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唐殘->章節

第606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正當杭州城下兵勢如荼之際,周淮安正在細細如粉的春雨中,打著青油傘漫步遊覽已經易手的姑蘇古城。

這是一座建立在水上的典型江南之城,大羅(外郭)城呈“亞”字形,其城南北長十二裡,東西九里,城中有大河三橫四直。

又伴隨隨著密佈如蛛網的水道河巷,而號稱“無處不水道,開窗既見河”,“只見舟楫不見車”“行船如行馬”的獨特水鄉之邑。

作為一代老司機兼大玩家,白樂天同學就有詩九日宴集醉題郡樓兼呈周殷二判官有過專門描述成:“水道脈分棹鱗次,里閭棋佈城冊方。”“水國多臺榭,吳風尚管絃。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而且這裡也是少有變遷,而依舊保持著春秋吳國沿襲下來大至格局的城邑,號稱“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古代雙棋盤格局。

其間光是大小橋樑就有三百多處,幾乎每處橋邊都有相應用途的商肆。而內三外十二的吳越古城門外,則是匯聚了各種不同門類的小市和早市。

因為城內有比較完整的水系而水上交通發達。所以城又有三百餘港(碼頭),人們往來全憑舟船。所謂“煙水吳都郭,閶門架碧流。綠楊深淺巷,青翰往來舟。”

而這一切仿若是在經歷上千年的時光流淌後,讓這裡的一磚一石、都像是有了自己的典故和印記一般,一草一木否有了自己的靈魂和心情一般的。

因此,雖然沒有後世那些大名鼎鼎的園林,但是精緻而整齊錯落在河巷水波之間,各色民家林立次比的黑瓦灰牆,翹簷長瓦,還是讓人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優雅和閒適。

而無數雨水泌溼的房簷下巢中叫聲瀝瀝的燕雀,還有雨水沿著瓦當、凹簷匯聚流淌的輕快譁啦聲,讓這座因為新佔領者而變得沉寂下來的城市,顯出浸潤人心的安逸與生機來。

如果不是正當微雨蒙蒙之中,就像是那句詩文裡說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最好寫照和應景之時了。

只可惜還少了在雨中魚儷而行江南女子的秀美身形,河道中絡繹不絕的船篷和划槳依稀,以及那些正在廊下、窗扉背後歡聲笑語,絲竹不絕的人居生氣。

要知道早在大曆十三年(778),蘇州已經升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制州分七等,“雄州”為二等),因為這裡盛產作為國家重要收入專案的茶餅和絲織品。

前者可以提供朝廷兩稅法之外的財計收益中,足以與鹽稅專賣相提並論的茶椎稅;而後者,則是貫穿大唐整個時代的大宗代貨幣之首選。

因此,在這座姑蘇古城內外的連綿街坊中,最不缺少的就是家家戶戶的織機和茶碾了。

而足足十五座的水陸城門,則彙集了江東各地物產而成為一個區域內重要的集散地。

又因為蘇州西、南臨太湖,東、北為大海所環繞,中有運河、松江,河流縱橫,湖泊密佈,所以人們的日常生活與船隻關係密切,內河造船也尤為發達號稱千家。

以蘇州船為代表的吳船,輕巧堅固著稱。沿著漕水裝運貨物可以一直航行到潼關,杜牧曾有詩說:“潼關識舊吏,束髮已如絲。卻喚吳船渡,舟人爭得知。”

又有蘇州五酘酒為代表的釀酒業,蒲鞋、蒲席為代表的編織業,金銀行為代表的五金器做業。。。。

故而,蘇州在本朝號稱是“名標十望,地號六雄,七縣八門,皆通水路,郡郭三百餘巷,吳、長兩縣古坊六十,虹橋三百有餘,地廣人繁,民多殷富”的繁華所在。

光在天寶元年時蘇州就有戶76421,口632650。等到了寶曆元年(825年),白居易出任蘇州刺史任上就留下來了許多詩曰:

“版圖十萬戶,兵籍五千人”“十萬夫家供課稅,五千子弟守封疆”“一家五十口,一郡十萬戶”之類的句子。

而到了晚唐之期中原大亂,這蘇州就更是成為了北人奔投最多的所在;史稱“及唐末,黃巢反,天子去蜀,多士奔吳為人海。”

至今的版籍上已是“管鄉一百九十四,戶一十四萬三千二百六十一,稅茶菸酒錢六十九萬八千二百八十五貫又七十六文。”

因此,哪怕是在這王朝末世之期的江東動亂之中,依靠蘇州境內本身的底蘊,居然還得以維持了足足大小五支的地方割據力量。最小一支也號稱勝兵上萬。

當然了,在有備而來的太平軍面前,這些蘇州本地的土團、鄉兵、鎮(戍)軍,所表現出來的抵抗意志和戰鬥力水準,也不過是比菜雞互啄稍好一些程度。

故而當初的沿海兵馬使金吾將軍張全失蹤後;他留在當地的千餘名舊部,居然靠著最能打的兇悍之勢,佔據了戶口最多的長洲和嘉興兩縣,一躍成為當地最大的一股勢力了。

結果,太平在相繼攻陷和奪取了蘇州的具體斬獲不過數千人,但最後掃平七縣的各色殘餘反抗下來,需要編管的俘虜居然累計達到了三萬多人。

現在,這座城邑所代表的蘇州全境,已然是屬於自己了;不用再走上另一條歷史線上,歷經唐末東南征戰殺戮數十年,最終燒殺成廢墟再重建生聚起來的命運了。

這可是上百萬人口的江東大邑啊,其中城邑中各行各業的匠人及其相關的學徒、工役等從業人員,就多達十數萬之眾。跟別說時相應受過蒙學、能夠識字的人口比例了。

哪怕經過戰亂的離散,這麼大一筆人力資源只要好好的梳理和動員起來,也足以讓太平軍的實力明顯增長一截了。這可都是除了奴婢之外的成年人口啊。

此外,在前朝權德輿權載之文集中亦有記載:“吳實劇郡,大田多稼,浮徭冒役,吏禁或馳,佔著名數,戶版不均。”也就是在鄉村隱匿了大量人口。

再加上本地造船業的天然基礎,只要稍加改造和調整就能夠用來生產車船,而與嶺東、荊南的水運和造船業,透過水路形成三角呼應之勢。

想到這裡周淮安不由露出由衷的笑容。

“不知大都督何事歡喜。。”

在旁陪同的蘇州當地士人陸廣微不由道。

“無妨,只是想到蘇州境內戶口人等的一些安排而已。。”

周淮安擺擺手道。

“大都督真是為民勞心竭慮了。。”

他就是剛剛完成的地方誌吳地記之作者,也算是大都督府倉曹左判陸龜蒙的遠房子侄。正好屬於太平軍特許破格招攬和考察的極少數專長人士。

所以,不管是為了家族還是自己計,陸廣微小心翼翼的把握著這個雨中側近解說的機會,又繼續介紹道:

“此乃皋橋,乃是為了紀念乾元至貞元年間,於東南又諸多大功的曹王皋而建造。。”

周淮安點點頭,這個曹王李皋倒算是古代工科男的一個典範了,太平軍所使用的水輪車船就是他的首創。

“此為烏鵲橋,據說乃與春秋時吳都闔閭城同時建造,因此橋旁有烏鵲館而得名,為城內石橋之冠。。後來又有人以牛郎織女之故的鵲橋牽附之,是以七夕之際頗多少年男女遊覽嘻樂於此。。”

周淮安頓時心中嘿然,這不就和後世的聖誕節一樣,都麼,演變成了相應面目全非的約炮聖地了。

“這便是乘魚橋了,郡人丁法海與琴高友善而世隱不仕,乃於橋畔見大鯉出身,共乘而越空飛去。世人乃引為仙異。。”

周淮安感嘆道,果然是好基友一輩子的道理。人家淮南王劉安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裡好基友一起騎魚登仙。

“這裡乃是至德橋,以側近祭祀開吳始祖,古公父(周太王)長子泰伯之廟,而得名其地。由東漢永興二年(公元154年)吳郡太守糜豹所建。。”

“此處乃為織裡橋,始建於春秋之際,橋址為吳王織裡所在,故名“織裡橋”。”

“都亭橋在此,故傳吳王壽夢嘗於此作都亭,以招賢士。”

“這是白老橋,始於樂天居士,白刺史在任時所建築。。”

“此為詹臺湖,(孔)聖人弟子詹臺滅明,字子羽,以故宅地陷為湖,又有衣冠冢立於畔。。”

周淮安心念道,這不就是那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典故主角麼。

只是當正在蘇州城內遊覽的周淮安,突然接到後方三百裡水陸加急報告的時候,卻是忍不住撲哧一聲剛喝的一口茶水噴出來了。

長安城中,已經病重不起的黃巢重新出來露面理事也就罷了,突發奇想給自己追封了一堆得官職也就罷了,只是最後那個郡王爵位讓人實在吐槽不能。

居然是海陵王,雖然江北對岸就有個海陵縣。可是不由讓人想起了歷史傳說中那個愛吃全家桶,以皇帝之身給人送了一波戰績,還被人編成好色誤國喪身段子的奇葩人物。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難到這預示著自己有某種荒銀無道的未來麼。好在他沒有因此失態多久,又接到南邊杭州境內送來的最新消息。

“前方柴(平)郎將來報,先遣軍集中了樣子隊火器,轟破了杭州州城西北角的餘杭門,如今已經親率選鋒、跳蕩、先登各團攻入城中,進行巷戰當中。。”

相關推薦:神祇時代諸天萬界簽到都市仙王太古神王全職修神逆天技從道法古捲開始風鬼傳說本座專治不服本座只能幫你到這裡了本座的武俠長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