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變臣->章節

正文 第四百九十四章籌建書院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寧波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讓茶香在口中回味著。茶是青霧茶,麗州富羅縣出產,隨著江刺史在化州就任,青霧茶也在會野府漸為時尚。一時間,眾人都舉盅飲茶,像是都沉迷在茶香之中。

思忖了片刻,寧波清了清嗓子,道:“中秋賞月,登高泛舟,取得是團圓之意。府衙要舉辦宴會,江刺史會宴請諸位一起賞月,今年化州的稅賦大漲,在座的諸位功勞不小。”

眾人頷首,矜持地微笑著。

“大夥只要把自家府第打扮得漂亮些,商鋪裡的東西準備得充分些,最好價錢能便宜些,讓大街上熱鬧些,百姓歡快些,就算討了江刺史的好。”寧波眼中閃著睿智的光芒,道:“江刺史得知諸位的用心後,肯定會多敬大家幾杯。”

眾人哈哈大笑,生意人能和官府搞好關系,正是和氣生財的最高境界,正如寧老爺子所說,江刺史要得是與民同樂的氣氛,讓老百姓開心過節便是討了江刺史的好。

吳子雄歡喜地道:“經寧翁一點撥,真是眼前一亮,看來我準備的二百兩銀子可以省下了。”

寧波撇了一家自家的姻親,心中滿是鄙夷,去年雪災的時候自己就曾讓政兒提醒他不妨多出些錢糧,可是這老摳捨不得,摳摳縮縮地只出了一百石糧食一百兩銀子,自家得了天子封賞後又眼紅後悔。這次想出點血討好江刺史,聽自己一說,便歡天喜地地將銀子收了回去,這樣的人成不了大氣候。

轉念一想,吳子雄向來就不是以精明著稱,這傢伙最得意的生女兒,五個女兒個個長得花容月貌,除了三女嫁給了孫兒外,有一個嫁給長漢劉家,一個嫁給河東崔氏,另外兩個妾室所出也嫁給了士紳的後代,有五個得力的姻親相助,吳子雄想不風聲水起都難。

盧家可沒與吳家聯姻,管事盧成秀暗譏道:“省下的二百兩銀子吳老爺又可以納房妾室了,中秋月圓日子可正好。”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眾人都不太看得起吳子雄,似笑非笑地看熱鬧,吳子雄心中惱怒,打著“哈哈”尷尬不已。畢竟是孫兒的岳丈,寧波替他解圍道:“吳家家大業大,這點錢對子雄來說算不了什麼。既然各位捨得花錢,我倒想起個法子,既能討了江刺史的歡心又能讓百姓稱讚。”

座中諸人都不缺銀子,紛紛追問什麼辦法。

寧老爺子慢條斯理地梳理著鬍鬚,道:“江刺史曾在麗州富羅縣任縣令,在富羅縣留下了不少好東西。諸位手中喝的青霧茶因他所寫《品青霧有感》而出名,富羅縣黃羊寺已成為東南佛教之首,天子赦封禪宗盛地。黃羊書院雖然創辦不到三年,但中舉及第的人數已達七八人之多,隱然成為續章義書院和澤昌書院之後的第三大書院,書院中有範老夫子手書的院訓,還有江刺史題寫的《黃羊銘》,老夫聽說有學子不遠千里前去就學,還有不少人專程去看看碑亭中的《黃羊銘》,讀一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句子。還有那名勝松昌樓,前去觀光的文人雅士絡繹不絕,登此樓把酒臨風,吟誦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怎能不心潮澎湃,有所感懷呢。如今江刺史在士林的聲望直追其師範炎中,假以時日,必成文壇一代宗師。”

說到這裡,寧波頓了頓,嘆道:“老夫老矣,體弱難以遠行,要不然真想去富羅縣看看。”

何文彩眼前一亮,領悟到寧太爺的意思,笑道:“老爺子可是讓我們籌錢興辦一座書院,順便添置些景緻,最好能請江刺史寫篇詩賦,替咱們揚揚名。”眾人紛紛叫好。

由於地域的關係,化州是西域通商的主要通道,千餘年來造就了無數個富翁。這些有錢人一般都會做兩件事,一是招攬高手,保家護商;二是投入教育,聘請名師培育子女成才。自魏以來,化州中舉及第的人數在各州之中位於前列,拿寧波一家來說,寧波自己是秀才,兒子寧澤更是榜眼出身,寧清政中了舉人;華政之子華文慶也高中探花郎,化州籍貫的官員不在少數。不過,能中舉及第的多是有錢人家,普通百姓衣不暖食不飽根本無力讀書,再加上兵禍不斷,安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

書院有如良田,讀書人好比種子,有了讀書人才有歷史的傳承,這種傳承即使王朝變更也不會斷絕,章義書院和澤昌書院存在的時間都比大鄭的國祚要長。寧波是老狐狸,他提議籌建書院當然不是為了純做善事,主要還是替寧家的將來著想。

國家會覆滅,世家有興衰,要想寧家福澤綿長,就要讓百姓念起寧家來說好,讀書致仕、經商賺錢是根本,同時還多行善事回饋鄉里,寧家在化州沒少做鋪橋補路、憐老惜貧的好事,去年雪災更是竭庫賑災,在化州百姓口中寧家是積善好人家。

吳子雄有些肉疼地道:“籌建書院可不是小數目,光買山買田就要數千兩銀子,還要興建學院、聘請教師、添置書籍桌椅,少說也得萬兩以上。”

在座的多是聰明人,都知道建座書院的好處,以前他們也做過養讀書人種子的善事,但比起書院來小巫見大巫,資助一兩個讀書人哪有資助一群人收穫大。能來書院讀書的多是良種,這些良種哪怕只有一成中舉及第,便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這些人踏上仕途,自然對資助他們人感恩戴德,將來說不定哪天就是回報的時候,更往遠裡說,如果誰將來寫書,把這段歷史寫進書中傳於後世,資助的人豈不隨著史書留芳千古嗎?退一步說,那些沒考中舉人進士的讀書人,在鄉間教書育人,也會傳揚他們的善舉,被鄉人敬仰。

整個化州除了官學,沒有一所書院。成立書院並非易事,除了要大量的錢財外,還需要官府審批,這對在座的眾人來說問題不大,主要問題是缺人。首先缺少良師,化州雖然出過不少舉人進士,但留在當地的人不多,有少數有才之士也被鄉紳高價延請到自家教授子女。化州是戰亂之地,外地讀書人不願來此冒風險,沒有良師施教是最大的問題。其次是缺讀書人。化州是戰亂之地,民生極不安穩,百姓衣食尚成問題,哪有閒錢去讀書。

寧太爺此時把籌建書院的想法拋出來,確實是到了條件成熟的時候。德化育民是刺史的責任,也是政績,所以向府衙申請創辦書院,江刺史肯定積極歡迎。官府有態度,只要有錢,買山買田,興建人力都會積極配合。至於良師,有江安義這面士林中旗幟發出邀請,各大書院甚至國子監都會派人來任教,說不定天子都會關注,黃羊書院就在有人陸續及第後,天子下旨嘉獎書院為國育才,賜皇田五百畝,山長蘇子明授正六品上散官朝義郎,講師凌旭授正六品下散官承議郎,其他老師皆在封賞。

別看只是散官,對於書院多數教書育人的講師、副講來說都是可望不可及的恩賞,澤昌書院的新任山長邵仁福曾是從七品下的國子監主簿,到澤昌書院後晉了一級是從七品上的學錄,擠走馮山長接任山長,天子也不過給了從六品上的奉義郎,至於趙興風得了個從七品下的宣義郎就感恩載德不盡了。當蘇子明和凌旭晉封的訊息傳到澤昌書院,不少講師、副講人心思動,學而優則仕,誰不想當官發財光宗耀祖,當時怎麼就沒抓住機會呢。有黃羊書院的先例,寧波相信只要江刺史一聲召喚,講師們來的唯恐不及。

至於讀書之人什麼時候都不缺,以往化州窮困家無餘糧,供不起孩子讀書,江刺史來化州後,蜜水果生意讓瓜農多收了三四兩,而製造蜜水果又讓不少婦人也能養家餬口,貿易入邊市後,各行各業的生意紅火起來,找事變得容易價格也高了起來,而糧價被官府死死抑住,多數百姓家的日子比以前好過了不少,應該有不少人想著孩子讀書識字。書院辦起來後,如果江刺史肯親自到書院講上兩節課,那麼估計遠在千里之外的讀書人都會趕來,到時唯恐書院接納不了那麼多學生。

除了吳子雄心痛錢,其他人紛紛爭執起來,“我願出八百兩銀子興辦書院”、“我替主家作主,贈給書院二百畝良田”、“那我就出資興建書院的主樓”。

何文彩跟吳子雄的關係好,笑著點醒他道:“吳老板要是不捨得銀子,你那份我替你出了,勒石立碑的時候可把我的名字寫大些。”

吳子雄醒悟過來,去年賑災朝庭准許勒石立碑以彰善行,石碑立在城北城門處,每天都有百姓前來燒香叩拜,感謝碑石上的善人善舉。人生在世,衣食豐盈的話,面子就變得重要起來,而這樣的面子誰會嫌多。

看著眼前眾人爭吵,寧波捊須微笑,這主意是自己出的,自己的名字理當刻在第一位。

相關推薦:重生我的1999我不做陰陽師了靈氣復甦之我是女神諸天大聖人天行緣記快穿之嬌妻有靈田萬界之我是演員仙山我作主我真是掌教大老爺全部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