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我是趙括,人在長平->章節

第三百七十二章 倏忽間鄢郢告破,得其時降卒歸楚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緊接著,黑壓壓的箭雨幾乎將小半個城池給覆蓋。碩大的秦箭將城池中的楚國人一個個串成了串,又死死地釘泥土中、樑柱上。殷紅的血液順著漏出的箭鏃緩緩地流到了地上,一汪汪的鮮血匯成了河,又被秦軍的鐵蹄踏破。

三陣齊刷刷的箭雨過後,秦軍之中號角聲起,士卒們踏著密集的鼓點,扛著雲梯、衝城車向著這座邊境小城發起了衝鋒,身邊高聳的箭塔為之護持,頭頂拋石車的巨石和漫天的箭雨為之保駕。

然而,楚軍什麼也沒有。

面對著武裝到牙齒的秦軍,如同浪潮一般一波接著一波,有條不紊的密集的攻擊,守城的楚軍幾乎毫無招架之力,為首的校尉當然也清楚自己根本守不住,唯一的想法便是將秦軍攻城的訊息及時地傳遞出去。

但,即便是這個簡單的想法,也被秦國無情的箭雨給擊破。幾乎密不透風的箭雨使得楚軍幾乎出去一個便死一個,好容易等到箭雨的空隙,校尉剛想帶著弟兄們從城樓的殿閣中衝殺出去,秦軍的步卒已然登上了城樓,將刀劍橫在了楚軍的脖頸之間。

不過小半個時辰,一座防禦還算完備的城池便被秦軍靠著突然的襲擊以及過硬的軍事素養,幾乎毫不費力地拿下了。

只是苦了城中的百姓,為了能夠儘速地拿下城池,秦軍“不得以”,只能採取這樣的無差別的攻擊方式,以擊碎城防的同時擊潰守軍的意志。

而這樣的事情,很快在數座城池中再度上演。

不過短短十數日,秦軍勢如破竹,連破楚國一十二城,大軍直抵郢都城下。

雖然因為遷都事宜繁多,楚國暫時並為將國都從陳郢搬回鄢郢,但郢都作為楚國重要的城池,乃是連線楚國東、西的重要節點,雖未重回國都之位,本就城高壑深,迴歸楚國後,楚國也不停地派兵充實郢都的力量。

也正因為如此,秦軍的兵鋒終於被稍稍止住了,而在失去幾乎全部的鄢郢之地後,楚王也終於發現了秦軍入侵的事實。

楚王一下子就慌了!

好容易才得回來的鄢郢,眼看著就只剩下郢都一城,能不急嗎!

隨即楚王一面東拼西湊地將手中的兵力不要錢似的往郢都堆,另一面一封封急切的國書朝著邯鄲的方向飛奔而去:不僅是請趙括釋放那三萬降卒,更是要請趙國出兵救援楚國。

很快,郢都之中,楚國的兵力已經達到了近乎二十萬,而楚王尤覺不足,一道道要兵、要糧的王命仍舊向著麾下的貴族們分發而去,只是急切之間,二十萬大軍已經是楚國的極限了。

不是楚王太膽小,實在是對面的秦國太嚇人,你要知道秦軍幾乎如破竹之勢,僅僅十餘日便破城十餘座,其戰力之強可想而知。更何況秦軍號稱三十萬大軍壓境,而楚國雖然有高城可憑,但二十萬大軍顯然並不是三十萬秦軍的對手,哪怕這三十萬中肉眼可見的存在一定的水分。但,誰又知道其中的水分有多少呢?

楚王越發想念趙國的三萬降卒了!

而趙國在得到楚國國書確認秦軍入侵之後,隨即也不再跟楚使兜圈子,一句話一口價:三城換三萬人!

楚使得到了楚王的授權,更是明白如今秦軍入侵,國中缺兵嚴重,這三萬降卒可能就是楚國守住乃至翻盤的希望,當即沒有絲毫的猶豫,拿出印信便與趙國進行交割。

儘管楚使和趙國都沒有絲毫的拖沓,幾乎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交割,但意外還是在最不該出線的時候出現了。

就在楚使帶著稍稍整編過後的三萬降卒,就要往郢都而去的路途上,卻接到了楚王的加急文書:郢都丟了,所部大軍立即迴轉安陸城。

楚使都懵了!

從接到國書到自己帶兵南下,期間不過也就半月的時日,怎麼郢都就丟了?!那裡可是已經聚集了二十萬大軍的啊!

就算是二十萬頭豬,秦軍抓半月也抓不完啊!

如今又是冬日,河水封凍,也定不是以水破城。可還有什麼辦法能夠讓一座堅固的城池、一座擁有著二十萬大軍的城池,在不到半月的時間裡就淪陷?

要知道即便是當年的戰神白起,也被郢都生生擋了三月有餘,這才想出了水淹郢都的奇策,又經過好幾個月的準備這才將郢都拿下的。換句話說,郢都曾經止住白起所率的秦軍半年之久。

怎的?如今的蒙驁將軍,要比當年的白起將軍還要厲害?連半月都擋不住?!

接到王命的使者是無論如何也想不通,若是不是反反覆覆地核對過信物,而來人也是宮中的熟人,使者是萬萬不敢相信這是事實的。即便如此,一貫好臉色的使者,甚至都不免有些埋怨起楚王的用人不當,以及守衛郢都的楚將的無能了。

但,郢都的這次大敗卻還真的不能全然怪到楚王抑或是防守的楚將身上。怪只怪秦人太過狡猾!

原來在秦人將郢都交還給楚國之前,便在城中預先挖好了地道,只待大軍前來,便可倏忽間裡應外合。

同時,秦軍攻至郢都城下,便不再進攻,為的就是讓楚王儘可能的調集大軍到郢都城中,好在內外夾擊之中將楚軍的主力消滅。

楚王驚懼之下果然調集了大軍屯駐郢都,而地道的出口又設定的非常隱秘,不是在貴人的花園之中,便是商賈的庭院之中,甚至是勾欄的後房之內。“初來乍到”的楚軍根本沒有理由甚至根本不會想到去這些地方查詢,自然更不可能發現秦軍的這些端倪。

於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黑衣黑甲的秦軍如同神兵天降一般出現在了已經宵禁的城池之中,又很快按照既定的分工分散而出:這幾隊前往武庫放火,那幾隊前去城門開門,還有幾隊在城中製造混亂……

緊接著,隨著城中武庫大火沖天,幾乎一瞬間郡守府、糧草軍械等物品囤積地盡皆火光衝天。

城中頓時忙作一團,而在城門之側,還未等楚軍有所反應,脖頸間的鋼刀已經投過甲胃的空隙劃破皮膚,滾燙的鮮血頓時從中湧了出來。

遇襲的楚軍慌忙間張開大口,想要大喊“敵襲”,勐然發現自己根本叫不出來——喉嚨已經被利刃割破,而自己的氣力也隨著流淌著的熱血飛速地流逝。

解決到城門側的楚兵,秦兵馬不停蹄的便將厚重的城門開啟,吊橋放下,手持著火把在虛空之中晃了三晃。而趁著夜色埋伏在郢都兩百步之外的秦軍先登之軍,隨即收到訊號,紛紛起身向著城門洞衝殺而來。

直至此時,城樓上的楚軍方才如夢初醒般意識到秦軍攻城了!

城樓之上,楚軍很快對秦軍的進攻進行了反制。

弓箭手開始朝著城樓下的秦軍傾瀉箭失,然而淅淅瀝瀝的箭雨根本對秦軍造成不了多少的傷害,更阻擋不了秦軍前進的腳步;

有機敏一些的楚軍校尉隨即想到抬起吊橋、關閉城門,才是阻止秦軍最好的辦法。然而區區兩百步的距離,對於精銳的秦軍而言,只不過是轉瞬即至的事情,還未等他們趕到城門洞中,秦軍的主力卻已經佔據了吊橋。

不可避免地,兩軍在城門洞中,爆發了攻城以來最為慘烈的一戰,雙方都似發瘋似的往城門洞中填入著軍力,試圖將對方寄出去。

然而,楚軍的戰力終究還是與秦軍存在著不小的差距,而秦軍所埋伏之將士,更是精銳中的精銳。

所以,儘管楚軍已經接近了他們的全力,卻依舊被秦軍打得節節敗退,不過盞茶的功夫,在付出數百人的代價後,城門徹底易手。更多的秦軍從城門之中衝入城池之中,並向著城池的縱深穿插著。

若是任由秦軍穿插到位,恐怕楚軍這二十萬大軍就要徹底地交代在郢都之中。

就在這時,剛剛從睡夢中醒來的楚國將領做了他一聲最為英明也是在攻防戰中唯一的一次——“全軍後撤,退出郢都!”

不是他不想戰,不敢戰,實在是沒法戰了!城門被破,內部被滲透,甚至就在自己的身邊都不知道是否藏著一隻秦軍,如此情形之下如何戰?

眼見著城門方向,越來越多的秦軍不斷地湧入城中,楚將明白,郢都已不可守,再想著守住郢都只會讓全軍盡沒在城中,而自己麾下的大軍可是王上好容易才聚集起來的,一旦全軍覆沒,楚國危矣!

雖然明知必撤不可,可真當要做出這樣決斷時,卻並不容易,尤其是退出郢都這樣一座具有象徵意義的城池,更是在沒有經歷過什麼血戰便將城池拱手相讓,可以說楚國將軍是冒著極大的風險做出的決定。

在下令的那一刻,他便已經想到了之後可能的口誅筆伐,甚至從下令的那一刻起,楚將便已經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此時的他只剩一個念頭:將儘可能多的楚軍帶出去,帶回到楚王的身邊。

也正是因為這位將軍的果斷撤退,令楚軍在大敗之中得以儲存一定的實力,近乎八萬大軍成建制地衝出了秦軍的包圍圈,同時也宣告著秦軍已郢都為餌,消滅楚軍主力的計劃破產。秦軍不得不陷入與楚軍的拉鋸戰中。

只是可惜的是,這位為楚國立下大功的將軍在斷後的途中,身中流失而亡,如同一顆流星一般劃過天際,雖有短暫的耀眼時光,卻轉瞬即逝,最終連個姓名都沒有留下。

楚國之中,既沒有他功績的論述,也沒有追究他失地的職責,就像這位楚將從未出現過一般。即便知曉其功績之人,也不能、更不敢再多說什麼,或許功過相抵,戰死沙場已經是他最好的歸宿了。

隱隱約約在那最後一戰之中,有位兒郎衝著中箭的楚將大喊道:“項將軍!”

……

然而,逝者已逝,生者?

嗯,生不如死!

沒錯,儘管八萬楚軍靠著項將軍的犧牲終究跳出了秦軍的包圍圈,但很可惜,秦軍並不準備放過他們。

楚軍節節抗擊,而秦軍是步步緊逼,直到安陸城。

安陸,位夏水之端,其南為千里雲夢澤,其北曰培尾之山,乃自鄢郢是通往楚國腹地的屏障之一。過了安陸,千里之壤盡歸於秦,而楚國國度陳郢也將暴露在秦軍的爪牙之下。

故此,無論秦楚都對安陸城勢在必得。

也因此,在安陸城,秦楚爆發了空前絕後的拉鋸戰。

秦軍以十三萬兵力(兩萬兵力屯駐鄢郢等地)強攻安陸,而楚國則以從郢都撤出的八萬大軍為主力,加上安陸本身的兩萬守卒,共計十萬大軍守衛安陸城。

然而,楚軍雖然佔有地利,但卻面對更多的問題:戰力不足、士氣低下,就連士卒的數量也少於秦軍。

更加糟糕的是,楚國可沒有如同田單一般具有敏銳洞察力和果斷執行力的將領,對面的秦軍也沒有通五國之聯軍一般給予楚軍任何的可乘之機。

秦國雖然沒能將楚軍的主力全部消滅在郢都,卻也將其大部殲滅,蒙驁很清楚:優勢在我,平推必勝!

所以,在秦軍的步步為營的攻勢下,這場戰爭成了一場沒有奇襲、沒有陰謀,只剩硬碰硬地較量,國力與國力的比拼的戰爭。

這一打之下,勝利的天平就如同秦軍主將蒙驁所預料的一般,一直不住地往秦軍一方傾斜。儘管楚軍作為守城的一方,先天具有優勢,可是兵力的損失竟然比作為攻擊方的秦軍還要大。

好在楚軍也知道不能再退,即便損失再大,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守城——守至最後的一兵一卒。安陸城徹底了成為了一個血肉磨坊——無論秦、楚,每日都要在這磨坊之中丟棄掉上千條生命。

而在陳都的楚王,也只能咬著牙,向安陸城不斷地輸送著戰力,今日三千,明日八百,此時的楚王越發地想念在趙國的三萬降卒了,不為敗秦,只求守住安陸城!

相關推薦:綜武世界的宋青書同時躺在萬界的我竟成了二五仔七步之內又準又快史上第一法海二次開局,我哥是方寒洪荒:開局簽到十萬大羅金仙協議結婚後我離不掉了全民御獸:我的寵物能無限進化重啟狼生:我能望見進化路線都市異能偽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