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重生網遊大時代->章節

第460章 新能源汽車還要等一等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儘管「沸騰汽車4.0」這款車型,並不是純電動新能源汽車,只是過渡性的混動汽車,但在造車技術上,可以稱得上是有重大技術性突破。

當然,這個所謂的“重大技術性突破”必須打引號,因為國外汽車廠家,尤其是豐田汽車,混動汽車的技術早就很成熟了,只是說在國內,算是比較大的技術突破。

其實沸騰汽車早在成立的第二年,也就是06年,旗下新能源汽車研發部,也就是原比亞迪汽車研發部,成功研製出了一款以鐵動力電池驅動的純電動汽車。

只是在方傑的干預下,這款車型沒量產,也沒投放市場,因為其很多相關技術還不成熟,尤其是電池技術,拿出來在國內忽悠人裝個逼可以,但如果商用,相當坑爹。

今年,2010年,除了「沸騰汽車4.0」款混動汽車,其實沸騰汽車又研發了一款名為「沸騰汽車E01」的純電動汽車,儘管技術上已經相對比較成熟,但這款汽車又被方傑給槍斃了。

因為在他看來,「沸騰汽車E01」還是比較坑爹,尤其是動力電池的續航能力上,聲稱可以達到250公里續航,但實際續航能力能達到200公里就不錯了,而且還是空載常溫下的續航,如果低溫環境下車上坐滿人,估計也就150公里續航。

總之,如果不是方傑從中阻撓,國內的純電動汽車可能早就面世了,與前世相比,國內新能源汽車的腳步已經有些落後。

當然話又說回來,這個落後只是一種磨刀不誤砍柴工的落後,相關技術研發和積累上,其實至少領先前世5年時間,只是距離真正成熟階段還有一些距離。

方傑是個完美主義者,因此看到一些技術不成熟的半成品拿出來忽悠大眾,就很不爽,關鍵是你忽悠別人也就算了,敢忽悠我這個老闆,那就給我有多遠滾多遠。

儘管他確實不太懂造車,但重生前,好歹他開的就是剛換新的新能源汽車,一些基本的效能還是略知一二的,沸騰汽車那邊想忽悠他,可不容易。

好在「沸騰汽車4.0」這款混動車型綜合性能還不錯,技術上也基本達到了方傑的要求,因此獲得了他的批覆,允許沸騰汽車批次投產並進行銷售。

這款混動車型最大的亮點,就是省油。

這當然是廢話,要說省油,純電動汽車更省油,甚至不費油,只耗電。

只是說對於沸騰汽車的車主們來說,光是省油這個亮點就已經足夠了,其大概能節省20%-30%的油耗。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沸騰汽車是按年賣的,車輛外觀兩年一變已經成了公開的規律。

去年沸騰汽車已經升級到了3.0版,如今才時隔一年,沒想到沸騰汽車又升級了,而且還是升級為了能省油的混動汽車,這真是讓沸騰汽車的車主們感到意外和驚喜。

其他那些品牌的汽車,可沒這麼好的事情,比如桑塔納2000,十年了,依然還是老樣子,油耗也不可能下降。

車輛換新這種模式,全世界恐怕也就只有沸騰汽車在這麼做,不光外觀換新,技術上也在換新,因此沸騰汽車對車主們很有吸引力。

可惜就是沸騰汽車大多都當做了網約車來使用,給人一種明明是個貴族,可偏偏去當腳伕的感覺,俗話說恨鐵不成鋼,而大家看待沸騰汽車,則是恨鋼為什麼要成鐵,太不把自己當人看了。

所以喜歡裝逼的車主,只能對其敬而遠之,哪怕人家馬上就要換新為沸騰汽車4.0了,依然難有好感,他們可不想被人把自己當成是開網約車的屌絲,太LOW。

反倒是一些只是把汽車當成普通交通工具,有著剛需的車主,才會對沸騰汽車另眼相待,反正他們也不在乎什麼面子。

可這些車主的問題是,沸騰汽車產量太少了,很難排上號,買不到沸騰汽車。

所以沸騰汽車給這些車主的感覺就是,一個大美女天天在自己面前晃悠,此時場外有人不停地大喊著:物美價廉,趕緊買她!買她!買她!

可偏偏就是有錢都買不到,你說氣人不氣人,簡直怨念深重啊!

這也使得沸騰汽車非常保值,甚至還升值。

也就是說,當初你買沸騰汽車是什麼價格,現在賣出去,還能賣什麼價,不光沒有折舊費,甚至還能額外再收取一筆至少1萬元的轉讓費,如果對方不願意出這筆轉讓費,有的是人願意出。

如今沸騰汽車4.0款出來了,還是油電混合動力,這個轉讓費肯定又要漲價了,畢竟限量銷售的沸騰汽車,量也太小了,不出這筆錢,很難排上隊體驗混動汽車。

反正就當做是把未來1、2年節省下來的油錢提前當做轉讓費付了唄,沒啥,相信沸騰汽車以後還會出技術更加先進的車型,到時候不想開了一轉手,其實還賺了,這麼一看,其實不虧的好吧。

至於買回來的是二手車?

不存在的好吧,每年換新拿回來的都是新車,至少表面上看都是新車,如果有什麼故障或者瑕疵,沒二話,重新再給您換臺新車,直到您滿意為止!

嗯,就是這麼地任性。

其實熟悉方傑套路的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他慣用的一種商業模式。

即別人賣的是汽車,靠賣車或者說靠賣造車技術賺錢,而他賣的是服務,靠服務掙錢,車只是一種介質。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沸騰汽車之所以限量銷售,最早是因為資金周轉的需要,要給一個緩衝的時間,如今幾年過去了,這方面已經不是問題,現在他主要是在等待技術成熟的新能源汽車上線。

一旦純電力的新能源汽車技術成熟了,沸騰汽車就會開始瘋狂暴兵,到時候全國成千百上千萬的車主,就會在沸騰汽車4S店做保養維修,就會在51mai上面購買汽車裝飾和坐墊,就會在沸騰能源設立的充電站或是換電站充電,就會在沸騰科技購買行車記錄儀,就會……

總之,他賣的不是車,而是賣與車有關的所有增值服務,如果不是造車成本太高,必須收回一定的成本,他恨不得把車免費給車主們開。

這其中的商業邏輯說起來很簡單,還是流量經濟的那一套,稍加點撥,就能讓人恍然大悟,但問題是當下沒人意識到這一點,貌似前世好像也沒人這麼幹過。

當然,前世沒人這麼幹肯定不是因為想不到,而是條件不具備,如果那些車企們有方傑這樣的諸多戰略佈局和沸騰集團這樣的規模,能讓旗下諸多產業一起形成產業聯動,想必也會這麼幹。

這種思路,不光是造車行業,各行各業都是如此。

比如前世其他以車企為背景的出行平臺,想要幹掉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80%的某出行平臺,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搞免費模式,即免去司機端的20%抽成,只靠與司機、車輛有關的增值服務賺錢。

相信一旦這麼做,某出行平臺一夜之間就會失去所有的網約車司機,而沒了司機,平臺啥也不是,除非他們也開啟免費模式。

但一家輕資產沒有實業基礎,只靠剝削司機拿抽成的中介平臺,靠增值服務根本就不賺錢,因為他們依然是二道販子,相關增值產品和服務是別的公司提供的,只有人家願意讓利,平臺才有利潤空間,即便有利潤空間,空間也很小,根本不足以支撐平臺的日常運營成本。

所以免費模式下,純中介性質的出行平臺只會死的更快,最終依然逃不過退市倒閉的下場。

事實上,方傑重生前已經有公司開始這麼幹了,比如華為就已經宣佈要進軍網約車聚合平臺。

以華為的格局,當然不可能只是盯著網約車的那點抽成,一旦自家無人駕駛技術成熟,人家根本就不需要司機好吧,直接用技術實現以免抽成模式,便可迅速佔領網約車市場,然後靠其他增值服務賺錢。

前世的事情他方傑管不著,但今世,免費模式肯定是要搞起來的,相關商業計劃早在沸騰出行成立之前,他就已經制定好了。

當下沸騰出行在國內出行市場的佔有率還不到40%,剩下60%多市場份額,被國內各大車企自己搞的出行平臺給佔據了。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主要是沸騰出行的擴張,完全受制於沸騰汽車的產量。

沸騰汽車一年才100萬的產量,其中80萬給沸騰出行,5年多下來也就放出了不到500萬輛網約車,而2010年全國網約車數量已經突破了2000萬。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模式不同。

沸騰出行是合同制,司機每天必須在規定的時間裡上線8小時,而其他出行公司和前世一樣,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搞純合作制,網約車司機什麼時候出車都可以,時間更加自由,所以旗下註冊的司機更多,其中大部分都是私家車主。

當然,這也造成了出行行業裡亂象叢生,私家車主的服務態度一言難盡就不多說了,關鍵是什麼時候出車全憑心意,使得平臺運力無法保證,有些司機跑網約車的目的還很不單純,各種么蛾子事件層出不窮。

因此對乘客們來說,首選出行平臺當然是沸騰出行,尤其是高峰期的時候,沸騰出行平臺更容易叫到車,夜間乘車也更加安全。

唯一的問題就是沸騰出行的運營車輛有限,目前只在全國一二線城市運營,其他城市的出行市場全都白白送給了其他出行平臺。

方傑也不是沒有考慮過擴大沸騰汽車的產能,然後迅速壟斷全國出行市場,但權衡利弊之後,還是決定暫時等一等。

一方面主要是不願過於刺激國內諸多傳統造車企業和資本,免得像前世某出行平臺一樣,被人帶節奏圍而攻之,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其他那些出行平臺給大家樹立一個反面教材,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有了反面教材,沸騰出行才能鶴立雞群,凸顯出其專業的、安全周到的出行服務,否則哪怕沸騰出行做的再好,也總會有人跳出來雞蛋裡挑骨頭。

更重要的原因,則是等待新能源汽車技術成熟、等待沸騰能源的供電成本下降並在全國範圍內鋪設充電站網點。

到那時,再祭出免費模式,國內其他出行平臺除了倒閉或被沸騰出行兼併,不會有第三條路可走,沸騰出行則將藉此一夜之間逆轉乾坤,直接一飛沖天!

而新能源汽車技術成熟的標誌,主要就是指電池技術的突破,其次是電機驅動系統。

目前「沸騰汽車4.0」這款不插電混動汽車,在電機驅動系統及其相關結構設計上已經相當成熟,甚至比純電動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含量還要高,其內燃機和電機會根據車輛行駛情況,自動進行不同動力系統的切換,從而達到省油的目的。

電池技術方面,也有較大的突破,但主要體現在蓄電技術上,其內設動力電池的充放電迴圈壽命達到了1000次以上。

通俗點說,動力電池充滿電的情況下可以跑40公里,迴圈一千次充放電,就是4萬公裡。

別看著4萬公裡好像很少,要知道這是混動車,主要還是靠燒油提供動力,只有在車輛起步、爬坡等需要掛低檔的大功率耗油場景下,才會自動使用電力驅動,而在車輛需要減速的情況下,混動系統又會自動將動能轉化為電能,而無需經常踩剎車制動。

何況,這1000次迴圈充放電只是指電池的衰減指標,而不是報廢指標,1000次之後電池開始衰減,但依然至少有出廠時80%的功用,並不影響繼續使用,無非是滿蓄電40公里的續航下降到了32公里而已,用來起步爬坡足夠了。

所以理論上,混動汽車跑到車輛報廢,動力電池都不一定會報廢,拆卸下來廢舊電池如果給三輪、二輪電動車使用,又能換髮新春。

目前動力電池真正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如何進一步提高充放電迴圈利用次數,不說多的,起碼得再提高一倍,達到2000次以上,其次是要提高動力電池的續航能力,但同時又要保證電池包單位電芯成本和重量不會有大幅提升。

順便說一句,光伏產業是“風光儲”於一體的產業,不光包括太陽能和風能產業,還包括儲能的相關裝置和技術產業。

所以給沸騰汽車供應動力電池的比亞迪,也是沸騰能源的股東之一,其蓄電池技術和裝置,是國內光伏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甚至可以說是不可替代的一環,給沸騰超算中心配套的太陽能蓄電站,其蓄電裝置也是比亞迪提供的。

因此沸騰汽車4.0的推出,對一般老百姓而言,只是省了一點油錢,可對國內光伏產業來說,卻是具有很重大的意義。

這標誌著“風光儲”中的“儲”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原本艱難前行的國內光伏產業相關下游公司也因此多了一項業務收入,日子不用再過得緊巴巴了。

此次沸騰汽車宣佈推出混動車型之外,同時還在方傑的指示下,宣佈這款混動車型的年產量也將提升一倍,達到每年200萬臺的產量規模。

不過這點產量,依然是杯水車薪,不說沸騰出行就恨不得把所有車輛直接給包圓,也不說廣大私家車主的迫切需求。

只說在其他出行平臺專職跑網約車的司機們,就恨不得每人買一臺。

因為沸騰汽車每年都可以換新,不用考慮折舊問題,保險人家也幫你交了,也沒有汽車租賃公司裡的那些彎彎道道,比租車和開自己的車划算多了。

更牛逼的是,如果哪裡磕磕碰碰了,拿到沸騰汽車4S店維修的話,雖然該交的維修費一樣得交,但好處是如果不想等待的話,只要額外繳納500元的換新費,人家直接讓你當場提一臺新車回去繼續開!

算個賬就知道,網約車一個班下來平均流水可以達到5、600塊錢,一天兩個班就至少是1000元,正常情況下,拆卸維修做鈑金再加上等待油漆幹了的時間,起碼3天時間,也就是說網約車司機在等待期間至少損失3000元的誤工費。

但如果開的是沸騰汽車,減去500元換新費,相當於賺了2500,這錢正好可以貼補維修費還有賺的,而且舊車還變成了新車,這如何不讓網約車司機們欣喜若狂?

如果不是很難排上號,估計全國的網約車司機,不管哪個平臺的,都會開上沸騰汽車。

所以產量翻倍不是問題,問題是還是太少,供不應求。

方傑之所以決定加倍產量,主要是混動車加大產量,對相關動力電池、電機生產廠家是一種扶持,對相關技術資料採集、研究也很有好處。

不過,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過渡性產品,產量翻一倍就可以了,再多就沒必要了。

畢竟要說省油,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其實省不了幾個錢,也不夠節能環保,對國家能源戰略沒有任何意義,別看前世相關廣告打的那麼響,其實很多都是忽悠人的,遠沒有純電車好用實惠。

這麼說吧,就方傑前世親身體驗,新能源純電動汽車從省錢角度上說,每公里電耗成本不到0.15元,如果有自己的小院子或者車庫,在家裡充電,每公里電耗成本不到0.08元,不到油車的十分之一。

從效能上說,尤其是起步加速效能,其爆發力秒殺市面上所有售價在40萬以內的油車,不管它是寶馬還是賓士奧迪,照樣瞬間超車沒商量。

從舒適性上說,好壞參半,新能源純電動汽車沒有發動機,因此車內十分安靜,反而因為加速太快,讓車上乘客有一種坐在跑車上的推背感覺,進而可能會產生暈車反應。

其最大的硬傷就是續航能力,但只要不跑高速,完全夠用。

其實這也不算硬傷,按照國家規定,連續駕車超過4小時就必須休息,否則就是疲勞駕駛,高速上面4小時就是400多公裡,正好也應該停下來找服務區充電休息了,除非把生命當兒戲,否則沒毛病。

而在今世,方傑一門心思想要把新能源汽車提前搞出來的根本原因,並非以上這些,而是產業布局和能源戰略方面的考量。

只有路上全都新能源汽車,沸騰能源才能持續擴大規模壯大自己,並進一步降低新能源發電成本,國家不用受制於人,老百姓們也不用對著天價的油價望而生畏。

當然,計劃和想法是好的,要想將其實現,還需要時間,這個時間關鍵就看動力電池技術何時能突破了,方傑預計,沸騰的新能源汽車最快也要3年後才有可能正式上市。

而且在其上市前的這幾年時間,充電站、換電站這類基礎設施要提前進行佈局,否則到時候新能源汽車沒地方充電,那就尷尬了。

不過這些都是小問題,方傑心中早有計較,一旦時機成熟,解決這些問題很簡單。

2010年上半年,方傑的時間精力主要放在光伏產業沸騰能源上,其次就是為了文化戰略佈局了影視劇本,搞了一檔綜藝《舞林宗師》,下半年則是沸騰超算和沸騰汽車。

一晃眼,時間來到了2010年年底,天氣漸冷,方傑就不怎麼想動了,基本上就是窩在家裡過冬,等著過年。

當然,人和蛇不一樣,人吃飽喝足睡夠了,總還得找點事情做,就算不動手,動動腦子消耗點精神是必須的,否則晚上容易失眠。

於是方傑再次將注意力轉向了文化輸出戰略上。

既然是戰略,當然不可能只靠敲定幾個劇本,捧紅幾個演員或編劇,再弄一檔舞蹈類真人秀綜藝就能達到目的,這只是該戰略下的戰術之一,起到的作用還很有限,必須一以貫之才能達到目的。

要知道韓國那邊搞文化輸出那可是無所不用其極,比如國外某個國家剛打完仗,急需安撫百姓情緒的時候,韓國相關文化推廣部門就主動把自家的韓劇免費送給這個國家的電視臺播放了,給當地民眾帶來了極大的心靈安慰的同時,也製造了一大批韓粉。

又比如國外各大社交媒體上,比如方舟影片、方舟直播上面,就有不少韓國的UP主、主播在相關部門的資助下,費盡心思在全世界範圍內推廣韓流文化,甚至不惜篡改偷盜華國文化據為己有。

而且人家的文化戰略還是全產業聯動。

比如你進入各國的韓餐廳,擺在大廳的電視機裡,永遠放的都是韓劇、韓綜和頂流偶像團體的歌舞表演,各國電視臺裡凡是韓國產品的廣告,全都是韓國明星代言,華國這邊就是典型,韓國化妝品廣告都是請的韓國明星和偶像,而不是華國明星。

所以當下包括前世,韓流在東南亞、中東、西非、北非、拉丁地區,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擁有一大批忠實簇擁。

而反觀華國在世界各地的文化輸出情況,簡直少的可憐,其他地區不談,就在東南亞地區隨便找個國家,大街上隨便找個路人採訪,問他們對華國的文化產品有什麼印象,你猜人家怎麼回答?

越南路人:“啊?我小時候看過《射凋英雄傳》,83版的!還有86版的《西遊記》!我們這兒每年夏天,都會重播這兩部電視劇,雖然已經是很老很老的華國電視劇了,但還是有很多觀眾喜歡看……”

印尼路人:“我想想啊……對了,《流星花園》F4,雖然我們國家還有日本、韓國包括你們國家,後來翻拍了好多版本,但我還是喜歡灣區版的《流星花園》,太經典了!”

馬來西亞路人:“我以前很喜歡港樂,四大天王啊什麼的,現在嘛,我只喜歡周董的那些歌曲,方傑的幾首歌也不錯……”

印度路人:“華國影視劇?沒聽說,這方面我們寶來塢起碼領先華國二十年吧……”

要知道現在已經是2010年了,可除了上面這些八九十年代的文化產品他們還有印象,華國這邊真正出圈的就只有周董和半個方傑了。

難怪《舞林宗師》播出之前,網上有媒體調侃,說在東南亞地區,周董目前正在以一己之力硬抗整個韓流。

可惜,如果在東南亞以外的地區採訪,連周董是誰他們都不知道,老外們可能就只能報出2、3個人的名字:成龍、李小龍,最多再加個方傑。

所以由此可見,文化影響力方面,已經式微到了什麼程度。

不過,方傑對媒體這些危言聳聽的觀點,有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至少,他並不覺得國家層面沒有出力,其他的不說,只舉一個例子:每年華國春節、春晚,就是一次對全世界的大型文化輸出!

老外們或許不怎麼瞭解華國,但一定聽說過華國的春節,說不定也看過春晚影片,甚至每年還跟著湊熱鬧舉辦各種節日活動,就像華國這邊雖然不一定瞭解花旗國的文化,可年輕人也把聖誕節當成了比較重要的節日來過。

國家層面有國家層面的排面,做的都是大事和大勢,很多文化交流比較高階,普通民眾並不覺得罷了。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國情不同,華國不可能像被資本控制的韓國一樣,親自下場推幾個愛豆出來,那也實在太掉價了。

而且大家之所以覺得文化輸出比較式微,其實只是流行文化與國外相比有著較大的差距,而這個問題,更多是因為國內娛樂圈和娛樂公司不給力。

倒不是國內娛樂圈沒人沒錢。

相反,國內要錢有錢,很多綜藝節目使用的舞美裝置,跟全世界比都是最豪華的,也要人有人,十幾億人口,難道還找不出一些有潛力有天賦的年輕美女帥哥?

真正的問題是,在流行文化的內容創新上,比不過韓國娛樂公司。

華國這邊是山寨慣了,無論是歌曲創作、舞蹈編排、人員選拔,還是表演形式、鏡頭運用和剪輯,全都是跟人家學的,沒有自己的創新,有時候還學了個四不像,自然很難出彩,甚至讓人尷尬。

而人家偶像文化再怎麼沒底蘊,那也是一直在創新,將流行文化發展到了極致。

所以不論是當下還是前世,內容創作和創新性,才是華國流行文化的最大硬傷,進一步說,就是缺乏相關創作人才,影視劇、遊戲等文化產業,也都是如此。

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國內娛樂市場太大了,大到國內娛樂公司只靠山寨就能賺得盆滿缽滿,自然就沒有動力自己搞創作,更沒有動力出國撈錢,於是對外流行文化輸出陷入了停滯。

而方傑現在就是在有意識地改變這一點,並引導國內娛樂圈注重內容創作,不論是經營公司,還是搞綜藝節目,把重點都放在了創作人才上。

公司裡,那些工具人想走,那就放他們走,省下來的薪資全部砸給創作人才,綜藝節目裡,主捧內容創作者,沒有創作能力的工具人,則全都只能當背景板。

按照這個思路,以及文化戰略持續推廣的需要,在家過冬閒來無事的方傑,又弄了一份綜藝策劃桉,決定在2011年再推一檔真人秀綜藝出來。

這是一檔音樂類綜藝,借用了前世央視的綜藝節目名稱:《華國好歌曲》。

看清楚,是“好歌曲”,而不是“好聲音”,表示這檔綜藝的主角是詞曲創作者,而不是歌手。

除了這個動作之外,他還將《舞林宗師》免費贈送給全世界各國電視臺播放。

此外,還讓沸騰娛樂主動聯絡這些國家自己的娛樂巨頭公司,表示願意提供裝置、人員,並且免版權費,協助他們在自己的國家也照本宣科搞一檔本國的《舞林宗師》綜藝節目。

這事兒用方傑在媒體面前打官腔的原話,總結來說就是:古有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而今,咱們沸騰娛樂,要打造文化的“一帶一路”,不求回報地幫助各國搞文化建設,以此促進國際民間文化交流和融合……

這話不管別人有沒有聽明白,反正枕邊人李晴是聽懂了,所謂“國際民間文化交流和融合”,誰又敵得過歷史悠久且海納百川的華夏文明……

相關推薦:重生之礦業巨頭穿成病嬌少女的甜系日常牙印重返1982重生在70年代早安,顧太太進化師:我在巨龍背上建天國極品足球經理青蓮劍仙重生之大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