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晉烽火->章節

002章 劉家塢堡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襄陽而下,漢水右岸是一條狹長的通道,後面是蜿蜒的群山,只是在龍舌這裡拐了一個大灣,沖積出一大片的平地。一條溪河從後面山谷蜿蜒而下,繞過村莊流入漢江,劉家村有一條五十米長的街道,兩旁建了兩排商鋪,每月逢十有一個集市,周圍幾十裡地的鄉民都會來這裡趕集。因為北方戰亂,關中、河南的一些流民來到襄陽,帶來了大量的北方手工藝,劉正也是乘著這個機會招攬了大批的作坊手藝人,沿著溪河建立起了陶瓷、紡織、磚窯、冶鐵、木器、造紙等一些作坊。東晉現在大都數是莊園經濟,自給自足,現在劉家村有四百多戶人家,按照人口算應該是一個鄉鎮,其中一百多戶是關中工匠,他們大多數都是拖兒帶女,一個群落一個群落地遷徙過來,劉家為了爭奪他們,花費了不少精力和銀子。

延綿的大山下是兩個塢堡,虎踞龍盤,威不可犯。劉家塢堡有點像現在閩南、贛南客家人的圍屋,牆壁的底部用花崗岩條石築就,整個塢堡呈正方形,邊長約100米,牆高10米,厚2米,有三層樓。塢堡前有一個半圓形狀的大池塘,半圓的直徑和塢堡平齊。塢堡的正面有三座門,一大二小,第一層樓的牆壁不開窗,二三樓開一個豎立的小窗,這些都是為了防禦外來入侵的需要。在劉家塢堡的外圍有一座小型的塢堡,這是給外來的工匠修建的。

塢堡分外圍和內圍,形成一個回字,內圍只有兩層樓,裡面分別有樓門、門廳、環廊、天井、圍屋和廳堂,天井之下皆被鵝卵石所鋪砌,中間挖了幾口水井。整個塢堡是圍繞著一個中心展開,這個中心就是祖宗神位,供奉神牌的正廳俗稱香火堂。香火堂是敬神祭祖的禮堂,平日議事的會場,又是新春團拜的地方。如遇婚喪喜慶,這裡便是行禮、宴飲的場所。廳堂作全樓的中樞逐步擴充套件、臥室、倉庫、廚房、過道、迴廊、門窗、樓梯口等,安排講究,嚴謹有序,採光合理。

劉丹走近塢堡的時候,池塘內有些下人正在池塘洗衣服,見到劉丹都朝他打招呼:“九郎回來了?”劉丹都含笑一一點頭,溫文爾雅,禮貌謙遜。劉丹這一輩有兄弟十六人,劉丹排行老九,姐妹有十二人,劉婷六歲,排行老八,深得哥哥姐姐們的寵愛。

穿過塢堡樓門,劉丹走入內屋二樓東南角自己的住處,這裡有臥室,書房,客廳,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書房筆墨紙硯都有,但是書架上的書很少,有簡書、帛書、紙書,但是大多數都是手抄本。手抄費時、費事,又容易抄錯、抄漏,既阻礙了文化的發展,又給文化的傳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再加上帛娟和紙張昂貴,所以現在的士族基本上壟斷了文化的傳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士族集團的崛起是從漢武帝“罷黜百家,首倡儒術”後開始,研習儒家經學的學者壟斷了儒家孔孟一門經典學說的解釋權,並在家族內部代代傳襲,進而掌握了整個國家文化制度的話語權,最後造成南北朝時期“鐵打的門閥,流水的王朝”這一特有的現象。從劉宋到唐朝,歷代的帝王都在想方設法削弱門閥士族勢力,直到唐朝末年的屠夫黃巢,打著“為民除害,天補平均”的旗號,殘忍暴虐,所到之處無一不血流成河,哀嚎遍野,這些門閥士族才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劉丹拿起一本書《五經章句後定》,這是劉表編纂的。這本書刪除浮辭,讓學者較快通曉經文,關西、兗、豫學士都來

到襄陽,為荊州學派和魏晉玄學奠定了基礎。也許是穿越黑洞的福利,劉丹的前世記憶非常清晰,看過的書都歷歷在目,而且這一世耳聰目明,反應敏捷,記憶超群,過目不忘。不過劉丹不想做一個皓首窮經、尋章摘句的雕蟲,他的本來的願望是做一個網蟲,能上網不幹活,最好能屌絲結緣白富美。只是沒想到來到東晉亂世,雕蟲網蟲米蟲都不能幹了。

劉丹拿出筆墨,開始抄寫,現在劉丹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毛筆字太差。小時候雖然臨摹過柳、歐、顏、趙的字帖,但是沒有下過苦工,後面都是電腦打字,就連鋼筆字都寫不好。還有一個問題是繁體字,劉丹不得不重新從識字開始。自從八王之亂以來,胡族的一些風俗生活用具也傳入中原,床榻就是其中之一。這時的几案幾乎與床榻平齊,文人主流作書姿勢是執書,即一手執紙、絹,一手執筆,在胸前懸空書寫,這個高難度動作對於劉丹來說無疑是練雜技一般。特別是跪坐,時間長了這腿就像東瀛人一樣又短又粗,沒奈何,劉丹只好叫人打了一套書架、書桌和椅子,這樣就舒服多了。

對於劉丹的離經叛道、斯文掃地,爺爺和老爹是辭色俱厲,大加呵斥,但是劉丹一再堅持,死不改悔,聲稱跪坐久了會腰肌勞損,腰椎盤突出,加上他大病初愈,幾個女眷也在一旁勸和,最好只好捏著鼻子認了。心裡哀嘆這個孩子毀了,就憑這樣的讀書寫字的方式,想要擠入士林之中是別指望了。

晚上吃飯,劉丹的爺爺一家人在一起,男丁一屋,女人帶著孩子一屋,都是用長食案,劉丹現在算是男丁,和大人們在一起。劉正昂藏七尺,目光炯炯,不怒而威,原來是行伍出生,在軍隊裡混過一段時間。劉巖長得和父親很像,高大威猛,劍眉星目,劉丹的劉家基因遺傳不多,倒有點像母親,溫文爾雅,眉清目秀,多了幾分儒雅之氣。。

襄陽因為戰略位置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這裡的民眾崇尚武力,編練民團,抵禦外侮,特別是三國混戰和八王之亂後,傳統世家門閥遭受了極大破壞,劉家乘勢而起,現在已經成為地方一霸。劉家出武夫,這是襄陽本地人的共識。現在劉正想實行家族轉型,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孫子輩到襄陽習jia參學,家裡也辦了義學,請了一個老學究教劉家子弟讀書。只是孫子輩中大多數才具平平,沒有一個文採斐然的人物,唯有劉丹天資聰穎,文思敏捷,劉正寄予極大的希望。沒想到一場大病讓這個孫兒幾乎夭折,大病過後像是丟了魂,抑鬱沉悶,呆如木雞,失去了少年的朝氣。看著盤腿坐在席上的劉丹,劉正長嘆一聲,這個孫兒算是廢了,現在只有敦促兒子們趕緊再造出幾個小人來。

劉丹坐在食案前,哀嘆不已。眼前的菜餚是芹菜、豌豆,一小碟豆豉,加上臘肉,全是水煮的。這個時期鐵器很少,主要是用於鑄造兵器,大家用的鍋都是陶製的,大戶人家用青銅的,都是不具備炒的功能。對於從舌尖上的國度過來的人,這些菜餚太難下嚥了。看來要改善生活還得先弄出沙鍋來,想想有哪些食材現在可以搞出來。

吃罷晚飯,劉丹來到父母的住處,劉丹的母親孫氏,孃家是襄陽的三等士族,庶出,劉丹的姨娘羅氏,出生商人家庭,現在掌管整個劉家的賬本。劉丹作禮請安完畢,道:“阿爹,阿孃,明天我想進山裡找一點東西。請爹孃准許。”

劉巖奇道:“咱們劉家集市在周圍五十裡地還是比較有名的,東西的種類不少,還有什麼買不到的?”

孫氏也很驚奇,道:“丹兒,要什麼東西跟為娘說,娘叫人給你找來。”

劉丹道:“孩兒要的東西也不知道山裡究竟有沒有,只是想進去看看,明天叫旺財和阿貴跟著我就行,一個來回,不會走遠的。”

爹孃互相看了看,見孩子態度堅決,只有同意,孫氏道:“現在世道太亂,山裡也不安寧,明天我讓葉教頭跟著你。我會跟廚房打招呼,讓她們給你們準備好乾糧。”劉丹見父母答應,告辭出來。

劉巖問孫氏:“這幾天丹兒怎麼樣了?”

“丹兒這兩天氣色好多了,今天回來得很早,開始看書寫字了。旺財粗心大意,我想讓冬梅去伺候丹兒,這樣我才放心。”

“你讓冬梅看著他點,不要什麼事都順著。”

“我會吩咐她。”

這個兒子自從大病之後就沒有好好看過書,劉巖自己也不敢多問,父親明顯有些失望。兒子劉昊、劉毅現在都在習jia學堂跟著習嘏先生學習,很少回家。習嘏先生博覽經籍,性情閒雅,在玄學、儒學、史學等方面頗有造詣,曾為臨湘令﹑山簡徵南功曹,蒞官舉大綱而已,不拘文法,時人號為“習新婦”。現在賦閒在家開了個學堂,有教無類,不論士族寒門都可以來聽課,襄陽和附近郡縣多有學子來這裡求學。本來劉巖也準備把劉丹送過去,這一病,什麼事都耽誤了。

第二天劉丹一身勁裝打扮,和旺財揹著行囊、短刀走出塢堡,卻見阿貴、葉教頭和兩個少年早早在塢堡外等候。葉教頭身軀凜凜,相貌堂堂,腰間挎著一把短劍,阿貴揹著一個大籮筐。兩個少年正是自己的玩伴劉天和葉瑾,也揹著行囊看著自己微笑。劉天敦實、虎頭虎腦,葉瑾眼如點漆,帥氣俊郎,倒是有一副好皮囊。

劉丹急忙迎上前去,向葉教頭和阿貴施禮道:“有勞葉叔阿貴叔了。”

葉教頭笑道:“九郎不用客氣,就在附近走走,談不上勞累。”

兩個少年也走上前來,拉著劉丹的手道:“丹哥兒,你這麼久沒來學堂,我們都無聊死了。”

劉丹奇道:“你們倆怎麼不要上學?”

葉瑾道:“你忘了今天逢十休沐。昨天我也是聽阿爹說你今天要進山,所以和阿天陪你一起去。你不知道,自從你病了,我們和大頭仔幹了一架,咱們沒贏,他們也沒落下好。”

葉教頭呵斥道:“你這小子不好好讀書,盡給我惹事。丹哥兒,咱們進山。”

於是一般人沿著兩座大山中形成的溝壑溪流一路向上,在劉丹的印象中這裡沒有這條溪河的。峽谷的環境優美獨特,流水潺潺。昨夜一場短暫的陣雨之後,山水樹木都換了顏色,從山頂流下來的溪流,就像大自然紡織出的綢帶飄然而下。山谷內百花盛開,奼紫嫣紅,桃花、李花、迎春花、杜鵑花……爭奇鬥豔。山坡上的小草也悄悄地鑽出地面,嫩生生,綠油油,這一片,那一簇,點綴著這陡峭的山坡。山坡上的樹木也在不聲不響地抽出新的枝條,長出了像小草一樣的新芽。這裡正好有李花需要的艾草、迎春花、桃花、薄荷……劉丹大喜,吩咐大家採摘。

相關推薦: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亮劍從準備狙擊山本特工隊開始詭異劇本神霄之上晉策東晉大土豪我到仙界建仙山原始大廚王工業心臟從四合院開始的天道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