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四合院之我是學神->章節

第一百八十一章咱們只要做了就行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啥啊,我是那樣的人嗎,會給你們倆來那些不入流的玩意,咱們是文明人,那就要辦文明事,放心吧,是不是,兄弟們,大家都別用老辦法了。”

王洛是帶頭的喊了一嗓子。

“得嘞,聽您的。”

“你說咋來就咋來。”

眾人紛紛響應起來。

“那就照我的辦,咱們來點新花樣,既不難看,還很浪漫,保證有意思,劉光福,去找顆棗來,再找點紅線來。”

把紅棗和紅線拿來,王洛捆起來,別人都是用蘋果,但到了他這直接用棗子吧,哈哈。要的就是一個搞笑。

“你這也太狠了吧,別人再怎麼著還用蘋果呢,你可夠損的,直接給我弄顆棗子。”

“這有啥,還不是提前讓你嚐嚐甜頭,來吧,兄弟們先鼓掌鼓勵一下,哈哈哈。”

“啪啪啪。”

王洛提著線放到他們二人中間,讓兩人去吃,但他使壞,一拉,倆人不小心嘴就碰到一開,惹得大家哈哈哈大笑,最後傻柱實在吃不到,耍賴,把棗子直接塞到了自己嘴裡,後面還弄了啥點火柴啥的活動,歡樂的很。

不知不覺的鬧了一下午,也到了散場的時候了,要不還要管晚飯。

“賈大媽,賈大媽,在家嗎,我可要進來了啊?”

王洛敲了敲賈家的房門。

“進來,快進來,你可輕易進不了咱家的門,棒梗,給你洛叔搬個凳子。”

“不用忙活,幾句話的事而已,前些日子不是跟您說過給你們家秦嫂子換個工作嗎?今天辦好了,她去軋鋼廠上班的話,直接去人事科,人家就會安排的,你們儘管放心吧。”

“哎呀,這可太好了,真不知道要怎麼感謝你才好?”

“害,都認識,人家軋鋼廠的領導也瞭解你們家的情況後,於公於私都會給你們辦的,行了,我要走了,要不趕不上公交車了,再見了,您吶。”

“你看這事辦的,給我們家解決了問題,連口水都來不及喝,等你嫂子上班了,賺錢了,請你吃飯。”

王洛轉身就走,寡婦之家,接觸歸接觸,但最好不要呆的時間太長,要不然就有人傳閒話,所以這次來,後面還跟著一個何雨水,至於說請吃飯的事,那個再說,有能力不忘恩,到時候做幾個菜啥的也行,沒有,他也不在乎,純粹幫忙。

“你假期回家嗎?”

在臨別之際,王中華問王洛。

“看情況吧,我打算利用這個暑假找點課題,研究研究,前些日子去鄉下收麥子,搞雙搶,才知道咱們國家的小麥畝產太低了,200多斤就算是高產了,正好農大要跟我交流家兔養殖工作,我想著利用他們的實驗室,研究一下小麥麥種,看看能不能提高一下產量,另外咱們國家還缺少化肥生產裝置,也正好利用這個暑假參與一下研究工作。”

“嗯,這個好,真要研究出來,那咱們全過的老百姓都能吃上白面饅頭了,去幹吧,我跟你媽媽支援你,不管行與不行,咱們只要做了就成。”

王中華兩口子開車拉著鍾躍民去了鍾家去住,王洛則跟著今天來玩的舍友們回了學校。

回到學校,王洛先起草了對於國內大型化肥的研究工作提案,上交到了院裡,並申請鉀肥研究資金。

氮肥、磷肥、鉀肥和復合肥等化肥的出現,不僅大大增加了單位面積的產出,還縮短了農作物的生產週期。過去需要透過休耕和輪作以培肥地力的生產模式得以改變。同樣一塊土地上能夠養活的人口數量大為增加。由此,歐洲人口進入一個快速增長的時期。不過,化肥來到華夏卻要晚很多。

上世紀三十年代,範老等民族企業家在金陵建立了華夏第一座化肥廠——永利硫酸錏廠,化肥工業開始起步,但直到1949年新華夏成立之時,全國各地的農業生產仍然是以農家肥為主。

隨著各地土地改革和農村合作化運動的開展,對肥料的需求越來越多。華夏的農村先從大力積肥入手,施肥量年年增加,這也是從1949年到1958年全國糧食產量持續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一時期,大約每畝施肥量多的達到1000公斤左右。不過,這些肥料基本上都是肥效不高的農家肥。

1957年到1958年冬天,全國轟轟烈烈掀起一場積肥運動,提出要“家肥出門、礦肥出土、山肥下山、水肥上岸”。農民們向水底要河泥、要塘泥肥,向地下要草炭肥、要礦肥,向牲畜要糞肥,在積肥造肥上有許多創造和發明。

如:皖省農民把他們進行燻土、掃塵灰、換灶換牆、撈螺螄的經驗總結為“燻、燒、挖、換、掃、漚、鏟、堆、拾、撈”十字訣。閩省連江縣組織漁民打撈了大量苔菜、海膽、細蛤、海土等數十種“海肥”。

王洛記得小時候,還有一些老人,每天起的很早,拿著個籃子,出來撿拾動物的糞便拿回家上地用,可謂一點東西都不浪費,這個習慣差不多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在化肥不夠用的情況下,一些地方的農民開始探索如何把傳統的農家肥和有限的化肥組合起來綜合施用,以達到最佳收益。1954年秋天,陝省醴泉縣烽火農業生產合作社的51畝多玉米地,平均畝產達到566斤多,其中有1畝多的豐產地畝產更是達到了1500斤多,這可不是59年的時候故意宣傳,這是實實在在的。

建國之前,這裡的每畝玉米地不過收三、四百斤。何以有了如此大的增幅?合作社主任王保京總結了一整套高產經驗,包括深耕蓄水、選用良種、合理密植、防蟲防風、人工授粉等,而對肥料的綜合施用以及相應的配套灌既措施也是其中之一。

他細緻地介紹了這套施肥經:除了每畝上圈糞8000斤、灰糞1500斤作為底肥,播種時上20斤硫酸銨。而在玉米生長過程中,還要施追肥4次:——當苗高一尺左右,每畝上舊牆土糞8000斤和硫酸銨16斤,溝灌第一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當苗高三、四尺時,每畝再上20斤硫酸銨,溝灌第二次。

——玉米孕穗期間,又上10斤硫酸銨和20斤過磷酸鈣的混合肥料,溝灌第三次。

——玉米灌漿時,再上硫酸銨10斤,並且在根外噴過磷酸鈣溶液100斤,溝灌第四次。

工作做的特別細緻,可見當時咱們國家的一些人,已經走在了時代前列,開始總結出自己的一套辦法,但這種辦法,好歸好,可只是個例,哪有那麼多的農家肥供他使用啊,最終還是要靠工業的大規模製造化學肥料來實現糧食增產才是根本。

相關推薦:把女上司拉進紅顏群,我被曝光了開啟天堂的鑰匙天之鑰匙宇宙鑰匙重返快穿世界精靈機械師木葉:從只狼來的鳴人我編的假預言竟然都成真了?一切從大唐雙龍開始長公主今天登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