、語言能力等內在美方面去評價。

但是到了東漢和帝的時候,“女聖人”班昭出現了,她是班固的妹妹,幫班固完成了《漢書》。她還多次入宮,給皇后、貴人當老師。當時人們稱她是曹大家。因為她的丈夫去世很久,她一直都戰戰兢兢,生怕自己一不小心給父母帶來恥辱。四十年做媳婦的經驗,加上班昭熟讀儒家經典,她寫出了《女誡》。其實當初班昭寫《女誡》,是作為家訓來寫的,主要給自己的女兒看的,沒有想到無意中流傳了出去,被眾貴族追捧,成了封建時代女性的第一本教科書,也成了女人最全面的一個枷鎖。

三從四德就是她提出來的,“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也是從她這裡引申來的。

“清閒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是謂婦言。盥浣塵穢,服飾鮮潔,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是謂婦容。專心紡績,不好戲笑,潔齊(齊音齋)酒食,以奉賓客,是謂婦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

《女誡》中把家庭關係的責任壓在了女人的身上,只有按要求做好自己,才能家庭和睦,家庭不和睦,必然是女人做的不好。以至於後來有句話:“千年的和尚修成佛,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自己這輩子難過,最後害得普天下婦女都陷入災難的深淵,遺毒至深,所以劉丹有點懷疑她心裡變態。

有句話叫“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逼急了兔子也會咬人,更何況一個大活人呢?不過因為以前婦女經濟不能獨立,反抗的結果就是一死了之,沒有出路。

但是後來不一樣了,明末清初的時候出現了一種新的族群“自梳女”。大約自在明末清初年間,廣東省順德地區的種桑養蠶行業的發展日益興盛,女性透過從事種桑、養蠶、繅絲漸漸握有養活自己的經濟能力,這在過去的封建社會是未曾發生;這時期,未婚女子都會梳著一條長辮子掛在背後,留待結婚時由母親或女長輩替其挽成髮髻。

時代動盪下,在這群有能力自食其力的女性當中有的為了能夠掌握其自己的命運,不再成為盲婚啞嫁的被動者,她們逐透過特定的儀式,像已婚婦人般將頭髮自行盤起來,以示終生不嫁、獨身終老。這種自梳的風俗,亦自順德開始在珠江三角洲蔓延開。

鄉約規定:如有勾三搭四,鄉黨不容,違者處以酷刑,捆入豬籠投河浸死。形成這一習俗的原因,一來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家庭權柄操持在丈夫和翁姑的手裡。女子若嫁進窮家,養兒育女,挨飢受窮,精神和肉體都會遭受折磨;若嫁到富家,又擔憂丈夫見異思遷,棄妻寵妾。因而不少農村女子,為了擺脫夫權的束縛和虐待,寧願犧牲青春,矢志不嫁。二來當時蠶絲業比較發達,需僱用大批育蠶、繅絲的女工,這為尋找出路過獨身生活的女子創設了自食其力的經濟條件。

據《順德縣志》記載:當時,順德蠶絲業發達,許多女工收入可觀,經濟獨立。她們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後,在婆家受氣,地位低微,因此不甘受此束縛,情願終身不嫁,於是產生了自梳女。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區的自梳女情況與順德相仿。

然而到了上個世紀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區蠶絲業衰落,這一帶的年輕女性聽說到南洋打工收入豐厚,遂結伴前往,許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多年,沒有談婚論嫁,五六十歲時,買來供品拜祭天地,也就成為了自梳女。而她們就是中國最後一批自梳女。

八十年代的時候,很多打工妹到沿海打工,賺的錢都寄回家給家裡蓋房子,給哥哥娶媳婦,然後自己出嫁的時候又給家裡賺一份彩禮錢,可以說自己沒有經濟自由。當然,後來的打工妹就不會這樣了,錢都留著自己用。

現在襄陽這裡辦了很多的工廠,紡織廠、針織廠,繅絲廠,還有印刷廠,招了這麼多女工,這個問題也就出來了。

習嘏對於這個問題也很頭疼,道:“清官難斷家務事,咱們處理這個問題就是兩邊都不討好。孝敬父母、公婆都是應該的,錢肯定要拿出一些,但是究竟拿出多少,這就有講究。”

劉巖道:“這個問題要處理好,要不然人家都說是咱們老劉家傷風敗俗。”

孫氏看著劉丹,道:“丹兒,你點子多,拿個主意。”

孫氏知道自己這個兒子特立獨行,看法不流於俗世,在劉縣他都要求女孩子也要上學,肯定能公正地處理這個問題。

劉丹考慮了一會兒,道:“這件事情確實要處理好,因為今後男子要當兵打戰,女人是一個很重要的勞動力。佛家說眾生平等,我們雖然不強調和那些畜生平等,但是也要做到男女平等。婦女和兒童是弱勢群體,我們乘著這個機會制定一部《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從各方面規定婦女兒童的權利和義務。

就拿這個事情來說,女人要不要拿出錢來養家餬口?對於能夠自食其力的父母或者家公家婆,可以規定不需要,對於不能自食其力的,父母的撫養費子女一起分攤,還有長輩生病了、喪失了勞動能力的就需要出力,治病的費用大家分攤。至於自己弟弟妹妹的撫養費,原則上是父母負責,誰養的孩子誰負責,沒道理要人家來養,當然,父母生病沒有能力又是一回事。

還有婚姻法,除了提高結婚年齡之外,我們還要廢除包辦婚姻,結婚必須取得男女雙方的同意。當然,不結婚也不行,女子25歲,男子30歲還沒有結婚的,必須強制結婚。

這個時候婦聯和工會要出面協調職工和親屬的家庭矛盾,對於不聽勸告無理取鬧者,弄到工地上勞動,對於年紀大的叫他們的村委會來領人。今後我們的工廠會越開越多,這樣的事情也會越來越多,我們先要把這些事情理順好,把這些細則做好,以後照規定辦理。”

說起工廠的事情,劉丹道:“今後我們還要制定一部勞動法,規定工人每天的工作時間,一天八小時,工作七天休息一天。”

“八個小時?”劉正不樂意了,“哪有那麼金貴的?我們不都是每天天亮就出工,忙到天黑回家嗎?有的女人織布到深夜。還有七天休息一天,官府都是一旬休息一天。”

劉丹解釋道:“祖爺,幹農活和工廠不一樣,工廠裡

勞動強度更大,人更容易疲勞,還有,我們的廠裡都是機器生產,人太累了容易出安全事故,得不償失。還有,職工在家裡還要陪父母子女,還有一個家,不能老是圍著工廠轉。”

佛家常以七天為一個週期做佛事活動。若念阿彌陀佛則稱唸佛七,若念觀世音菩薩則稱觀音七,若禪坐則稱禪七。此外還有楞嚴七、地藏七等等,可以統稱為佛七。

打佛七、打禪七,為什麼要以七天為單位時間呢?古德說,這和整個天體的執行有關,從古至今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以七天為執行之基本迴圈。胎兒在母體中七天一變,釋迦世尊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座上,七天七夜開悟成道,中陰身七七四十九天結束。還有醫家以七天為一個療程,當然,上帝也是六天創造世界,第七天累了休息。我們人體也是一樣,到第七天的時候也會累的,你要硬撐著,往往事倍功半。

劉丹繼續說道:“以後還要把職工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這一塊做起來,今後職工年紀大了,幹不動了,沒有收入怎麼辦?都靠孩子養著?如果沒有孩子呢?這樣會給社會造成很大的負擔,會出現很多社會問題。我們可以從職工的工資裡面扣掉一部分作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今後幹不動了,可以拿一份工資保證自己的生活。年紀大了病疼多,有一份保障補貼能減輕家裡的負擔。

這件事情暫時在我們辦的企業中施行,給別的企業做一個榜樣,人家也會說我們劉家仁義。今後我們要制定一部勞動法,保障工人和工廠主的權益,將來還要把兩個保險推廣到所有的企業中,有條件的話還要推廣到農村,當然,這都是以後的事。

還有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現在我們實行攤丁入畝,取消了人丁稅,我們會迎來一波生育高峰,孩子的營養和教育將來會成為我們今後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的鄉村基層組織和城市要把這個工作做起來,要成立敬老院和福利院收留孤寡老人和孤兒,襄陽財政每年要撥出專款給這些福利院。這是爭取民心,贏得民心,我們不做,讓那些士族宗族來做,民眾會怎麼看我們?

我們要記住,我們的宗旨是為百姓服務,努力讓百姓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他們能夠安居樂業,我們的政權才會穩固。”

習嘏聽到這裡,站起身來給劉丹深深作長揖,唬得劉丹慌忙避讓,其他人也扶住老爺子。劉正問道:“親家公,你這是唱的哪出戏啊?”

習嘏道:“《禮記》雲:‘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丹哥兒真能做到這一步,為萬世開太平就不是一句空話。我為天下的黎民百姓謝謝你。”

劉丹回禮道:“出家人為如父如母的眾生修行,我們為官者是為如父如母的民眾謀福利,這是我的本份,當不得老爺子稱讚。”

“當得!當得!”習嘏眼圈發紅,一臉悲愴,“自永嘉以來,京都淪陷,二帝蒙塵,神州四裂,豺狼橫行,千里城郭化為焦土,億兆蒸民淪為賤奴。老夫每思念及此,無不痛心疾首。”

“大廈將傾,必然蛀囊如麻,大堤將決,必然白蟻遍佈。”習嘏拉著劉丹的手,道:“丹哥兒,朝廷指望不上,我和你祖爺都老了,收復故土,重整河山,只有靠你們這一輩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劉丹長拜曰:“小子不敏,敢不奉教。”

相關推薦: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亮劍從準備狙擊山本特工隊開始詭異劇本神霄之上晉策東晉大土豪我到仙界建仙山原始大廚王工業心臟從四合院開始的天道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