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我是趙括,人在長平->章節

第四百零一章 興亡皆是百姓苦,王師南下盼甘霖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看著滿目瘡痍的城池與餓骨如柴的百姓,李牧咬了咬牙,當即決定將並不算多的軍糧拿出來,救濟災民!

之所以李牧敢以軍糧分食百姓,一方面是城中已無太多的百姓,大軍雖突襲而來,所帶的糧草倒也還算充沛,維持一時倒也問題不大;

另一方面這也是有趙國強悍的國力底子在後面支撐著他,畢竟數十萬大軍出動,所耗費軍糧已經是個天文數字,若非趙國如今已擁有九郡之地,殊難支撐。

最重要的是,趙括對於“君為輕、民為重”的觀念已經深入了每個趙軍將領,乃至士卒的心中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

隨著賑災的訊息傳開,幾乎整個秦軍佔領區的百姓都悄悄地向著郢都集中了來,甚至在楚國境內的不少百姓也問訊向著趙國所佔城池進發,這一波無聲的宣傳直接令趙軍的聲名拉滿,楚國境內再無人願、亦無人可阻擋趙軍的腳步。卻也令後續趕到的趙括是痛並快樂了起來。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如今在空蕩的郢都城中,李牧正一面施粥安撫百姓,一面開始了新的戰略部署。

郢都,作為連線秦楚的支點,東可攻楚,西可入川,必須佔住,隨即令七千大軍駐紮城中,修復防禦工事,謹防秦軍復攻。

同時另外兩隻大軍,其中一萬陷陣大軍由自己親自率領,過午之後便再度行軍,直插劍閣險關;另外一隻三千人馬,修整一日,於次日往東面而去,目標直指安陸城。

很明顯,在李牧的眼中秦國的威脅遠大於楚國,甚至可以說李牧從來就沒有將楚國放在眼中。若以趙括所提之三關排序,李牧甚至認為巴蜀之難更在函谷之上,為三者之冠也。

原因也很簡單,函谷關再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也還有義渠草原可以直入關中;陳都、安陸再險也可圍而徐徐圖之,實在不行,斷其糧秣,困他一兩年也就不佔自潰了。

唯獨這巴蜀之地,無論從關中還是從楚地,想要入川都是千難萬難,幾乎處處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之地。更要命的是,巴蜀自古便如同獨立與華夏之地,雖有文化之交融,卻又自成一派,兼之沃土良田遍地,根本無懼大軍封鎖。

所以,自打接受任務以來,李牧便將入川作為首要解決的難題。

而從輕鬆奪取郢都的過程來看,秦軍尚未接到前線敗北的訊息,否則秦軍要麼收縮、要麼防禦,當不至於如此懈怠。

既然秦軍無備,那便是最佳的動手機會,佔劍閣、搶古道、入川中便是李牧所想做到的三部曲。

沒有絲毫的耽擱,僅僅稍稍修整了一個中午,一萬多陷陣大軍便又繼續踏上了征伐的道路,沿著秦軍進擊楚國的道路,一步一步邁向秦國最後的心臟,挖幹秦國最後的戰爭潛力。

而此時的秦軍也已經抵達函谷關,正一面與關外的王檣所部對峙,一面加緊著函谷關的防禦,絲毫沒有察覺到老家即將被偷的危險。

若是白起在此,見著關外趙軍圍而不攻,攻而不勝,敗而不退的模樣,一定會想到趙國肯定會在其他地方動手腳,而以如今秦國的地盤,很容易便會想到巴蜀的問題,自然也就不會被趙軍輕易給偷襲了。

當然,若是白起在此,即便是敗,白起也能將主力給秦王帶回來,甚至又或許秦軍根本不會遭遇如此敗績呢!

需知,即便是趙括在系統加持下,也堪堪略略勝過白起兩次。一次是長平之戰用民壯代替精兵陰了白起一把,另一次則是在系統作弊下,從義渠繞道函谷關,給白起背後來了一下狠的。

但要知道,即便是勝,第一次長平之戰趙國也付出了近乎三十萬大軍的損失,而第二次的函谷之戰,魏國的損失更是倍於秦軍,雖勝亦是小勝而已。

人屠之名,果不欺我也!

然而,這一切或許,都隨著老秦王的離開而變得不可能。即便老秦王留下了白起,子楚還敢用他嗎?

函谷關的戰鬥依舊在繼續著,司馬錯忙著在城頭之上調兵遣將,秦王也在關中精舍中自怨自艾,而楚王的八千多大軍也悄悄趕回了楚國陳都之中。

沒有楚王預想中的問責奪權的戲碼,當然這也跟大部分的貴族已經戰死在戰場有關,而剩下的貴族,包括襲爵的新晉貴族們,卻也沒有因此大敗而發難。尤其是在他們得知安陸城已經落入趙軍手中之後。

東面,趙國大將田單已經帶著數萬大軍將吳越之地割離,數萬大軍更是大搖大擺地就想著楚境伸出挺進;

西面陳都的屏障安陸城,這個秦軍打了經年也未能打下的重鎮,輕而易舉地便落入了趙軍的手中。

奪回來?!

憑什麼?

就憑王上剛剛從戰場上帶回來的丟盔棄甲、士氣全無的八千戰兵嗎?或是憑著陳都之內毫無戰鬥經驗的萬戶百姓?還是一個個胸有萬千山河,手無縛雞之力的大夫貴族們?

楚國的朝臣們,甚至沒有想過派哪怕一隻百人隊,甚至哪怕是一隻斥候隊伍,去試探下安陸城中趙軍的成色如何,甚至連其兵力多寡都不曾知曉。

眼見著趙括率領著修整好的趙軍中軍主力,浩浩蕩蕩地開進楚國境內,眼睜睜地看著趙軍對楚國形成了東西對進,兩面夾擊的態勢。

於是,楚國上下,上至文武大臣,功勳貴族,下至販夫走卒、庶民百姓,似乎都已經預料到了楚國的未來,已經不再掌握在楚國自己的手中了。

於是乎,楚國的朝堂雖然沒有發生激烈爭吵,卻也各自分成了兩派。

一派以楚王為首,為躺平派!雖對楚國仍有千般不捨、萬點卷戀,卻也自知無力回天,更不願屈膝仰趙國之鼻息而活,遂趁著趙軍尚未打來,流連於絲竹歌舞,沉浸在窈窕楚腰之間,及時行樂!

另一派則是以屈、景、昭三姓為首,為投效派!大多為楚國世襲的大貴族們,不甘心隨著楚國的衰敗而墮落,但他們更知道楚國這條船沉沒只是時間的問題,因此他們急於尋找、跳槽到另一艘船上。

以前是秦國,現在嘛,顯然趙國是個很好的方向。尤其是景家,在趙王宮中有一位妃子,還是最先入宮的那種,據說趙王還頗為疼愛。也正因此,景家一躍而成為了楚國眾多貴族與趙王之間的紐帶,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屈、景、昭三姓之首。

一封封投誠與讚頌的書簡,用最華麗的辭藻修飾著,更以最好的丹朱混著人血碾成的墨,緩緩寫在了精美的絹布之上。又被景家之人以趙國尹妃族人之名,給送到了正在行軍的趙括的跟前。

可惜的是,如今的趙國似乎並沒有想要接納這些腦滿腸肥的楚國貴族的意思,而趙王對尹(景)妃頗為疼愛的傳言似乎也並不怎麼真實,即便是有著外戚之名的景家,趙王也未能給出什麼優厚的投誠條件。

更令人頗為無奈的是,楚國最後的一點家底幾乎全部都掌握在了躺平派的手中,而投效派的手中,除了土地和些許錢糧之外,他們似乎已經一無所有。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用趙括的話來說,土地是可以打下來的,錢糧也是可以搶過來的嘛!很明顯,趙括要得就是楚王手中那最後的戰力,以及偌大的楚國土地上萬千百姓的民心。

雖然楚王也好,楚國的大小貴族也罷,沒少壓榨楚國的百姓,但楚文化中傳統的家國觀念還是在百姓之中深深紮根,千好萬好,沒有自己的家好,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當年楚國佔領吳越之時,就沒少為收攏民心下功夫,而歷史上始皇帝南征,耗費如此長的時間,也跟南方文化的安土重遷的家國觀念不無關系。

如此文化背景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採取蠶食的辦法,一點點的讓楚民看到趙國的誠意與趙民的生活提升,逐步地接受趙國的思想。但這顯然不是趙括所喜歡的,快速、強勁才是趙括的風格。

儘管李牧開倉放糧的舉動為趙軍入境做好了極好的鋪墊,但趙括仍然能夠感受到空氣中的敵對氣氛。而此時,若是有楚國內部的貴族代為管理和傳達,相信收攏民心的工作能夠事半而功倍。

畢竟,堡壘總是從內部更容易瓦解。

當然,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趙括的主力大軍也在修整了整整七日之後,隨即向著楚國境內開拔,因為收到李牧的急信的緣故,趙括不僅帶著十五萬精銳大軍,更是帶上來了足量的糧食和從河內、邯鄲送來的原本要在三晉之地任職的官員。

敵人來了有精銳的趙軍,朋友來了有足量的糧秣。

就這樣,趙括所率大軍,一路南下,一路發糧。一邊發糧,一邊接收城池;一面接收城池,一面就著手恢復民生。

很快,趙軍南下救民的訊息被傳遍楚境。

而隨著救民水火的訊息傳開,楚境之內的城池,尤其是秦軍佔領地,不僅僅是望風而降,簡直如同大旱之盼甘霖般地盼望著趙軍的到來。因為,那是妻兒老小生的希望!

天下苦秦久矣!

當然,十五萬大軍也並沒有一直就這麼拖拖拉拉地前進,在佔據了楚國第一座城池,親眼見到楚國確切的情況之後,趙括便大手一揮,將麾下大軍再度一分為二:十萬主力大軍繼續跟隨著自己向楚國內陸挺進,五萬精銳脫離大部隊,攜帶大量補給,直入劍閣,匯合李牧所部,打通入蜀的通道。

如此分配兵力,顯然與李牧的想法背道而馳。

但實際上,在趙括的心中,也同樣認為巴蜀較之楚地更為重要。但不同的是,趙括清楚地知道楚人可能帶來的危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話語,對於趙括而言,聽得不要太熟!

更何況即便是始皇帝,如此英明神武之人,卻也在楚地吃了虧,十數萬秦兵被一個項燕給留在了楚地。

如今雖無項燕之名,但誰又知,會不會出現個屈燕,昭燕呢?畢竟據楚國朝堂上傳來的情報,楚王手中仍有八千大軍,雖然是從上蔡戰場上“逃”回來的,但能夠突圍而出,已經證明了他們的戰力並不比一般的趙軍差。

有軍隊,萬一出個出類拔萃的將軍,若是自己手中沒有絕對的戰力,還真有可能陰溝裡翻船。所以為謹慎行事,趙括必須將重兵佈置在楚地。

當然,面對著楚國朝堂上下堆積如山的投效書簡,趙括也認為有必要將大軍留下,以保持對楚國上下的高壓態勢,從而迫使他們不得不繼續選擇與趙國合作,完成倒戈。最終完成對楚國千里沃土的佔領。

至於巴蜀之地,趙括當然也不會放棄,隨軍附上了自己的王命。意圖很明確,也很簡單,能佔領巴蜀那自是最好,若是巴蜀之地反抗嚴重,則只需開闢出橋頭堡,並據守劍閣保住入蜀通道即可。

待楚地事畢,則揮師西向,一舉而奪巴蜀,將秦國徹底封死在關中。以六萬大軍,又有李牧親自坐鎮,料想守衛一通道,相必不是什麼問題。

同時,為了加快攻楚的進度,經過半個多月的努力,趙括終於在將鄢郢之地徹底收入囊中,同時也就徹底隔了斷秦、楚之間可能的聯絡。隨即趙括盡起大軍向著楚國的終點——陳都進發。

在趙括的東面,田單已經收拾好了吳越之地,正準備率軍西向,而作為先鋒的樂間所部,也已經佔領了楚國東北部數座城池,不日便可與趙括會師陳都城下。

在趙括的西面,李牧照例比趙括的要求做得更優秀,一戰而下劍閣,再戰而下廣元,若非補給不太夠了,李牧還想著要往裡頭蹭蹭。而等帶著大量補給的援軍趕到,李牧幾乎想都不想,帶著大軍就往裡頭衝,趙括的王命再次失效。

在李牧的北方,函谷的對峙依舊在繼續著,而趙啟所率的歸義胡騎,卻在義渠草原做起了尊貴的客人......

偌大的華夏大地上,一場北至南的統一大業正在上演。

相關推薦:綜武世界的宋青書同時躺在萬界的我竟成了二五仔七步之內又準又快史上第一法海二次開局,我哥是方寒洪荒:開局簽到十萬大羅金仙協議結婚後我離不掉了全民御獸:我的寵物能無限進化重啟狼生:我能望見進化路線都市異能偽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