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中國鐵路人->章節

第四章 人工立杆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下階段隊上工作總體安排思路已定,接下來就要全隊施工人員齊心協力,大幹一場了。

白玉傳被分到和老師傅李大虎、史金輝一組,他們來到一個馬家磨的小站,下三人了送工車,一看這個小站只有四股道,區間新增線路股道都沒鋪設呢。放眼望去,一望無際的黃土坡,真是一片荒涼之地呀。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幸好在半山坡上有個小村莊,離這個車站不太遠,大概也就100多戶人家,這在當地也算一個不小村莊了。走進房東家裡,環境還算不錯,小院子啊,也整理的挺乾淨的,房東楊大叔是一位50多歲的當地老鄉,家裡兒女都出門打工了,就剩下他和老太婆兩人在家,楊大嬸看到白玉傳戴著一副眼鏡,覺得像個文化人,特意給他安排在兒子剛結婚了住了不久的新房裡。李大虎見了笑著說道:

“大傳,你看你文化人,到哪都吃香呢,楊大嬸對你多親呢。”

楊大嬸見了,也笑著解釋道:

“看著這麼大的娃娃,就出了家門,這麼遠來到此地幹活,不容易呀,一看到他,俺就想俺在外打工的兒子了。”

說到這,楊大嬸特意對白玉傳說道:

“以後,就把這當成家吧,想吃啥,跟大嬸講,俺給你做。”

白玉傳聽了,很是感激,他連忙說道:

“謝謝您,楊大嬸,以後在您家裡住,少不了麻煩您呢。”

白玉傳他們安頓好後,李師傅就帶著他倆去現場調查情況了,在路上,李師傅說道:

“這人工立杆,還是我年輕時候幹過的,這活幹起來,可不好幹,是個費力不落好的差事,這法子好久沒用了。要不是到了關鍵時刻,咱們領導呀,也不會想到這一出,不過,也好,對你們這些沒幹幾年的新人來說,也是個鍛鍊學習不是。”

說到這裡,他看了一眼白玉傳和史金輝,笑著又說道:

“你倆呀,可要跟著俺好好學呀,聽說咱單位不久就要改制了,要脫離鐵道部了,我們這些沒有文化的老電氣化人就沒啥用了,到時候,說不定就提前內退了。”

“我十八歲參加工作,到現在也幹了將近30年了,大小施工的電氣化鐵路工程有十多條線路,想想當年呀,那施工條件可艱苦了,現場住的帳篷,吃的是乾飯。再說當年咱國家科學技術也不發達,就那軟橫跨安裝,全靠我們爬到軟橫跨支柱塔頂上,去拿個繩索比劃呢,現在好了,有軟體可以計算了,並且精度也提高了不少呀,這作業車、軌道吊啥的也多了起來。咱國家建設電氣化鐵路的步伐也明顯加快了。”

李師傅一邊說著,一邊來到線路上,他望著平坦的鐵路新線,接著說道:

“老夥計,我又來了,這支柱組立還得靠我們人工立杆不是。”

白玉傳聽了,對李師傅說道:

“不會吧,師傅,你雖然沒有文化,可您施工經驗豐富呀,我們都離不開你呀。”

史金輝在旁邊聽了半天,突然憋出一句話:

“李叔,提前內退也好,總比我爸強,幹了一輩子電氣化,家裡淨是我娘一人辛勞了,放心吧,您把你身上的本事,都交給我,我這一代新電氣華人,來續寫你們老一輩電氣化人的新的輝煌。”

李師傅聽了,哈哈大笑道:

“你小子,我看行,有你爹年輕時侯那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勁,放心吧,只要你肯學,叔就會毫無保留的教你。”

說到這裡,李師傅找到一個支柱號的標樁,蹲在地上,拿出尺子來,把一頭遞給白玉傳,說道:

“大傳,把一頭零的位置放到線路中心樁上,然後另一頭遞給史金輝說道:

“你來拉基坑限界,我現在先教你們如何在新線上定支柱坑位。”

李師傅放好坑後,接著在坑中心位置的一邊畫出一條大約長四五米的直線,對他倆耐心的說道:

“這人工立杆的重點之一就是掏馬道,這馬道呀要斜著掏,與地面夾角大概45°,深度大約是坑的三分之二吧,寬窄要能把支柱放進去就行了,到時候,我們人工立杆第一杆時,你倆都來,好好學習一下就是了。”

李師傅說完,又帶著他倆去探探路,看如何把支柱人工運進來,一路看,他一路讓白玉傳都記在本子上:“這裡地質太軟,需加固,那裡有個小水溝,需臨時架個小橋,並把所需要的材料都細心的記下來。”

白玉傳笑著對李師傅說道:

“想不到,師傅,您心多細呀,想的太周到了。”

李師傅笑笑,說道:

“人老了,不行了,咱們幹工程的,有句老話不是說的好嗎,養小不養老了呀,說不定,這就是我幹的最後一條電氣化鐵路了,因此,要站好最後一班崗,幹個好工程,也就對得起單位了。”

到了晚上,李師傅給隊上打了個電話,把需要的材料、工具啥的都彙報了,讓儘快運到現場,又問問胡隊長勞務隊啥時侯來呀,胡隊長在電話那頭笑著說道:

“你那的勞務人員就用當地老鄉吧,帶頭的組長我讓海來木呷來當,他再帶幾個熟手去你那幫忙,老李,你可聽好了,三個月時間,你得把你管轄的兩站兩區的支柱全部要人工完成,有沒有信心呀。”

“放心吧,胡隊,都是幹接觸網的老手了,我心裡有數。不過,幹活是幹活,這獎金上你可不能少給我三個。”

“只要你們按期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獎金上少不了你們的,放心幹吧,有啥困難,及時向隊上提,我們一定在最短時間裡給你們解決。”

到了第二天早上,海來木呷帶著他手底下四五個的弟兄,坐著拉材料、機械的送工車來到馬家磨,他一下車,就對李師傅說道:

“李工好,來時胡隊長說了,咱這10天后第一批50根支柱就會運到現場,他讓我問問,咱們10天內能不能把這第一批支柱基坑挖好。”

“放心,有我老李在,你就看好吧!”李師傅胸有成竹的說道。

卸了這批次材料和機械後,李師傅對大家夥說道:

“來,咱們先開個會,討論討論這活該咋幹,我先分分工,白玉傳呢,平時就做好現場測量和有關技術資料填寫,史金輝呢,是個新工,你呀,就每天跟著我,多學習學習,海來木呷呢,你就是人工立杆小組長,帶著你手下人,到時候人手不夠,我再從勞務隊裡抽幾個,這人工立杆少說也得有個10個人左右,人少了,支柱立不起來。”

李師傅給大家分好工後,又說道:

“昨晚我和胡隊長匯報工作時候,他說勞務隊在當地找找,我想也不需要太多人,大概30人吧,把他們分成三組,每十個人一組,專門挖坑,我也看了,當地人的勞動力還行,能吃苦,明天咱就和房東楊大哥商量著,讓他幫忙給吆喝吆喝。”

“那您是開日工呢,還是包工呀!”海來木呷大叔問道。

“這個嗎,還沒想好呢?到時候再說吧。”李師傅答道。

“我提個建議可好,結合我們到電氣化上班的經驗,我覺得還是包工好,因為啥呢?

因為咱這次都是用的當地勞動力,他們都是當地農民,咱又不管飯,他們每家一天吃飯時間不定,有的早,有的晚的,這山下班時間也就不好說了,若是包工給他們,那上下班時間有他們定,這工作效率說不定還能提高呢。”海來木呷大叔說出他自己的想法。

“海叔,這個建議好,俺看行,李師傅您說呢。”白玉傳在旁邊讚許道。

“行,就按你說的辦,待明天我問問咱隊上定額人員,一個坑多少錢就是。”

李師傅爽口答道。

天一亮,李師傅和楊大叔談了勞務的事,楊大叔聽了,說道:

“家門口都能掙錢,這活誰不幹呀,俺這就去給你們招呼去。”

不一會兒,楊大叔就帶著一大群人來到李師傅這裡,笑著說道:

“你看,我出去一吆喝,這不,他們聽了就都來了,都在問啥時候開工呢。”

李師傅看了看這群勞力,都是三四十歲的年齡,很滿意,他說道:

“鄉親們,我們的活主要就是挖坑,沒啥技術,就像你家裡挖個紅薯窖啥的,一個坑50元,一月一結賬,你們看看,若願意,今天下午就安全培訓,後天就可以來幹活了。”

就在這時候,不遠處來了一位30多歲的大嫂,她衝進人群,來到李師傅面前,問道:

“俺們女的,您收嗎,這活俺也可以幹。”

“女的,我們可不要,這活都是老爺們幹的。”史金輝在旁邊說道。

“要不,就讓李嫂試試吧,她家裡窮,可是她家那大姑娘可了不得,是我們這裡方圓百里的神童呢,13歲就考上咱們中國科技大學呢,要不,就讓她和俺一組吧。”楊大叔在旁邊幫著這位大嫂說話。

“李師傅,要不,咱就收了吧,她家裡也不容易,還供著個大學生呢。”白玉傳也在旁邊勸道。

“好,那您就來幹活吧。”李師傅對那位大嫂說道。

這群當地老鄉下午,經過了隊上安質員的專門鐵路安全知識安全培訓後,領了工具和安全帽,防護服後,就等著上班了。

你別說,這基坑開挖,按照海叔的建議,施工進度大增,這當地老鄉幹起活來,也是不惜力,有的中午也不回家,讓家人把飯送到工地上去,吃了飯,稍微休息一下,就繼續幹活。一般土坑幹的快的,一天能挖個一個半,慢的也能挖個一個的,說來也好笑,他們男的剛開始頭幾天,還是2人1組作業,過了幾天後,慢慢的都是夫妻組合了,這樣各家掙各家的錢,這基坑開挖的速度又是大大加快了。

不到一個禮拜,這50個基坑都挖好了,人工立杆的馬道也掏的很標準,就等這支柱到來了。

因為害怕天氣下雨,李師傅也不敢再多開挖基坑,經過這幾天的鍛鍊,小史也熟練掌握了現場新線定測坑位和校驗基坑了,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

到了支柱到來的時候,白玉傳他們是全員參加,那條從公路邊到鐵路新線施工現場的簡易運輸專道,前幾天,海叔就帶領著他弟兄們修好了。

隊上一下子來了三輛跑車(經改造專門運輸支柱的架子車),李師傅把人分成三組,每組10個人,利用兩天時間專門運輸支柱。

人工立支柱的激動人心的時刻終於到來了,李師傅用大繩把兩根又高又粗的木頭頭端1米左右處綁紮牢固,然後再把地錨打好,滑輪組、葫蘆也連線好後,一聲令下,眾人齊力,把支柱運到早已挖好的基坑馬道處,防置好後,用葫蘆慢慢拉起支柱,待支柱離地大約2米左右時,把那木棒插住支柱,一邊繼續用葫蘆小心拉支柱,一邊跟著支柱起伏,慢慢移動木棒,一邊用滑輪組與另一個葫蘆慢慢臨時固定位置,以免支柱傾倒。

就這樣,大概20分鐘後,第一顆支柱順利完成支柱組立,隨後,,白玉傳帶著經緯儀,在測量著支柱斜率,史金輝拿著尺子,在測量著支柱限界。

待支柱技術參數均符合設計要求後,然後再用大繩及葫蘆把支柱臨時固定好。

依次下好橫臥板後,李師傅就吆喝著坑邊人員,趕快回填基坑,每回填20-300釐米後,再用工具逐層夯實,就這樣,一個支柱人工組立,從開始到結束,大概耗時一個半小時,投入勞動力10多個人,整個活幹下來,那是一口氣也不敢歇,累的大家個個是滿頭大汗。

李師傅在人工立支柱全過程,整個人都是精神高度集中,一點也不敢馬虎,等這根支柱組立完成了,他才長長舒了口氣,笑著說道:

“這下,你們知道人工幹活的難處和艱辛了吧。”

白玉傳也是全程參與,他見證了這人工立杆的全過程,想想後面三個月時間他們管轄區段幾百根支柱都要這樣幹,頭皮直發麻,他小聲問道:

“李師傅,咱們管轄的這2站2區的所有支柱都要採用人工立杆嗎,這法子也太慢了,再說安全壓力也大呀。”

李師傅聽了,看了一眼旁邊那群個個熱汗如雨的勞動者,說道:

“是呀,這條線路工期緊,任務重,採用這人工立杆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但凡有一線之路,咱們領導都不會採用這個法子的,幸好,咱們遇到這群實幹的老鄉,也算有福了。”

頭天立杆,因為大家夥都不熟練,立了5根支柱後,李師傅就早早收工了,他讓大家夥早點回家,都休息休息,說實話,這一天的活幹的也確實太辛苦了,可是就這樣的幹活,這群當地老鄉裡面,沒有一個人說不幹的,他們都在咬著牙堅持著,實際上他們的堅持,不全是為了掙錢,大部分是為了他們那張臉呀,因為都是一個村裡的,又都是農民,中國農民最大的優點就是不怕吃苦,不拍累。若是誰這個時候提出來,太累了,不幹了,那他今後可咋在村子裡混呢。

就這樣,三個月緊張的人工立杆來開了帷幕……

相關推薦:隨身帶著淘寶去異界從天后面前彈唱童話出道聊齋:從繼承道觀開始無敵從忽悠老人修仙開始天道編輯器穿到大佬黑化前官場現形記仕途天才玩轉仕途古代仕女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