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新戰國策——二戰風雲錄->章節

第八十二回迎勝利盟國多糾結卡會議難解眾問題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第八十二回迎勝利盟國多糾結卡會議難解眾問題

美國軍政界主要人物,都認為既決定進行“火炬”作戰,就絕不可能在194年,進行大規模橫渡英吉利海峽直搗法國淪陷區的戰役。但丘吉爾仍希望經過幾個月的戰鬥後,英美盟軍就能佔領法屬西北非包括突尼西亞頂端地帶在內。那樣的話,還可以在194年7月至8月,從英國大舉進攻法國淪陷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因此,丘吉爾設想在船舶許可的條件下,著手在英國建立一支空前強大的美軍部隊。這樣一來就真正掌握了戰略主動權,至於英美盟軍是橫渡英吉利海峽進攻,還是在地中海乘勝猛攻或者兩者同時並進,則可以視戰爭進展情況而定。對於整個戰局,特別是援助蘇聯來說,英美盟軍在194年從西方或從東、西南方攻入歐洲,似乎是極為必要的。

當時存在著一種危險,英美盟軍可能這兩件事哪一件也不作。英美也可能以佔領撒丁島或西西里島,或同時佔領這兩個島為滿足,而把橫渡英吉利海峽一事,推到1944年再進行。對西方盟國來說,其結果固然不至於危及國家的生存,但每月要損失五六十萬噸船舶,不能讓這場戰爭長期耗下去。德國人最求之不得的,正是雙方相持不下。

美國的參謀人員,過分喜愛合乎邏輯的、按部就班習慣。在一經決定進行“火炬”作戰計劃以後,便斷然放慢了在英國準備橫渡海峽的準備工作。11月下旬,英國從美國政府方面接到了一份書面通知,這份通知讓丘吉爾感到不安。此時美國有許多流言蜚語,說他竭力反對關於在194年大規模橫渡英吉利海峽的計劃。蘇聯在戰後也聲稱,是丘吉爾故意用“火炬”計劃,來阻撓在194年開闢第二戰場。

194年初,盟軍在北非的攻勢受阻。隨著大量德軍乘飛機到達突尼西亞,一場出色、頑強而猛烈的抵抗開始了。在這時盟軍中的法軍已有10多萬人。大多數都是素質良好的當地部隊,但裝備欠佳,組織不好。艾森豪威爾把所有美軍都交給安德森指揮。

正當盟軍進展順利之際,雨季來臨,盟軍的臨時機場成了爛泥塘。但德國空軍可以從風雨無阻的機場上起飛,他們在1月1日進行反撲,破壞了盟軍的進攻計劃。在聖誕節前舉行的一次會議上,艾森豪威爾決定,放棄原定立即攻佔突尼西亞的計劃,轉而固守已有陣線上的前進機場。

正值此時,英軍第8集團軍在蒙哥馬利指揮下獲得巨大進展。自阿拉曼戰役以來,第8集團軍推進了100英里,在聖誕節當天佔領錫爾特及其機場之後,便在年底進擊隆美爾在比拉特附近的第二個主要陣地。從而扭轉了戰局。

此時,羅斯福總統給丘吉爾首相來電,他認為一俟把德國人趕出突尼西亞後,應立即舉行英、俄、美三國軍事戰略會議。他希望在非洲的軍事情況,能發展得使他們能夠在一個月或6個星期內,舉行這樣的一次會議。

丘吉爾當天覆電羅斯福,說他認為召開專家會議不能解決問題。他說:斯大林在莫斯科曾這樣對我說過,他願意在今年冬天於某一地點和你我會晤,他提出了冰島。我當時指出英國並不比冰島遠,而且還更方便。他當時既沒有接受也沒有拒絕這個意見。

194年1月日,羅斯福回電丘吉爾說:我對我們所提出的與俄國人舉行聯席會議的建議考慮了很久,我同意你的意見,即只有你我和斯大林親自會晤,才能圓滿地作出重大的戰略結論,以適應軍事情況的需要。我認為你我彼此相互了解甚深,因此無須事先舉行會談,等到開會時,我們可隨時商量。我們的軍事人員自今以後,也應不斷緊密合作。

就這樣,丘吉爾於當天電告斯大林:總統告訴我他建議我們三人於1月間在北非某地會晤。這遠較我們在莫斯科所談到的冰島方案為好。你可在日內到達北非任何地點,我只消兩日,而總統則與你所需時間差不多。我懇切地希望你能同意。我們必須儘早決定在194年盡一切力量,從歐洲進攻德國最理想的方案。這個問題只有三國的政府及首腦舉行會議,並有他們的高階專家在他們身邊參加,才能解決。只有舉行這樣一次會議,才能根據各自的能力與可能性,分擔戰爭的整個重擔。

三天後的1月6日,斯大林回電丘吉爾:我贊成舉行三國政府首腦會議,以便確定共同的軍事戰略方針。但是,我甚為遺憾,屆時我將無法離開蘇聯。既然不可能安排我們的會晤,難道不能用我們之間通訊的方式商討這些問題嗎?我承認我們之間還有分歧。在1月間,有些戰役不會平靜下來,可能更加激烈。

羅斯福在得知斯大林的態度時,深感失望。他認為,參謀人員在莫斯科討論擬在明年夏季進行的任何主要軍事行動都是錯誤的。實事求是而論,他們所擬的軍事行動不能約束三國中的任何一國政府。

丘吉爾的意見依然不變,並且認為,在英美之間,對他們共同的事務事先沒有達成協議的情況下單獨舉行會議,只能是浪費時間,甚至會越來越僵。只有三國的國家或政府的首腦面對面地坐在一起,才能解決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再次遭到斯大林婉拒後,羅斯福認為:“雖然斯大林不能與我們會晤,我仍然認為我們兩人以及我們雙方的參謀人員,應當立即設法會晤。我願在1月15日左右於非洲與你會晤。據我所知,在卡薩布蘭卡稍北之處,有一處既令人滿意又安全的地點。最好我們雙方的軍事人員比我們先行數日,以便初步解決一些問題。我估計如果我們兩人能在一起開四五天的會,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了。希望能將你的意見見告為盼。”

丘吉爾對羅斯福的解決方案自然滿意。他立即答覆:欣然同意。愈快愈好,我至感寬慰。惟有這樣方能解決問題。此間將完全根據此次會議僅系參謀會議而進行準備。建議會議的代號為“象徵”。

這以後的幾個星期,需要起草參謀人員對戰局的估計報告,以供即將舉行的會議之用。不僅需要解決軍事戰略問題,而且還要考慮由於“火炬”作戰的結束,與達爾朗遭到暗殺在北非所引起的重大政治問題。丘吉爾徵得羅斯福的同意,任命哈羅德.麥克米倫協助美國駐北非的政治代表羅伯特.墨菲。

在此期間,“象徵”計劃的準備工作正在進行。戰略研究的結果,英美參謀人員間有嚴重的分歧。美國三軍參謀長贊成把在歐洲的主力投入“圍殲”作戰計劃,而在北非則按兵不動。英國的三軍參謀長則認為:儘快擴大“火炬”作戰計劃的戰果,以便擊潰義大利;促使土耳其參戰;不容軸心國家有喘息之機。加強對德國的轟炸。繼續向蘇聯運送供應物資。鑑於盟軍在194年夏末不能向歐洲投入5個師以上的兵力,認為應該發動對撒丁島或西西里島的攻擊。因為它能夠直接和間接地減輕蘇聯所受到的壓力。

在“象徵”計劃準備基本完成時,丘吉爾將英美兩國首腦會晤的計劃通知斯大林。斯大林答覆說:“承蒙告知你與羅斯福總統即將會晤一事,至為感謝。希將會談結果示知為盼。”

194年1月1日,丘吉爾動身前往北非,途中C-46飛機上的暖氣片險些發生火災事故,但丘吉爾吉人天向。他抵達卡薩布蘭卡時,發現準備工作十分出色。在法安郊區有一所大旅館,房間很多,足夠英美參謀人員居住,還有寬敞的會議室。在這所旅館的周圍有幾座別墅,是留給丘吉爾、羅斯福、吉羅將軍以及戴高樂將軍的。整個地區圍上了鐵絲網,並由美軍嚴密警衛。海灘和崖巖邊驚濤拍岸,捲起大片大片雲樣的泡沫。沒有一天是風平浪靜的,高達15英尺的巨浪以山呼海嘯之勢衝擊著巨大的巖崖。

羅斯福於14日下午到達,在這塊被他們征服或解放不久的土地上,舉行這樣會議,別有一番風味。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將軍也於次日,經歷了一段危險的飛行後到達卡薩布蘭卡。他急於想知道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準備採取何種方針,並想與他們不斷取得聯系。他們的職權在他之上。

盟軍副總司令兼英軍總司令亞歷山大,也到達卡薩布蘭卡,他向丘吉爾和羅斯福彙報了第8集團軍的進展情況,此時的北非戰場上,美軍的作用十分有限,主要是英軍第8集團軍蒙哥馬利與德軍隆美爾之間的較量。亞歷山大向兩位首腦介紹說,擁有兩個強大軍團的蒙哥馬利,如何將一個軍的車輛全部交給另一個軍使用,使這個軍得以不斷前進,而且強大得足以將隆美爾從的黎波里一直趕到馬雷特邊境防線。這一訊息使大家為之鼓舞。

會上的分歧倒不是英美兩國之間的分歧,而是聯合參謀長委員會與聯合計劃委員會之間的分歧。丘吉爾堅信,下一個目標應為西西里島,聯合參謀長委員會也持有同樣的看法。但聯合計劃委員會認為,應當捨棄西西里島而先打撒丁島,他們認為這樣可以提前個月。

聯合計劃委員會彬彬有禮但頑強地對丘吉爾說,這在8月0日以前是辦不到的。這迫使丘吉爾親自同他們一直核算數字和時間,然後首相與總統便下令,將進攻的日期定在7月份月色良好的日子裡,或者如有可能,便是6月份月色良好的日子裡。結果是,空軍部隊於7月9日晚出動,7月10日早上盟軍開始登陸。

就在舉行首腦會議的1月裡,駐英國的美國空軍司令埃克來到會議場所。他們討論了美國人用空中堡壘對德國進行白晝轟炸的計劃。英國對此抱有懷疑。對花費那麼多工夫在白晝轟炸感到可惜,仍然認為,如果美國人集中全力進行夜間轟炸,將遠較白晝轟炸所投的炸彈多。

對此,丘吉爾十分不客氣地指出,眼下已經是194年初了。美國人參戰已經有一年多了。他們一直就在英國建立一支空軍,可是到現在為止,從沒有用他們的白晝轟炸方法對德國投過一顆炸彈,大概只有一次,在英國戰鬥機的掩護下,曾進行了一次為時甚短的白晝轟炸。去年在華盛頓,英國就上了當,還以為不出四五個月,美國飛機一定會向德國投擲大量的炸彈,結果是耗費了浩大的人力物力,一顆炸彈也不見擲下去。

但是埃克卻巧妙而固執地為自己辯護。他說,誠然,他們的確還沒有給德國人以打擊,但是只要再容他們以一兩個月的時間,他們就一定投入戰鬥,而且規模有增無減。

鑑於美國為這件事已經耗費了浩大的人力和物力,同時他們又是如此不肯割愛,丘吉爾決定支援埃克和他的主張。撤回了他反對用空中堡壘進行白晝轟炸的所有意見。這時,部署在英國東部的美國空軍不下萬人和500架飛機,但自194年下半年至今,一直毫無動靜。

這時產生了戴高樂問題。丘吉爾當時很希望戴高樂到卡薩布蘭卡來,羅斯福雖然對戴高樂不持好感,但基本上還是同意了丘吉爾的意見。並且還以羅斯福的名義發出了邀請電報。但這位將軍十分傲慢,數次拒絕了羅斯福總統的邀請。

於是,丘吉爾就叫英國外交大臣艾登對戴高樂施加最大的壓力,甚至對他說,他如果不來的話,英國將力主由別人來接替他設在倫敦的法國解放委員會主席的職位。

在這一問題上,羅斯福總統對丘吉爾有不同的看法。他的兒子埃利奧特.羅斯福後來在回憶裡描述了當時他們父子的感受。似乎在暗示,羅斯福懷疑丘吉爾在力阻戴高樂前來,並且反對把他叫來參加會議。

此時的英美與法國各方勢力之間的關係十分復雜。當美軍在北非登陸時,遭到法國軍隊的抵抗,為此,戴高樂提議由自由法國組織一個代表團,說服維希法國軍隊與盟國並肩作戰。可是戴高樂的一片苦心得不到羅斯福的回報,丘吉爾也左右不了羅斯福。盟軍佔領阿爾及利亞之後,11月1日,艾森豪威爾飛到阿爾及爾,許諾“承認達爾朗管理法屬北非的行政事務,吉羅將軍指揮北非的所有法國軍隊”,使激戰了五天五夜的槍炮聲終於停息,但法國的政治舞臺上出現了達爾朗、吉羅和戴高樂三雄並立的局面。

在莫斯科,斯大林對戴高樂渴求支援的指望,報以慣常的冷眼旁觀態度。他甚至對丘吉爾和羅斯福說,他認為將達爾朗拉進盟國抗擊希特勒的主流中來,“乃是一大成就”。

就在此時,194年1月日,一名年僅0歲的法國青年,將達爾朗在公館臺階上槍殺了。為戴高樂除掉了道路上的一個主要障礙。而美國人急忙於6日宣佈成立“軍政長官部”,讓吉羅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大權。第二天,正當戴高樂收拾行裝準備訪問華盛頓的時候,美國人又突然以丘吉爾和羅斯福的名義,通知取消他的這次訪問。

戴高樂雖然是政治上的新手,他感覺到氣味不對,馬上做出了聯合吉羅的決定。第二天,戴高樂再次向吉羅發出呼籲:戰鬥的法國人要團結一致!

新居高位的吉羅無意理睬他昔日的部下,只是出於不得已才勉強給了個答覆:“鑑於達爾朗被刺所引起的情緒,我認為當前時機不利於我們之間舉行會談。”

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戴高樂展開了新的攻勢。194年元旦,他發表廣播講話,轉而向全社會公眾呼籲:在更廣泛的基礎上建立臨時中央政府。這個宣告以及宣告所產生的廣泛影響得到熱烈的支援,擊中了美國的痛處。使羅斯福和他所支援的吉羅陷入十分被動。

1月中旬,在英美首腦會議期間,羅斯福於17日召見了吉羅。不料這次召見,卻讓羅斯福深感失望。在總統下榻的達累斯沙達別墅總統面前。只見這位老將軍僵直地挺坐在沙發上,面帶傲氣,氣勢逼人,而且自始至終總是重複一句話:“給我們武器!給我們坦克、飛機、大炮,其他一概不要!”

羅斯福如今見吉羅這個樣子,他心裡一沉:“這個外表浮華、行動粗魯的老軍人,肯定對政治一竅不通,沒有任何一點靈活性。”但他還想試探一下。

但餘下的反應是,除了神氣活現和耀武揚威之外一無所知的粗劣言行,深深地刺痛了美國總統。他根本沒資格代表美國利益與戴高樂抗衡!當他離開時,總統只能聳聳肩來自我解嘲:“他在聖西爾到底學了些什麼?要知道,我對法國軍事科學院的評價一直是很高的。”

然而,再去物色人選不是一時能辦到的事,加之丘吉爾的遊說,主持法國新政府只有戴高樂最合適!思來想去,羅斯福產生了一個荒誕的念頭:把他們兩個強行攝合到一起平分秋色!

1月日,戴高樂終於到了。他被帶到他的別墅,這座別墅就在吉羅別墅的旁邊。去會見心存偏見的美國總統之前,他依次與丘吉爾和墨菲見面。丘吉爾全盤端出了商定的“解決方案”:成立法蘭西執行委員會,由吉羅和戴高樂共同擔任主席,但吉羅還兼任最高軍事長官。戴高樂不願接受這個方案,因為它是別人強加給法國的,侵犯了法國固有的主權,又無視戰鬥法國的合法地位。墨菲勸告他見羅斯福時不要提合法地位問題。對此,戴高樂答以淡淡的一笑。

這天晚上,在達累斯沙達別墅,戴高樂與羅斯福舉行了首次會晤。坐在輪椅上的羅斯福儘管對戴高樂十分惱火,他還是以其通常那種迷人的風度,用法語向戴高樂問候,並得體地讓戴高樂將軍在自己身邊就座。表現出少有的客氣。但當談話進入實質性問題時,兩人立即針鋒相對。

羅斯福表示:法國的主權當然屬於法國人民,但由於德國侵佔而暫不能行使。要恢復這一主權,只有人民能重新自由地表達他們的意志時才有可能。由於這個原因,他不願意承認任何臨時政府,不管它是由戴高樂還是其他任何人領導的。他也不可能承認戴高樂的組織,因為戴高樂不是選舉出來的。

戴高樂則以悲壯的法國歷史事實來反駁羅斯福:“總是在最黑暗的時刻,法蘭西依靠某位以前不為人知的領袖死而復生。聖女貞德也不是選舉出來的,她只是個農民,一位沒有文化的平民的女兒,但正是她在法國危亡的時刻挺身而出,因而拯救了法蘭西!”

這樣,羅斯福未能說服戴高樂,最後,只好由吉羅出來直接與戴高樂交鋒。但吉羅根本沒想到一見到這位昔日麾下的坦克團長,就挨了劈頭蓋臉的一頓申斥:“喂,怎麼回事!我幾次向你建議會談,而你怎麼要我在這鐵絲網裡,在外國人中間跟你會談呢?你從國家觀念上說,不感到有些難為情嗎?”

吉羅窘得半天說不出話,只有炫耀實力:“我剛剛跟羅斯福總統達成一項協議,我能夠組織多少師,美國就能負責裝備多少個師。我準備在半年內建立1個師。至於您,能在同樣的時間內組織起一半嗎?”

“我們現在談的不是你我在軍隊名額上的競賽。北非的軍隊是屬於法國的,這些軍隊不是你的產業!這一點,如果我們不能達成協議,你很快就可以看到!問題是法蘭西帝國及法國本土內的統一。這就是要求建立一個適應這種形勢的中央政權。這種中央權力機關和法蘭西共和國是不可分割的,而且對於全世界來說,理要成為法國獨立的化身!”

吉羅無言可答,只得橫蠻地依仗美國的勢力固執己見。美國人便另派幾位軍政要員輪番向戴高樂施加壓力。最後,美國外交官麥克米倫與墨菲起草了一個意圖,即成立一個聯合委員會以便在戰爭中管理法蘭西帝國。

戴高樂仍不接受:因為,一、它是盟國提出的;二、它將使戴高樂不得不放棄他現有的政權;三、它將給人造成達成了協議的印象。而實際上卻沒有達成任何一項協議。

這簡直讓羅斯福下不了臺,羅斯福面臨下半年的總統選舉,如果在北非事務中連這麼個協議都拿不到,他在民眾中的信譽會下降。他只好開導戴高樂:“在人類事務中,應當演劇給公眾看。您和吉羅將軍在有我和丘吉爾參加的會議中舉行會談的訊息,即使只在理論上獲致協議,也會產生令人注目的可貴的效果。”

戴高樂理解羅斯福的苦衷,於是爽快回答說:“這事我可以辦到。會有一個公報的,儘管這個公報不可能是你們所需要的。”他還是滿足了羅斯福另一個急切的要求,與他和丘吉爾、吉羅照一張握手的相。

然後,戴高樂草擬了一份與盟國口徑完全不同的公報,僅給吉羅看了一眼。公報定稿為:我們會見了,我們會談了。我們注意到了我們所要達到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這個目標就是徹底打敗敵人,從而贏得法國的解放和人類自由的勝利。與所有盟國並肩作戰的全體法國人在戰爭中團結一致,將會達到這個目標。

對各項主要問題進行了10天的研究後,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終於取得一致意見。決定應該使用沙漠集團軍和英方所有的兵力,還有艾森豪威爾軍隊的一部分兵力,集中全力打下突尼西亞;同時決定亞歷山大擔任艾森豪威爾的副司令,並實際負責指揮一切戰鬥。此外,由坎寧安海軍上將和特德空軍上將,分任海軍和空軍的作戰指揮官。

顯然,英軍第8集團軍的六七個師,加上安德森所率領的第1集團軍四五個師,英軍擁有1個師,而美軍兵力都用於駐防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只有三四個師參加突尼西亞決戰。

在1月日舉行的最後一次正式全體會議上,透過了“194年作戰方針”的最後報告。主要內容為:

同盟國的物資仍必須首先用於擊敗德國潛艇,必須儘量向蘇聯運輸供應品,以便支援蘇聯軍隊;

在歐洲戰場的軍事行動,即使用同盟國用於對德作戰的一切兵力,擊敗德國。地中海方面攻佔西西里島;設法製造一種局勢,以使土耳其能加入盟國,成為一個積極的盟友。聯合王國方面對德國進行猛烈的空中攻勢,以打擊德國的作戰努力;根據現有兩棲部隊之兵力,發動區域性攻勢;儘量集中空前強大的兵力,隨時待機而動,以便一旦德方的抵抗減弱到適當程度時,即可登陸歐洲大陸。

在太平洋及遠東方面的軍事行動將繼續進行,其目的為維持對日本的壓力,並能在一旦德國戰敗時,立即對日本發動全面攻勢。聯合參謀長委員會認為,這些軍事行動須以不致影響盟國在194年內待機徹底擊敗德國的能力為限。在不影響此計劃的前提下,可擬出在194年內開始收復緬甸的計劃。並為此做好準備。如尚有多餘的時間和人力、物力,可擬出進攻馬紹爾群島及加羅林群島的計劃,並為此進行準備。

總體來說,先歐後亞、先擊敗德國,然後再進攻日本,成為這次英美首腦會談的重要成果。

就在此時,蘇聯戰場上捷報頻傳,這是怎麼回事呢?(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武凌乾坤田園小辣妻田園霸寵:相公,娘子是重生的封神之召喚猛將模擬:從一人之下開始我在諸天封印禁忌我在諸天萬界搶功德毀滅長歌鳳還朝,妖孽王爺請讓道嫡女無雙:妖孽王爺請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