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相寶->章節

第473章 茅龍飛白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練完孫立功教授的形意劈拳後,盧燦滿頭大汗,接過溫碧璃遞來的毛巾,擦擦臉。

形意劈拳講究身心意三者合一,舉輕若重,哪怕是面對空氣,一拳劈出都需要用九分力度。什麼時候練習到舉重若輕,那才算劈拳大成。

無奈的搖搖頭,練習劈拳已經一年多了,可是,現在依舊困守,難有寸進。孫立功也沒什麼好建議,反覆提到,堅持、堅持,也許某一天就能捅破那層窗戶紙。

將溼漉漉的上衣脫下,溫碧璃幫忙把他的後背又擦了擦。

“阿燦,剛才袖海樓的楊老來電話,約你喝茶。”

袖海樓楊老就是楊啟林,新加坡四大收藏家之一,盧燦與他的關係不錯,也經常受邀去袖海樓做客,品鑑他的藏品——楊啟林每月都會舉辦一到兩次古董品鑑茶會。

楊家茶會在新加坡很有名氣。

“楊老又收到好字畫了?”盧燦很自然的往藏品方面想。

“沒說什麼事……”溫碧璃的手頓了頓,說道,“不過,我聽他的語氣,似乎不太開心。”

呃?楊啟林不太開心?請自己喝茶為什麼?

想想自己有段時間沒去看楊老了,是該去看看他。

楊啟林的袖海樓,坐落在樟宜海邊,一棟三層別墅,綠樹掩映中,很有味道。

東南亞很多富豪,譬如邱家,發跡都是有一定的家族底蘊的,相比他們,楊老是真正的白手起家。當然,楊家的財富,肯定無法與邱家、郭家相提並論的。

他早年和祖母過番南來,身無長物,只有身上的衣服和一把破傘。抵達馬來西亞後,祖母給人漿洗衣服,而他自己則去碼頭做搬運工。

由於忠厚老實,勤奮節儉,不久便被老闆陳榕基(馬來西亞富商)擢升為督工。一次偶然機會,他救下一位出遊的女子,也就是他的原配夫人劉珍淑。劉淑珍家略有資產,加上他自己的積蓄,1946年,創辦了東方有限公司,專門經營樹膠生意。

因勤勞睿智和誠信為本,事業發展的不錯,很快,他的辛勞有了回報,朝鮮戰爭爆發,樹膠價格猛漲,楊啟林成為當時有名的樹膠大商家,積累了鉅富。

都是熟人,門房直接放行,盧燦的車子直接開到別墅前的臺階上。剛好,裡面走出一位中年男子,這位是楊啟林的兒子楊英群,現任楊家企業的掌舵人。

“楊叔,今天沒去公司?”盧燦拉開車門,笑著問好。

“這就去公司。維文來了?吃過早茶沒?”聽他的口氣,知道自己要來拜訪楊老爺子。

盧燦謝過之後,問道,“楊老電話召喚,敢不來早?對了楊叔,您知道……什麼事嗎?是不是楊老又尋到一幅好藏品?”

袖海樓的藏品中,精品不少,珍品很少。當然,這是以八十年代的標準來衡量,如果放在三十年後,珍品率就很高了。

這是由楊老自身學識和收藏方式所限。

新加坡另外三名收藏家,黃曼士出身閩省詩書世家黃氏,其大哥任民/國閩省教育廳廳長,黃曼士耳濡目染,從小就雅好藝術;劉作籌畢業於暨南大學經濟系,求學時,從師於黃賓虹、謝公展等名家,可謂名家弟子;陳之初擁有博士學位,本人也是大書法家,擅長正隸行草。

與黃曼士、劉作籌、陳之初相比,楊啟林只讀過幾年私塾。他介入收藏圈子,最早是劉作籌的指導,因此兩人亦師亦友,關係極好。在以後的收藏過程中,更多的是花錢僱掌眼師傅(南洋畫派領袖陳宗瑞曾經擔任楊老多年的收藏顧問),以及參加正規拍賣競拍得來。

當然,他玩了三十多年收藏,現在的眼力也很厲害。

這種收藏方式,是很難收到真正的珍品古董!

為什麼說袖海樓精品不少呢?

呵呵,捨得花錢唄!楊老是盧燦見過的,最捨得花錢的一位收藏家。

他的藏品中,有很多是南來畫家的作品,如徐悲鴻、張大千、林風眠等人流傳新馬的作品。更大部分是來自中國六七十年代大量以外貿方式出口的,清末民初及近現代名家書畫。

這些作品,在八十年代的藏品分級中,只能算是精品或普品。

“確實收到一幅不錯的藏品,你上去便知。”楊英群指指樓上,示意盧燦自己上去。

還真的有新藏品?不是說語氣低沉嗎?

和楊家關係熟識,盧燦也不見外,對他擺擺手,三兩步就跨上臺階。

袖海樓收藏室在三樓,盧燦推開平時聚會的那間客廳門時,房間內只有楊老一人,趴在條桌上,手持放大鏡,仔細觀摩一幅橫軸長幅書法。

“楊老,我來了。”盧燦敲敲門,提醒道。

楊啟林抬頭,對他招招手,“快來,快來!給我說說這幅字!”

“欸好!我來看看!”盧燦來到長條桌前,看了一眼就驚呼一聲,“咦?”

這幅書法作品,非常奇特,筆鋒枯峭,剛勁生澀,基本每個字都有禿筆、散筆、飛白。如果單看,每個字都有嚴重缺陷,可是,整幅下來,偏偏“放而不放,留而不留”的特徵非常鮮明,字型顯得勁健、沉著,氣勢磅礴,且兼具法度,為大家手筆!

盧燦越看越心驚!

這是哪位大家的手筆?怎麼全是禿筆散鋒?

不對,不像是禿筆所寫!即便是禿筆,在轉折撇捺等地方,都有凝鋒飽筆來轉圜,怎會全是散筆飛白?

他忽然想到一位,心頭大喜,連忙從頭開始看起!

果然如此!看了幾個字,盧燦便恍然大悟。

“世道升降,人有任其責者,君臣是也。予少讀《宋史》,惜宋之君臣,當其盛時……南海病夫陳憲章識!”

一共六百多字的行書,盧燦彎腰一口氣看完,直立身子後,猶有不捨。

珍品!絕對的珍品!

盧燦抬頭,目光複雜的看著楊啟林。這是赤果果的打臉啊,剛才進門時自己還想著,袖海樓精品多,珍品少,不到幾分鐘,自己就看到一幅絕對珍品的字幅!

這幅作品進入虎園,也能排到鎮館之寶級別!

這臉打得啪啪作響。

楊啟林可不知道盧燦心理所想,見他看完,笑著問道,“怎麼樣?這幅字還入眼嗎?”

入眼?天哪!這幅字如果在不入眼,那盧燦就是典型的有眼無珠了。

笑容有些苦澀,盧燦拱拱手,“恭喜楊老,好東西啊!這幅作品,堪稱珍品!能稱得上袖海樓的鎮樓藏品!”

“哦?評價這麼高?來來,你給我說說,這幅字珍貴在哪兒?”

盧燦的話,讓楊老咧嘴笑笑,笑容有些詭異,不過,盧燦此時心神失守,還真沒看出來。他拉著盧燦,指指這幅字,示意道。

“楊老,這幅橫軸的珍貴之處有三,取其一者,即可當珍品,三者齊全,珍稀品,當之無愧。”

盧燦戴著手套,食指中指,從這卷橫軸的起始字跡摩/挲起來。抬頭問道:“您老是潮安人,肯定知道慈元廟吧?”

江門新會有一個地方,在歷史上非常有名,那就是崖山。在這裡,陸秀夫抱著年僅八歲的宋懷宗趙昺(南宋最後一個皇帝宋少帝),投海自盡,在這裡,跳海自盡的還有十多萬一路追隨而來的百姓、士兵、官員,在這裡,演繹了漢民族最為悲壯的節氣歌!

兩百年後,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和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由明代大儒陳白沙倡議,先後興建大忠祠和慈元廟於當年宋少帝行都故址之上。

建大忠祠為表彰南宋力抗元兵,堅貞不屈的“三忠”文天祥、陸秀夫和張世傑,慈元廟為紀念以身殉國的宋少帝及楊太后。

1499年,慈元廟建成,唯缺祭碑。當時陳白沙已經七十一歲,聞訊後,潑墨揮毫,寫下這篇悲壯而激烈的《慈元廟碑祭文》。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南渡之後,惜其君非撥亂反正之主,雖有其臣,任之弗專,邪議得以間之。大志弱而易撓;大義隱而弗彰;量敵玩仇;國計日非。往往坐失機會,卒不能成恢復之功。至於善惡不分,用舍倒置;刑賞失當,怨憤生禍;和議成而兵益衰;歲幣多而民愈困。如久病之人,氣息奄奄。以及度宗之世,則不復惜,為之掩卷出涕,不忍復觀之矣……”

即便是今天讀來,依舊讓人扼腕嘆息。

老先生的警世恆言,沒能點醒朱明後人,百多年後,他們遭遇同樣厄運。

慈元廟碑,五百年來,一直被世人稱為“嶺南第一碑”,其書法造詣極高!

“你是說……這幅字是……《慈元廟碑》的原稿祭文?”楊啟林嘴角微笑,問道。

盧燦點點頭,這橫軸百分百就是當初陳白沙老先生親筆所書。

為什麼這麼肯定?

呵呵,陳白沙的書法,想模仿,也不成!

他所用的並非毛筆,而是茅筆!又稱為“茅龍筆”!

陳白沙獨創,舉世唯有一家,想仿冒?別扯了!

我們常用的毛筆,大多數為羊毫,還有狼毫以及狐毫,再次一些是馬毫、豬鬃、牛毛,可陳白沙用的是新會地區特產的“茅草”!

“客來索我書,穎禿不能供。茅君稍用事,入手稱神工。”

這是陳白沙自嘲的一句詩,詩中提到了自己寫字所用的工具——茅草筆。

陳白沙退仕之後,長居圭峰,因居鄉下,買筆不易,於是就地取材,以山茅心束縛為筆,創制茅筆。

“所居圭峰,其茅多生石上,色白而勁,以茅心束縛為筆,字多樸野之致,陳白沙笑稱為茅君,又稱茅龍”。(屈大均《粵城新語》)。

他晚年喜用茅筆作書,下筆挺健雄奇,時呼為“茅筆字”。

這種筆所寫自己,蒼勁有力,散鋒飛白,以生澀醫甜熟,以枯峭醫軟弱,世人耳目,為之一新。

在當時,有“茅龍飛白耀南天”的極高讚譽!(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洪荒:我能複製萬千法寶渡娘之後封神時代仙都世家重生世家子大明世家子鑽石世家我的大不列顛帝國重生大不列顛做大公人族第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