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說說十六國->章節

痴人說夢:前秦昏主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關於第31章故事簡介:前秦皇帝苻健的太子苻萇在抵禦桓溫北伐時傷重而亡,苻健因看中苻萇而痛不欲生,很快臥病不起,苻健雖然擔心兒子苻生暴虐,難以擔當大任,但又根據讖言,立了天生獨眼兒的兒子苻生為太子,然而當苻健之後,天生殘疾的苻生心靈扭曲,為政荒唐暴虐,導致在關中地區剛剛站穩腳跟的前秦帝國陷入了政局的動盪之中。

對於苻生的荒唐暴虐之舉,我只在故事中列舉了幾個,實際上你去翻閱關於苻生的史料,你可以發現在他繼位之後的短短兩年之中,做了很多倒行逆施的事情,像苻生這樣荒唐的暴君在歷史上真是不多見的。在這個故事中,苻生在苻健剛剛晏駕之後,便力圖改元,這跟我們在整個故事開篇的楊駿矯詔有比較相似的地方,我們在此就說一說古人紀年的一些事情。

實際上,我們現在用的公曆紀年是在滿清滅亡之後,剛剛建立的中華民國為了與國際接軌才開始頒佈使用,在我們的古代社會上,一直使用陰曆,以天干地支來計算年份月份和日期的,直到現在,關於陰曆我們也一直在用,比如公曆的2019年1月1日,我們在陰曆上是戊戌年十一月廿六,而且這也歷經數千年演化,我們現代人革新出來的曆法了,和古代先民使用的曆法還不一樣,所以我們現在使用的陰曆也叫陰陽曆或者漢歷。當然,曆法的確立和頒佈是一個非常高深的學問,我們也只是簡單說一說。

然而,用天干地支來計算年份實在太過麻煩,而且我們古代的先民文化程度遠沒有現代人的文化層次高,到了漢武帝在位時期,為了方便紀年,在公元前140年,頒佈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建元,而且以後每六年更改一次,但是後來的帝王則根據國情而更改年號,也稱改元,也不再遵守六年改一次的先例,因為皇帝頒佈年號,用年號來紀年遠比天干地支紀年方便許多,所以我們的古代先民也就不怎麼用天干地支來紀年了,而是根據皇帝的年號來確定年份。

一般來說,一個王朝的開創者登基稱帝的時候,同時頒佈自己的年號,那麼就在他登基的這一年就被稱為某某元年,例如公元前140年,古代先民稱這一年為建元元年,公元前139年就是建元二年,以此類推。在說一下,公元的紀年不是我們古代先民使用的,而是西方國家所使用的,是以耶穌去世的當年被稱為公元元年,耶穌去世之前的一年叫公元前一年,耶穌去世之後的第二年也就被稱為公元後2年,簡稱公元2年,同樣以此類推,漢武帝頒佈年號的公元前140年,即西漢王朝的建元元年,就是耶穌去世的前一百四十年,我們現在是公元2019年,就是耶穌去世後的

兩千零一十九年。公元元年也是西漢王朝漢平帝劉衎的元始元年,所以耶穌和劉衎是同時代人。

當然,封建統治者所頒佈的年號,不僅能夠方便自己治下的百姓萬民紀年,同時也方便了百姓萬民對當朝統治者的稱呼,所以在漢武帝之後的皇帝也被當時的人們稱為某某皇帝,尤其是明清時期,當朝統治者只有一個年號,比如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建立的年號叫洪武,他繼位的當年就被稱為洪武元年,他也被稱為洪武皇帝。朱元璋常常被後世人們稱為明太祖,太祖則是他的廟號,是他死了之後,後任皇帝為他起的,在他活著的時候是不知道自己被稱為明太祖的。說到這裡又涉及到廟號諡號的問題,這同樣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我也再此簡要的說一下。

古人去世後,所有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的後人都要給自己的先人取一個諡號,屬於對亡故之人做一個蓋棺論定。當然作為臣子,功績特別突出的,在死後皇帝感念大臣勤勉也賜予美諡,同樣禍亂朝綱的奸臣,後世的帝王也會賜予惡諡,比如秦檜死後,宋高宗趙構賜予其美諡:忠獻,而到了宋寧宗繼位後,給秦檜改了惡諡:謬醜。清朝的孝莊太後博爾濟吉特氏故事多多,而在現在電視劇中卻出現了孝莊太後自稱我孝莊怎樣怎樣的場景,這簡直是荒唐至極,孝莊同樣是博爾濟吉特氏的諡號,她生前是不可能知道的。而古代帝王自然要比其他貴族大臣高上一等,不僅在死後有諡號,也有廟號,廟號同樣也是表述帝王一聲的豐功偉績的,只不過要比諡號短,所以隋唐以後,各個帝王統治時期比較安定,諡號常常字數很多,所以字數比較少的廟號就被後世人們常用來稱呼帝王。比如某某宗,某某祖就是廟號,而某某帝就是諡號,比如唐太宗就是李世民的廟號,明成祖則是朱棣的廟號,而漢武帝就是劉徹的諡號,隋文帝則是楊堅的諡號,但是同為帝王簡稱,現在已經混淆了。

因為古代帝王的廟號和諡號是在其死後才有的,所以在他們活著的時候不可能被別人稱之為某某帝某某宗,同樣不可能自稱。要知道,古人的名字更不可能被直接稱呼,在古代百姓間的交往中都對直呼其名視為及其不禮貌的行為,名字只能是自稱,或者是長輩對本人的稱呼,百姓之間通常都稱別人的字,古人起名字的時候,也起字,比如諸葛亮字孔明,司馬懿字仲達,別人稱呼他們的時候都是稱:孔明先生如何如何,仲達先生如何如何。

對於帝王來說,地位尊貴,字也不能被百姓萬民所稱呼,甚至百姓萬民的名字都不能跟皇帝名字用同一個字,所以就有了避諱之說。那麼有了年號就方便很多了,尤其是明清時期,百姓萬民幹卻直接用年號的名稱稱呼當朝統治者為某某皇帝,比如明成祖朱棣,年號永樂,就叫永樂皇帝,明思宗朱由檢,年號崇禎,就叫崇禎皇帝

,清聖祖玄燁,年號康熙,就叫康熙皇帝,清世宗胤禛,年號雍正,就叫雍正皇帝,如此對於皇帝的稱謂就會很方便。

由此可見年號的作用實際上是非常大的,所以,每個新皇帝登基都很重視年號的作用,為了保持年份不亂,往往都是新皇帝先擬定年號,待到先皇死的第2年大年初一才開始使用自己的年號,當然在封建王朝中也會出現同一年死了兩個皇帝的情況,就是新繼位的皇帝還沒有熬過當年的春節就病逝了,那麼,一般就是把第1個皇帝死了當年這一年的年號更改為第2個皇帝的年號,第3個皇帝的年號還是在大年初一開始使用,當然這種情況比較少見。而開國皇帝和之前王朝的亡國皇帝的年號往往會出現重疊,這也就出現了公曆的同一年,我們國家出現了兩個以上的年號,比如崇禎皇帝殉國之年,標誌明王朝滅亡的公元1644年,既是明朝的崇禎十七年,也清朝的順治元年,還是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的永昌元年和張獻忠建立大西政權的大順元年。

而在戰亂時期,中央王朝難以控制地方上的政權,而且因為古代訊息本就閉塞,天下大亂時,中央的政令更是難以傳達到地方,導致了地方上的百姓也無法知道中央的年號,所以就有很多割據政權的統治者,雖然沒有稱帝,但為了保證自己治下百姓的生產生活方便,也彰顯自己成為國主的地位,也就確立了自己的年號,當然,當然也有割據政權的統治者繼續使用中央王朝的年號的情況,即使當時在位的皇帝已經去世,新皇帝頒佈了新的年號,但地方政權的統治者或者出於不知道的原因,或者為了顯示自己對已故皇帝的忠誠,在自己的統治轄區內依然使用已故皇帝的年號。因為對於紀年是所有人都是無比關注的事情,所以,確定年號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後世人們也透過對年號的判斷來確定前世戰亂時期,地方政權是否存在的標誌。比如我們知道的前涼政權,始終沒有確定自己的國號,而且在西晉皇帝死了之後,還繼續沿用西晉的年號,但是在司馬睿建立東晉政權之後,涼州的統治者便確立了自己的年號,所以也被我們認為張氏涼州實際上已經是一個割據政權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關於古代的曆法和宗法制度,我們就說到這裡,因為這方面的知識仍然是一個很大很高深的問題,千百年來歷朝歷代都對曆法和宗法制度進行過改革和整理,即使現在,我們的歷史學家也在不遺餘力的透過現代科技手段,探索古代的資訊,探求古時的秘密。

之前我也說過,我國的歷史真是博大精深,隨便一個小東西都可以讓人琢磨一生,年號,廟號,諡號的相關知識在我們浩如煙海的歷史上都算不得什麼太大的問題,可惜限於筆者的學識不深,有謬誤的地方希望讀者朋友能夠給我建議和批評,再此真心感謝大家。

相關推薦:天國王朝三國之王牌大領主娛樂王朝諾德征服問鼎十國末世:開局一小區,我是房東真龍轉世趙雲傳鹹魚的自救攻略我從夢境成就帝王重生從拒絕加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