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四合院之我是學神->章節

第一百八十二章化肥工業的發展(科普章節,謹慎訂閱,求月票)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要是化肥能供得上更多的農業生產所需該多好!這不僅是當時農民們的普遍心聲,也是化工人士的願望。

在王保京和村民們的玉米豐收的同時,這一年的9月26日,華夏近代化學工業奠基人之一、“侯氏制鹼法”創始人侯老在第一屆全國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發言說,農民增加生產最需要的是化學肥料。他建議國家在建設中相應地增設化學肥料工廠,如氮氣肥料工廠、磷酸肥料工廠等。

“為了加強工農聯盟,我們不單必須大量生產化學肥料,供給農民,並且必須大大減低製造成本,提高技術效能,廉價售給農民,使農民能夠普遍地使用。”侯老當時說到。

新華夏農業要養活更多人口的歷史使命,也要靠年輕的華夏化肥工業的助力。所以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蘇聯對新華夏工業領域的156個援助專案。1957年,咱們從蘇聯引進的3套氮肥裝置之一的吉省化肥廠建成試生產。同時引進的蘭州和太原兩廠於1958年、1961年相繼投產。蘭州化肥廠產品為硝銨等,太原化肥廠產品為硝銨和尿素。

化肥工業最重要的部分是合成氨工業,其實不複雜:透過空氣得到氮氣,水裂解得到氫氣,氮氣和氫氣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作用下得到合成氨,以合成氨作為核心原料,人類生產出含氮化肥,比如尿素。合成氨過程看似簡單,但需要裝置與管路承受巨大的高溫高壓,要合金鋼無縫管生產為基礎的。你覺得隨便焊一下就能把特種鋼材焊接成一個整體?那你造的不是合成塔,哪天一道裂縫出現,那個大鐵疙瘩就爆炸了,所以要求非常嚴格,在沒有大型合成氨技術的情況下,只能採取土辦法。

在大力發展大中型化肥廠的同時,一個個小型土化肥廠也如星星之火在各地形成燎原之勢。1958年8月29日,國家發出關於肥料問題的指示,指出化學肥料在最近幾年內還不能滿足需要,各地除了積極努力增產化學肥料以外,都很注意發展土法製造的化肥。

這份指示還強調,農家積肥、造肥,還是最主要、最大量的肥源。人畜糞尿、綠肥、河泥、塘泥等等,都是有機肥料。化學肥料是無機肥料,中外的經驗都已經證明,必須與有機肥料混合施用,才能更好地發揮肥效,避免土壤惡化,因此,絕不要因為化肥特別是土化肥的增產,而放鬆了農家積肥造肥。

在化肥工業還沒有興起、化肥進口數量也相當有限的當時,為了儘快解決人們溫飽問題,造肥運動的確較好滿足了糧棉油等重要農產品生產對肥料的需求。現在,化肥工業到了全面發力的時候了。

1957年,大連化工廠的技術人員用石灰窯氣和氨反應造出碳酸氫銨。侯老迅速前往考察,並提出以碳化法制取碳酸氫銨的技術路線:以無煙煤為原料,先製造半水煤氣,把氮、氫和二氧化碳混合氣進入碳化塔,在此二氧化碳與濃度為17%左右的氨水反應,生成碳酸氫銨結晶。

兩年後,1959年11月,當時的化工部在旅大召開了一次小型合成氨廠現場會議。來自全國各省市的200多位會議代表,在參觀大連化工廠建設的一個簡陋的小型合成氨廠後,卻一致認為這個廠是成功的、有前途的,小型合成氨廠既好建又好用。

這時已任化學工業部副部長的侯老,是推動各地大建小型合成氨廠的關鍵人物。在這次會上他說,普遍推廣以後小型合成氨廠可以在短時間內提供大量氮肥,支援農業生產。如果在最近期間全國每個縣建設一座,生產的氮肥便夠肥幾億畝土地,對於提前實現農業發展綱要規定的指標有巨大作用。

當年年末,皖省就決定興建第一批20個年產800噸的合成氨廠。省裡和各個專區都成立了“化肥廠建設指揮部”,負責人親自掛帥,在全省範圍內迅速掀起了大建化肥“小洋群”高潮,不到半年就建成了11個。

隨著全國大辦農業、大辦糧食方針的深入貫徹,化肥成為工業支援農業的重要產品之一,全國化工生產戰線掀起一場為糧備“糧”、增產化肥支援農業的運動。

1962年,蘇省丹陽化肥廠首先試驗成功了用侯老提出的新流程生產碳酸氫銨,為各地辦好小氮肥廠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根據丹陽化肥廠的經驗,建設一個年產五千噸合成氨的小化肥廠,一般只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時間,投資七百萬元,比按老流程建廠投資節省一半左右。這種新型化肥廠投入生產後,動力、原料的消耗,也比老流程低得多。

這一年,國產化第一套年產2.5萬噸合成氨裝置在魔都吳涇化工廠投產,此後又經技術改造,最終達到年產12萬噸,這是化肥工業的旗艦。

從1958年到1962年的國家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全國共新建了7個大型氮肥廠。除了魔都吳涇化工廠,其它則分佈在廣省、皖省、豫省、冀省等地,都是我國著名的糧食、棉花和經濟作物的主產區,距離電源和原料基地也比較近。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同時建設7個大型氮肥廠,在新華夏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這一時期,化肥工業“兩條腿走路”的方針進一步貫徹落實,大、小化肥廠齊頭並進。到了1964年,全國已有11個省市的農村用上了一種新型的銨態氮肥——碳酸氫銨。這是14個年產2000噸合成氨的小型氮肥廠生產的,農民們稱它是經濟實惠的“增產粉”“豐收肥”。

這些小化肥廠採用符合國情的獨創的生產工藝流程,所用成套設備都是自行設計、製造,就地生產、就地供應附近農村,運費和週轉環節少,產量佔全國氮肥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從此,小化肥廠遍地開花,華夏也從此成為唯一大量生產碳酸氫銨肥料的國家。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引進大化肥生產線之前,這些小化肥廠就是滿足農業用肥需求的主力軍。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王洛現在的任務是結合當前前輩們的經驗教訓,爭取獨立自主的設計出華夏的大型肥料生產線,以便在未來的國家農業布局中,節約外匯,使國家更早的擺脫外匯依賴,並提前結束糧食不足的狀況。

相關推薦:把女上司拉進紅顏群,我被曝光了開啟天堂的鑰匙天之鑰匙宇宙鑰匙重返快穿世界精靈機械師木葉:從只狼來的鳴人我編的假預言竟然都成真了?一切從大唐雙龍開始長公主今天登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