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文明破曉->章節

第69章 招商引資(六)

熱門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全體都有,立正!報數!”

1、2、3、4的報數聲響起。片刻後,隊長跑到何銳面前大聲答道:“報告督軍。市政府隊伍計劃出勤109人,實到109人,報告完畢!”

何銳大聲命道:“歸隊!”隨即上前幾步,走到佇列正前方。童伯康眼看何銳一身與民夫別無二致的衣服,自信的氣質竟然沒有受到衣服的影響,舉手投足間宛若統帥千軍萬馬,心中不免詫異。

“同志們,四平缺水的問題已經很嚴重。而四平還正在發展,不管是市民生活用水,還是工業和農業,每天需要的水只會越來越多。這是咱們在四平做的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同志們有沒有信心把工作完成!”

“有信心!”上百人齊聲答道。異口同聲的吶喊刺激的童伯康心跳加速,一時甚至生出些不解。難道這些人不是普通的民眾或者政府工作人員,而是軍隊麼?

“全體都有,向右轉!出發!”何銳一聲令下,上百人的隊伍排成整齊的四人一行的佇列右轉前進。

街上,四平民眾見到隊伍走來,紛紛讓路。神色中不禁沒有不快,反倒頗為欣喜。

很快,有其他隊伍加入出城的行列,好幾支隊伍還打著旗,‘四平稅務局水利突擊隊’,‘四平農村幹部學習班水利突擊隊’,‘四平工人學習班水利突擊隊’。隊伍都是四人一排,宛如長龍般向著四平東南方向而去。

童伯康心中後悔沒帶上照相機,遲疑間放慢了腳步,旁邊的何銳笑道:“不急,有的是機會拍照。童記者體驗一下我們的工作,就知道我們這些工作人員承擔了什麼樣的工作。有了實際經驗,一定能寫出非常好的新聞報道。”

沿途又有好幾支隊伍加入,穿著與隊伍中的人一樣。在路邊設下的茶水攤旁,隊伍停下喝水休息。童伯康灌下去兩口熱茶,這才問道:“這條輸水渠有多長?”

“大概40裡。”

也不知道是行軍累的,或者是被這個數字驚到。童伯康又有些口乾舌燥。上海號稱十里洋場,乃是極為繁華的所在。偏僻的四平縣城一條輸水渠就要修40里長,這水庫到底得有多大,才能為這個長度的輸水渠提供足夠的水源。

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天都黑了,童伯康只能在夜色中看到隱約的山體輪廓。一天走了40里路,真的把童伯康累壞了。在村民的家裡,柴房裡,地上鋪了高粱杆與玉米杆,上面再鋪床褥子,幾個人擠在上面,蓋一條被子睡下。便是如此條件,童伯康也覺得有了點上海旅館床鋪的感覺,片刻間就酣然入夢。

等童伯康醒來,就見旁邊已空無一人。迷迷糊糊的想了片刻,突然想起昨天的經歷,連忙爬起掀起褥子,就見自己在上海花十塊大洋買的進口揹包還在腦袋下枕著的位置。開啟檢視,價值五個大洋的進口金筆穩穩當當插在放筆的皮套裡。筆記本,墨水也都在。

童伯康這才放下心,趕出去幾里地,到了工地上。就見四周山巒環抱,層巒疊嶂。忙碌的眾人集中在一處山坳中,地面上雜草叢生,頗為潮溼,完全是荒山的模樣。至於湖水什麼的,完全看不到跡象。

好不容易找到何銳。因為睡過頭了,有些不好意思的上前,就見何銳正和一個胳膊上綁了紅袖箍的人對著圖紙說話。見到童伯康過來,何銳只是簡單打了個招呼,繼續和紅袖箍對著圖紙討論。

圖紙上,三面環山的空地出口,被一條水壩在最窄的位置截斷。紅袖箍用南方口音的京腔說道:“督軍,現在的土方量就這麼多,我著實沒想到督軍竟然能動員起近萬人。今年的工作應該能如期完工。”

“放心,明年水泥廠一定能夠開始生產,那時候配合採石場,把水壩兩側斜面修好。”

聽紅袖箍用詞頗為專業,童伯康等兩人談完工作,上前說道:“我是申報記者童伯康,請問這位兄臺如何稱呼?”

“原來你就是童記者,我是四平水利局副局長盧道明。”紅袖箍說著,與童伯康握手。

“盧局長……難道是清華大學畢業,到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留學的盧道明盧先生?我聽莫楊說過你。”童伯康激動的說道。

盧道明文雅的答道:“正是在下。”

童伯康一時不知道接下去該說什麼,只能上下打量盧道明。就見盧道明手掌粗糙,臉曬得黑黑的,一身與民夫別無二致的衣服,腳上一雙皮靴滿是泥,髒的看不出原本顏色。偏偏看上去和那些四平政府的官員一樣精神飽滿,對自己此時的待遇甘之如飴的模樣。

見童伯康不說話,盧道明說道:“何兄,我去其他工程隊那邊。有事情晚上再聊。”

童伯康目送盧道明而去,只能想著晚上如何採訪這位四平水利局副局長。然而吃了晚飯,童伯康只覺得疲憊到了極點,和其他人一起倒在鋪位上酣然入夢。再醒來的時候,又已經是天光大亮。

童伯康對興修水利毫無理解,他今年也要30歲了。從記事起,就沒聽說過在中國有興修水利的事情,更別說修建水庫這樣的工程。

本以為興修水壩是如何有技術的工作,童伯康跟著何銳一組幹活,工作就四項,挖土、運土、填土、夯土。

雖然有萬人參與到工程之中,工地上的哨子聲,分配路線的呼喊聲,指揮抬起夯土木樁重重砸實地面的號子聲起此彼伏,讓整個工地宛如沸騰起來。童伯康習慣拿筆的手早就磨破,渾身每一塊肌肉和關節都痠痛無比,只能做在運土的小車前面拉繩子的工作。

四天後,工程隊終於休息一天。童伯康用依舊腫脹的手指握著鋼筆,在工地高處避風的所在開始採訪。

“請問盧局長,這個水庫規模有多大?”

“按照計劃,水庫庫容能夠到2200多萬立方米,如果水位蓄積到預期目標,每年可供水700萬立方米。”

童伯康的手停住了,千萬與百萬級別的單位完全超出了童伯康的想象之外。轉頭看向山坡下,一條近兩里長,幾十米寬,近三米高的夯土大堤已經成型。在大堤靠近庫區的方向,一條一米多高,幾米寬的小型堤壩也已經完成。

轉回頭,童伯康按捺住質疑的衝動,選擇了更文雅的用詞,“這個庫區容量是盧局長親自測量的麼?”

“是的。”

“盧局長,您是麻省理工大學畢業,為什麼要到四平這個地方來做這麼辛苦的工作?”

看著童伯康的神色,盧道明笑道:“我學的就是水利工程,在入學的時候,導師就告訴我,水利工程做的就是這麼辛苦的工作。等我歸國之後,除了四平之外的其他地方完全沒有修建水利工程的工作,除了來這裡,我還能去哪裡呢。不然的話,數年大學豈不是白上了。”

採訪完盧道明,童伯康興趣大起,接連採訪了好幾個人普通的村民。村民對自己和村子的描述各不相同。談到怎麼來的這裡,說法都是村長和民兵隊長選派大家前來參加修建水壩的工作。

再問對水壩的看法,村民們的回答竟然與水利局長盧道明說的一模一樣。水壩修好之後,可以解決四平地區的缺水問題,輸水渠經過的所有村鎮都可以獲得大量乾淨的飲用水。

工程總指揮與幹活的民夫竟然對同一個工程的目的有同樣的認知,童伯康更是好奇,忍不住對村民用了在聖約翰大學學習歐美採訪技巧的話術,“如果你們不來參加,會不會就分不到水?”

村民最初沒搞明白,等童伯康換了能讓村民聽懂的遣詞造句再問一下,關外大漢登時變了臉色。其中一位騰地站起身,逼近到童伯康面前,怒道:“你這是什麼意思?”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雖然關外口音與上海大相徑庭,可這神態動作讓童伯康完全明白對方很可能就要動粗。正不知道該如何化解,旁邊帶紅袖箍的工作人員攔住了大漢,用天津話笑道:“南方人說話和咱們北方不同。他不是那個意思。”

“那他是什麼意思?”大漢依舊不依不饒的問。

“他是想知道,大夥是不是被逼著來修水壩的。”

大漢的臉色這才稍微好了點,卻還是餘怒未消的喝道:“督軍給俺們分田分地,又修水壩給村裡分水。什麼都不幹就要分水,還要臉麼?”

童伯康連忙陪著笑答道:“誤會了,誤會了!”便隨著幹部離開。

等走遠,幹部突然停下腳步,板著臉對童伯康說道:“童記者,你別和外國記者學好麼?難道覺得這麼問很高明麼?”

這話裡面蘊含的信息量比當面遭到關外大漢威脅更讓童伯康震驚。打量了這個一身破爛工作服的青年,就見他好像還不到二十歲,堅毅的神色中竟然有點讀書人特有的敏銳,童伯康問道:“這位兄弟,請問尊姓大名,哪所學校畢業。”

“我叫朱廣友,天津史蒂芬教會學堂高小畢業。”

童伯康心裡面著實有些震動。即便是一個不出名的幹部都是這樣的學歷,更不用說何銳身邊那些核心人物。如此一群人和鄉下村民們一起從事如此辛苦的工作,除了一個袖箍之外竟然分辨不出彼此,這等事真的是從所未見。

本书作者其他书: 未曾設想的道路 革清 洪流之歌 革宋 赤色黎明 1852鐵血中華
相關推薦:無仙我在木葉肝經驗潛行者諸天之龍脈巫師會穿越的巫師瑜真傳全球對映:開局我是滿級大佬修真之覆宇翻雲混跡球場的獵頭龍劍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