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說說十六國->章節

痴人說夢:石虎篡位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關於第22章故事簡要:石虎在後趙開國皇帝石勒駕崩之後,欺凌太子,太子石弘性情柔弱,本欲禪位,但石虎忌憚輿論,先脅迫石弘繼位,再誅殺石弘,謀權篡位。

這個故事說明了,即使石虎已經大權獨攬,因為遊牧民族已經入主中原,接受了中原王朝的禮儀文化制度。對於謀權篡位的事情還是有很大的戒心的,但也因為遊牧民族還處在學習的階段,石虎也最終誅殺了石弘,坐上了皇帝寶座。

在十六國時期的初期,宮廷中的內鬥,極為常見,漢趙帝國如此,後趙帝國也如此,同樣偏安蜀地的成漢政權,在與此同時,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這也就完全說明了在這一時期,遊牧民族在民族融合上還處在一個初級階段。而且在各個政權中,對於統治階級的選擇還是比較模糊的,有士族地主階級的主政,也有貴族地主階級的攬權,所以,各個割據政權的內亂也是正常現象。

但在後趙帝國中,還是以士族地主階級為主導的。石虎能夠篡權,還是跟他的個性以及在後趙建國之初所建的武功有很大關係。在石虎執政之後,後趙帝國也保持了一個短暫的穩定階段,這與士族地主階級的努力也是分不開的。

之前我們也說過,每一個封建王朝所建立的初期,其第二任,第三任帝王統治時期,往往會出現政局的動盪,甚至說統治者非正常更迭的情況,我們不妨在此說一說在我國封建王朝建立初期的那些事情。

在我國歷史上的封建王朝,第一個自然是秦王朝,秦王朝的第二任皇帝秦二世胡亥,本身就是透過矯詔而繼位稱帝的,並且秦王朝的大權掌握在了曾經擁立他的宦官趙高和丞相李斯手中,後來趙高又藉機殺掉了李斯,徹底的大權獨攬,造成了秦末的亂世,最終趙高又弒殺了秦二世胡亥,立子嬰為秦王,子嬰又殺趙高,但此時秦王朝已成強弩之末,秦王子嬰已經無力回天,秦王朝在各種矛盾中走向滅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接替秦王朝的西漢王朝同樣也面臨著統治初期的政局動盪,在漢高祖劉邦去世之後,個性懦弱的漢惠帝劉盈繼位,但是朝政大權全部掌握在太后呂雉及其家族的的手中,但是好在這時,封建王朝的各項制度已經確立,而且春秋戰國遺留的各項矛盾也在楚漢戰爭時期被消滅殆盡,在呂雉死後,西漢王朝的皇室宗親和功臣勳舊聯手誅滅了呂氏家族,被他們擁立的漢文帝劉恆,能力出眾,將西漢王朝帶入正軌。

在漢光武帝劉秀攻滅了取代西漢王朝的新王朝之後,所建立的東漢王朝其實是西漢王朝統治的延續,只不過重新將漢王朝的統治階級進行調整,最終保持了王朝近200年的穩定。

結束東漢末年三國亂世的西晉王朝,同樣在第二任皇帝司馬衷時期出現了爭奪皇權的八王之亂,最終引發了整個中原王朝的大動盪,開啟了

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的大分裂時期。也是我們整個故事的開始,在這裡不再多說了。

結束南北朝的隋王朝同樣在第二任皇帝隋煬帝楊廣時期,也是出現了出現了政局的動盪,而且就在隋王朝開創者隋文帝楊堅的晚年,政局的不穩就已經初露端倪,其太子楊廣本就是在奪嫡之爭中,利用陰謀詭計而勝出者,而且迫不及待登基的楊廣竟然逼死了病入膏肓的皇父楊堅,他的得位不正,也是被其政敵所攻擊的口實。

當楊廣登基稱帝後,急切想證明自己可以成為頗有建樹的一代雄主,其好大喜功的面子工程,終究讓隋王朝的百姓不堪重負,最終引發了隋末的農民起義,隋王朝在各種矛盾迭起的硝煙中走向滅亡。

隨後取代隋王朝的唐王朝,同樣在建國初期發生了圍繞皇權的內部鬥爭,秦王李世民在首都長安發動了玄武門政變,誅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掌握了唐王朝的大權,最終唐高祖李淵被迫禪位於自己的兒子李世民,李世民雖然得位不正,但是,他總結隋王朝滅亡的教訓,勵精圖治,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儘管他有不光彩的奪位歷史,後世的人們還是將他歸為了明君之列,李世民因為得位不正,對唐初的史料控制極為嚴格,所以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關於李世民的史料,跟歷史事實應該出入很大。

唐末藩鎮割據形成的五代十國時期,佔據中原地區的梁唐晉漢週五個小朝代更迭五十餘載,在各地交替割據的十個小藩國混戰七十餘年,那個混亂的時代堪比東晉十六國時期,皇權的爭奪則更為激烈,往往第二任統治者登基沒幾年,就被攆下臺了,所以其各個政權的統治者能傳到三世就已經算是國祚長久的了。

北宋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歷史時期,重新將天下歸為一統,在其開國皇帝趙匡胤死後,其弟弟宋太宗趙光義的得位,同樣是一個謎團,關於趙光義登基稱帝一事,在歷史上留下了燭影斧聲的千古懸案。到現在很多專家學者都在探討趙光義繼位的真相。靖康之恥過後,康王趙構偏安江南,建立了南宋王朝,因為趙構一路逃難,歷經磨難坎坷,受到驚嚇而導致了不育之症,最終不得不將皇位傳給了宋太祖趙匡胤的後裔趙昚,使得宋朝的皇位重新回到了太祖趙匡胤一脈。

滅亡南宋王朝的,是遊牧民族所建立的元朝,同樣在其建國之初,面臨著皇位的爭奪,而且遊牧民族皇室宗親間的鬥爭則更為激烈,當蒙哥汗在襄陽戰死之後,其弟弟阿里不哥與忽必烈,圍繞對中原地區的統治權展開了五年的戰爭,最終忽必烈成為了勝利者,成為了統治中原地區的元世祖。元朝國名的確定就是忽必烈,但實際上在鐵木真去世後,其嫡出的四子拖雷繼承了大蒙古帝國中原地區的統治權,在其死後,長子蒙哥也是透過權力爭鬥,成為統治中原地區的蒙古大汗,所以忽必烈應該算是第二任或者第三任中原地區的統治者,但因為其定國名為大元,又攻滅了華夏正統南宋王朝,所以被稱為

大元王朝的開創者。

趕走蒙古人的明王朝,同樣在開國皇帝朱元璋死後,繼位的建文皇帝朱允炆和叔父燕王朱棣之間爆發了皇權之爭,歷時四年的靖難之役,朱棣笑到了最後,讓建文皇帝徹底消失,朱棣的文治武功也將明王朝推向興盛,自己為之後的仁宣之治打下基礎,成為了後世的永樂皇帝。

由遊牧民族所建立的清王朝,在其建國初期,面臨皇權的爭奪,同樣和大元王朝一樣激烈,但是清王朝的因為很快的融入到了庶族地主階級,表面上看,皇位的傳承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但實際上暗藏危機,從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病死之後,皇太極和其幼子福臨接連繼位,但王朝內部暗流湧動,皇室宗親們圍繞皇權的鬥爭形勢依然非常嚴峻,但隨著攝政王多爾袞的死去,順治皇帝福臨親政,滿洲貴族融入庶族地主階級,清王朝政局才逐漸的穩定下來。

在唐宋元明清這五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建國初期,都出現了統治階級內部圍繞皇權展開的激烈鬥爭,但是因為這五個王朝時期,庶族地主階級已經成為統治階級,寒門庶族出身的官員力保封建王朝的長治久安,而且得位的帝王都有一定的才能,所以這五個封建王朝的政局很快就穩定下來。

在歷朝歷代的建立初期,皇室宗親們圍繞皇權的爭奪不可不謂是你死我活,當然後趙帝國也是如此,所以石虎的篡位也是屬於一個比較正常的歷史事件,因為這種情況在歷朝歷代中都有出現,不能以此來說明後趙帝國對中原地區的統治是非正常的。

從以上的這些歷史事件,我們也能夠看出,在每一個封建王朝所建立的初期,因為建國之前的戰爭,讓很多皇室宗親獲得了極大的權勢,而第二任或第三任統治者,往往因為先皇的強勢,導致自己本身個性上的弱勢。最終引發了每個封建王朝建國之初的統治者的非正常更迭。但也因為統治者或英明,或昏庸以及統治階級的應變能力,使得這些封建王朝或強盛,或衰敗。從歷史大趨勢上來看,歷代王朝創立初期的皇權爭奪,其實也是封建王朝的通病,並不會影響歷史的走向。真正影響歷史走向的也只有封建王朝的統治階級。

封建王朝就好比一個新生兒。其初期的皇權爭奪就好比新生兒得了發燒和感冒。而封建王朝的統治階級就好比新生兒的體魄。如果體魄強健,那麼新生兒也就會痊癒,繼而走向強壯。但是新生兒如果體魄虛弱,那麼其夭折也是必然的。

作為後趙帝國來講,他和秦王朝,西晉王朝,隋王朝一樣。因為統治階級天生的缺陷,王朝內部各種矛盾凸顯,極其微小的一個內部鬥爭,都會使得整個王朝的垮塌。即使石虎的執政舉措,能夠適應當時十六國時期的混亂局面,但病根仍在。只不過後趙帝國度過了一個及其短暫的潛伏期。強悍的石虎亡故之時,也就是後趙帝國病發之日。

相關推薦:天國王朝三國之王牌大領主娛樂王朝諾德征服問鼎十國末世:開局一小區,我是房東真龍轉世趙雲傳鹹魚的自救攻略我從夢境成就帝王重生從拒絕加班開始