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相寶->章節

第653章 公羊春秋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竹簡是什麼,就不用介紹了。

鑑定竹簡類別的最直接方法,不是看內容,而是竹簡長度。

盧燦所說的“經書簡”,依據長度判定的。

竹簡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漢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cm,因此人們又稱書信為“尺牘”。

知道這是經書簡,盧燦其實更關心的是竹簡上的內容。這封包好的竹簡上,字跡一片模糊,他可認不出多少字。

李老回頭看看,沒理他,拉著阿欣來到案几,“來,爺爺我給阿欣說說這些東西。”

小丫頭揚揚眉,對盧燦吐吐舌頭。李林燦老爺子對阿燦的怨氣,長期積存,認識的人都知道,他想要盧燦去博物館主事,可惜,阿燦對這沒興趣……

可惜,小丫頭只得意一會,她發現,完全聽不懂李老在說什麼。

“你看看,這幾個字,這是篆書‘盾’,這是‘之’,這中間的墨染部分不清晰,沒關係,我們跳過,繼續往後看。”

老爺子手中拿著盧燦剛才看過的竹簡,一個字一個字的分析給孫瑞欣聽。小丫頭一頭霧水,只能看熱鬧。

“這個字是‘右’,後面一個字是“祁”,也就是祁連山的祁……”

“那麼,從這句話中,我們基本就能推斷,這篇文章出自哪裡了。”李老爺子看向盧燦,似乎想要考考他的古文基礎。

我去!盧燦連連撓頭,從“盾”“之”“右”“祁”四個字,就想讓自己猜出這些竹簡,記錄的是哪一篇古籍?

瘋了!我能有那水平?

盧燦主動投降,雙手高舉作揖,“老爺子,您饒了我吧,古文我真不熟!”

李老爺子興趣索然的放下這枚細長的竹簡,輕輕嘆了口氣。

一聲嘆息,如同重錘般擊在盧燦心上……可是,盧燦知道自己長處在哪兒,讓自己去學考古,去做古文研究,這實在……非興趣所在。

“這句話是‘趙盾之車右祁彌明者,國之力士也,仡然從乎趙盾而入,放乎堂下而立’……語出《公羊傳》。”老爺子最終還是給出答案,只是沒了剛才的興致。

剛才李老爺子提到的趙盾,那是出自《公羊傳.宣公》一文。

眼前的一百多根竹簡,是《公羊春秋》?

《春秋》是編年體史書,其所記,是二百四十多年的春秋各國大事,現所存全文,不過一萬六千多字,但據曹魏時的張晏和晚唐時人徐彥引《春秋說》,都說是一萬八千字。

可見《春秋》原文,從三國以後脫落了一千多字,很多大事漏記。

司馬遷對《春秋》極為推崇:“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故春秋者,禮義之大宗也。”

但也有人認為《春秋》這本書,所記載的東西有問題。

胡適便認為:“《春秋》那部書,只可當作孔門正名主義的參考書看,卻不可當作一部模範的史書看。後來的史家把《春秋》當作作史的模範,便大錯了。為什麼呢?因為歷史的宗旨在於‘說真話,記實事’。《春秋》的宗旨,不在記實事,只在寫個人心中對實事的評判。”

無論外界怎麼評判,《春秋》作為儒家“六經”之一,影響中華文化幾千年,已經深入骨髓。那麼這一百多根殘存漢代竹簡,所記錄的《公羊春秋》,其文化價值,足以使得它成為虎園博物館的“文化之根”!

太可惜了,只有一百一十八根竹簡,按照每根竹簡記錄三十五字來核算,也不過四千字。也就是說,這份《公羊春秋》殘缺大半,殊為可惜!

什麼是《公羊春秋》?

先要明白一個概念:《春秋》無定本!

《春秋》這本傳說是孔子編訂的編年體史書,其實早已遺失。現存版本,大多數以《左傳》即《左氏春秋傳》來逆推。但左丘明編撰的《左傳》,僅僅只是《春秋三傳》中的一部,它的很多內容,與另外兩部在浩瀚文史中若隱若現的《公羊春秋》《穀梁春秋》,相差甚遠。因此,在後世的儒學研究中,就有了《春秋》無定本一說。

第二個問題來了,既然《春秋》的本經都已經遺失,那後人如何研究呢?

這就體現出剛才提到的《春秋三傳》的作用。

春秋經文,言簡義深,素有“微言大義,以一字寓褒貶”之稱。

這樣一來,如無註釋,旁人根本讀不懂春秋——所謂關羽夜讀《春秋》,那純粹瞎扯,春秋經非儒學大家不可深研,就憑關武聖那點學歷,也就是裝裝樣子而已。

因此,就如何解釋《春秋》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的含義,都會產生嚴重分歧。

註釋春秋的書,很快出現,一出就是五種:有左氏(左丘明),公羊(公羊高)、穀梁(穀梁俶)三家,稱為春秋三傳。

另外還有兩種解釋春秋的書籍,《鄒氏春秋傳》十一卷,《夾氏春秋傳》十一卷,不過,這兩本註釋,早早亡佚。(其實歷史記錄中還有蹤跡的,但影響不大)

《左氏春秋》因為其編撰者是魯國史官左丘明,年紀比孔子稍稍小一點。當年孔子在魯國編寫《春秋》時,自然需要魯國史官幫忙,於是,左丘明以協助者的身份出現。

因此,後世一直將《左氏春秋》作為春秋經註釋的正溯。

相比《左傳》,其實《公羊春秋》的來頭也不小!

《公羊傳》的春秋解讀,來自於公羊高的家傳學說。其戰國初至漢初的傳承系統是:子夏→公羊高→公羊平→公羊地→公羊敢→公羊壽→胡毋子都。至漢景帝時,胡母子都和他的老師公羊壽,用漢代的隸書“著於竹帛”,才使《公羊傳》成書。

能證明《公羊傳》權威性的最關鍵人物是“子夏”!

子夏是誰?

孔門十哲、七十二賢人之一!

子夏小孔子四十四歲,是孔子後期學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學著稱,被孔子許為其“文學”科的高才生。

子夏為學時,因常有獨到見解而得到孔子的讚許。

如其問《詩經》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一句,孔子答以“繪事後素”,他立即得出“禮後乎”(即禮樂產生在仁義之後)的結論。

孔子贊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詩》已矣。”

孔子於魯國編撰春秋經時,恰好子夏隨侍在側,也就是說,他在當時,很有可能擔綱的是孔子秘書加助理工作(猜的,莫當真)。

如此一來,左丘明是孔子先聖的協助者,子夏是孔子老師的秘書加助理。可是,兩人傳下來有關春秋經的解讀,並不完全一致……

儒家後繼者,暈了,該聽誰的呢?

後世多採用《左氏春秋》為正溯,因為有不少人認為,公羊家的春秋經註釋,採用口口相傳的模式,勢必會加入相當多的傳授者自我會,有失真意!

真是這樣嗎?

事實上,漢朝的時候《公羊春秋》的影響力,要遠超過《左氏春秋》。

包括促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一代儒家宗師董仲舒,都是學習《公羊傳》的。

還有漢武帝的丞相公孫弘,儒學大師蘭陵褚大、東平嬴公、廣川段仲、溫之呂步舒等人。後來,又有齊人任公、貢禹、管路、左鹹、魯眭孟、顏安樂、嚴彭祖等均以治《春秋公羊傳》得顯。

可以說,有漢一朝,《公羊春秋》將《左氏春秋》壓得抬不起頭來。

《公羊春秋》的沒落,始於隋唐,那時《左氏春秋》開始佔據主流位置。

這一百來根竹簡,落在盧燦眼中,那就是寶貝啊!

究竟是不是西漢的竹簡,尤為關鍵——如果與公羊壽成書《公羊傳》同時代,或者稍晚那麼一丟丟,就能說這批竹簡,是真正的“《公羊傳》正本”!

“李老,這批竹簡,也是從宮內流出去的?這種高古品,應該有清廷記錄吧?”

儘管李林燦不待見自己,盧燦還得腆著臉往前湊,誰讓他在這方面是專家?再說了,老家夥從來沒有惡意。

“唉!你呀,有時間多看看各朝史稿和《起居注》,對於你的鑑定,也有幫助。”

老頭子回頭看他一眼,繼續說道,“乾隆編《四庫》,怎麼會沒有漢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沒有漢簡,哪來的的《皇清經解》,哪來的《公羊義疏》?更何況,兩人所彙編《公羊傳》註釋,可是與東漢何休《春秋公羊傳解詁》中,很多內容是相悖的。”

“你以為,憑那兩人,真的敢開宗立意,擅解《春秋》?”他的語氣中,帶有濃濃的不屑。

《皇清經解》是清朝體仁閣大學士阮元,編撰的一套經義集。號稱“此書是彙集儒家經學經解之大成”。《公羊義疏》則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陳立,編撰的《公羊春秋》的解讀著作,共計七十六卷。

這兩位清廷學者,怎麼又招惹了他?(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洪荒:我能複製萬千法寶渡娘之後封神時代仙都世家重生世家子大明世家子鑽石世家我的大不列顛帝國重生大不列顛做大公人族第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