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我的農場通大明->章節

第6章 全面接受五年計劃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劍仙三千萬

弄懂了鋼鐵產量和鐵路建設後,眾人繼續看下去,才發現這份五年計劃非常的詳細。

畢竟是兩百多人群策群力的結果,當然詳細了。

交通方面,除了那條連線北海和京師的鐵路,另外就是要在兩京和廣州府各修一座機場,三座機場,足以貫通整個大明,用來運輸一些急需的物資和人員。

軍事方面,按照計劃書裡說的,大明要全面廢除衛所制,改為募兵制。

大明所有軍隊進行正規化整編,分為陸海空三個兵種,各兵種以師為單位。

五年之內,陸軍要組建六個摩托化的禁衛師,禁衛師從京營和邊軍中挑選。

另外再組建二十個農墾師,從各地衛所兵中挑選,組建完畢後,衛所制廢除。

最後還要組建三至五個鐵道兵師,負責修鐵路,骨幹從京營邊軍中挑選,士卒從衛所中挑選。

海軍方面,從沿海的備倭衛挑選精銳士卒,跟鄭和的西洋艦隊整合,其餘備倭衛全部解散,艦隊一分為三。

北海艦隊,負責從庫葉島到對馬島之間的海域,在奴兒干都司(黑龍江入海口)設造船廠,作為艦隊主基地,分基地有蝦夷島,海參崴。

東海艦隊,負責從對馬島至廣州之間的海域,在松江府設造船廠,作為艦隊主基地,分基地有山東的威海衛,濟州島,福州,東番島(呆彎)。

南海艦隊,負責從廣州府到馬六甲之間的海域,在交趾北部灣的升龍府設造船廠,作為主基地,分基地有瓊州島,巨港宣慰司,另外還要佔下棉蘭老島和蘇門答臘島。

除三大艦隊之外,還要在大連設一個造船廠,打造新式高速飛剪船,組建太平洋艦隊,五年之內,船隊必須抵達南美洲,把橡膠搞回來!!!

至於空軍,五年之內恢復製造活塞螺旋槳飛機的工業能力,保底一個空軍師。

農業方面,首先要在尹爾庫茨克建立一個國家種質庫,採集大明各地農作物的種子標本,放到種質庫裡冷藏起來。

這些都是寶貴的原始基因庫,雖然現在用不上,但將來搞雜交作物的時候就有用了。

另外,整編的那二十個農墾師,在遼東的黑河、哈爾濱、長春、沉陽、喜申(哈巴羅夫)、奴兒干都司,這六個地方各建立一個機械化農場,每個農場放兩個農墾師,開發北大荒。

蝦夷島(北海道)的札幌,十勝平原,各建立一個農場,每個農場兩個師。

蝦夷島的農墾師,優先從建州衛的女真人裡挑選......

剩下的四個農墾師,兩個放到寧夏衛的銀川平原,兩個放到長沙府的洞庭湖平原。

‘湖廣熟,天下足’,湖廣成為大明糧倉,那都是明末的事了,此時的洞庭湖平原還沒有開發出來,正好適合建立機械化農場。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些撒到大明各地的農墾師,不僅要承擔開荒種糧的任務,還要作為新糧種推廣中心,農機駕駛培訓中心,以點到面,向大明推廣各種新式的高產作物,儘快把農業產出提高一個檔次!

只有產出了更多的糧食,才能把更多的人口從田間勞作中解放出來,成為產業工人,加入工業化建設的大軍。

工業方面,則是以集中大明的力量,恢復尹爾庫茨克州的工業實力為主。

比如裁撤大明的官辦鐵冶廠,把裡面的工人打包送到北海,恢復北海的鋼鐵生產。

山東還有許多專門煮鹽的灶戶,還煮個屁,尹爾庫茨克有鹽礦,直接挖就是了,一個鹽場的產量吊打整個大明,只是缺少工人,正好把灶戶遷移過去。

民生方面,目前主要以鑄幣專案為主。

眾所周知,華夏歷史上發行過紙幣的朝代只有兩個。

宋朝是因為商業太發達,大額交易拉一車一船的銅錢不方便,所以才發行的紙幣。

大明就厲害了,大明根本沒錢。

蒙元佔領中原近百年,不知道搜刮了多少財富,以至於明初缺銅缺的要死,不得已發行紙幣‘大明寶鈔’。

寶鈔這東西,其實很坑,防偽技術還可以,倒是沒聽說有造假幣的,但是它本身紙幣質量不過關,不耐儲存啊!

這個紙幣用的時間長了會壞的!

壞了大明官方就不認賬了!

而且紙幣本身就是一種信用貨幣,沒有任何使用價值。

你拿一沓子白紙做交易,它還能用來寫字呢,是有使用價值的,就像布匹一樣。

你拿寶鈔能幹嘛?擦屁股嗎?

建立信用貨幣的基礎是,要能大量向市場投放等價的商品,老百姓拿著紙幣能買到足量的商品,這個錢他拿在手裡才會放心,而明初是不具備這個條件的。

因此百姓根本不願意使用寶鈔,因為怕儲存不好,造成財產貶值,所以拿到寶鈔都是第一時間花出去。

但是市場上的銅錢又實在太少,於是就造成了通貨緊縮。

銅幣價格虛高不下,就這還不夠用,所以還存在大量的以物易物,布匹,絲帛,食鹽,這些東西的定位本來應該是商品,現在卻以貨幣的形式在流通。

這是不正常的!

而工業委員會又不可能同意繼續使用銅來當貨幣,電線,電機,船用螺旋槳的銅都不夠用,怎麼可能拿來當錢呢?

所以委員會打算在大明推行貨幣三步走戰略,先廢除寶鈔,發行不鏽鋼硬幣,回籠銅錢;

等市面上的銅錢全部回籠,不鏽鋼硬幣的發行量能徹底滿足交易需求的時候,廢兩改元,發行銀元,用於大額交易;

等全國幹線鐵路鋪通,能快速向全國市場輸送商品的時候,再發行信用紙幣。

教育方面,目前以掃盲,培養技工為主,像是夜校,藍翔,新東方,拱墅駕校之類的也都該出現了。

長期目標則是推廣簡化字、標點符號和拼音,最終實現普及教育,不過這個短時間完成不了,說服古人也需要時間。

制度方面,因為以後的專業工作越來越多,工業越分越細,需要的官員自然也會成倍增加,這個也不是很急,可以慢慢來。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以後科舉肯定會改,最起碼會分為文科和理科,畢竟有些工作是文科生無法勝任的。

......

等眾人看完了這份五年計劃,又互相討論了一陣,出乎劉斌意料的是,他們居然沒有反對!

其實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計劃寫的足夠詳細合理。

比如軍事方面,其實七年前那次靖難之役,朱棣打崩了南軍的一百萬主力,從那個時候,衛所制就已經名存實亡了,大量的衛所士兵逃跑,出現了很多流民。

而那些衛所軍官也不管,你愛跑就跑,跑了之後那些衛所士兵的土地就成軍官的了,軍官搖身一變成了地主,剩下的士兵就成了軍官的佃戶。

朱棣君臣早就想改衛所制了,但一直沒拿出合適的辦法。

而軍事計劃裡,打算把這些衛所兵整編成農墾師,衛所兵本來就是屯田種地的,改成農墾師,專業對口了屬於是......

農業方面,農墾師可以開拓土地,在遼東擴張,鞏固大明在關外的統治,又能在南方和西北等地推廣新作物,這都是切實有利的好處,朱棣他們又不傻,為什麼不幹?

工業方面,看看北海那各種工廠的產量,是留著大明的官辦鐵廠,還是去北海開新的鋼廠?這問題還用想嗎?

至於教育和制度方面,朱棣他們之所以沒有反對,是因為目前還沒看懂。

教育上,這群人還不知道拼音+標點符號+簡體字,這套組合拳的威力,等他們知道的時候,估計就已經晚了。

制度上,如何管理一個年產幾百萬噸鋼鐵的鋼鐵廠?一條幾千裡長的鐵路,如何運營,編組列車,發揮出最大的運力?

這方面大明君臣根本沒有經驗,也不懂,所以自然不可能反對。

等一切商量妥當的時候,劉斌站了起來。

“我準備回去了,這次回程可以帶十個人,可以是官員,也可以是通信員,陛下如果想在北海設定官署也沒問題。

“等過兩天,我會再回來,空投一批野戰機場的修建裝備,等把機場修好,到時候陛下想在北海駐軍也不是問題。

“你們看看,有誰想去北海的嗎?”

相關推薦:無上血帝鬼帝狂妻:紈絝大小姐太古天尊訣系統維護中猩紅色死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