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晉烽火->章節

024章 竺佛圖澄(下)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佛圖澄還有高明的醫術,那些有頑疾無法醫治的,也都找到佛圖澄,經他略施法術便痊癒,使不少人受益。從此,中原地區無論漢人胡人,開始普遍信奉佛教。石勒也把佛圖澄作為機要參謀,凡有大事,必定要徵詢佛圖澄的意見,佛圖澄也積極參與其中。

石勒接受佛圖澄建議,領兵自葛陂還河北,路過枋頭(今河南浚縣)時,當地人準備晚上劫營。佛圖澄以神通得悉此情況,告訴郭黑略道:“賊人很快就要來,可去報告主公,作好防備。”郭黑略迅速去報告,不一會果如其言,因有了準備,所以沒什麼損失。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鮮卑人段末波進攻石勒。段末波兵強馬壯,令石勒非常恐慌,趕緊向佛圖澄請教。佛圖澄若無其事,回答道:“昨日寺裡鈴響,我仔細聽了,是說今天中午時分當捉住段末波。”石勒且信且疑,與手下登城瞭望,只見鮮卑軍鋪天蓋地而來。石勒大驚失色,敵軍行進,地動山搖,段末波怎能被擒呢?那一定是寬慰我的話。他又派人去問佛圖澄,卻得到報告說己經捉住段末波了。原來,城北有一支伏兵,出擊時正遇段末波,便將他擒獲了。

公元328年,劉曜親率大軍進攻洛陽。當時石勒的堂弟石虎守洛陽,石勒打算親自前去抵抗劉曜,然而內外僚佐都反對,認為這太危險。石勒只得又去請教佛圖澄。佛圖澄說:“軍出定能捉劉曜。”石勒這時己深信佛圖澄,於是不聽眾人的勸說,決心親征。他留長子石弘與佛圖澄來鎮守襄國,自率中軍直驅洛陽。劉曜貌似強大,哪知才一交戰,他的軍隊就大潰,劉曜的馬沒入水中,果然被活捉了。石勒平定了劉曜,前趙政權滅亡,從此統一了北方。不久,石勒正式稱帝,改元建平,史稱後趙。

公元333年四月,佛寺塔上的鈴子無風自鳴。佛圖澄向大家說,國家將有大喪,不出今年。七月,果然石勒死,其子石弘登位。

石弘繼位的第二年,石虎殺了石弘自立,改元建武,不久遷都到鄴(今河北臨漳)。公元343年,石虎先後*進攻前燕、前涼,都遭到慘敗,而東晉大將桓溫又進攻臨淮,可謂四面受敵,三面告急,人心惶惶。石虎氣急敗壞,瞪著眼睛說:“我一向誠心奉佛供僧,卻征伐失利,甚至外寇入侵,這說明神法沒有神驗了!”

第二天一早,佛圖澄朝見,勸告道:“大王前世是位大商人,曾到賓寺供奉,當時正舉行大法會,有60羅漢參加,我也是其中之一。當時有得道人對我說,這位大商主命盡當受雞身,以後要到晉地作國王。如今你不是作了國王了嗎,佛法怎麼能說不靈驗呢?這不正是你前世修下的福分麼!至於戰陣負勝得失,乃是國之常事,怎麼能怨謗三寶,夜起毒念呢?”石虎見他說破了其心中對佛法動搖的秘密,十分惶恐,立即跪下謝罪,又重新對佛法堅信不疑了。

一天,石虎問佛圖澄道:“佛法主張不殺,然而朕為天下之主,不用刑殺就不能肅清海內。我既己違背了殺生的戒律,雖然奉佛,還能得福嗎?”

佛圖澄回答道:“帝王奉佛,自然與老百姓不同,只要能體恭心順,提倡佛教,不為暴虐,不害無辜,就算是對佛誠心了。對於那些兇愚無賴、不可教化的人,有罪不能不殺,有惡也不能不刑,但是一定要該殺的才殺,該判刑的才判刑。如

果濫用天子之威,恣意暴虐,殺害無辜,雖然傾其家財奉佛,也不能消除災禍。希望陛下要節慾興慈,將恩惠普施於天下所有的人,則佛教便將永遠興盛,陛下的福祚也將得到佛的保佑,綿延萬世。”他舉石虎的尚書張良、張離等家為例,他們雖因富有,曾各為佛寺建大塔,但是貪心不己,遊獵無度,聚財不窮,最後終於被殺,得到現世報,還談得上什麼獲福呢?

公元348年十一月,石虎在太武前殿大宴群臣,大家正飲酒狂歡,佛圖澄忽然吟唱道:“宮殿啊宮殿,棘子就要成林,將撕壞人的衣襟。”石虎聽罷,忙叫人挖掘,在宮殿的石頭下果然發現有荊棘生長。

佛圖澄對弟子法祚說:“戊申歲(建武十四年)禍亂將漸萌發,己酉歲(即次年公元349年)石氏當要滅亡。我在還未亂之前,先化去了。”當下派人去向石虎告辭,說生死是萬物之理,貧道化期己到,生前既荷恩殊重,所以事先仰聞。石虎聽後大驚,不覺愴然淚下,說:“沒聽說和尚有病,怎麼忽然來告終呢?”於是立即出宮,到佛寺慰問。

佛圖澄對石虎說:“出生入死,是道之常理,壽命長短有定,是不能隨意延長的。只要道德完全,業操無虧,雖死若在;要是違背天道而延長壽命,不是我的願望,今之所以意有未盡,只因國家奉佛,興修如此壯麗的寺廟,本應該享受福祉;只是政治過於猛烈,淫刑酷濫,顯然違犯了佛教聖典,背棄了佛家法戒。如果不自改革,最終是不能享受福佑的。只要降心易慮,給老百姓恩惠,國祚自會延長,我死後也就沒有遺恨了。”石虎悲痛哭泣,知道不可挽留了,馬上為他挖壙造墳,辦理後事。這年十二月八日,佛圖澄與世長辭,享年117歲。

佛圖澄幾乎和後趙國家的命運相始終。他死後第二年,石虎死。石虎養孫冉閔,是位漢人,他對石趙政權極為不滿,在石虎死後就立即發出“殺胡令”,遂將石氏家族殺戮殆盡。冉閔小字棘奴,佛圖澄曾在石虎殿上所吟頌的預言詩“棘子成林”的“棘子”,就是指的棘奴,佛圖澄當時就預感到他暗藏殺機。果然,到第三年(公元350年),冉閔篡位稱帝,建立魏國,後趙遂亡。

佛圖澄在漢地傳法,有很多弟子,其中著名的有佛圖澄的著名弟子有法首、法祚、法常、法佐、僧慧、道進、道安、僧朗、竺法汰、竺法和、竺法雅、比丘尼安令首等。

對於這麼一位傳奇的神僧,劉丹也是敬仰加驚懼的。劉丹本身是個異界來人,借屍還魂才有現在這個身份,給人看破就不好了。

劉丹對大家道:“佛法對於東土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現在因為衣冠南來,漢族政權削弱,佛教得到廣泛的流傳,很多人開始信奉佛陀的思想,這樣就為民族的大融合建立了一個共同的思想基礎和價值取向。因為不管北方的人還是南方的人,如果都信奉佛教,大家也就更容易相處,而且佛教本身也是提倡眾生平等的。”

漢民族因為吸收了佛家思想的精髓,變得更加博大精深,更有韌性,也更加包容。在五胡亂華時期,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以及後來的元清時期,這些北方的統治者全部都信佛教。佛教的價值觀、世界觀對於震旦民族融合起到極大的作用。入

主中原的蒙古人致信薩迦派的領袖薩班,希望蒙藏結盟。薩班全然不顧年邁,毅然離開西藏,翻山越嶺,走了兩年多時間,抵達涼州(今甘肅武威)。1247年,蒙古大汗王子闊端,在這裡與薩班舉行了歷史性的會晤,蒙藏結盟。會盟的結果,西藏從此正式歸入震旦版圖,中央政府自此管轄西藏地區的政教事務。

這種民族化的表現形式,已使佛教成為民族認同的有機組成部分。東土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傳統文化,明清以來就已形成了儒釋道三足鼎立的格局,大量的佛教詞彙成了現代漢語的基本用語,如“過去”、“現在”、“未來”、“世界”、“功課”,乃至似乎有點兒西洋風味的“愛河”,都是來至於佛經;藏族、蒙古族、滿族、土家族、裕固族、納西族、錫伯族、達爾斡等10多個民族,信奉藏傳佛教,而在藏族、蒙古族等民族裡,佛教是其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甚至是最主要的文化特色。

清朝扶持藏傳佛教,很大的原因是清朝剛入關前蒙藏政權就和皇太極取得了聯絡,得到了皇太極的大力推崇,在清軍入關後的一段時間內,藏傳佛教的地位還是很重要,康熙皇帝一度把藏傳佛教定為“國教”,但他也一語道出天機——“興黃教、柔蒙藏”,目的不是純粹的信仰,而是把這麼多的民族團結在一起。

在歷史上,清朝政府即以佛教協調民族關係。清初在五臺山,把十座寺廟改建為喇嘛廟,供奉宗喀巴大師像,延聘蒙藏僧人入住,後來還在北京建雍和宮、在承德建外八廟。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清政府還規定,活佛轉世靈童,須經金瓶掣籤方可認定,並批准特製了兩個金瓶。一個送往西藏,供於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像前,用以掣定達lai喇嘛和班禪大師等藏區大活佛;另一個供在雍和宮,用以掣定蒙古及青海、甘肅等地大活佛。這些措施,實現了滿、蒙、藏、漢的民族團結,維護蒙藏地區的長期穩定。

鑑往知來,佛教是加強民族認同、增進民族團結的重要法寶。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佛教做潤滑劑,中華民族的融合將會更加痛苦和血腥。

佛教哲學蘊藏著極深的智慧,佛學和中國古典哲學的互動影響,推動了哲學提出新的命題和新的方法。佛學對宇宙人生的洞察,對人類理性的反省,對概念的分析,有著深刻獨到的見解。在人生觀上,佛教強調主體的自覺,並把一己的解脫與拯救人類聯絡起來。它以獨特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給予中國傳統社會民眾精神生活以新的啟發。因為佛經博大精深,智慧如海,吸引著歷代知識精英深入經藏,窮波討源。

佛教對於東土的最大貢獻就是因果報應、眾生平等和慈悲救世的觀念,這是佛教的普世價值。佛教的精髓部分就是普世的,佛教超越了一切普世的元素,自由、平等、慈悲和公義。眾生平等這個觀念為中國人所接受,和現代資本主義的價值觀“自由、民主、平等、人權”也不相違,所以震旦人在接受資本主義世界觀的時候,也沒有很大的障礙。

印度沒有接受佛教平等的觀念,直到現在,種姓制度還在困擾著印度。雖然印度獨立的時候,憲法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直到今天,這個制度還在影響著印度的社會發展,阻礙著印度現代化的程序。

相關推薦: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亮劍從準備狙擊山本特工隊開始詭異劇本神霄之上晉策東晉大土豪我到仙界建仙山原始大廚王工業心臟從四合院開始的天道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