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重生光影年代->章節

第二百八十二章 不死的中國人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蘇長青比姜導年輕七、八歲,但卻有一顆大爺的靈魂。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瞎得瑟那就讓你嚐嚐斗轉星移的厲害。

兩個主意出了之後,《鬼子來了》還拍不拍,到時候怎麼拍,是值得姜導深思的問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姜導原本將結尾處理成紅色,恐怕沒有向《紅高粱》致敬的意思,或許只是下意識的巧合,至少一開始未必想到兩部片子結尾的處理是一樣的。

蘇長青最後一句話簡直是殺手鐧,前截後堵不留空隙,一點後路都沒給別人留。

姜導以後按照建議拍了,軍功章沒了一半,如果沒按照建議拍,那就是小心眼,故意不肯向《紅高粱》和張導致敬。

這無疑有點綁架,可這建議真不錯,幾乎沒有比這更好的結尾,否則也可以堂而皇之拒絕。

姜導腦子轉了幾個彎就明白自己想不出更高明的點子,也明白今天踢到鐵板了,自己不是對手。

如果完全是個不識時務的人,姜導恐怕也混不到今天這層次,他盯著蘇長青深吸一口氣,然後恭恭敬敬端起酒杯:“您這個建議太牛了,我不服都不行,先幹為敬。”

這可太令人意外了,姜導服軟了。

然而這也是最聰明的作法,避免了所有尷尬。

蘇長青與他碰了杯:“也就是抖機靈。”

姜導把酒幹了:“可別這麼說,您這要是算抖機靈,別人還怎麼活。”

葛憂率先鼓掌,大家都跟著:“高,實在是高!”

李寶田也終於表態了:“蘇導的結尾設計的確非常值得參考。”

不過這次大家表現比較含蓄,都看出姜導挑釁被鎮壓了,不能繼續拱火。

因為涉及致敬,張導沒有表態,但當蘇長青示意陪著喝點時,卻很客氣地喝了一大口。

蘇長青後來才知道他基本不喝酒,最近身體也不大好,喝的是白開水,怪不得面不改色。

張導這兩年諸事不順,九五年與鞏琍分道揚鑣,後續的創作大受影響,磨了兩年才弄出《有話好好說》。

從八七年開始,他每部片子都是和鞏琍合作的,一棵樹上吊死,改變是不容易的。

雖然已經獲獎無數,張導卻不滿足,國內媒體炒作他江郎才盡很久了,看得出他自我證明的慾望很強烈。

然而《有話好好說》立意比較單薄,似乎只是慨嘆人心難以捉摸,世事無常,張導合作過的男主姜紋、劉寶田、葛憂、本山子全部湊齊了共同發力,陣容史無前例,最終也無濟於事。

這片子在威尼斯無所斬獲後,他還拿著參加了夏威夷電影節和倫敦電影節,同樣顆粒無收。

創作這種事真不能急,就像做飯一樣得有耐性,火候不到肯定夾生。

除了創作乏力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父親病故,精神上也有些疲乏。

可能因為樸實的長相,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張匯出身基層,不是農民子弟就是工人家庭,其實不然。

張導家解放前是臨潼大地主,絕對大戶人家,爺爺當過民國的縣長,雖然不是鵝城的,也算有權有勢。

父親是出身黃埔的軍需官,幸好解放前就轉業了,此後一直在省級機關工作。

母親出身富裕家庭,解放前就大學畢業,妥妥的知識分子家庭。

張導當年因為攝影很棒才被超齡破格錄取進北京電影學院,那年代玩得起攝影的不多。

他是蘇長青的正牌師兄,當年報考北影真是以他為偶像的:當代最優秀的攝影師、最優秀的導演之一,另外大家通常都忽略了一點,張導還是國內第一個A類國際影帝。

當年他憑藉《老井》,獲得了東京國際電影節影帝,也是前無古人。

論成就蘇長青自愧弗如,至少目前是如此,雖然未來可能拿更多的獎,但這個影帝沒辦法投機取巧。

張導沒有談未來的計劃,《有話好好說》是他的創作瓶頸,調整心態,渡過這個階段不容易。

蘇長青注意到瞿穎始終坐在李寶田身後沒有說話,明顯有點小心翼翼。

她是第二個“謀女郎”,從形象上就能看出來,張導在找一個能夠替代鞏琍的人,兩人有著大致相同的輪廓。

這當然會令鞏琍不爽,一二代謀女郎湊在一起不可能其樂融融,兩人之間無任何交流,甚至目光都不接觸,氣氛有些微妙。

作為國內是一名模,瞿穎更年輕、更高、身材更好、甚至更漂亮,張導召喚四大影帝給她配戲,可謂不遺餘力地捧。

遺憾的是她並不更會演戲,替代計劃最終失敗。

瞿穎的臉太洋氣了,有點像混血,當模特正好,當演員則影響角色塑造,難成頂尖。

兩年後張導才又出新作《一個都不能少》,這次發狠反其道而行,女主乾脆用了一個長相普通的非專業演員,不但在威尼斯拿了包括金獅在內的四個獎,還包攬了當年的金雞百花華表,總算是滿血復活。

已經半夜了,最終談了明天電影節的開幕安排。

今晚聚在一起喝酒的目的也是這個,喝到了最後談正事是酒桌慣例。

張導的《有話好好說》明天首映,希望大家都蒞臨捧場。

鞏琍首先表態:“我不去,記者會亂寫,就別添亂了,我和曼鈺說好了,她會去助陣。”

這個很現實,無可厚非。

蘇長青不等別人問就表態了:“師兄首映式,師弟我義不容辭,到時候穆沐和柳雨菲都會去。”

《入殮師》還在北美日韓熱映,很快也會登陸歐洲院線,票房成績不錯,《黑天鵝》也將複製這條發行路,就不在威尼斯搞首映了,那麼理應支援張導一把。

姜導看了張導一眼,替他問了:“能把阿佳妮也帶去麼?”

阿佳妮一個大活人為什麼要蘇長青帶,人就在那明明可以直接問。

蘇長青有點為難,國外的商業機制比較完善,這種站臺都不是免費的,這些人應該都明白。

不過他還是問了阿佳妮:“張導演的電影明天首映式,我們都要去友情出席,您願意去麼?”

阿佳妮已經喝得紅暈上臉有點醺然,答應得很乾脆:“沒問題,您去我就去。”

於是大家又轟然叫好。

事後阿佳妮有些不解地問蘇長青:“你們是分別來參賽的,您與這些人之前甚至都互不認識,為什麼要助力支援呢?”

蘇長青想了想:“這是我們的文化。”

八九十年代有一股歪風,藉著反思之名徹底否定傳統文化和國民精神,誇大國人身上人類共有的自私本性,把中國人說成世界上最不團結的人,進而暗暗地否定集體主義。

這種論調一度很有市場,整整影響了兩三代人。

然而事實是華人走到世界任何角落都是聚居在一起,形成獨特的唐人街,甚至成為全球性的文化現象,這是不容否定的。

蘇長青之前看過一本西班牙的書《不死的中國人》,說的就是中國人在歐洲基本不會融入當地社會,他們聚在一起生活,不改變語言和生活習慣。甚至不死在當地。

許多華人在歐洲生活多年後,最終落葉歸根死在中國,所以當地人很少見到中國人死去,才稱之為不死的中國人。

那麼這股不死的精神當然能傳承下去。

子夜十分,所有人都站起來幹了杯中酒:“中國軍團,旗開得勝!”

相關推薦:金球王子天生籃球王我要做球王為民不悔逆流一九九零穿越之絕色美人一號紅人重塑千禧年代西遊我是孫悟空我的好友是孫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