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言情->天生韓信->章節

一百九十九章 巴蜀歸秦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巴蜀之稱,始於宗周之前。東為巴,西為蜀,存國數百年之久。當年周武王彙集七十二路諸侯伐紂王,巴蜀兩國就是七十二路諸侯中之一。後巴蜀兩國征戰不斷,秦惠王趁機結好蜀王,利用他好色獻上絕色美女二十名,又藉口蜀道難行,恐路上會多有損傷。

蜀王垂涎秦女美色,便令二千大力士開鑿了金牛道,用來溝通秦地。可惜金牛道開通之時,蜀王等來的卻是秦國的虎狼之師。秦惠王以司馬錯為上將軍,發兵二十萬南下滅蜀國,又東行順道滅了巴國。吞併巴蜀後,秦國的領土擴大了足足一倍,又多了一個天然糧倉,實力頓時大增,一躍成為了七國之首。

巴蜀之地地勢險要,北有崇山峻嶺和漢中隔斷,劍閣、葭萌關天險更是易守難攻。居民多以蜀人巴人居多,還有濮、賨、苴、龔、奴、獽、夷、蜒、滇、僚、僰等十一族人,被並稱為百濮支系。秦國佔領巴蜀後,為了有效的控制新佔之地,便先後遷入了五十萬秦人開發巴蜀。

到了秦昭襄王時期,蜀郡太守李冰又開鑿了著名的都江堰,將蜀地從當初旱澇嚴重之地變成了天府之國。巴蜀人感念其恩,對秦人也親近了許多。至二世三年秦國的勢力退出巴蜀,秦國在巴蜀已經統治一百多年,雖然始終未將這塊風土人情奇異的地方徹底融入秦國,但士民大多地秦國並無排斥之心。

當初關東皆反,巴蜀卻始終能保持對秦國表面上的臣服,直到皇甫圭避禍巴蜀,劉邦為秦所驅。巴蜀的世家頭人們因為擔心被捲入天下的戰亂中,故果斷的起事將秦國勢力逐出了巴蜀。

蜀國雖然已經立國,卻不同於其他諸侯國。他們並無爭霸天下的野心,立國也無非是出於自保的念頭。掌握蜀國軍政大權的正是蜀地世家的代表龐宜。他起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客氣”的將巴蜀境內的所有秦軍秦人禮送出境,趕到了漢中。用此來示意秦國,蜀國無意於秦國為敵,卻也不像淪為秦國爭霸天下的工具。

只是秦國在這統治已逾百年,對巴蜀的影響早已經根深蒂固,大批的南下秦人多與當地人混居通婚,秦人的血脈早已經融入當地,就連士族的領袖龐宜身上也有一半的秦國血統。

所以說秦國收復巴蜀,來自民間的抵制力並非十分激烈,只是因為蜀人擔心被捲入戰亂中,所以才閉關自守。

韓信正是考慮到這點,所以才並不打算利用武力強行攻打巴蜀。因為巴蜀地勢過於險要,秦軍若想大張旗鼓的攻入巴蜀必定十分困難,而且一旦陷入僵持戰中定然會勞民傷財,白白損耗秦國的國力,這非常不符合秦國當前定下的戰略。

巴蜀之所以擔心被捲入永無止境的戰亂中,無非就是對當時孱弱的秦國並不看好,反觀關東的項羽如此聲勢顯赫,這才心生懼意自絕於秦。現在卻並不一樣了,秦國經過了一年的勵精圖治,不但中道復興,而且擊敗了草原上無比強大匈奴,這不得不讓蜀人從新考慮起了與秦國的關係。

面對秦國的頻頻示意,蜀國究竟何去何從,這便成了令龐宜頭疼無比的事情。

一方面,龐宜並非野心很大的人,他當初號召諸族驅逐秦人,只不過是出於自保的念頭。可如今他貴為蜀相,蜀王遷又年幼不能親政,整個蜀地他便成了權勢最高之人。

權利的滋味一旦品嚐了,就貪戀無比,絕難輕易放下。龐宜正是如此,他今日權傾朝野,已經是蜀國的第一人,就算要取代蜀王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事情。可另一方面,秦國今日咄咄逼人的氣勢讓他心生恐懼。

他知道若論國勢,蜀國和秦國根本不可同日而語。蜀人並不善戰,用他們自嘲的話來說,秦國盛產的是驍勇善戰的是百戰精兵,而巴蜀盛產的卻是美酒和糧食,蜀國唯一可以依賴的不過是險要的地形而行。

但這些如今似乎也有些靠不住了。韓信帶領著秦軍取得了一個個令人炫目的勝利,創造了一場場堪稱經典的戰役,在他面前,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可能,也沒有什麼是不可逾越的。劍閣雖然險要,卻也未必是真的無法逾越。

再者就是隨著秦國國力日強,蜀國內部親秦的勢力也不斷崛起,民間流傳著關於秦軍大勝的訊息,就算是在朝堂上,也有大臣公然上書請求重歸秦國。此事雖然被龐宜壓了下去,但也讓他心生不安,對朝中親近秦國的勢力忌憚十分。

他又不敢做的太絕,生怕得罪秦國太深,這樣還能為自己留一條退路。正是龐宜的首鼠兩端,猶豫不決,才讓蜀國錯過了最佳的動員時機。一部秦軍在甘肖的帶領下,突然出現在劍閣的北面,連拔十二座關卡,將兵鋒直接推到了劍閣城下。

訊息傳到了成都,頓時舉國震驚。龐宜急調三萬精兵北上入駐劍閣,厲兵秣馬嚴防秦軍。推進到劍閣關下的秦軍卻並不急於攻城,只是在關外屯兵遙望,始終對蜀國北面保持著威脅。

正在龐宜憂心忡忡之時,秦軍卻派出了一隊使者,經過劍閣進入蜀中,前往成都覲見蜀王和丞相。

…….

龐宜高居座上,臉色有些陰沉的上下打量著秦使,語氣不善的說道;“你是何人,在秦國官居何職。”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那秦使微微一躬身,笑著說道;“在下偃師道,為秦國御史右丞,參見丞相大人。”

龐宜重重的哼了聲,道;“偃師道,從未聽說過,可見並不是什麼上的了場面的人。”他在秦國蜀郡為官多年,自然知道御史右臣是個什麼職務,不免有些惱怒的說道;“你區區一個御史右丞,不過是千石官員,韓信卻派你來和我商討此等大事,難道是瞧不起我龐宜嗎?”

面對龐宜的質問,偃師道卻仍然臉色如常,似乎早料到他會這麼說,便不慌不忙的說道;“丞相所說差矣,我家上將軍之所以派我來,只不過是覺得我可以勝任此職而已,而並不是根據我的官階俸祿來定的。我泱泱大秦,靠的是識人之賢,而非出身門第。若是我能說服丞相你,這跟我官職高地就毫無關系了。若是不能,就算秦王親自前來,那也是無濟於事。

龐宜笑了笑,“好一張伶牙利嘴,看來韓信確實派了個好使者前來。只可惜我並非輕易就能被打動的人,你不妨說說說辭,我聽聽再決定會否考慮和你們合作。”

偃師道也不再說虛詞,而是直接切入主題道;“其一,我大秦對巴蜀志在必得,就算丞相你負隅頑抗,我大秦也不會改變奪取巴蜀的決心。你應該知道,巴蜀再往南就臨近嶺南了,不用我說你也應該知道那裡有我大秦想要的東西——人口和兵士,所以無論你是選擇了戰還是和,最後的接過都是一樣的,巴蜀必須要重新回到秦國的版圖,卻別只在於你們是心甘情願的,還是死傷無數換來的結果。”

龐宜眼中閃過一絲不悅,哼了一聲,語氣冷冰冰的說道:“韓信未免太狂妄自大了,我蜀國雖非大國,但也帶甲二十萬,又有劍閣、葭萌關的天險,他當真這麼有信心能打進蜀國?怕他是最後落荒而逃逃回了秦國,那時候連關中都要保不住了吧。”

偃師道微微一笑,心中卻是早就料到龐宜的這番話。他在心中默唸了一番韓信交代他的話,開口笑道;“龐丞相此言差矣,劍閣雖然是天險,可我秦國有無往不利的霹靂炮,攻城拔地如同探囊取物。劍閣雖然地勢先要,可一樣擋不住我軍的霹靂炮。”

龐宜鄒眉道;“何為霹靂炮。”

偃師道得意笑道;“上裝機樞,彈發石塊,如雷震,故名霹靂炮。我秦軍正是靠著此物,才在咸陽之戰中擊敗六十萬反秦聯軍,才輕易的攻下新鄭。劍閣雖險,可假以時日我們運來數百臺霹靂炮,只需要百炮齊發,劍閣卻不攻自破了。”

偃師道說的正是投石機,龐宜也略有所聞,聽完後心中不由惶恐不安了起來。他卻不知道偃師道其實和他耍了一個心眼,這投石機雖然威力巨大,卻也笨重異常,就是在平地中搬運也吃力的要緊,更別說在險要關卡之處。就算韓信能將投石機運倒劍閣前,也不過是寥寥幾臺而已,嚇唬嚇唬蜀軍還可以,但說到百炮齊發,那就無疑是痴人說夢了。

可是龐宜對這些絲毫不懂,他雖然精明於世,但對軍事卻是一竅不通。他見偃師道說的如此理所當然,心中不由擔心了起來,愈發覺得他說的有些道理。

偃師道見龐宜臉上露出猶豫神色,便趁熱打鐵道;“而且難道丞相你就真的以為秦地入蜀只有一條道路嗎?”

龐宜渾身一震,面露驚駭的看著偃師道緩緩道;“你這是什麼意思?”要知道如今地形之利成了蜀國抵抗秦國唯一的底氣,若是連這地利都沒了,那蜀國除了束手就擒還還有什麼其他選擇。

偃師道卻早已經將韓信的一番話嚼爛在肚,不假思索的就說到;“蜀地確實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北有群山,東有大江,可是西邊卻是羌人的牧場。羌人當年臣服於匈奴,匈奴既然已經敗了,那些羌人又怎會阻擋的了我秦軍的鐵騎。”

“我們大可以從關中發兵,向西借道羌地,南下再折東進入巴蜀,雖然耗費時久,我不信這時候你還坐的住。”

龐宜大驚失色,他果然沒想到這點,在他腦子裡,秦地進入巴蜀的也只有這一條路而已。而偃師道的話卻毫不留情的將他的想法擊破。他雖然沒有說出具體的方案,但龐宜也已經意識到大事不妙了,一旦秦軍的鐵騎真的出現在空虛的蜀中,那絕對是場滅頂之災。

“上將軍已經說過了,如果大人你願意促成蜀國迴歸秦國,那秦國一定不會虧待你的。必然會報之以高官厚祿,令大人你下半生衣食無憂,子孫兒女節能成蔭其福。”

龐宜面色數變,臉色陰晴不定,許久才嘆道;“這是國之存亡的大事情,容我再思慮幾天。”

“一切聽憑丞相的意思。”

……

秦國開出豐厚的條件讓龐宜終於心動了,韓信許諾封他為世襲萬戶侯,儀同三公,終其一生皆為蜀郡郡守,永不相奪。

經過了一天爭吵,蜀國朝堂上終於達成了一致的意見。蜀國將以十四萬兵甲,二十二萬戶的豐厚底子投降秦國。作為條件,所有願意繼續留在新朝廷中的照舊留用,不做任何變革。

至於這個蜀王的生死前景,竟然被他們集體忽悠了。

當初這些世家聯合川中各部頭人共同舉事,因為彼此之間並不是一團和氣,誰當老大都會有人不服氣。所以才找到了這個蜀王開明氏的後裔,擁立他做了蜀王。

當然,這個蜀王誰也沒有放在眼裡,只是用來撐撐場面用的。蜀國竟然如同當年西周“國人暴動”之時實現的共和一般,凡事都是有幾十個人商量著決定的。

蜀國既準備投降,第二日便開啟了劍閣城門,迎接代天子巡視巴蜀的丞相公孫弘。蜀國之地恢復了巴郡和蜀郡的設定,由龐宜和另外一名降將擔任郡守之職。秦國對歸降的蜀國實行的是寬厚政策,以安民為主,只是讓他們恢復了當年的賦稅,其他一切照舊。同時對幼年的蜀王也並沒有虐待,反而被悉數的包養。

巴蜀之路的打通,對秦國絕對是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這就意外這隔絕四年之久的嶺南再次和秦國接觸上了。遠在咸陽的韓信迫不及待的親自南下,帶領入蜀大軍前往巴蜀的最南端。

對這塊幾乎耗費了整個帝國全部精力的土地,秦人一直抱著十分復雜的心情。始皇帝的兩徵南越,無非是為了滿足他個人永無止境的慾望,而並不是於國有利的事情。就算全部佔領了這塊蠻荒之地,在那裡設立了閩中、桂林、南海、象郡四郡,可大秦也此付出了盡二十萬士卒的死傷。為了支撐起這麼一支規模龐大的軍團,秦國不得不徵召了近百萬民夫開鑿靈渠,運送糧草,這也讓疲憊不堪的秦帝國陷入了滅頂之災。

若說始皇帝當年窮兵黷武,所犯最大的一個錯誤無疑是冒然對百越開戰。北驅匈奴尚可以保住北部邊疆的安寧,有利於秦國鞏固統治,可南征百越則是一場聲勢浩大的面子工程,最終秦帝國為了他的面子苦嘗惡果。

趙佗遵照任囂的遺命,在聽說中原大亂後果然的封鎖北上的道路,同時封鎖來自中原的訊息,以免引起士卒們的惶恐。另一方面,他設計連連誅殺了桂林、南海、象郡三郡的秦吏,換成了自己的心腹之臣,將嶺南三郡牢牢掌握在手中。

後鉅鹿之戰秦軍大敗的訊息傳來,隨即項羽叩關而入,胡亥被趙高所殺,趙佗在收到這些訊息後便斷定秦國已經滅亡了。於是向全軍公佈了秦國滅亡的訊息,他自己則在親信的擁戴下即位稱王,定都番禺,建國號為南越,仿秦制設三公九卿。

流落在嶺南的秦人聽聞秦國滅亡,皆悲歌祭之,以秦禮朝北拜祭故國。因為相隔數千裡,又道路斷絕,秦人便也死了歸國之心,轉而安心在嶺南生存了下來。趙佗見此也漸漸放下心來,不再過於苛刻的限制士卒的自由。

可之後的事情卻出乎了趙佗的意料之外,秦國非但沒有滅亡,反而在咸陽城下大勝項羽,重新奪回了關中之地。趙佗生怕手下的士卒知道了會軍心浮動,人人思歸,所以才下嚴令禁止訊息傳播,敢有犯者殺無赦。同時將北上的棧道全部燒燬,斷絕了和楚地的聯絡。

他的想法很簡單,既然將士們無法迴歸故國,那也只能死心塌地的跟著他混到底。他手中掌有四十萬精銳,進可攻退可守,完全可以割據嶺南,做個逍遙王爺。

即便是稱帝,也未嘗不可!

PS:這段時間工作真的很忙很忙,經常加班到晚上六七點,然後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電腦前吃飯,吃晚飯馬上碼字,一點空閒的時間都沒有。

呵呵,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種感覺,就是一邊打字一邊打瞌睡,都不知道自己手中打出來的是什麼東西,我真的就是這種感覺。老是打著盹醒過來時,看見自己手中打出來的是莫名其妙的東西,

很累,可是我還是在堅持,為了自己的理想。

也希望你們能感覺到我的堅持,您的每一個點選,每一張紅票,每一個收藏,每一個訂閱,都是對我最好的支援。

天道酬勤,但願吧!

此書是縱橫首發,希望大家能支撐正版,謝謝!(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在火影的浪人側福晉不悠閒全能巨星:天道帶我上高速俠蹤芳影可負如來可負卿韓信點兵天劍人皇魔獸的斯卡文能掐會算小師叔天梟麒麟之驚天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